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一定不会写,武汉的报复性惊艳,给国人一个大惊喜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突如其来的一场瘟疫,让武汉病倒了。有一些人血馒头爱好者,趁机又在武汉的伤口上捅了几刀。现实残酷,却难掩其华,武汉包扎好伤口再出发!
4月8日,武汉全面解禁,千万人口的中部特大城市,再度恢复了昔日的繁华。最令蛋总为之动容的,是4月13日长江存储宣布,128层闪存芯片研发成功,每颗1.33Tb,也就是166GB。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中国在集成电路国产化的道路上,又补上了一个短板,而且可能变成了强项,可以跻身世界闪存四强甚至三甲了。
这也意味着全世界又消失了一项核心技术。因为公知们说,只要中国掌握的,都不是核心技术。美国遏制中国,又少了一副王炸。
蛋总看到这消息啥感觉吧,就好比上甘岭的战场,志愿军战士的子弹快打光了,火线频频告急,对后勤补给望穿秋水。
有一个叫武汉的倒霉孩子,在方方之流的抹黑之下,在全世界的声讨中,突破层层封锁,克服重重困难,虽已遍体鳞伤,但还是及时把弹药送到前线。
长期以来,集成电路是中国制造之痛,痛彻心扉的痛。2017年中国生产了全球75%的手机,95%的电脑,60%的彩电,然而某些关键芯片,国产化率依然为零。
而这些关键芯片中,其中就包括存储芯片。国产存储芯片,比电脑CPU和手机处理器还要惨。
毕竟电脑的CPU有龙芯、申威和兆芯,只是性能差一点儿、市场占有率低一点儿,但不是没有。
手机处理器中,海思麒麟早已经杀出重围,可以与苹果、高通分庭抗礼了,某些性能甚至领先世界。
存储芯片,在集成电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可能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处理,要靠处理器,信息的存储则要靠存储芯片。
存储芯片分为两种,一种叫内存储器,或者主存储器,数据直接由CPU读取;一种叫做外存储器,或者辅助存储器,先要调取到内存中,再供CPU读取。
举个例子,机枪就好比处理器,弹链或弹匣就相当于内存储器,而弹药箱,就相当于外存储器。
再打个比方,做手术的医生好比处理器,他伸手就够到的工具托盘,相当于内存;而医院的手术物料室,相当于外存。
在电脑中,CPU是从系统内存中读取数据的,最常见的系统内存叫做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就是常说的内存条。
就好比打游戏,有一个过程叫load,就是从电脑硬盘(或服务器硬盘)中读取出来,加载到内存中。
过一段时间还要保存一下游戏进度(保存到硬盘或服务器中),不然一旦电脑断电,或者死机,或者软件退出,内存中的数据没有保存,游戏就白打了。
手机的内存已经被叫混了。买手机时说内存是8+256G,前边这个8指的是DRAM(运行内存),后边这个256叫做存储内存,用的是Nand闪存颗粒。
DRAM(运行内存),比如你复制一段文字,过了许久,还可以粘贴到另外一个群。但是重启以后,再粘贴就不行了,因为随着重启,系统运行内存中的数据被清空了。
NAND闪存颗粒中的数据,就算是关机了也不会丢失,好像陈冠希就是吃了这个亏。NAND闪存颗粒,还可以做成TF卡、SD卡,或者U盘,以及电脑的固态硬盘。
存储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2018年,半导体产业总规模是4780亿美元,其中存储器销售额高达1692亿美元,占了35%。
国产的存储芯片,长期以来都是妥妥的零光蛋。很长时间内,中国一根内存条、一块硬盘、一个闪存颗粒、一个U盘也生产不了。
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3120亿美元,出口846亿美元,逆差高达2274亿美元。其中存储器进口了1230亿美元……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没有掌握这项核心技术,所以存储芯片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别的芯片,一般都随着技术进步价格不断下降,存储芯片反而逆势上扬。
2019年上半年炫富靠榨菜,下半年靠猪肉,2020年炫富则靠口罩。但是在2017年,炫富则靠内存条。
因为内存条(DRAM)在这一年疯涨了4倍。比如金士顿8G的DDR4内存条,从2017年初的200多块钱,到11月冲上了969元。
有网友爆料(虽然可能是段子,但是合情合理)。说2015年开网吧,结果到了2017年,赔了20多万。
最后倒闭,把店里的东西全卖了。但由于2015年买了400多根8G内存条,当时进价180,最后720块钱出手了,把网吧赔的钱全赚回来了,还小赚了一把。
闪存虽然没有DRAM涨幅大,但是也差不多翻了一番,2018年上半年又上涨了50%,这是因为市场需求大涨,而存储行业高度垄断,美韩几大巨头控制产能。
比如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厂商,其运行内存DRAM产品市场占比约48%,存储内存NAND Flash产品市场占比约35.4%。
