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军反败为胜的机会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汪涛出品:《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以全新的数学工具——“循环因果律”为基础,用全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将毛泽东军事思想数学化和公理化,从而使中国这一伟大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下重现光辉。
解放军的军事思想一直是灵活地寻求特定战争维中的数量绝对优势,这需要精确地计算和确定战争维。而国民党军队抱定的,一直是整个战场全军主力会战这样的西方军事思想模式。再加上整个战争之初制定的“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作战思想,因此其中心开花策略制定成这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但如果其能够以战争维理念制订作战计划,事实上就可发现还有很多解救74师,甚至反败为胜的好戏存在。
孟良崮战役经过图
如果其不去追求已经不现实的全军抱成团作战的固化思路,就可选择在让74师与25师全力会合、只求自保的同时,可以完全出乎粟裕意料地让65师反身向西北方向攻击,与11师会合,围歼阻援的3纵。这就可在这个特定的西北方向战争维中,形成一个11师加65师对3纵的数量绝对优势。当以此数量绝对优势,只需很短时间便可完成此战争维中的全胜后,65师与11师合兵一处,就可没有阻挡地快速向25师与74师会合之地攻击。而83师和第7军、48师只做机动并互相靠拢以牵制华野。这样的策略将使国民党军队就势以最快速度分聚成3大团块,形成3个各自相对独立的战争维。其他各部还是按原策略计划向孟良崮方向集结。
这样的以战争维和战争循环因果序列计算后获得的“改进的中心开花”策略,与原策略看似差距很小,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在西北方战争维中,国民党军队将占数量绝对优势,可以较小代价快速全歼3纵。在中部战争维中,即使最坏情况下25师和74师被一起合围,华野也要付出4万多人以上伤亡的惨重代价。这还在其次,关键是歼灭所需要时间会拉长1倍。尤其25师当时还并未被围住,因此,如其寻求机动自保策略,华野很难将他们围歼。
而在东南部战争维中,是83师、第7军和48师对华野2纵和7纵,双方数量大致会处于平手的状态。如果83师不是向西攻击去营救74师,而是反过身来与第7军,48师合兵一处向东攻击合围7纵,少部兵力阻击2纵,甚至可能在东南部战争维中也形成一个国民党军队有绝对数量优势的战争维。显然,一旦如此,整个孟良崮战役的结局就会完全不同了。
其中心开花的策略,看似把整个战场当成一个整体抱团,但如果不算远离孟良崮的第5军,事实上是被自我分割成了74师、25师、83师、65师、11师和第7军加48师等6个各自独立的战争维,算上第5军就是各自独立的7个战争维了。每一个战争维中都没有绝对数量优势,并且在74师的孟良崮处于绝对劣势。而以上改进的中心开花策略,看似各自分割了,其实是把6个各自独立的战争维合并成了3个,从而使国民党军队可以在其中至少一个战争维,甚至两个战争维里获得绝对数量优势,而其他战争维里的数量绝对劣势则被极大减轻。
粟裕与陈毅
孟良崮战役是一个战争维分割的典型战例。这种以“局部特定时间和空间瞬间战争维中数量绝对优势”打赢战役,也是粟裕战役指挥杰出能力的最大特点所在。此战本来是计划要打最右翼的第7军和48师。但在5月11日晚战场发生变化的瞬间产生的战机,被粟裕抓住了。从开始产生这个大的战役思路、开始兵力调动到16日下午完成整个战役,竟然只有5天时间!这样的手法在淮海战役中围歼黄百韬的7兵团时再次上演。
《超越战争论》,用纯科学的工具让毛泽东军事思想绽放出新的光辉!
作者简介:汪涛。曾任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副总裁,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总经理,现为数码视讯国际投资总裁。
出版专著:《通播网宣言》《生态社会人口论》《纯电动拯救世界》《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本文的根据《超越战争论》一书内容改编整理,想要了解本书的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