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成功着陆,中国航天落后多少年,是时候统一口径了!(上篇:美苏登月竞赛)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创造了人类探月历史的新纪元,也在不经意之间,给后世的中华儿女留下了一个“自古以来”。嫦娥四号登月成功,一不小心为后代们播种了一个“自古以来”
不愧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古国,不愧是酷爱种菜的民族,第一次软着陆到月球表面当然也不能放过,所以一项重要的科学小实验,果然是种菜和养蚕!
不服不行,这可能是写入基因的东西。种菜基因可能大大限(ji)制(fa)了网友们的想象力,官宣图片刚发出来,这边小菜园的设计图已经设计好了。
看到“不样(让)钓鱼”的牌子,这位小菜园设计师,应该是个东北银。唯一美中不足——没有猪圈,不然怎么吃猪肉炖粉条呢?春节了又怎么吃到猪肉韭菜馅的饺子呢?
昨天的文章蛋总说到,网上有两种声音,其实只提到了一种,那就是探月无用论和劳民伤财论。另一种声音是严重落后论,他们的主要观点就是这都是美国和苏联玩剩下的。
是啊,差距是令人窒息的,毕竟1969年美国人乘坐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代表人类踏上月球已经整整50年了,而我们的载人登月估计至少还需要十年。
按照这种算法,差距应该是60年。今天蛋总就说道说道人类的探月史,好找找差距,统一一下口径,到底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还是五十年六十年。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源自一场村长竞选(地球村),也就是美苏冷战。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竞选内容,就是军备竞赛,而太空竞赛就是这场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7月的时候,德国已经投降,日本投降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美苏英三国召开了波茨坦会议。
同样涉及战(gua)后(fen)安(shi)排(jie),但这次会议相对于雅尔塔会议气氛已经不太融洽了,盟友的气氛少了,竞争的气氛浓了。
早在原子弹爆炸前,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曾对杜鲁门说,我们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受原子弹支配的。翻译一下就是说:我们要用真理说服苏联。
在波茨坦会议间隙,杜鲁门悠悠地炫耀说:大林啊,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超级武器霸王,要你命三千(美国已拥有一种具有空前毁灭性能的新式武器),你感不感兴趣啊?
斯大林一听就火了,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杜鲁门这是故意嘚瑟,吊人胃口,就是回答感兴趣杜鲁门也不会多说半个字。
大林心想:你们啊,我感觉你们这些政客们还要学习一个,你们非常熟悉西方的那套理论,你们毕竟还图样,明白这意思吧?
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了,见的多了。西方的哪一个国家我没打过交道?你们要知道,美国的罗斯福总统,那比你们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我跟他谈笑风生。
所以说你们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懂我的意思吗?识得唔识得噶?哎,我也是替你们着急啊,真的。你们有一个好,全世界跑到任何地方装逼,比曹操跑的还快。
但是装来装去,都图神婆,桑泰日乃衣服。懂了没有?识得唔识得噶?
随后,大林演绎出了教科书般的表现,那就是淡然处之,只轻轻的回答了一句:哦,希望能好好利用它来打日本,然后继续谈笑风生。因为只要表现出惊讶,或者好奇,装逼大赛就输了。
你看这幅照片,非常传神。大家如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斯大林和杜鲁门。
杜鲁门满面春风,底气十足,因为真理就掌握在自己手里,那种优越感跃然纸上,装逼成功的既视感。
大林同志表面神态轻松,一副天真可爱,憨态可掬,漫不经心,毫不在乎的样子,实则不甘心为杜鲁门当绿叶,暗地里较着劲呢,内心戏很足。
实际上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大林的自尊心,他深刻认识到真理的重要作用。会议结束后,他就迫不及待给核物理学家打电话:“快点!快点!再快点!”
