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转载】:在黑暗中摸索-征服天花的故事(4-6)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4,不知名的伟人们
大约在公元950年,在中国的西部,有人或者人们发明了一种办法,就是从天花病人的痘泡中刮下一些,放到健康人的鼻腔中,这位健康人会得一次较为温和的天花,从此再也不会被天花感染,这种方法叫种痘。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究竟是谁还是哪些人发明了种痘,甚至是在公元10世纪发明还是在此之前作为密术已经在民间流传。我们唯一可以证明的,是种痘之术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发明这个方法的人称得上是人类史上非常伟大的人,尽管永远无法知道他(们) 的姓名。
种痘不仅仅打开了征服天花的宝库之门,而且开启了人类战胜疾病的心智。在此之前,人类沉浸于天人和一、自然不可抗拒的思维中。种痘则跳出这种思维,开创了人能胜天的先例。
我们可以推测,种痘是经验的总结。发明者是根据得过天花者不会再得天花这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总结出如果能够控制天花的程度、让被接种人得一次对生命无大碍的天花的话,就可以使其终生免除天花的威胁。这个思路非常朴素,在古时也非常的不合常理,等于向传统挑战,而且如何减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肯定有不少人因此丧命。这个方法是免疫学的前身,免疫学就是根据种痘后不得天花的事实而发展起来的。
种痘现于宋代,于明隆庆年间再现于安徽,5百年间多有完善,出现了水苗法。清康熙皇帝幼年得过天花,侥幸存活,继位后将种痘引入宫中,确立皇子种痘制度,在此基础上,种痘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至乾隆年间,对种痘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1752年,太医院编纂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13部90卷。书中专列《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一卷:“今将种痘一法,细加研究,审度精详,纂集成书,永垂千古。”
人痘接种一共有四种办法,一是“痘衣法”,把得天花的人的内衣,给被接种者穿上,这是借助天花病毒极高的传染力,而这样感染的病毒的毒力比较弱的原理。二是“痘浆法”,采集天花患者身上脓疮的浆,用棉花沾上一点,然后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这就等于直接传播病毒了。三是“旱苗法”,把天花患者脱落的痘痂,研磨成粉末,再用银制作的细管子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孔。四是“水苗法”,把痘痂研成沫,然后加水,用棉包起来塞进鼻子。旱苗和水苗都相当于粗制病毒,而水苗法相对更平和、安全,而且有效,就成为人痘接种最好的一种。人痘接种要选苗,就是将毒力强的生苗处理成为毒力弱的熟苗,就是病毒在传代过程中毒力逐渐下降的原理。
1706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宏绪,通过送礼的方法,从中国宫廷医生那里搞到三个人痘接种的处方,开始向西方介绍人痘接种术。其实20年前,俄国医生已经在北京学到人痘接种术,并很快将之传到土耳其。
在1,20年这个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土耳其一位不知名的伟人对人痘接种术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改良,这个改良是在接种的技术上。他或者她将塞鼻的方法改良为划破手臂接种,使得接种的成功率更高,这个方法一直沿用下来。
征服天花的宝库之门就这样洞开了,人类在不知名的伟人们的指引下向黑暗中摸索前进着。
5,美丽和丑陋
玛丽 蒙太古曾经是英国最美的妇人之一,但是一场天花使她变得很丑陋,连眉毛都没有了,而且还夺去她弟弟的生命。但是这位玛丽没有像上一位玛丽那样把自己关在黑屋里,麻子并没有摧毁她的自信,她依旧结交许许多多的朋友,依旧到处旅行,对一切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1717年,玛丽夫人跟随担任驻土耳其大使的丈夫,从英国到土耳其赴任。她发现天花在这里几乎是无害的,15,16岁的孩子聚会在一起,老妇人们用一根长针把孩子们的皮肤划破,接种一个针尖那么多的天花种子,然后把伤口封好。
玛丽对这个发现非常激动,并秘密地给6岁的儿子接种,一周以后才告诉丈夫,这是孩子已经完全恢复了。蒙太古先生听到以后几乎晕过去了。
