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把星空讲给孩子听?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最近科普出版社找到我,跟我说他们引进了DK出品的《Planets》(行星)中文版的发行权。

这本书非常适合给孩子太空知识启蒙,充分满足孩子对宇宙的好奇心!这本书在Amazon上的评价超级高,5星好评

《DK行星》

适读年龄:6岁以上

团购时间:2018年5月31日18点至2018年6月4日13点

? 原价188元,团购价118

长按右侧识别二维码购买

【详细了解这本书】

1、专家团队打造专业科普

  • 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

DK这本《行星》是由12位在科学、地理、物理、天文、太空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团队,分别担任科学顾问、作者和译者,共同编撰打造而成。

本书有3位科学顾问,都是全球顶尖的科学家:

NASA 太空科学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2013年英国10位最有影响力的黑人之一的玛吉·艾德琳-波科克;

供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的地理学家——安德鲁·约翰斯顿;

行星科学家,物理学家,遥感技术专家——本·伯西。

此外,担当作者的8位专家中,有伦敦格林尼治天文馆原馆长,英国天文协会原主席,3922号小行星“Heather”的命名者希瑟·库珀;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天文级太空科学作家贾尔斯·斯帕罗;有谢菲尔德大学天文系名誉退休教授大卫·休斯等等。

作为书本译者的鲁暘筱懿同样也是该领域的专家,莫斯科大学行星物理学博士,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 用数据说话,科学严谨

读这种科普书,不能用很迷糊的字眼,有些家长给孩子讲天文的时候,这方面比较头疼,比如说到火星的时候会说,“火星很大,而且也很远”,说到金星的时候,说的还是,“金星很大,金星离地球很远” … 等到把9大行星都介绍一遍后,才发现“很大”、“很远”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孩子听的似懂非懂 …

不过DK的书可不会这样,它能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来还原出星球本来的样子!

比如介绍小行星,书中就介绍了S型和M型两种,通过对它们材质、反射率、大小、年份、速度的分析告诉孩子小行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土星外围有一层光环,这是孩子特别好奇的点,因为别的星球都没有。书中就用倾斜角度、距离、倍数这些数据来介绍土星卫星之一土卫九受陨石撞击产生的尘埃环——菲比环。


2、极致美图带来视觉震撼

作为DK第一本专门写行星的科普书,书里包含了数百张相关的精美绝伦的图片,这些图片的来源都很权威,制作也很严谨,打开阅读时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强大的视觉震撼。

  • 最权威的图片来源

书里所有的观测实拍图全部来自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下图就是NASA研制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30万千米高空拍摄的木星卫星——木卫三。

这张是卡西尼号探测器拍摄的,土星北极漩涡中心的特写镜头。

  • 浓厚的艺术美感

DK这本书中的不少图片颠覆了我对太空的认知,在我脑海里,星球都是灰溜溜没什么色彩的,但是DK用图片告诉我,什么是美轮美奂,因为它的很多图片都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这样既保证了科学性,又有视觉冲击力。

比如书上为了解释太阳光谱中除了可见光,还有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等这个科学概念,配图采用的是NASA太阳动力学观测台的一组太阳成像,各种颜色非常漂亮。

  • 严谨的图片制作

除了实际探测的图片之外,书里还有许多利用电脑制作而成的精彩图片,有平面的,有3D的,有地形图,有行星图。它们都是根据数据合成而来,是对现实场景最大程度地真实反馈。

本书的所有数据全部来自于NASA的真实数据(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全部的行星知识),利用这些数据制作行星以及上面的地形图,制作了各种迄今为止最为细化的3D图。首次用仿真3D模式一层层展示了行星的内部结构。

比如金星,用3D建模的方式一层层把它的大气层、地壳、地幔、地核解剖出来。

而且这种严谨不仅仅体现在图片上,还反应在里面的表格、图表、数字轴上,因为DK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把天文知识介绍清楚。

就拿这本书开篇的“太阳周围”这一页来说,它用两大页的版面将太阳系还原出来,我们看其中每一个环所对应的星球,这里面有三点做得非常到位,

  1. 星球的比例参照了真实的星球大小,这样孩子就能很方便地知道,哪个星球大,哪个星球小。

  2. 另外一点就是环与环之间的距离,这个也很有意思,你看环之间的距离都不一样的,有的窄有的宽。

  3. 最后一点是最下方的数字轴,这个轴代表了星球距离太阳的远近,看了这张图,孩子就知道我们地球处在什么位置,哪个星球离我们最近,哪个离我们最远。

所以,书中的图片不仅仅是精美,而且都是非常讲究科学性!

  • 首次呈现了水星、金星、火星、月球的中文版完整地图

除了首次展示的3D的结构解剖图,书里水星、金星、火星、月球的中文版全幅地图也是首次在本书中集齐,地图里有很多人类探索的小细节。下图是月球的中文全幅地图。

还有这个登月的脚印特别传神,让我想起阿姆斯特朗登月时候讲的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3、书本内容架构

  • 全书内容架构

DK《行星》这本书详细还原和讲解了整个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及其卫星及其他天体。全书分为6章,以太阳为中心,用旅行的视角逐步展开科普讲解,把行星分类介绍。

这6章分别是:

  1. 太阳之家

  2. 我们的恒星

  3. 岩质行星

  4. 气态巨行星

  5. 外太阳系

  6. 参考资料

  • 逐步详细解说每个行星

这本书中的每个行星都按照7个部分的内容逐步进行讲解,条理清晰,解说也非常详细。下面以火星为例,看书本怎么解说行星。

(1)整体概述

每个行星最开始都是用图片,注解、文字解说和数据先作整体介绍。解说图片包含一大张跨页的大图和3张不同角度的小图,多角度展示该行星。火星的图片中,注解了火星上的火山、峡谷、水道、陨石坑等多种地貌,如阿尔巴山、奥林匹斯火山、水手谷等等。

左下角单独列出一组该行星的基本数据,平均直径、质量、轴斜角、轨道周期等等。

▲火星的基本数据

(2)3D结构解剖

整体介绍之后就是该行星的3D解剖,用来展示该行星的构造。


火星的结构

(3)中文版完整地图

接着就是该行星的完整地图,地图是环绕行星运行的探测器采集和绘制的。

▲中文版火星地图

(4)行星上的物质、地貌

随后讲解星星上各种已探知的物质、地貌,每一项探知会举一个例子,详细讲解这个地貌怎么命名,具体位置,形成原因。火星讲的是人类探知火星上存在的水、火山、沙丘和极盖。跟水有关的发现举例是水手谷。

很多人都猜测火星上有生命的存在,因为大家都怀疑火星上有水,书里会帮孩子解答这个疑惑!

(5)卫星

如果行星有卫星的话会讲解卫星,介绍大小、质量、外观、运行轨迹等。比如在介绍土星的卫星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将它们都罗列出来。

(6)人类探索的时间轴

行星的知识介绍完之后就是用时间轴的方式回顾“行星发现的历史”,不仅学科学,更能发现不同文明的天文文化。如果对某个行星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在这个时间轴上添上自己的小发现。

火星的发现时间轴

(7)人类的探测

最后部分写的是人类对这个行星的探测,从古到今的时间列表,会列出部分有重大意义的探测任务作展开介绍。


下面这张图是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特别有纪念意义!

有探测器登陆的行星还会再介绍一些人类在行星表面探测的基本情况。作为唯一一个漫游机器人探测过的行星,书里还介绍了火星探测器本身,它的结构和介绍。

还有珍贵的探测照片,像好奇号在火星上的自拍。


更多正品好书,请点击文末左下角 阅读原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