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政治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最近几天,陆续传来了罗永浩以及锤子科技陷入困境的消息。

笔者是很瞧不上罗永浩的飞扬跋扈的。但是从锤子科技的兴衰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真实有趣的历史逻辑。


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下,锤子科技的兴起,正好与人类对科技几乎无限发展的前景的乐观主义声浪一起兴起的。在逼呼上有人问过笔者:在未来的时代里,会不会科技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大,逐步替代政治的作用?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在未来可以用超级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来重新恢复计划经济。


笔者对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屑的。因为实际上,今天的人类,已经陷入了长达30年的科技进步大停滞时代。对此,袁方曾经有过很系统性的论述,读者们可以百度:技术大停滞,一系列长文。但是袁方这些人,并没有说明科技大爆炸的形成原因。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所有科技研究的领域,实际上都是在上个世纪,特别是冷战期间开拓的。现在我们回头来看,漫长的二十世纪以及令人窒息的冷战恰恰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这其中绝对不是偶然的。


核技术开始于二战的末期,而对可控核裂变技术的掌握,是在冷战期间。1954年6月27日,俄语广播电台播报的一则新闻,震惊了世界,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5000千瓦发电量的核电站,该核电站以为苏联农业生产提供所需电力,尽管这个号称第一核电站的建设在当时是最高机密,它却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功典范。


现在已经深入到每个人身边的互联网技术,开始于美国的阿帕网。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2011年中国的屠呦呦以发现青蒿素的贡献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青蒿素的发现,源于523项目。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政府曾公开,1967至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美国不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下令,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目的要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 “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而这个项目的最终成果之一,就是青蒿素。


人类这种生物的可悲之处在于,只有在强大生存压力之下,才会有动力进行改变。冷战时代,核毁灭的阴云笼罩在了全人类的头上,平均每个人的头上,能够分配数吨的TNT当量。这样才能激发人类的创造潜能,激发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改善分配比重。


这是悲哀且无奈的现实。


事实上,人类科技的大停滞,直接就源于这种冷战的结束——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自身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本身就依赖于产关系,生产规模的进步。然后科学进步才能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今天我们人类所享受的所有的技术进步,几乎都源于冷战的技术突破与积累。


核能、互联网、青蒿素等等,无一不是在冷战中政治力量的强势推动之下产生的。


今天先说到这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从大地到星辰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