1720年蒙太古一家回到英国,第二年天花在伦敦流行,每周都有数百人死亡。玛丽请一位医生为自己3岁的女儿,也叫玛丽,进行了接种,小玛丽接种后没有任何副作用,报纸登载了这个消息,顷刻之间伦敦的大街小巷议论的全是接种。
玛丽夫人成为名人,她呼吁所有的人都应该接种,在每一个场合都不厌其烦地劝说。一天,未来的英国王后卡罗琳公主把她请到宫中,详细地询问了接种的细节。卡罗琳公主有两名年幼的女儿,因此很耽心她们的安全。玛丽夫人所说的人痘接种听起来非常好,但是英国的小公主不能冒任何风险,卡罗琳公主下令御医们先进行试验。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体试验,卡罗琳公主要求的就是进行人体试验,当然不能在她属于的“人” 身上。18世纪的英国,贵族认为自己是人上人,他们的生命和一切要远远比其他人有价值,所以不能轻易接种。
1721年夏天,御医们来到伦敦监狱,里面关押着数不清的死刑犯。在当年,许许多多的罪行,比如盗窃,都要被吊死。医生们从死刑犯中挑出从来没有得过天花的6个人,3男3女,向他们开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如果接种人痘的话,就可以免死。如果接种后活下来的话,就可以被释放。这6名死囚全部接受了这个条件。接种以后,这6个人都没有死。
安全性解决了,接下来,医生们要试验可靠性。他们命令其中一名女囚,名叫伊丽莎白•哈里森,去照顾一名得了天花的10岁小女孩。接下来的6周里,伊丽莎白和这位小姑娘生活在一起。小姑娘不停地咳嗽,吐得到处都是,包括伊丽莎白的脸上。
1562年,也是在伦敦,一名也叫伊丽莎白的年轻女子被一群医生用厚厚的红地毯团团裹起来,然后放在一个熊熊燃烧的壁炉旁边。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她变成了秃头,没有眉毛,脸上全是麻子,但是从天花中幸存下来。
1562年的伊丽莎白是尊贵英国的女王。1721年的伊丽莎白是可怜的囚犯,是医学试验的小白鼠。
6,囚犯和孤儿
囚犯伊丽莎白没有染上天花。
这可以说是第一次严格的医学人体试验,囚犯为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伊丽莎白们并不是第一批为医学做贡献的囚徒,也不是最后一批。直到270年后,中国人在中国第一次分离发现人类病毒,最后就是山东某地监狱的犯人的贡献。条件同样也是不可拒绝的:喝几瓶含有成人腹泻病毒的牛奶,拉几天稀,然后就减刑。
卡罗琳公主如果研究科学的话,会成为一名非常严谨的科学家,绝对不会和现今的科学家一样轻率下结论。伦敦监狱的试验结果并不能令她完全满意,必须要做更多的试验以证明人痘接种百分之百地安全。她下令,去孤儿院试验。
御医们奉命来到伦敦一所孤儿院,找好了11名孤儿。这一次没有必要问孩子们愿意不愿意,因此没有必要。11名孩子接种后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卡罗琳公主终于首肯了,小公主们接种后一切正常,于是伦敦所有的贵族争先恐后地效仿最新的“皇家风尚” 。
狄更斯的笔下曾描述过孤星血泪,孤儿院可怜的孩子们日后还要为人类战胜天花做更大的贡献。
但是,玛丽夫人不是没有敌人的。教会反对人痘接种。他们认为疾病是上帝用来警告世人,提醒他们信奉上帝。如果采取人为的手段预防疾病,就是违反上帝的意愿。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人痘接种的结果并非100%安全,从1721年到1732年,英国一共474人接种人痘,9人死亡,死亡率2%。这是因为痘苗本身的原因,和医生的技术问题。此外接种人痘等于人为地感染天花,在接种之后一周内必须严格隔离病人。但有时因为隔离不严格,造成了人为的天花流行。
到了18世纪40年代,人痘接种成为一门很不错的职业。一位叫丁穆斯戴尔的医生因为给俄国女沙皇卡瑟琳接种而获得贵族称号,以及大量的珠宝。他手下苏顿父子按25英镑的价格5年内接种了2500人。按今天的购买力,25英镑等于3000美元。在英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承受得起。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感慨地说:“从这时候起,英国至少有一万万个家庭的儿童,会因为国王和蒙太古夫人而得救,女孩子也幸亏有国王和蒙太古夫人而保持了她们的美貌。”
他错了。18世纪,每年欧洲还有40万人死于天花,当时欧洲人口为7千万,也就是每一千个人每年死6个人,更多的人被天花毁容。
人们需要一种更安全、更便宜、更可靠的对抗天花的办法。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发现了这个办法,如果没有他,会有数不清的人死亡。今天的很多人,很可能包括我们在内,根本就不可能出生。
对当今世界起码一半人来说,上帝的的字叫爱德华 琴纳。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从大地到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