在2017年的第二季度,三星、镁光(美国)、海力士(韩国)三家,抢走了DRAM芯片96%的市场份额,剩下的也跟中国大陆没关系,被中国台湾、日本等企业瓜分。
在Nand Flash存储芯片领域,也呈现寡头垄断格局,2019年三星的市场份额高达34%,东芝(铠侠)21%,镁光13%,海力士10%,西数/闪迪14%。
由于存储芯片价格暴涨,以至于手机生产成本也大幅上扬,最终买单的只能是消费者,销售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每款手机价格上涨100-1000元不等。
存储芯片超越屏幕,成为手机生产成本中最贵零部件,在手机中的成本已经达到25%~35%,而且你还别嫌贵,各手机厂商都抢着下单。
所以你看三星爆炸手机虽然遭到重创,但是三星的业绩竟然暴涨,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38.1亿美元,同比增长92.3%,股价更是暴涨了90%,创了十年新高。
当年因为萨德,民间虽然自发进行了抵制,乐天从中国溃败,韩流在中国退潮,赴韩旅游受到挫折,但是人家依靠三星,又从中国人身上挣回来了。
所以不掌握核心技术,在国际分工中就没有话语权,消费者也只是他人刀俎下的鱼肉,这也是我们为啥要支持华为的原因。
2020年这场疫情,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一场危机。但是危机危机,危中见机。虽然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也打乱了美国的部署。
2月份的时候,美国酝酿一场更加严苛的针对华为的制裁,企图对中美第二阶段谈判进行极限施压。
因此可以说,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黄金机遇期,必须抓紧时间完善产业链,迎接美国更加疯狂的贸易战。
目前,中国在芯片领域好消息不断。合肥长鑫解决了DRAM被卡脖子的问题,而武汉长江存储,则解决了NAND闪存的问题,而中芯国际已经攻克了7纳米技术。
2019年9月20日,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宣布投产。2020年2月底正式出货。2020年产能大约能占到全球内存产能的 3%。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已经成熟,华为海思已将14纳米芯片生产,从台积电转移到了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的7纳米技术也已经攻克,而且可以不依赖没有到货的EUV光刻机。但大家也不要过于乐观,因为技术性攻克跟量产还有较大距离,产能和良品率还是个巨大考验。
我们重点来说说武汉的长江存储,长江存储是中国芯片的领军企业之一,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用两个字来说就是:我太难了!
有多难?就好比跟菲尔普斯比赛游泳,人家已经出发几十年了,还打了兴奋剂。我们才刚下泳池,游泳还要现学。
而且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这几个泳姿已被注册知识产权,还得自创泳姿,不然人家一告你,裁判就得判你出局,没办法,强者制定规则。
福建晋华投了几百亿之后(一期370亿),就这样被美国整休克了。我估计正在暗自努力憋大招,也许将来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就算你好不容易学会了游泳,还要面临高手的打压。你一出产品,人家就搞价格涨。你这边的产品性能不领先,价格也没优势,落后太多了。
比如长江存储,几百人的团队,花了两年多时间,搞出了32层的NAND产品,但是一出生就落后,虽然相比自己,技术上的确是重大突破,但基本没利润。
就好比非洲一个国家,没有借鉴他国任何技术,从零开始发明了黑白电视机一样,虽然都是独创的技术,也都拥有知识产权,但是产品太落后,根本没有市场。
长江存储的困难也是在这里,你进步,国际大厂也在进步。你攻克了32层,人家64层已经出货了;你攻克了64层,人家已经在96层;等你攻克了96层,人家又在128层阻击你。
只要有代差,就会被吊打。不管这代差是一代还是两代。没有市场,生产出来的产品越多,亏损就越大。对于很多国家,认识到这道题太难,直接就放弃了。
长江存储也认识到这致命的代差问题,所以选择了一条疯狂的道路,那就是弯道超车(但据交警朋友说,弯道是不许超车的)。
长江存储怎么弯道超车的呢?那就是直接跳过了96层,直奔128层。这是个开创性的想法,难度极大,但是中国芯片要想尽快实现突破,也只有这华山一条路了。
这条路有多难走呢?几乎整整三年时间,几千人的团队,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包括双休日),每月工作总时长都在300小时以上。
道理很简单,人家国际大厂的高手也在快速前进,要想赶超必须比别人更拼。甚至武汉封城之后,绝大多数企业都停工停产,但是这里并没有。
一方面要与病毒作斗争,一方面要赶超国际大厂。长江存储,没有因为疫情耽误一天前进的步伐。支撑他们的,就是大国意志,大国梦想。
