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历史何时开始?终极解密!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导言
关于人类历史最初的起点,众说纷纭。《生态社会人口论》以循环因果率证明了人类的真正的起点在哪里!
开始本文分析前,先补充一下上期文章的几张图片:
2004年作者拍摄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国家博物馆,能人化石。
2004年拍摄于肯尼亚,身后是东非大裂谷,人类进化的基地。
一、人的传统定义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究竟是什么使人类脱离动物,真正进入“人”的分界点呢?
从人类进化角度来说,过去有非常多的不同定义。主要有直立行走、脑容量、形态、使用工具等几种定义。目前教科书中认可使用工具的定义。
1.直立行走
这是人非常显著的特征,直立行走对人的重要性是使专职的手独立出来。动物一般来说可称为“嘴器时代”,一般动物都是嘴位于最前部的位置。动物的嘴即是获取食物的工具,同时也是进食的工具。而直立行走使人类拥有独立的手,专职于获取食物,并且进化出各种劳动能力。因此,直立使原始人类进入“手器时代”。非嘴器的劳动器官并非人所独有,如大象的鼻子也可充当某种劳动器官的功能,但人类的手的确是最为优秀的专职劳动器官。手是使用工具的基础,也是更进一步进化的基础。
有一个故事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把人定义为“没有羽毛,两条腿走路的动物”,于是他的学生拿来一只拔光羽毛的鸡问柏拉图,这算不算人?
两条腿走路的动物有很多,但两条腿走路并不是关键所在,关键是“手器”的独立出现。最初发现200多万年前的“直立人”时,以为人在这个时期才会直立行走,而后来的考古发现原始人类学会直立行走的时期早得多。现在一些学者甚至把具有初级直立行走能力的时间前推到还活动在树上的森林古猿时期。至少在800万年前的图麦人和奥里恩人时期,就确认已经有直立行走的能力。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定义,人与动物的分界线就会前推到过于遥远的时期。因此,单凭直立行走似乎并不足以体现人的本质特征。
2.脑容量
这是著名古人类学家利基(L.S.B.Leakey,1903—1972)给出的定义,他曾把脑容量700毫升作为人与动物的分界线。人类的显著差异是智力水平,而脑容量显然是决定智力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但后来发现脑容量更小的能人时期已经学会使用石器,而一些大猩猩的脑容量又超过一些能人。甚至现代智人脑容量还有一个缩小的过程。因此,脑容量的标准也变得模糊起来。
3.形态
人的手成为专职的获取食物的器官,而嘴只专职负责进食,这样随着人类的进化,嘴部就越来越退后,额头越来越靠前,眉脊逐步退后,整个面部变得垂直等。这些人类形态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生理上的特点,它们的确是重要特征,不过仅依靠它们很难去解释人类的文化特性。
4.使用工具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的解释就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但是,不仅古人类学研究不断将类人猿可以使用工具的时期往前推,而且从今天生物学观察研究发现很多动物也都具有原始的使用工具的能力。如猴子和大猩猩都有很显著的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猴子可以用大木头或石头砸坚果,从而吃到里面的果肉。大猩猩可以把草叶去掉,用细草枝插进白蚁洞提取白蚁吃。甚至海獭也能浮到水面,仰面朝上,将一块石头放在胸部,并用鳍抓住海蚌往胸部的石头上砸,以砸开蚌壳吃到里面的肉……
因此,以使用工具来区分人与动物,其界限也会存在很多模糊的地方。
《每日邮报》2015年5月7日报道,研究人员近日目睹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的一只野生大猩猩借用树枝捕捉并吃掉蚂蚁,这是人类首次见证野生大猩猩使用工具。
野生的红毛猩猩用木棍作为探测器测量河水深度,以此确定能否安全渡河
美国类人猿信托研究机构里的一只倭黑猩猩肯兹能生火做饭,它能收集适合生火的树枝,折成小段,并小心地堆砌成一个柴火堆。然后,它会娴熟地点燃一根火柴生起火来。肯兹还会在篝火上放个锅煮点东西吃,当研究人员让它用水把火灭掉时,它会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火焰上,直到火苗全部熄灭。不过这不是纯野生状态。
用石头砸坚果
用木棍钓白蚁的黑猩猩
新喀鸦用木棍取食
海獭使用石头吃贝壳
二、使用火—人与动物真正的分界线
根据《生态社会人口论》所总结的人类进化创新的跨越层次进化原则,人能够进化到与动物不同,并且持续不断地从普通动物界脱离出来。需要有一个能够跨越层次的伟大创造。如果仅仅学会使用工具,当使用工具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这个进化就会停止。这就是很多动物都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却停止于这种原始工具使用阶段的原因。人类对工具的掌握却因火的使用而进入一个不可停止的良性循环因果过程。
虽然今天研究人类起源时将石器作为非常重要的工具使用证据,但根据无跳变原则,人类最早的工具显然是更容易直接获得的木器、动物骨头以及原始未加工的石块等。
