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悍然发动贸易战,看来是忘记了朝鲜战场的教训(上)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昨天在文章中写到,新闻联播突然走心了,发出了应对贸易战的最强音,上一次对美国这么霸气,还是1950年的时候。少年中国不可欺!新闻联播发出最强音

 

那时候的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扫清了国内帝国主义势力,正儿八经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但是在列强眼里中国依然是那个落后的东亚病夫,比如苏联赖着旅顺大连不肯走,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阻挠我们解放台湾,还不顾中国警告,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流程跟现在的贸易战是一样一样的。中国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奔走疾呼,使劲了浑身解数。就像刘副亲赴美国谈判一样。

 

当美国和南朝鲜打到三八线的时候,情况对我们来说已经比较严重了,用外交上的话来说就是到了“不能置之不理”的程度。

 

周总理赶紧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捎信儿给美国,警告说,如果美国继续往前,打到中国边境,中国是不能置之不理的。而且一再强调,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国务卿是艾奇逊,美军总司令是麦克阿瑟,那都是用鼻孔看人的主儿,仗着自己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军事上的碾压级别的优势,对中国的警告置若罔闻。

 

他们觉得中国大陆境内(西藏)还没有完全解放,百废待举,能有什么力量?有什么本事?有什么筹码敢跟美国打?所以美国过了三八线之后,就长驱直入,直逼鸭绿江边。

 

可能是近代被欺负太狠了,国内很多人对抗美援朝非常悲观,怎么看数据都是中必输的格局。当然连苏联也不信中国敢出兵,美国也没想到中国会参战。

 

19501015日,杜鲁门还专门会见了麦克阿瑟,听取麦克阿瑟对朝鲜战况的汇报,麦克阿瑟非常自信地断言,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1123日),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


 

麦克阿瑟这么说,自有他的道理,这时候联合国军仗着武器先进,以破竹之势横扫朝鲜半岛,把朝鲜的残兵败将逼到了鸭绿江边,战争似乎到了收拾残局的阶段。

 

但是毛泽东还是力排众议,最终说服了大家毅然决然地出兵朝鲜。他的理由可以用他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毛泽东年谱中记载: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这次派志愿军出国,我们是经过周详的考虑研究,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胜利是有把握的。

 

终于,在19501019日,首批志愿军战士,携带着简陋的万国造武器,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很快,麦克阿瑟就认识到自己惹上了大麻烦,他不得不食言了,因为从1025开始的十天之内,他们的前进计划不但被阻,还被歼灭了1.5万人,回家过节的计划破产。

 

当时的情形还有点搞笑。1024日,南朝鲜第6师命令2团的一个营向前推进,准备扫荡一切拦路的残敌。

 

于是他们乘着卡车,拉着12门榴弹炮,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的向前挺进。突然先头车压上了两颗威力不大的地雷,他们查看后,发现不是要打仗的意思,所以也没在意,继续快速前进。

 

这其实是志愿军埋设的两颗警戒雷,敌情马上就上报到了40118354团团部,然而团长褚传禹下去检查战备了,并不在团部,团政委陈耶立刻开会,均认为敌情不明,初战要慎重,胃口不能太大。

 

所以他们提出先把敌人的前卫营放进来,然后让先头4连截断敌人后续部队,好让团主力包一顿饺子,吃掉地前卫营。后来他们电话通报给了团长,团长点头之后,迅速做出了部署。

 

然而由于通信不畅,层层传达部署效率较低,354团的各营没有命令没敢贸然出击,加上敌情变化仓促,敌人的先头部队竟然一路通过了354团的预设阵地!

 

不仅如此,由于354团没有把敌人放进来的情况通报给驻扎在两水洞村的118师师部,加上南朝鲜军车速太快,竟然一直闯到了师部附近。

 

而师部毫无警戒,师长邓岳等前线指挥机关人员都在村中休息。南朝鲜军发现了村里的师部指挥车,不过也没当回事,一边前进一边用架在车上的机枪扫射,指挥车玻璃被打得粉碎。

 

师长邓岳听到枪声,慌忙从屋内跑出来,见状大惊,连忙招呼报话员抱着无线电台往山里转移,自己也连棉裤都没来得及穿,撒腿就往山里跑去了。

 


