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理解内政与外交的辩证关系(一)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2013年9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叙利亚问题发表全国电视讲话:美国不是世界警察。全球到处都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们沒有能力去纠正每一桩事。

        在发表此讲话的前一天,奥巴马在同民主党参议员开午餐会时,要求国会推迟就授权军事打击叙利亚决议举行投票。

        2013年9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东南亚并且出席APEC,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

        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

        此后,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官方宣传以及外交工作进入紧锣密鼓的快车道。

        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搞起来的前提,一定是美国势力从中亚的退潮。只有在美国势力从中亚退潮之后,中国的“一带一路”才会有空间发展。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美国在阿富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破坏了中亚的地缘政治局面,引入了外来的海洋政治空气,中国才可能进入美国撤出的政治真空领域。开展全新的政治、经济发展方向。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岛边缘地带国家,其地缘政治战略,实际是不可能在西太平洋存在突破口。因为海权有唯一性,今天的美国海军实力世界第一,而且超过其他国家海军排名从第二到第十的全部总和。即便是当年的大英帝国最多也就是海军的1大于2+3,也就是说,英国的海军要超过世界海军排名第二与第三之间的总和。

        很多人将海军理解为海权,这当然是一种很片面的视角,有海权的,并不一定有海军,有海军的并不一定有海权。

        实际上,海权这个词汇,其中有着多种涵义。

        汉语”权”,本意是秤锤,后衍申出”权势”的意思,但”海权”概念却是与现代国家主权而非与古代王朝皇权相联系的概念,属法权而非皇权范畴。古代国家是王朝国家,王朝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还是依据血缘关系建立并以皇权维系的关系,而不是依据”权利-义务”(right & obligation)体系建立并以国际法维系的主权间的法权关系。如果将古代的”海上力量” (sea power )表述为”海权”,这在汉语词义上并没有错,但它与我们所说的基于主权的海权(sea right)却不是一回事。所以,就其科学性而言,”海权”的概念一定要纳入主权和国际法范畴来讨论,而不能仅仅纳入”海上力量”(sea power)范畴来讨论,更不能与”海上力量”混同使用。

        在现代意义上,海权的“权”,还有法权的意义所在。童之伟在《法权与宪政》中讲到“作为概念,法权是一个反映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全部利益的法学范畴,以社会的归属已定之全部财产为本源,表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权力之总和或统一体。”他认为法权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体。 

        还需要区分的是”海权”与”制海权” (command of sea)概念。二者虽都与汉语”权”字相联系,但意思大不一样。海权,如上所述,是一种属于法权范畴的概念,而”制海权”中的”权”则是指一种由”权势”引申出的”有利的形势”的意思。因此,它与我们所讲的法权意义上的”海权”也不是一个意思,当然我们也不能将二者混用。

        前面笔者谈到过美国的海上力量的强大,这种强大的海上力量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大和强硬,这种强大的海上力量存在的基础,服从于一个比它更强大更强硬的逻辑。建立在一个比它更强大更强硬的基础之上。

        从美国海权的形成逻辑上来观察的话,可以发觉,是美国的海上法权支撑了他的海上力量,而反过来,他的海上力量,又进一步的加强了他的海上法权。

        而所谓的地缘政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国际经济分工的体现。美国的海权,以及支持其存在的法权和海上力量,实际上是为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分工所服务的。而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分工反过来又支撑美国的海上法权以及海上力量的存在。

        美国的强大的海上力量,无论是法权力量还是军事力量,注定了,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意图组建的“东北亚自由贸易圈”,必然要发生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海上力量的碰撞,这种碰撞的后果中国是无法承受的。因为中国是不可能建立起来超过美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并且在与美国的海上军事力量的对抗中获胜的。如果硬要搞,就无法避免遭遇到拿破仑法国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日德兰海战中的命运。

        美国势力,从阿富汗以及中亚国家的退潮,是美国国内政治矛盾,在外部的体现,并不能认为是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国家的军事行动中没有获取利益,而是获取的利益,并没有能够补充美国的国力,反而集中在了一些并不把美国视为祖国的势力手中。美国国家以及国民,整体并没有从中获利,反而在不断流血的情况下,成为了美国民众以及美国国家的流血的伤口。在无法建立起来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并且从中获利的情况下,美国的撤退是必然的。

        美国势力从欧亚大陆腹地的退潮,打开了中国向西,发展其陆地优势的大门。

        大国都是内部矛盾为主要矛盾的。这种内部矛盾,往往是只能在外部体现的。

        笔者以上对美国的海权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中国作为世界岛边缘地带国家面向欧亚大陆腹地的内陆的地缘政治分析。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欧亚大陆的腹地的意义之于中国,就像是太平洋之于美国。美国一向是将太平洋视为自家的门前池塘的。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这是一件带有标志意义的事情:中国正式成为了世界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笔者这么说的根本逻辑在于:中国的内部矛盾,决定了中国的外部表现。而且从此往后,中国的内部矛盾,一定是体现在中国的国外,而不是国内了。这是世界性大国的胜利,也是世界性大国的宿命。

        未完待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从大地到星辰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