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历史,周期性的人口大崩溃(连载十)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惊人的历史,周期性的人口大崩溃(连载十)
本文根据《生态社会人口论》第二章部分内容改编。
当人口持续增长到接近极限时,因气侯等原因带来的粮食产量波动会在短期内使人口数量成规模地超过极限量。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带来人口的大崩溃,如同超过轮船承载极限量会导致轮船沉没,超过楼房承载量会导致其垮塌一样。人口史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这种人口大崩溃是历史上大量实际发生的案例。
历史人口研究状况的困难
历史人口研究状况的困难
不同时代的人类进化,发展了不同的生存能力和空间,因此也对应了不同的人口极限。对严重缺乏历史记录时代的人口状况研究,我们今天只能通过考古发掘的历史遗迹所显示的人口密度证据、当时的生存技能所决定的人口理论密度以及当时人类生活覆盖的土地范围等因素来估算当时的人口总量。例如,科林·麦克伊韦迪和理杰德·琼斯以每平方公里生存大猩猩的数量估算出南方古猿数量的上下限在7万到100万只范围,直立人数量在170万。[英]科林·麦克伊韦迪、理杰德·琼斯著:《世界人口历史图集》,陈海宏、刘文涛译,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这样估算可以给我们一些大致的数据概念,其误差范围当然会是相当大的。但更重要的是,单纯这样的估算很难给出各历史时期数量的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
直到农业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和记载信息的方便工具之后,才有确切的人口历史数据记载。相对来说,中国很早就有人口普查并记录相应的数据。《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了中国在公元2年的人口数据。西晋著名史学者皇甫谧在其历史著作《帝王世纪》中有较早的系统人口研究与记载。但是,即使在今天,全社会的人口统计也是一件难度很高的庞大工程。最早1703年冰岛开始人口普查。世界公认近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始于1790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1908年刚开始,1953年才真正完成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因此,人口史学研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即使存在很多史料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种困难程度可以从中国人口史学界专著的庞大规模中窥见一斑。
由杨子慧主编,改革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的《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共370多万字,1747页。这还是在出版社要求删减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规模。
而2002年最终完成的,由中国著名人口历史学家葛剑雄主编的6大卷《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总规模更是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4232页。表2-2显示了这个文献的规模情况。其他领域的学术专著达到这种规模的并不多。
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情况
即使在如此庞大规模的人口史学研究基础上,对中国过去2000多年的人口各历史时期数据依然存在大量争议。不过,依赖于人口学家们的这些艰苦的工作,我们依然可以得到一些大体上一致认可的结论。
中国人口史上的数据波动现象
对中国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人口数据,有很多学者认为存在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赵文林、谢淑君认为,中国人口上升的趋势不时被打断,形成了27个大大小小的波段。同一地区的人口或长或短地上升一定时间后就要下降一次,而且能证明这种周期性下降具有规律性,并不是偶然的。参见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8—572页。
姜涛认为中国历史人口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周期性。每个社会稳定时期,都会经历一段较高速的增长期,然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后达到峰值时会遇到一场大的灾变,人口数量短期内迅速下降,达到谷底时又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姜涛著:《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王育民把中国从战国至清朝的历史人口发展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王育民著:《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36页。葛剑雄把中国从商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历史人口发展分为6个大的阶段。葛剑雄著:《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3页。并且葛剑雄在对中国历史人口变化规律的人口史学界观点作了汇总。葛剑雄著:《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153页。他并不完全认同简单“周期性”的观点,但却通过这一规模庞大的人口史学研究确认了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的波动。葛剑雄著:《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引自葛剑雄著:《中国人口史》卷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
“从中国人口史来看,的确存在着一些多次重复出现的特征:在人口数量经过一次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会出现一段人口增长较快的阶段,以后人口增长逐渐减慢,在达到一个高峰后急剧下降。”葛雄剑认为从有人口可考的数据年代直到太平天国时期,都存在以上情况。但因数据的缺乏等原因,以及20世纪以后出现的新变化,简单用“周期性”来表达在学术上是不严格的。
因此,中国历史人口存在波动性是学界基本一致的看法。上表是葛剑雄对中国人口变化情况与世界人口比较的一个大体的汇总。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郭志勇将学者们可以确切得到的中国自公元前2070年到清代的历史人口数据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柱状图。
中国历史人口数量分布柱状图引自郭志勇:《中国历史人口之数量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4月。
郭志勇将这个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且认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一个“温和平稳阶段”,从柱状图中可看出他认为这个近2000年的时期人口一直维持在大约1200万—1400万之间的水平。但是,我认为在近2000年的时间内维持人口数量的如此高度稳定,只是因为更精细历史时期的人口数据难以获得。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同样存在大量战争,这些战争不可能不导致人口的波动。
在秦代以后,有“三个人口数量冰点。三国时期(263年),人口数量为767万;北宋初期(1003年),人口数量为1427万;清朝初期(1651年),人口数量为1063万。”这三个人口数量冰点,加上公元57年的一个深度调整,充分显示了人口波动性的结论。
为什么会有如此人口波动的规律?这也是中国历史研究中最大的迷团之一。《生态社会人口论》将再次施展科学解迷的“万能”之手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请看下集:“惊人的历史,周期性的人口大崩溃(连载十一)”
敬请关注:纯科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折扣购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