幸好南朝鲜军认为这些无非是一些人民军的残兵败将,未加重视,继续加足马力驱车向前。守在村口的118师侦察连发现了敌情,连长立刻下令进入阵地,开火还击。

 

这是354团的参谋长刘玉珠发现情况不对,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这是埋伏在公路两侧的354团各营一起开火,机关枪、手榴弹、60炮一个劲儿的招呼。

 

团长褚传禹接到报告后,下令趁热打铁,冲下山去跟敌人短兵相接,公路上的南朝鲜军迅速被切了香肠。这时光着屁股(不是真光,是大家开玩笑)的邓岳师长也缓过劲儿来了,招呼353团“招待客人

 


如此生龙活虎的打法,南朝鲜军根本没有见识过,没几下就崩溃了,四散奔逃,带过去的榴弹炮一发也没打出去,20分钟战斗就结束了,这就是入朝作战第一仗两水洞战斗。

 

两水洞战斗打响后,敌人后续部队过来增援,但是遭到了3544连的坚决阻击,虽然全连只有轻武器和手榴弹。战士们以有我无敌的气势与敌搏斗,38班在白刃战中全部阵亡。

 

中国跟美国的直接短兵相接,是在111日开始的云山之战。南朝鲜军受挫之后,麦克阿瑟等人并没有意识到志愿军已经大规模入朝,他们认为只是小规模的志愿者而已。

 

所以美韩为主的联合国军继续在东西线分头向北推进。111日,39116师已经准备好了擀面杖,准备包南朝鲜军一顿饺子。

 

然而到了下午,师长紧张了起来,不是因为敌人要进攻,而是南朝鲜军的坦克、汽车、步兵开始向后移动。

 

师长汪洋心想:糟糕!敌人察觉我们要包饺子,提前要逃。再看看表,发现距离原定的进攻时间还差3个小时,如果不立即进攻,战机就会失去,所以他立刻请示军长吴信泉。

 

吴信泉接到报告后,从凳子上蹦了下来,走到了作战地图前,握起拳头往云山的位置上一砸,说:想跑!没那么容易!决定把攻击的时间提前至17时。

 


吴信泉以“围点打援”战术,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先乱了阵脚。一阵猛烈的炮火后,志愿军步兵团潮水般地向云山发起了冲锋。

 

激战到了当夜11点,志愿军攻克了云山外围的全部高地。指战员们这才惊异地发现对手不是李承晚军,而是黄头发、大鼻子、蓝眼睛的美国鬼子!

 

而且从战俘的口中才得知,他们打掉了的是美国的王牌军队、开国功勋部队——第一骑兵师,怪不得火力这么强。他们侦察到南朝鲜军并不是撤退,而是跟美军换防。

 

而在交手中,美军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他们面对的异常顽强的对手并不是人民军,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美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较量,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美国第一骑兵师遭到重创,被歼1800人,被剿坦克28辆,汽车170辆,火炮119门,飞机被击落3架,缴获4架。


 

云山一战,是我志愿军与美军的第一次交战,这一仗让美国及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军队,同时这一仗也让中国军队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经过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已经稳定住了朝鲜溃败的局面,不过为了诱敌深入,善于打运动战的中国军队,选择了主动后撤。

 

看来美国不知道运动战的奥妙,所以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果然被迷惑住了,错误地得出结论,志愿军完成了保卫中朝边界的任务撤退了,不会再介入战争。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麦克阿瑟亲自坐飞机在鸭绿江上空观察,然后下令炸毁鸭绿江上所有桥梁和渡口,阻止中国军队继续向朝鲜增兵。

 

准备好之后,他下令美国第八军团于116日在西线开始试探性地进攻,而美国第十军则在东线经长津湖向北挺进,第二次战役爆发。

 

第二次战役中,美国军队是有备而来的,所以空前的惨烈。这次战役中,第38军的三所里穿插作战,和第20军的长津湖围歼美国陆战第一师最为经典,可以说是可歌可泣。

 

其中38113师的三所里急行军,可以说是宇宙大爆炸以来的战争史上的奇迹,足以震撼人类和地球,绝对的人类巅峰,而且蛋总很不乐观地认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了。

 

1125日, 把联合国军诱入预定战场之后,志愿军在西线发起反击,一部分军力向敌后迂回,另一部分则勇猛突击,切敌人的香肠。

 

而三所里这个地方,地势非常显要,是美军北进南逃的主要交通线。为了切断美军逃跑的退路,打乱敌人的整个布局,担任向三所里迂回任务的第38113师,成了整个战役的关键。

 

1127日的傍晚,113师接到死命令,命令有三条:

 

“第一,你们必须保证在明天上午6时前,从现地出发,向三所里穿插迂回!听清楚没有!”“清楚!”