会议结束后,杜鲁门也纳闷儿:为啥大林反映这么冷淡?不行!还得继续刺激。为了让刺激达到最大剂量,他在会议结束后四天,下达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命令。
杜鲁门特意强调,原子弹要在斯大林离开波茨坦之后、到达莫斯科之前投放,这样效果可能更加震撼。
这的确刺激到了斯大林,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踱步,他深深地认识到,高科技与军事之间的特殊关系。
最终,苏联快马加鞭,于1949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令西方始料未及。然而斯大林并不开心,因为有弹无枪,苏联缺乏投送原子弹的工具——战略轰炸机。
美国一向这样,追求一种绝对安全,总是要比别人高一个等级才有安全感,所以杜鲁门随后下令研制氢弹。
1952年美国在比基尼环礁爆炸成功了第一颗氢弹。然而杜鲁门的优越感没超过一年,1953年苏联的氢弹也爆炸成功。从此,两国你追我赶,陷入了核军备竞赛。
两弹都有了,两国就开始比拼核武器的运输工具,尤其是大型远程运载火箭,其中竞争的焦点之一,就是谁先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美苏关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争夺,成了一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宣传战。
苏联国内,著名的航天专家科罗廖夫,亲自起草了《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报告,这份报告深深打动了赫鲁晓夫,他随即下令全力支持,虽然他什么都没看懂。
不是蛋总看不起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这一段,写的非常传神,都能让人笑喷,再看下去,我就要爱上这个耿直boy了。
他写道:科罗廖夫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洲际火箭,我们几乎倾巢出动。说老实话,我们这帮人看火箭,就好比山羊看崭新的大门。
我们脑子里对这个雪茄状的巨型管子可以飞到某个地方,然后一举击中什么人这一点毫无认知。
我们像一群SB(白痴)一样,一边听科罗廖夫向我们解释说它是如何飞行的、可以射到什么地方,一边围着它转,就像农民在集市上买印花布一样,摸一摸、拽一拽,看看是否结实……
科罗廖夫在苏联的地位,就好比我国的钱学森,美国(德国)的冯·布劳恩,是苏联航天界的泰斗,赫鲁晓夫对他几乎言听计从。
不过科罗廖夫自己也是个非常有担当的人,为了苏维埃,他经常赌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1957年他建议提前发射卫星,并保证绝对成功,以获得卫星竞赛的主动权。
于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用一枚R7运载火箭,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这一事件在西方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的媒体开始大肆渲染苏联的威胁。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是身经百战了,对苏联卫星嗤之以鼻,但是国内舆论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选票他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回应苏联的挑战。
1958年1月31日,美国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然而这颗卫星遭到了赫鲁晓夫的嘲笑,因为这颗卫星个头小,重量轻,不及苏联卫星的十分之一。
赫鲁晓夫说:美国需要发射许多橘子大小的卫星,才能追上苏联。
这给赫鲁晓夫带来了极大地优越感,他惊喜之余立刻认识到,太空成就的背后,藏有莫大的政治利益。
由于太空竞赛的领先,给斯大林报杜鲁门羞辱之仇的机会来了,在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询问美国代表:问是要不要一起玩啊,要不要技术支持啊,苏联有帮助落后国家的义务。
1958年意大利举行大选,赫鲁晓夫亲自打电话给科罗廖夫,要求发射一颗人造卫星为意大利共产党争取选票,这一举动让欧洲各国的共产党声誉大振。
从此,发射卫星成了赫鲁晓夫外交标配动作。1959年赫鲁晓夫准备访问美国,在出发前发射了月球2号探测器并撞击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到达月球的物体。
随后赫鲁晓夫开始访美,为了增加喜剧效果,他将一枚苏联勋章亲自送给了艾森豪威尔,同时还说另一枚同款,已经被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挂在了月亮上。
苏联的卫星让赫鲁晓夫出尽了风头,但美苏双方都深刻地意识到,这仅仅是太空竞赛的序幕,双方都暗自发力,把视线转向了载人飞行技术。
很多航天决策上,科罗廖夫都力排众议,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在飞船回收方式上,科罗廖夫的设计方案遭到了赫鲁晓夫的干扰。
科罗廖夫主张用海上回收的方式,保证降落的安全性,但是赫鲁晓夫却坚决反对,理由是如果降落到公海,苏联的技术细节就会暴露在西方面前。
因此最后不得不采取陆地降落的方法,返回舱达到7000米高度时,宇航员与座椅一起弹射出舱,用降落伞回收,返回舱实行硬着陆,这种方案在当时风险很大。
有多大呢?苏联从1960年开始,用东方号飞船进行了三次无人发射,以及两次搭载生物试验,结果都失败了,科罗廖夫急得心脏病都发作了,并住进了医院。
幸好1961年又进行了两次试验,一切顺利。于是,载人发射提上日程。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顺利升空,成为人类第一个到达太空的宇航员。
你看美苏竞争有多激烈,仅仅23天后,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乘坐自由7号进入了地球亚轨道。其实苏联总能抢到前头,克格勃功劳不小。
整体上美苏旗鼓相当,但苏联毕竟占得了先机,这足以让赫鲁晓夫嘚瑟了,他以傲慢的语气强调:到了资本主义国家追赶我们的时候了。
美国连输两局,嘴上说是因为安全问题,意思是宁肯输掉竞赛,也要保证宇航员的绝对安全。但实际上外松内紧,暗地里憋大招,试图来个反杀。
这个反杀大招就是载人登月计划。早在1959年5月,美国制定了自己的航天路线图,先实现载人航天,接着建立空间站,之后载人登月,最后进行行星探测,完成火星着陆。
1961年,肯尼迪首次提出关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会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然后安全返回。
国际竞争就是这样,美国领先了之后,心情也是很复杂的,既怕输给苏联,又怕苏联不跟。由于苏联那边没啥动静,肯尼迪又开始挑事,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现。
1963年肯尼迪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继续撩苏联,说我们在搞载人登月,苏联你要不要一起玩啊?
