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虐童”事件的深思——有幼儿的家长如何避开类似伤害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点击上方“纯科学”关注我们
没有什么比看到“虐童”这样的字眼更扎人心的事情。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现在就有幼童的家长们,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避开再受到这样的伤害?从哪些方面来科学地评估评和选择好的幼儿园?其他也准备办幼儿园的企业,以及其他的幼儿园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任何事情能否做好的第一要务都是能否认真和用心,幼儿园尤其如此。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换句话说世界上怕就怕“不认真”三个字。就算认真地做事,也未必能将所有事情都做好,如果一开始就不认真,那肯定就做不好,出现严重问题就是很自然的了。如果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一开始根本就不认真做事的幼儿园,怎能不怕?携程托管亲子园为什么会发生虐童这么严重和恶劣的事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认真。
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共有22.37万所幼儿园。尽管幼儿园虐童的媒体新闻并不罕见,但相比于22.37万所幼儿园的庞大数量来说,依然可认为是一些非常个案的特殊事件。至少,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统计数据和研究证明,恶劣到这种程度的事件比例已经高到非常显著的程度。
2016年携程年营业额为192亿人民币,是一个拥有非常雄厚财力的公司,如果真要稍微认真地办一个仅仅容纳公司内部员工100名幼儿左右的亲子园,怎么可能会发生性质如此恶劣的事件呢?之所以说携程亲子园自始至终都不认真,原因如下:
1. 资质
办亲子园后不久,就被行政部门以没有合法手续为由关闭过,后委托妇联管理的《现代家庭》杂志社下属“为了孩子学苑”经营。事件发生后,人们依然在追问这个亲子园是否合法。例如新华社三问携程亲子园事件的文章第二条就问到“涉事机构有没有托幼资质?”。无论如何解释,这个亲子园是携程主动开办的,并且服务对象就是自己公司员工的子女,对这样的亲子园需要资质居然到现在还是一个问题!如果携程真要认真地从一开始就是想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话,早就应该知道这一点,就算有任何问题也早就解决好了。2015年中国民办幼儿园14.64万所,占全部幼儿园的比例高达65.4%。这么多民办幼儿园资质都办下来了,192亿年营业额的携程居然会办不下来?况且携程也未必一定要申请到幼儿园的资质,委托一个有正规资质的幼儿园难吗?携程自己的业务遇到要对接各家航空公司实时航班数据、甚至其内部业务流程的问题,这个问题远远比托幼机构的资质问题难得多,他不是解决得很好吗?问题就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想认真去解决。
2. 摄像头为何没人看?
有网友感到非常奇怪,携程亲子园不是有摄像头吗?那个老师怎么会明明知道有摄像头的情况下居然敢对孩子动粗?唯一解释就是她们已经知道那个摄像头已经纯属摆设,根本没人看了。事后有关人员的回答也证明了这一点——疏于管理。任何管理有效的企业里工作都要有周例会,月例会,半年总结述职,年终总结述职。携程亲子园是他们自己主动去办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这个事情,其实也无可指责。但既然做了,那就得认真做好,而不是只做个样子,在媒体上宣传一下,然后就没人管了。但凡那些最后在摄像头里发现存在严重虐童行为的幼儿园,疏于管理都是重要原因。因为这种事情的发展不会是一天两天形成,而会是长期的越来越严重的过程。如果摄像头里的视频时常有人看,并且时常检讨问题,老师怎么敢表现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携程自己有大量做软件的工程师,开发一个父母可以随时看到携程亲子园摄像头视频的软件、甚至可以随时与亲子园里的孩子和幼师进行视频通信的软件都易如反掌,为何没在一开始就考虑这些问题?解释只能是并没当回事。
3. 领导人是否真心?
这个亲子园是携程非常高调办的,并且是携程的领导人亲自张扬的工作。企业更多涉及到的员工福利问题通常是两个,一个是食堂,另一个是班车。食堂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本来是福利的好事儿就会变成很糟糕的事情了。看领导是否真心在办食堂,很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企业老板和高层领导自己是不是时常也在里面吃饭(并不必要求每一顿都在里面吃)。如果他们自己从来都不去吃,只是员工在里面吃,食物最后有危险就是正常的了。
梁建章语:当然特别穷的人顾不上这个(把孩子送出国)。
携程的老板梁先生自己都力主公司中高层领导小孩往外国送,怎能指望真有心能把携程亲子园办好?
