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思想的“本来”“外来”“未来”,分别是什么?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问答题](满分100分)

习近平常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习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集大成特点。

请问:习思想中不忘的“本来”、吸收的“外来”、面向的“未来”,分别指什么?

参考答案


一、不忘本来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这一新思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集大成之作。这里的巨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是党的“本来”。

我们党97年的奋斗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的过程。在对待“本来”的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更为坚定、更加自觉的立场态度。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等。

这些不仅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这一新思想分析和阐明各种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吸收外来

吸收“外来”是集大成之养分所在。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在长期的成长和实践中早已练就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到,他为借一本《浮士德》走了几十里山路。在河北正定当县级领导时,他就带队去美国考察农业。那个时候,中国才刚刚打开国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更是反复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事实上,正是注重对国外有益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成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宽广视野和博大气度,增强了这一新思想引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理论价值和思想光芒。


三、面向未来

无论是“本来”还是“外来”,都有一个在继承或吸纳中更好发展的问题,这直接决定思想理论的创新价值,也是开辟“未来”道路的核心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对“本来”和“外来”的一般性阐发和运用上,而是在继承或吸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立足新的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在扬弃结合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尤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本质性把握、原理性揭示,有许多是在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实现重要突破,这更表明这一新思想的原创性价值。

例如,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思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思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关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更加美好世界的思想等,都蕴含着许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揭示,而且是系统化的揭示。

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讲这一新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本质性把握、原理性揭示上。


——《划时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甄占民,《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3日   07 版)

本文全文,请见“阅读原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出卷人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