【返团】品读史记,让孩子了解一下我们原汁原味的祖先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我相信,有这样一句话几乎被所有中国人都刻入了骨髓,并且受益终身,我严重怀疑已经融为中华民族优秀特质之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的民族自古喜欢记录。比如孔子的徒弟,孔子说什么话了,弟子一转身就记到小本本上。这就是后来的《论语》。
那个时代记录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么刻在甲骨上,要么刻在钟鼎上,要么雕在石头上,要么用刀子刻在竹简上(战国以后用毛笔)。总之,是一件重体力活。
而且在孔子时代,汉字字形复杂(篆字),笔画超级多(繁体),刻一个字简直就是一个雕刻作品,就这丝毫不影响中国人记录文字的热情。
汉武帝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不得不专门找两个强壮的人抬进宫内。所以中国古代有了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读万卷书等说法,因此在古代读书可是个体力活啊!
喜欢记录的不止孔子的徒弟,我们的古代官方有专门的史官,官方也很重视修史,地方有地方志,民间还有知识分子的私人作品集。
这些史料相互印证,让中华历史鲜活而生动地呈现在了后人面前,让后人可以了解自己的祖先,可以以史为鉴。中华文化的血脉由此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为啥中国人喜欢记录?因为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比较崇拜自己的祖先,不搞创世神救世主的崇拜,中国文化中的鬼神,其实多是以前存在过的人。
所以中国人要对自己的祖先负责,言行不能愧对祖先,要对得起列祖列宗。同时,也要对后世负责,让后人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
所以记录历史对于当世之人,有很大制约作用,古代政治家不得不考虑历史对自己的评价。很多人为了能青史留名,就得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少做一些坏事。
而史学著作中,地位最高的当属司马迁十八年心血铸成的《史记》。《史记》全书52万字,全部用竹简写成,至少要一吨重啊!加上要翻阅无数的资料,真是个苦差事,问题是还是自费。
《史记》是正史的开山鼻祖,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填补了很多空白,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我们当代的夏商周断代史工程的成果,竟然跟《史记》高度吻合。
司马迁不光写当时的汉朝,还写到了匈奴和朝鲜,写到了西南夷和西域,基本上写全了当时他所知道的整个世界。
《史记》文风幽默,生动有趣,让历史有了温度,客观、理性、公正。司马迁三观超正,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并没有因为他遭受奇耻大辱而夹带私货(当然,也有他个人的观点)。
司马迁的时代,西汉正处在最强大的时期(汉武帝),那个时候的中华大地上,没有佛教(还没有传入),也没有基督教(耶稣还没诞生),更没有伊斯兰教(七世纪才创立)。
而现如今,各种宗教在我中华大地上肆虐,让蛋总很是担心,连苏州都要出问题了。因此在这个情况下,让孩子们读一读《史记》,了解一下我们原汁原味的祖先,显得非常有必要。
重要信息:《史记》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课标小学生必读书目!
一个人的见闻,决定他的视野;一个人的心胸,决定他的作为;这也就是我们坚持现代儿童要读历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触到鲜活的历史,对他一生的影响就越深远。
若干年后,当孩子第一次接过中学的考卷,会觉得无比熟悉。原来很多语文阅读题、历史的材料解析题,都出自小时候读过的《史记》。
还有在写作课上,别人都抓耳挠腮,而懂历史的孩子灵感却源源不断,素材信手拈来。
《史记》是文学的巨作,更是史学的大成。所以在孩子8到14岁,从小学到初中,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文史科目,成为他们文化教育最离不开的土壤。
像小学课文《将相和》《西门豹》;初中学的《鸿门宴》《陈涉世家》;高中的《报任安书》;更有历史课上的政治史、文化史……
难怪很多老师说,学生越早接触《史记》,就能越早获得学好文科的金钥匙。
《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世呈现中华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的文史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中华传统精神、中华道德风骨的长篇史诗。
而《少年品读史记》这一套书是专门为青少年编写,取材史书和历史文献所讲述的正史故事,内容贴近历史事实,更能彰显人物的本来面貌。
全书一共五本,分别为士人的绝唱、天子与诸侯、国乱思良将、谋国与安邦、圣贤的足迹。用儿童的语言、现代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
这种温度体现在《少年品读史记》里有一种贯穿始终的“文心”,就是再现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展现的道义和正气、史识与情怀。
本书不仅有真实的人物插图,每一篇人物故事后面还有《史记》原典和少年读史启示录。
让小读者在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里更能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从而将这些人物的风骨和气质内化。
01. 圣 贤 的 足 迹
本册收入的是上古圣君名王和孔孟老庄等圣贤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都是人格高尚、道德才智杰出的典范。
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一个人是如何成圣成贤,并能为后人传诵、称道的原因。
明君是指英明的君主,他们结束战乱使百姓安生,他们继承祖业开创经济文化盛世使国家富强。贤明的君主心系百姓、造福黎民,于后世被传诵。
从中我们不光能了解他们或辉煌或颠沛的人生,更能从中体味一个上位者的思维与心性。
“治大国若烹小鲜”既不能扰民又要掌握好时机火候,每当时代鼎革之际,一批批优秀的政治家就会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各施手眼,或实施改革,或匡君进谏,或纵横捭阖,或功成身退。
往往一失足可成千古恨,从中我们可吸取到如何做事能恰到好处,以及与人相处间最有温度的距离是几许。
王朝的更迭,军事实力的强弱至关重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武将一战功成,赫赫军功。
这本书可以带你策马扬鞭,和千秋良将一起征战沙场,亦可以带你思考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05. 士 人 的 绝 唱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各有其分。虽然文人不用征战沙场,但以才智出谋划策,必要时能以生命殉情、殉国,又怎敢说他们没有气吞山河之气节?
我们看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更要看到他说“九死其尤未悔”时为了国家民族的义无反顾。
本套书以简洁流畅、质朴平实的文字,使青少年仿若身在其中,在每一个时刻都进行思辨。其中难字都标有拼音,称得上是无障碍读物。
越早让孩子接触历史,对他们成长的影响就越深远,就越能夯实他们一生成长的基石。
教育部早就颁布了“孩子课外阅读量起码要达到50万字以上”的规定,所以每天一个人物的阅读,孩子得到的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一套中小学生阅读的史记
一套颐养浩然正气的少年读史记!
2017新版少年品读史记(套装全5册)
青少年版史记(8-14岁)
定价99元,学爸团购价45元(包邮,新疆西藏加15元)
团购时间:1月17日20:00—1月22日13:00
??
用孩子的语言
讲述有温度的历史人物故事
▽
[ 长按二维码 进行购买 ]
▼【更多优品】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购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