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的幸福: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本来要写默克尔,但是惊闻中国的核司令、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于11月17日与世长辞,蛋总说啥也得先缅怀一下这位做了一辈子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又默默无闻的老人。
程开甲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他担任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二十多年,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
他参与主持决策了三十多次核试验,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多种试验方式。
许多人谈核色变,说核是魔鬼,但每次核试验,他都会身先士卒,亲自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甚至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甚至到过最危险的核爆中心。
然而他的牛还不止这些,他还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师从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1944年的时候就完成了诺贝尔奖级别的论文,预测了新粒子。
1945年他在李约瑟先生的推荐下,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一代物理学宗师、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玻恩,玻恩也差不多算是爱因斯坦级别的人物了。
1948年在一次国际学术大会上,程开甲与导师玻恩合作的论文由他宣读,结果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观点发生了争论,海森堡可是1932年诺贝尔奖的得主。
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师兄展开了唇枪舌战。由于这场辩论太高端,害得诺贝尔奖得主泡利也无所适从,当不好裁判了。
总之,他二十多岁留学期间,已经成功跻身于现代物理学的核心圈,已经在物理学的最前沿崭露头角,获得诺贝尔奖、功成名就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1950年他却婉拒了老师与同学的一再挽留,选择了回到满目疮痍、条件恶劣的祖国,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别说搞科研了,温饱都没有保证。
什么是一穷二白?工业产能的对比大家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今天我们“无图无真相”来说明。下图是1945年的纽约。
下图是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北京。
问题是程开甲回国后,并没有待在条件稍好的城市。在浙江大学呆了两年,在南京大学呆了几年之后,从1960年开始,长期扎根鸟不拉屎的西北大荒漠。
当时在新疆罗布泊条件有多艰苦呢?简直难以用语言名状,生存条件非常恶劣,沙丘绵延、凄凉荒寂。沙尘暴一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所有工作人员住的都是帐篷,冬冷夏热,夏天地表温度高达六七十度,并且基地内没有一棵树可以乘凉,帐篷里俨然就是蒸笼。然而一到冬天帐篷内外都是零下二十多度,像个冰窖。
吃得很差,都是粗粮,问题是还吃不饱。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夏天偶尔会有西瓜从几百公里以外运过来,风吹日晒,早变了样,但依然很好吃,最后馋的连瓜皮都吃下去了。
基地附近有一条低洼的蚀沟,附近有几颗榆树,由于食品匮乏,基地动员大家吃榆树叶补充营养,这些榆树被称为功勋榆树,这条沟被称为功勋榆树沟。
不仅仅吃不饱,吃水用水都很困难,大沙漠里水资源太匮乏了,跑上百公里也难找到水源。
试验场区用的是孔雀河的水,又咸又苦又涩,而且水质不好,一喝就拉肚子,然而这是当时唯一的宝贵水源,并且需要非常节省。
早晨的洗脸水留着下班洗手,晚上洗脚,澄清了之后再洗衣服。有时候用水紧张,几天都不洗脸。
这么差的条件依然没有影响大家的工作热情。在一次核试验前,程开甲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有一次,负责照顾他的勤务员一个晚上把饭给他热了4次,他都来不及吃。
一直到了天快亮,他要睡觉了,结果掀开被子,突然滚出两个苹果,他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还没吃饭,于是拿起苹果就开始啃。
结果苹果没吃完,他竟然睡着了。后来刮起了风沙,等他醒来的时候,嘴里含着没吃完的苹果,还有一层厚厚的细沙。
不仅工作辛苦,而且要隐姓埋名,他回国之后不久,他的名字就成了国家的最高机密,整个人一消失就是40年,每个人必须严格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程开甲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接到命令后互相隐瞒着。妻子含糊地告诉家人,我有工作,要出个差,啥时候回来不一定。
后来妻子来到了核试验基地,有一次在孔雀河的一颗功勋榆树下洗衣服,不经意的抬头一看,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不自觉的喊了一声。
然后四目相对,两个人都愣住了,随后异口同声的问了一句: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出差了么?
可是两个人都没有回答对方,双方都噙着眼泪,会心地相视而笑。这次巧遇成为核试验基地的美谈,那棵功勋榆树也被称为夫妻树。
这位女专家的名字叫做王茹芝,丈夫叫张相麟,是奉命随其他参试单位到罗布泊执行试验任务。
隐姓埋名,同时意味着自己的成就不能公开发表,也不能抛头露面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更不可能获得什么社会荣誉,总之,简直是名利双失。
为什么程开甲要选择当一个时代的“逆行者”呢?因为他经历了国家的苦难。他出生于1918年,1937年刚考上浙江大学,日本人就打过来了。
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浙大搬了7个地方。1939年,日本军机轰炸浙大,程开甲的衣服、被褥、书籍、笔记本都化为了灰烬。
中华之大,竟没有安放一张课桌的地方。在颠沛流离和硝烟弥漫中,悲愤、痛心和苦楚让老师和学生们更加勤奋治学。
程开甲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在英国留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紫石英号事件”,详情请看这篇文章。学爸 | 我为什么是她的脑残粉——写在新中国成立69周年之际。
但是英国做梦也没想到解放军真敢开枪,毕竟英国已经在中国大地傲慢了一百多年了。
当时英国朝野一篇哗然,前首相丘吉尔威胁说要派航母编队进行报复。最后,英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
这一炮真爽,找回了失去百年的民族尊严。这一炮也再次证明,只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有这样的魄力,横扫盘踞在中华大地的一切牛鬼蛇神。
这一炮立刻圈了无数脑残粉,尤其是在英国的程开甲。这一炮让他大大出了一口气,他感到极度舒适,走在大街上,腰杆莫名的硬,不自觉的挺得笔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这件事情像一把火,在他胸中燃烧,他强烈的意识到:中国终于有希望了!自己报效祖国的时机来到了!
他90多岁高龄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的手狠狠地锤向桌子说: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是高兴啊!
九十多岁的老人,提起这件事依然老泪纵横,不能自已,他激动地说:我就知道,我们有这一天能够这样子的!说完这句话,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语……
视频较长,这个镜头取自第16分钟。
这就是他为啥选择逆行的原因。不知道为啥,此时此刻蛋总突然想起了艾青的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程开甲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抛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选择了一次伟大的逆行。
他用一句发自肺腑的朴实语言,诠释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向程老致敬,向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致敬!
【 ↓苹果拦不住你对蛋总的赞赏↓ 】
超级学爸 超级学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