1月23日,武汉封城了,但是武汉长江存储的很多员工,选择了逆行。什么叫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就叫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产业报国,长江存储做到了。
为了维持长江存储的运行,政府也为其提供了诸多协助。在武汉学校关闭,火车停运,商场和超市关闭的情况下,政府为长江存储办理了必要的通行证。
为了让长江存储不停工,供应链团队克服困难,协调了一批又一批口罩、防护服等物资。还保证了长江存储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同时也保证其能够将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往省外。
由此可看,武汉市政府虽然在疫情初期有瑕疵,但也是扎扎实实做了很多事的,就算是疫情揭盖之后,在某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也毫不含糊。
正因为长江存储人的拼搏精神,也正因为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长江存储另辟蹊径,绕开了别人在道路上设置的知识产权路障,实现了弯道超车。
2018年8月7日,长江存储的CEO杨士宁博士,宣布了武汉长江存储独创的Xtacking技术( King),并且围绕这种架构,有了自己的专利池。
正是基于这种独创的Xtacking技术,长江存储研发出了128层闪存,单颗粒1.33Tb(也即166GB),传输速率可达200MB/s,容量和速度都追平甚至超越了世界先进水平。
有了专利,等于提前构建好自己的“护城河”,目前长江存储已经有超过200项的专利积累,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有大约1000项。
是不是吹牛呢?长江存储的128层NAND闪存,已经在群联、联芸等多家控制器厂的 SSD终端存储产品上通过验证。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其他几家国际大厂。三星的128层的3D NAND闪存已经在量产了。SK海力士的128层也已经出货,年底还要冲击176层。
美国西数和铠侠(原东芝存储)在2020年初才刚刚突破100层的技术障碍,并且预计于2020年四季度开始量产。
而长江存储,正在快马加鞭,也将于2020年底或者2021年初实现量产,与国际一流大厂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1~2年。
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江存储的3D NAND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距。
NAND 闪存通常可以分为SLC、MLC、TLC和QLC四类,QLC就是继TLC后3D NAND的第四代存储方式,也是当前最新一代的闪存技术。
也就是说长江存储采用最新的QLC技术(也是目前唯一),拥有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容量、更高的密度等特点,是5G技术的有力支撑。
长江存储的这款产品,目前拥有业内已知型号产品中的三项世界之最:最高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最高I/O传输速度和最高单颗NAND闪存芯片容量。
这个意义有多大呢?第一,可以把每年几百亿美元的进口额留在了武汉;第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白头鹰从存储芯片上卡我脖子。第三,三星表示,我很方,比方方还方。
此时此刻,我只想喊一声:武汉长(江)存(储),浩气长存!
然而武汉牛的不仅仅有长存,还有武汉新芯,武汉新芯的Nor Flash产能(晶圆代工)约占全球的一成左右。
除此之外,武汉还有一家晶圆代工,是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备胎,弘芯从台积电挖了一批人,给三倍薪资,个个年薪200W+,目前已经攻克14nm技术。
2019年12月,武汉弘芯半导体举行了首台高端光刻机设备进厂仪式。目前,武汉弘芯正揣着一颗红心,冲向贸易战的阵地。
武汉就是那个遍体鳞伤的孩子,面对质疑,面对嘲讽,但依然如期把弹药送到了前线。武汉,不愧是英雄的城市!
而这一切,身在武汉的方方是看不到的,方方只会说:钢笔尖尖,屁股(或脸蛋)圆圆,我写过的文字千千万,我获得的稿费万万千,有正能量没有?没有!
特朗普说:鼻子尖尖,铁锅圆圆,我发的推千千万,我甩过的锅万万千。拿中国有办法没有?没有!
说实话,真要感谢川建国,正是他的上台,增加了国人的危机意识,断了买办的念想,让中国一大批芯片企业迅速成长了起来——中芯国际,合肥长鑫,长江存储,武汉弘芯……
从不信邪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只会更加坚定。
【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