由于石器更易于保存,因此在过去发现的人类工具较多体现为石器。但现在考古学家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放在木器和火的使用上。(*资料来源 Marion Bamford,Wood and Wooden Artifacts among the Earliest Hominids in South and East Africa,2010木文化国际研讨会——古木文化产业和遗产保护与修复,2010年10月23—24日。http://www.woodlab.org.cn/article.htm?projectID=cn1102160007;武仙竹、李禹阶、刘武:《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遗迹的发现与研究》,《考古》2010 年第6 期。)这些人类工具的研究从技术上来说的确远比石器要困难得多,但它们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甚至超过石器。
现在认为火的使用起源于直立人时期,并且最早使用火是取自于自然的火源。自然界存在大量发现和使用火的机会,最初使用火一定是取自于自然的。但人类一旦开始使用火,就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一直走向现代人类的循环因果过程。
使用火是人类可以真正区别于所有动物的最显著特点。火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一切人类的近亲、天敌或其他动物都害怕火。不知道怕火的昆虫和飞鸟等只会葬身火海。只有人类可以利用火的强大力量,同时又知道如何回避它的危害。
要获得人类最早使用火的直接证据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野地里燃起的火堆一旦熄灭,其踪迹很快就会彻底消失。今天考古发现使用火的痕迹,较多情况下是古人类在洞穴生活期间长期燃烧火堆留下的遗迹。因此,人类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火,是一个很难考证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能根据创造的一般规律去寻找,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联系——石器最早的发展,与火的使用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
一旦人类开始使用火,并且离不开火时,很难理解火只是长期取自于自然产生的来源,因为火很容易熄灭。如果依赖于火的类人猿面临火熄灭的问题的,就会遇到极大麻烦。因此,能够控制产生火的方法就成为迫切的需要。如果没有这种方法,人类在迁徙时怎么能够将火种同时迁徙过去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要说是几百万年前的类人猿,就是今天的人类要做到这一点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在迁移过程中刮风或下雨,火种很容易就熄灭了。如果今天的人类做起来都极为困难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去想象几百万年前的类人猿可以做到?
古人类学家发现了在南方古猿的晚期,即能人时代已经开始使用石器,并且石器的制作工艺越来越进步,如利基家族所发现的奥杜韦(Olduvai Gorg)文化和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石器的库比福勒(Koobi Fora)文化。(*资料来源 张寿祺:《几位探索南方古猿的学者——路易斯·利基的一家》,《化石》,1982年12月31日。刘武:《群星闪耀的利基家族》,《科学》2004年第2期。)但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深入地注意,在整个旧时代,绝大多数石器都是用燧石制作的。虽然在能人时期,石器所用的材料有就近获取的特点,并且石器所用材料范围也较为发散(*资料来源Dietrich Stouta,Jay Quadeb,SileshiSemawa,Michael J.Rogersc,Naomi E.Levin,“Raw material selectivity of the earliest stone toolmakers at Gona,Afar,Ethiopia”,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48 (2005)。)但在后来,越来越多的石器是采用燧石制造。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使原始人类迁徙到缺少燧石的地区,他们依然坚持采用燧石做石器的材料。
如果是作为一种原始起源的技术,即使在今天也都是在一开始的材料选择非常发散。一般来说适合做某种用途的材料都有很多种,只有经过长期的技术进化才会在最后找到最适合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材料。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的材料时尝试了8万多种材料,这8万种材料都可以做白炽灯泡的灯丝,只是它们性能和成本不同而已。直到最后才选中钨丝这种材料。再如,最初作为货币的产品是非常多的,贝壳、粮食、铜、啤酒甚至奴隶等都曾充当过货币职能。直到最后人们发现黄金作为货币是最好的材料。但即使这样也并不是黄金这单一品种,同时白银、铜也都长期作为贵金属货币材料。
燧石的确在打击后会出现较为锋利的边缘,很适合作为石器使用。但能够作为石器的石材是非常丰富的,类人猿怎么会像存在一个伟大的类人猿爱迪生一样能发现并锁定一种最适合做石器的材料呢?