4. 危机公关和事后处理见真心
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客观地说发生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不怕,主动出来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海底捞前不久发生过一起性质很严重的卫生事件,但海底捞公司迅速承认全部错误,媒体的批评全是对的,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样无论公众还是媒体马上就“过关”了。人无完人,谁能无过?但是,携程亲子园虐童,而且是虐待自己员工的孩子,携程是怎么进行危机公关和事后处理的呢?居然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是很快将舆论矛头转向妇联和体制问题,而且居然有那么多的公众竟然相信了这种说法。
工商税务的体制到现在有问题吗?肯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一个企业如果经营不好,不是首先认真地反思自己经营有什么问题,而是动用媒体资源去攻击工商税务的体制,如果有企业这样做,您认为合适吗?
携程可以不去办亲子园,如果员工有相应的困难你去呼吁社会改进这是合理的。但你自己既然要想自己来办,出现如此严重的管理问题居然去来赖当初应该算是给他们帮过忙的妇联,这不是恩将仇报吗?自己错了就是错了,如果媒体上出现过多指责上海妇联的声音,携程甚至还应该立即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一切责任。妇联的管理有什么问题那是妇联的事情。首先携程不把自己的问题彻底理清楚,而是网上马上出现一场近乎于舆论战,导致水被彻底搅浑,不是讨论清楚携程问题出在哪里,以后如何改进,而是一片指责体制的声音,这比虐童事件性质更加恶劣百倍。事情再简单不过,这本质上就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幼儿园,无论委托的关系是怎么建立的,妇联怎么可能对幼儿园、并且应该算是一个企业内部幼儿园日常管理去过问?如果真那样又有人会嚼舌头说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了是吗?
无论怎么去解释,无论事实上这个亲子园是什么样的性质和管理体制,这个亲子园是携程主动办的,钱是携程出的,孩子是企业员工的,携程有绝对的权力、也有绝对的义务和责任去管理好这个亲子园,这有任何狡辩的余地和空间吗?纵使妇联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错,携程都罪无可赦,全盘地首当其冲,尤其他们的危机公关方式更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这一点。一切不愿意在事后主动承担全部责任的,就表明他们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承担全部责任。一开始就不想承担全部责任的,显然就不是认真地在做这个事情。一开始就没认真做这个事情的幼儿园,你自己就要认真地想一想要不要把孩子交给他们了。
如果海底捞卫生事件出现后,他们不是立即承认全部错误并努力改正,而是花钱大量去网站删帖,买通枪手去攻击中国的卫生体制,那个事件会那么快干净彻底地结束吗?
2008-2015年民办幼儿园发展分析,2011年后民办幼儿园数量在快速增长前提下,占比却下降,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的公办幼儿园数量的更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应达到62%。实际2015年在园人数达到4264.83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75%,远超发展计划13个百分点。这当然不是说体制上就没有任何改进余地了,但在中国幼儿园这样宏观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微观上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后,网上居然出现那么多文章去赖体制,甚至恩将仇报地去赖最初曾经帮携程做成这个事情的上海妇联,理由荒唐到何种程度?这怎么可能赖得上?
