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方法分析《一酒一席谈——关于印度的企业高管》文中的认知误差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最近有署名“刀口团队 / 巨龙”写的《一酒一席谈——关于印度的企业高管》(以下简称《一酒一席谈》)一文,发表在公众号“刀口谈兵”上。这篇文章显然针对我所写的有关印度管理的观点。而令人诧异的是:一个充分地自我证明为八卦式的文章,居然把自己如何“八卦”的全过程完整无缺地记录下来,足以见得网络上确实有不少人严重缺乏基本的科学认知方法。
“‘有人说你们H为管理不行呢?说这话的,据说还是Z兴的一位前印度高管。’我先挑起话题。”
请注意:是“挑起话题”。我无论在自己文章中,还是在回复网友的询问中,一再表示华为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但是,在我与华为直接竞争中,华为的确都是以极大劣势输给我,这也是事实。作为华为这样一家已经处于行业销售额总量第一位的公司,当然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不过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缺点也是很正常的。但用“有人说你们H为管理不行呢?”是不是就把长舌妇的认知过程充分展现出来了?这在逻辑上是一种典型的将局部扩大为整体,在测量学上属于人为制造自尊系统误差以形成情感误差的典型方式。读了我的《实验、测量与科学》一书,对“情感误差”一章不是太理解的读者,可以把《一酒一席谈》一文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
” `这厮还说了……’我继续把话题扩大。”
请注意:是“继续把话题扩大”
“我试着假装做一个‘印粉’,虽然这话说得我都不信。访谈嘛,有时候难免要反串一下角色,俗称的装装B。”
“印粉”“果粉”“美粉”……是这类写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分析不同对象的差异,只是要更好地认识不同国家、地区或企业。如果他人有可取之处,就作为参考。而“长舌妇”看一切文章的角度只是“谁在说谁的坏话”,“谁在说谁的好话”。
“补刀这种喜闻乐见的事情,我也属于专业级别的。”
这等夸自己是专业级别的长舌妇。不仅看一切他人的文章仅仅看到是“说好话”,“说坏话”,而且自己干的事情也只是“说好话”——准专业术语就是“洗地”,“说坏话”——准专业的术语就是“补刀”。这些也都是属于自尊系统误差的范畴。
我们再来看文中对话的另一方——“李博士”。如果只看这个文章的话,还以为真有一个李博士,其实不然。因为文中提到巨龙先生自已写的另一篇文章《巨龙:对话——中国移动背后的力量》中也有同一个李博士,这个参考文献末尾所作交待如下:
“最后做一下简单的说明,以上的采访文章是糅合而来的,除了咖啡厅访谈,还有微信和电话采访,有H为以前员工,也有电信运营商的朋友,还有H为的合作伙伴。我做了一定的融合加工。顺便说明一下,文中所提到的信息,在公开资料上可以查得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使用H为替代那家公司的名字。”
由此可见,具体的“李博士”这个人并不存在,而是巨龙先生“融合加工”多位被采访者虚拟的一个人物,但也是有多位真实人物作原型的。
如果详细看《一酒一席谈》这个文章,显示出该文中的“李博士”是完全没有看过我写的文章的,否则会有针对性的交谈。作为一个博士,在讨论自己从未看过的文章时,第一反应是作为被讨论的文章在哪里。因为现在用手机看文章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是极为简单的事情,在餐桌上用手机调出相应的文章看一下也就几分钟的事情。但是,整个交谈过程完全是这位“李博士”被采访者八卦式的访谈牵着鼻子走,一刺激就简单跳起来地反应。很明显,作为有博士学位的人应该有的基本科学素养是先查看要讨论的参考文献,而长舌妇式的造谣生事者根本不会有这个概念。因此可以判定,文中所谓的融合加工的“李博士”原型人物都不会是有博士学位的人。
另一方面,这个文章也充分证明“巨龙”先生本人不具有博士学位,至少是没有博士学位者应有科学素养的人。那为什么又要硬生生地造出一个“李博士”来呢?显然,其目的只是要以此为自己文章“贴金”。
现代网络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是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进行科学研究的。通过对公众号的查看就可知道,巨龙先生是公众号“刀口谈兵”的专业写作者,而“刀口谈兵”的帐号主体则是“深圳临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网络征信系统可查到,该公司是2013年12月24日注册成立的。从征信系统上直接查看的话显示有一次“催缴/欠税”异常,和一次“经营异常”,见下图。
如果更深入查看的话,具体如下:
