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与研究历史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中科院历史研究院的成立成为了一个重磅消息。
有意思的是从历史里看并不缺乏有趣的先例
戚本禹:《为革命而研究历史》发表于《历史研究》1965年第6期,摘要: 无产阶级是旧世界的掘墓者,又是新世界的建设者,它肩负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责任 。 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
这篇文章面世后的一年就是1966年,文革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
在中国,理论与历史研究从来都是指导现实的政治需要的重要工具。
现在中国,普遍的存在着一种理工科学生鄙视文科生的潮流。
但是笔者认为,与现在人类相对完善的理工类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相比,人类的文科类知识是非常贫乏与薄弱的。对于人类而言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三十年的科技大停滞时代,但是莫名其妙的,从事理工类研究的人们反而有了一种对社会学,历史学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更莫名其妙的地方在于,众多的文科学生,包括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的学生,居然也承认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上的不足。认下了“文傻”的污蔑。
“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文青”和”非文青”。现在,他们把人分成”文傻”和”非文傻”。所谓”文傻”,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
虽然在科技大停滞的现代。很多人依然保持了科技继续进步的乐观主义。但是只有极少的人认识到,相对于物理学和数学的相对完善的体系化建设,人类对人类以及人类所构成的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知之甚少。
甚至可以说的上是无知。
人类目前的技术,早就已经超过了人类的生理极限,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的性能,最近几十年来实际上一直是在对人类身体的抗过载能力进行妥协。而人类在未来,迟早要进入太空时代,目前人类进入太空时代最大的障碍,并非任何技术的限制,而是在于群体的人类进入太空环境之后如何维持心理健康以及建立在这种心理健康智商的社会平衡。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里追寻的话,可以发现这个世界上无论何种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者称之为“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信念”这个玄而又玄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经常提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某种角度讲,人类距离“存在”还很远。
美国曾经有一个人类学的研究项目,研究了美洲大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百个部落的兴亡规律。当时的北美洲印第安人原始部落从领导方式上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由部落中优秀的武士充当领导者,这些优势的武士擅长与其他的部落进行战争,擅长捕猎,有着丰富的战争以及捕猎的经验;另外一种是由巫师充当领导者,由巫师使用今天看起来很荒谬的占卜行为——巫婆神棍式的方式——来领导整个部落,决定与其他部落的联盟与战争以及追寻猎物的足迹。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情况是,在白人统治整个北美之前,北美的印第安人部落中,被武士所领导的部落统统都灭绝了。只剩下了被巫婆神棍们所领导的部落——这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笔者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人类的历史一定是超验的。
对此,舍斯托夫在《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一书中这样的写到:“科学不是表明而是判断,它不描述现实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创造真理。换言之科学是理性审判的生命。理性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问题。它是按照自己——这一点连一分钟也不能忘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而根本不思考这是“人类的,非人类的”。 ”
是科学的,和不是科学的这两种意识的纠缠关系,必须要有是人类的,不是人类的这两种意识的纠缠关系的干涉。
对此,伟大的牛逼顿,牛顿爵士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可以证明人类对科技的明确认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该书意味着经典力学的成熟,其中所建立的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成为近代科学的标准尺度。
这里我们可以不提牛顿后来上千万字的神学研究文字。
如果进行横向对比的是为什么,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产生过一本名字叫做《历史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书呢?
为什么没有一本书能够总结了近代历史学和哲学的成就,为历史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哲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历史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虽然汤因比写过12册的巨著《历史研究》。但是,汤因比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他经常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的诸多重大问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被视为现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一位主要代表。但是他的历史研究的整个过程里,同样不能用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工具对历史的整个变化过程进行概括。
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可以进行相对比较的书,应该是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在书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但是遗憾的地方在于,这本书极少依赖数学工具,对社会意识形态基础性变化进行足够明确的阐述。
这是数学的能力的底下导致的?还是汤因比,马克思等人的能力低下导致的呢?
与今天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科技乐观主义不同,当年发明原子弹,科学界一边日以继夜的工作,一边如飞蛾扑火般推动核武器控制政策,甚至不惜身死名裂,自我牺牲为苏联提供核技术去促成核平衡——他们的举措是否得当,我们姑且不论,至少那一代科学家懂得直接猛烈触及人类命运的研究,必须辅以人类对自身伦理的重大努力。朱利叶斯·罗森堡(Julius Rosenberg,1918-1953)和艾瑟尔·格林格拉斯·罗森堡(Ethel Greenglass Rosenberg,1915-1953)夫妇是冷战期间美国的共产主义人士。他们被指控为在苏联进行间谍活动,判决与死刑的过程轰动了当时西方各界。冷战期间的美国,因判决从事间谍活动而处以死刑的公民,只有罗森堡夫妇。
核平衡的政治伦理造就了冷战的恐怖时代,同时也早就了冷战时代的和平的实现。这正是历史的超验本质的体现。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承认罗森堡夫妇的对人类自身伦理进步的舍命尝试与努力。很可能是维护了人类至今依然能够存在的真实力量之一。
而今天放眼望去,我们可有这样原意以生命来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时,推动人类伦理进步的人出现?
这篇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从事理工科的人们,要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人类的社会的冲击,而从事文科工作的人们,要建立起来对人类文明尚且无知的谦卑态度,进而激发对人类以及人类文明本身研究的进取心态。
本来这篇文章的名字应该是《总是试图教育傻逼,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错(二)》的。但是因为群友的规劝,笔者不原意采取咄咄逼人,针锋相对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无知同时自大的人了。还是多学习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从大地到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