 

“第二,路上不管有多大困难和伤亡,你们都只能向前,向前,无所畏惧地向前!剩1个人也要插到三所里! 听清楚没有!”“清楚!”

 

“到了三所里,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你们必须坚决截住敌人!这次战役能不能取得大胜,彭总的计划能不能成功,全部取决于你们,听清楚没有!”“清楚!”

 

三所里在哪呢?在他们当时所处位置直线距离70公里以外,而附近都是崎岖的山路。接到命令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他们只有14个小时的时间。准时赶到还不行,还要赶到敌人前头。

 


师长江潮接到命令以后,立即下令出发,边跑边吃饭,边跑边下达任务。他们边打边跑,击垮无数股南韩散军,一步也不停地向三所里狂奔。一些战士跑着跑着就倒在地上就此不起。

 

一些战士疲倦到极点就躺在路中间,让战友将自己踩醒后接着跑。最苦的是炮兵,沉重的部件和炮弹压得他们腰都直不起来,却一步都不能脱离步兵。

 

在翻越海拔1250米的长安山时,所有的军官冲到前面开路,战士们结成一长串人链互相拖拉前进,第113师已陷入疯狂的状态。

 

此时,支撑第113师前进的已经不是体力,而是纯粹的精神力量了,人类学家和生理学家已经完全无法解释。

 

那时候,上到师长下到炊事员,第113师所有的人思维都凝固了,疲倦已极的大脑里只有“三所里”3个字。所有的脚掌已经不是靠体力往前迈动,而是靠非凡的意志力在推进。

 

在天快亮的时候,他们遇到了麻烦,敌机不断地在头顶上盘旋,这时三所里还有15公里。师长突然下令扔掉全部伪装,不许采取任何防空措施,大摇大摆沿公路前进。

 

没想到美国空军果然上当了。因为他们只有中国人才伪装防空,退下来的一定是南韩部队。所以他们还招韩国的治安军准备吃喝,多备一些咸鱼,补充盐分……

 

终于,他们在超强的作战意志作用下,比敌人早5分钟抢占了三所里。这什么概念?要知道1990年的海湾战争,现代化的美军在平坦的伊拉克沙漠上每昼夜才能前进50~60公里。

 

按照解放军现在的训练大纲,轻步兵(仅携带自身武器和必要干粮),一天正常行军距离是30公里。

 

这次急行军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至今没有任何军队能打破。这次急行军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的两条腿胜过美军汽车轮子的奇迹。


突然出现的113师震撼了美军,他们急忙调来飞机坦克掩护自己突围,与拦在面前的113师338团展开激烈搏杀。


战斗相当艰苦,主要是冲不动了,太累了。师长江潮(下图)顶住了这种巨大的战场压力,没有不但没有派兵增援,反而是分兵赶往三所里以西10多里的龙源里,因为那里也是敌军南逃退路之一。



29日4时,337团前卫1营赶到龙源里,又比敌军早到一步,抢先筑起了工事。


113师牢牢卡住了三所里和龙源里,使得南逃的敌军和北上前来增援的敌军虽然相隔不到一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合。


战斗一直打到30日晚上才结束,始终无法在三所里和龙源里突围的美军最终转向安州方向撤退,然后一口气溃退到了“三八线”以南,中朝军队迅速收复平壤等地,第二次战役由此结束,朝鲜战局也从此扭转。


这次战役之后,彭总亲自草拟嘉奖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嘉奖令的最后,喊了一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后来彭总可能觉得不过瘾,又加了一句:“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的称号不胫而走,家喻户晓。


 

而在东线的长津湖战役,则异常的惨烈,被称为英雄的地狱之战。因战役过于悲壮、残酷,中美两国都不愿意提及此事,因此都没有太多报道。

 

时间不多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明天接着写。

 

总之一点,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人有必要温习这段历史,重新找回志愿军的那种惊天动地的豪气;美国人也有必要温习这段历史,重新认识中国人。


【 ↓苹果拦不住你对蛋总的赞赏↓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