“催缴/欠税”异常是2017年5月31日催缴企业所得税36块5毛7。“经营异常”是2014年9月12日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不过具体事项是住所进行了变更。现注册地址为:深圳市福田区八卦一路XXXXX。很显然这是一个商住楼。从这些信息可见:
该公司从开始考虑经营到现在至少有4年时间了,但很明显还没有找到稳定的战略方向。这又提供了一个从华为出来的人创业成功者不多的实际案例。
作为从华为出来的人,应当有更高品味的追求,而不能因为公司地址在“八卦一路”就往现在媒体界的人都已经不屑的“八卦”方向发展。
从欠缴36块5毛7分税款可见,一是该公司没有专职的财务,二是该公司经营还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三是没有基本的管理概念,导致一个如此简单的事情却要让公司在征信系统上留下污点。如果做尽调不仔细的人只看第一页发现居然有税务和经营2个异常存在,别人可能就不会继续往下查了(当然,仔细的人就更不会往下查了)。该公司之所以能够维持4年时间,真的是任老总给钱比较大方,在华为的积蓄底子还是比较厚实的。但如果长期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以自身这样的管理状态却试图来攻击我对管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只能说其勇气实在可嘉。巨龙先生,知道你自己的管理问题何在吗?就算您想往八卦的方向发展,您刨根问底的水平也要能刨得过别人才行是不是?
作为一个投资者,尤其进行过天使期投资的人,我非常理解和同情作为一个初创期的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艰难。但是,创业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获得创新的技术或创新的商业模式来获得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可,而不是靠八卦来博取眼球。这样做不仅难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而且会影响自己在创业圈的长期信誉。创业可以失败,失败了可以再来一次。只要以科学和创新的态度去进行创业,即使失败,这种失败也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和资产。但信誉丢了不仅不是资产,而且可能是负资产了。
自尊是人类自我防护最重要的情感系统,体现为社会心理的一种就是爱国。中国人今天的确需要爱国,不过相对来说在今天爱国是比较容易的。过去一些“美粉”“果粉”等都纷纷转为爱国了,因为祖国实在是越来越强大,“不得不爱”。但爱国也是有方式层次差异的。有理性的高品质的爱国,不仅是爱,而且更深入思考如何才能使祖国持续地更加强大。2008年2月20日,我曾在自己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精确时间”,探讨2016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以及中国应当采取的战略策略。该文当时在海外华人中间引起巨大反响,但在国内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吹牛。当时写文章的时侯中国的GDP总量只有美国的不到1/4,现在已经是美国总量的60%还多,已经很少人怀疑中国经济总量必将在近期超过美国这一事实。我个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有生死存亡的威胁,但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却悄然来临:如何去领导这个世界,如何在前面已经无人领路的情况下继续前行?这才是真正爱国者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而不是把中国已经强大的事实吹嘘一遍又一遍。
现在也有比较火爆、有性格、普及型的爱国。这类最吸引粉丝,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能够更多地向理性的爱国转型升级是最好的。
还有一些庸俗的、低品质的爱国,甚至还有伪装的爱国。对这类所谓的“爱国者”,人们需要辨别,别以为只要打着爱国的旗号就一定是“正能量”“立场、三观端正”。爱国不是一个廉价到如此地步的事情。
作者简介

汪 涛
独立学者,天使投资人,多家孵化器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者,
现为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即将出版)
《纯电动拯救世界》(即将重新出版)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出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