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心向何方?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本文首发于2015年9月10日,2年过去,本文所提问题依然值得中国人深思。
中国当前的历史机遇并不是仅从国家和民族自身角度可以完整理解的,只有站在全球科学和工业文明波浪进程的层面来思考,才能获得准确的定位。在以往从贫弱中兴起和科技经济上跟随的阶段,“民族复兴”作为一面旗帜为中国人改变自己提供了自信心的支撑。但在今天中国即将完成从跟随到领先的历史转折阶段,需要的并不是狭隘地重温自身“万邦来朝”的盛世荣耀,而是接过前一个科学文明波峰的接力棒,引领人类的未来。
“中国梦”的发展和不同表达
有很强烈的原因使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一个深入中国人骨髓的梦想。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达到全球农业文明最辉煌的顶峰。《生态社会人口论》一书中对其原因进行了追溯。在最初全球并发地开始农业文明创造时,中国并无特别之处。但水稻这个特殊的水生作物品种使中国的农业文明具有了大量特殊之处。水稻本身的高产和生产技术远比其他旱地作物有更高的难度,不仅使得中国农业文明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数量,也使农业生产及其他伴生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程度达到世界的顶峰。事实上,美洲培育的多个旱地农作物品种,如玉米和土豆等远比水稻更加高产,但由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土地面积的狭小,使得他们未能产生比中国更大的农业文明体。更由于美洲大陆长期与欧亚大陆高度隔绝,使得他们在美洲大发现之前未能对科学和工业文明进程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工业文明的波浪开始一次又一次冲击中国,使中国承受了上百年大量屈辱的历史,甚至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自辛亥革命,甚至更早的戊戌变法开始,最低限度上的“救亡图存”,更高目标的“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报告中,“民族复兴”是一个出现频次越来越高的词汇。尤其在近40年前启动经济改革之后,中国人自信已经找到实现“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大量中国人心灵深处开始深切预感到实现这一梦想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事实上,在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不久,国内外就已经开始讨论相关的问题了,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
-
中国时代已经来临。
-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
醒来的睡狮。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时常被人提起。
-
中国即将重回汉唐盛世。唐装也一时成为流行时尚。
-
大国崛起。
-
和平崛起。
后来中国对“崛起”这个概念似乎有所顾虑,不希望把中国与其他带有殖民和霸权特征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崛起等同地相提并论,又更推崇“复兴”的概念。
直到最近提出中国梦。而对于什么是中国梦,媒体上常常是把“复兴”与“中国梦”捆梆表达,近乎等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否则就不用另外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了。
在以往从贫弱中兴起和科技经济上跟随的阶段,“民族复兴”作为一面旗帜为中国人改变自己提供了奋斗的动力和自信心的支撑。但在今天中国即将完成从跟随到领先的历史转折阶段,新的问题却随之出现:是否意味着一旦中国重新领先,复兴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复兴的准确内涵应当是什么?“复兴”只是为了一雪前耻,重温当年“万邦来朝”的盛世荣耀吗?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还有之前的非洲峰会,APEC峰会,“来朝”的应该也不算少了。这次阅兵欧美很多国家首脑没来,但就算欧洲和美国总统甚至日本首脑都来了,请仔细想想,除了外交部等政府部门工作上的确可以得更高的考核分外,真能重要到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伟大理想和目标”的程度吗?幸亏这次阅兵很多欧美国家首脑没来,中国人还有奋斗的想头和有兴奋感的余地,否则如果下次真的“万邦来朝”了,并且中国也已经在经济、科技、军事、综合国力等等上重回世界顶峰,是因“复兴”成功而兴奋?还是会突然产生怅然若失的空虚感?还真说不清了。如同今年中国男子百米接力第一次拿了亚军(而且还是因为本来跑成第二的美国队犯规成绩被取消使中国队由铜牌变成了银牌)成为了轰动性的新闻,而乒乓球就算所有冠亚军全被中国人拿回家好像也没什么人兴奋,但丢了一个冠军都快被人骂到死一样。中国就算复兴成功了,下一步还该干什么?是不是又可以睡大觉了?是不是可以开始也有资格“作”了?如果发展到这种程度都不算成功,那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复兴”成功呢?
……
当中国人还沉浸在即将实现的复兴之梦亢奋中时,可能很难想象这些问题已经快速地,并且现实地摆在眼前。
对欧洲文艺复兴的总结
要对“复兴”这个概念进行分析,很自然地我们要找另外一个相同或类似的历史事件作为参照。欧洲的文艺复兴无疑是最好的参照物。
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是在意大利。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也是有类似中国汉唐盛世的历史荣耀的,这就是古罗马帝国。但是,人家并不是要去复兴古马罗帝国的盛世荣耀,而是要复兴曾被古马罗帝国征服和毁灭的古希腊科学文明。文艺复兴的起点是非常准确和伟大的。正因为这场复兴运动,使得中断了的科学和工业文明波浪进程得以重新开始,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文艺复兴并不是站在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视野看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复兴”概念有所不如。
“复兴”这个概念不仅本身注定了其后续发展目标的不明,而且并没有理解古希腊科学文明的真正含义和对未来历史的价值是什么。中国采用“复兴”这一概念,会遇到与文艺复兴同样的难题——“复兴”事实上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重回历史的短暂目标。“复兴”之后是什么,会迅速超出这个目标视界之外。
如果处于最开始阶段的意大利对这些不明白还是情有可原的话,科学和工业文明的波浪已经都绕地球转了整整一圈之后,今天的中国人还不明白的话,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中国的“复兴”之梦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外在形式上的,对自身历史地位的纠偏,显然不会是说在内涵上也重回汉唐时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和农业生产技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个概念是有一定积极价值的。那么除了外在形式,“复兴”的内涵是什么?似乎并不清楚,在这一点上应当说也不如文艺复兴。
我们已经刚刚走过一遭从世界最辉煌之巅瞬间跌入谷底的悲惨经历,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于外在形式上重回世界文明之巅,而是重回之后如何不再重复兴衰的历史轮回。5000年的浩瀚时空,并不仅仅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支撑,而且应当成为我们更能看清兴衰轮回背后科学规律的资源、精神财富和大数据积累。中国的确是世界上难得的,连续看完5000年历史的民族,是否唯一暂且不论。其他民族在遭受大的冲击之后,大多都消亡甚至绝种,连复兴和总结教训的机会都没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应感到庆幸,并且倍加珍惜这一机会。

汪 涛
独立学者,天使投资人,多家孵化器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者,
现为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即将出版)
《纯电动拯救世界》(即将重新出版)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