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万)及学前三年毛入学率(%)2015年及以前是实际数据,2016年及以后是预测数据。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细节问题,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的统计口径是“学前三年入园率”,也就是满3周岁到6岁。那么在3周岁之前是否适合入幼儿园,这个并不在国家计划之列。之所以如此,表明3周岁之前的幼儿是否适合入托并不是一个明确的,至少不是国家所鼓励的事情。公立幼儿园招收幼儿就有3周岁的年龄限制。民办幼儿园可以招3周岁之前的孩子,国家也并不禁止,但这就要靠微观上的民办幼儿园自己去有效解决相应的管理问题,并且家长也需要把相应的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和细致。国家之所以没明确,就表明从科学上讲这是有未清楚如何去解决相应风险的,但社会上又有很多需求,也不便去明文禁止说不行。当然,作为企业要想去尝试这个事情也不能说不可,但太小的孩子照顾的工作量不仅大得多,而且孩子身体抵抗力弱,难以有效听老师的话,自理能力太弱,更容易受伤害。因此,对于这样的尝试需要花的心思就得比本来就很难的一般幼儿园多很多。例如有可能需要显著高出正常幼儿园的幼师工资、更多的师资力量,更有效和严格的管理等。据媒体报道,携程亲子园招收的主要是1.5岁到3岁的幼儿,对具体工作却又完全心不在焉,这怎能不出大事?而且出了相应的问题与体制的关系就更是扯不上边了。
幼儿园并不能被简单看作是一个教育机构,首先是“托幼”。因此,它的第一职能是帮助家长解放抚养幼儿的繁重劳动。抚养幼儿不仅是一个工作量很繁重的事情,而且是需要有极大耐心的事情,因为幼儿还处于“不懂事”的阶段。幼儿的哭闹、不听话、甚至大小便不能处理等,即使亲生父母都会很闹心,况且是幼师。另一方面,幼儿在幼师面前又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如果缺乏耐心的幼师,即使文化课程的考试资格都能过,依然不适合承担幼师的工作。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不仅要考察幼儿园师资的一般资格问题,而且要注意观察幼师的性格。如果一听其说话就比较生硬,那就要远离了。至少可以去了解一下幼儿园是如何考察幼师性格的,而不仅仅是在招收幼师看有资质就可以进来,没资质要求那就更不应该了。
不同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属于利他型的性格,特蕾莎修女、雷锋、白求恩等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利他型性格的人。这类性格的人是不可能发生虐童行为的。对于有虐童行为的人不仅仅是处罚轻重的问题,而是一旦发现要永远不能让其再从事相应的工作。因为这样的人就是处罚过,下次从事同样工作肯定还会再犯。有些爆出有虐童行为的幼师,经查后发现就存在“前科”。 因此,应对此设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有虐童行为的人,应终身禁止再从事相应的工作。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起伏,即使性格温和的人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侯。但在普通的工作中,面对的成年人,相互间情绪波动会有自然的相互抑制和控制。就算发火,也是成人间的冲突,伤害相对较小(同样也存在)。但幼师面对的是完全弱势的幼童,如果情绪失控幼童对其没有任何抑制和对抗能力。因此,对幼师的情绪管理是一个远比其他行业重要得多的问题。现在幼师基本都是女性,女性有细致等天然的优势,但也存在两个情绪管理上的天然困难。一是长期从事幼师工作的话,进入更年期会有情绪上自我管理的很大困难。二是经期情绪低潮期会有情绪管理上的困难。全是女性,同事间的矛盾也会导致情绪的恶化。因此,有些幼儿园试行引入一些男幼师,这个尝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在选择幼儿园时,了解幼师的以上情绪管理状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小的情绪波动,即使对幼儿园的幼儿进行一下严肃的批评和教育等火气稍大一些并不一定是问题,但情绪恶化到完全失控,对幼儿造成言语和身体的伤害就是问题了。
幼儿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远非本文几句话可以说清,例如我曾在其他文章中谈到在幼儿园阶段是语言形成阶段,对外语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其他教育的效果。但不管如何,对一切想办幼儿园的人来说,你要想做这个事情,首先必须科学地搞清楚幼儿园本身的规律。关于这个只要多请教一下相关专业的人员咨询一下就不难理解,做一切事情其实都是如此。但如果你本身一开始出发点上的动机就不纯,对幼儿园本身的科学规律根本就不上心,心思全花在用它来秀一些别的东西,那做不好就是很自然的了。幼儿园没不好,不是首先去谈如何把幼儿园办好,不是去研究出现这种问题的直接科学原因是什么,幼儿园本身的规律是什么,居然是连幼儿园的相关体制是什么连看一眼都没有的前提下,就在那里完全绕开事情本身的科学问题去大谈体制,不觉得很多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和主体误差已经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了吗?就算你要去谈体制,至少也得先把与幼儿园相关的体制和相关的统计数据系统地研究一遍再发言好吗?
对于要给自己幼童选择幼儿园的父母们来说,当然也是要首先费心在幼儿园本身的科学规律上,而不是被别的东西所忽悠。
纯科学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 客座教授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数码科技(300079) 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即将出版)
《纯电动:一统天下》(即将重新出版)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出版)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