燧石
一个最合理的解释是,人类最初使用燧石做石器并不是为了石器工具本身,而是为了获得火。燧石并非天然是一种石器材料,却天然是一种引火材料。这就是原始人类为什么如此广泛地只选用燧石作石器,而不是其他石材的更重要原因。一旦我们理解到这一点,所有疑团就全解开了。
考古学家们把石器的作用有些夸大了,认为有了锋利的石器,类人猿才可以咬开动物厚厚的皮,并吃到肉。其实只要用随便一块石头去砸,任何动物的皮都会被砸开的。并且只要有火,没有什么动物的皮不会被烧开。因此,石器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工具,而火却是一种必需品。同时,石器中的手斧不仅可用作切割食物,同时也是一种加工木器的工具。这种情况如今天的人类文明一样。一种技术发明和工具并不仅仅是其用途本身,而且它们会对其他技术发明起到工具和支撑作用。因此,石器与木器和火等工具之间应当是密切地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
历史记载的钻木取火,只是在人类迁徙到燧石矿非常缺乏的区域出现的取火技术。
一旦人类学会用燧石去取火,接下来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需要生火时打击燧石。当他们经常不断地打击燧石,打制石器的工艺就很自然地获得不断的发展。并且,即使在最初的石器出现之后,类人猿也还是要不断地打击燧石,石器打制工艺才会不断地进化。因此,人类最早使用火真正的证据,正是来源于燧石石器。
另一方面的证明是,当人类开始把燧石当作石器时,不断打击燧石也必然会经常看到打出的火花烧着面前的柴草。因此,使用燧石石器与使用火之间就是一个循环因果过程,无论哪一方的进化都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同时进化。
三、使用火对人类的更多意义和价值
除了火以外,石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工具的技术效能都是从很低的水平开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慢慢进化提升的。而火却是唯一的一旦被类人猿掌握,其技术效能就直接达到现代人类技术水平的工具。即使今天我们在野外做烧烤时,能用柴草木材把肉烤到什么程度,几百万年前的类人猿就可以用火把猎获的动物肉烤到什么程度,其技术水平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用燧石取火的技术,是一直使用到了现代。人类热兵器时代的燧发枪是用燧石作引火物。燧石取火一直到火柴发明了之后才慢慢被替代。几十年前在中国农村都还能见到用燧石打火做饭。据记载火柴是中国人在公元577年发明的,而后火柴技术传入欧洲,并经过长期持续改进,直到19世纪出现安全火柴技术之后,才慢慢取代燧石取火。就算在今天进行野外活动时,一次性打火机和火柴依然不如打火石取火这种最原始的取火技术更加可靠,虽然现在的打火石不再是天然的燧石,而是含有稀有金属铈(Ce)与镧(La)的特制合金。
燧发枪,由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于1547年(16世纪中叶)发明。
除了火本身强大的技术效能之外,火的使用还带来了大量其他人类进化创造的结果:
-
陶器、铜器及铁器等都是依赖于火的使用为基础而产生的。如果仅仅是石器的发展,是不可能带来这些创造的。
-
由于火的使用而吃熟食,不仅使人类疾病更少,而且使人类的发育和智力进化更快。
-
因为火的使用,使人类可以向北方迁徙得更远,否则就不可能抵抗北方寒冷的气候。而越是往北方迁徙,到后来又会出现对穿衣的需求,从而带来更多技术创造,并使得人类可以走出山洞,到平原地带生活。
-
火是直立人最初可以走出非洲,并且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生活的基础。即使能够找到洞穴,如果不会用火,也将难以生活。直立人进化的飞跃正是工具的使用和用火吃熟食而产生的。在中国发现的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址就已经发现有用火的痕迹。钱方:《元谋人的时代》,《地质力学学报》2005 年12月。刘建辉:《元谋人年代之争: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第6期。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生活场景
……
因此,火是极少的可以驱动人类一直从类人猿不停地进化到现代人类的技术创造。它在人类进化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
作者简介
汪涛
曾任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副总裁,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总经理,现为数码视讯国际投资总裁。
出版专著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纯电动拯救世界》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即将出版)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本文根据《生态社会人口论》改编整理,想要了解更多本书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