赫鲁晓夫回应道:苏联没有载人登月计划,也绝不会卷入登月竞赛,因为这种竞赛对苏联来说毫无益处!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刚回应完,赫鲁晓夫就开始找科罗廖夫,说苏联必须要搞载人登月,迟早要把人送上月球。
1964年8月3日,苏联最终做出决议,开始进行载人登月计划,有科罗廖夫设计局实施,力争在1968年采用H1火箭实现,由切洛梅设计局负责绕月飞行。
一场登月竞赛正式拉开帷幕。但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美苏两国的步子都不小,所以进展不是很顺利。
美国的登月计划有个美好的开局,土星V号火箭由冯·布劳恩设计,发射成功率几乎百分之百,宇航员逃生系统也顺利经过了测试,月球探测技术逐步成熟,形势一片大好。
1967年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召开了一次庆功会,酒过三巡之后,突然传来噩耗,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阿波罗1号内发生大火,三名正在训练的宇航员当场遇难。
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遭到了媒体的质疑,还没上天呢就发生火灾了,上天是不是草菅人命?苏联也趁机补刀,说苏联没有必要像美国那样加快进度,我们首要的是确保宇航员安全。
其实苏联正暗自窃喜,因为苏联这边进展非常不顺利。
1965年苏联共发射了6颗月球探测器,结果全部失败(其实美国前六次也都失败了),所以月球着陆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
勃列日涅夫大为光火,喊科罗廖夫到莫斯科给出合理解释,然后把他送进了劳动惩戒营,在那里科罗廖夫遭到了长期殴打,上颚骨都变形了。
科罗廖夫的健康每况愈下,1966年不得不住进了医院。等苏联高层认识到没他不行的时候,医生已经无力回天了,1966年1月,科罗廖夫含恨离世。
为啥说没有科罗廖夫更不行,自1966年11月至1967年2月,苏联联盟号飞船所进行的秘密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1967年4月23日,联盟1号搭载着宇航员科马洛夫升空,准备给五一劳动节献礼。
其实在升空前,宇航员们知道这飞船不靠谱。有关人员检查的时候,发现了203处结构性问题。但没人敢报告给勃列日涅夫,不然可能会被降职,甚至开除。
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科马洛夫出发前就告诉他朋友:这次任务我不会再活着回来了。
他朋友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去。
他说:如果我不去,他们会找我的替补去,他会替我而死,而我的替补是加加林,我们说好要好好照顾他的。
说完科马洛夫掩面痛哭。果然刚升空不久,飞船就遭遇了电源故障,决策者被迫让科马洛夫返回。
等回到大气层的时候,新的故障又出现了,主降落伞跟备用伞缠在了一起而无法打开。这就要了亲命了,飞船顿时变成了流星……
这件事对加加林打击很大,对苏联航天的打击更是致命的。为提振人们对于苏联航天的信心,加加林重披战袍,被选为下次太空飞行的宇航员。
那时他已经有5个多月没有驾驶过喷气式飞机了。为此,他开始恢复飞行训练。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在一次例行训练飞行中,因飞机坠毁而罹难。
不知不觉,已经5000字,未完待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