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共饮一江水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喜欢【老李白话】,点击上方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和老同学饮酒叙旧,恰巧有个美女涉及香港生意,自然就聊到了香港这个话题,如今去香港旅游就别谈了,反向来大陆观光倒是不错。
最近好多文章大谈治港方略,更有甚者穿越到二十年后看香港;
对这些民间科学家、民间政治家老李向来都是大写的服。
要记住的是香港虽然被殖民这许多年,现在虽然是港人治港,但终归是中国人的香港。
750万香港人拿着英国护照的还是少数。
1963年周总理就说过:“东深工程关系到港九300多万同胞,应从政治上来看问题。香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我们的同胞,我们为同胞付出理所应当。”
饮水思源,今天咱们谈谈共饮一江水的故事。
香港原属广东东莞县,东莞曾以出产香料“莞香”著名,还没有因为莞式标准而著名;
那时的莞香多运到九龙尖沙咀,再渡海到香港石排湾(即香港仔)集中而换载大船沿海北上,销运各省及日本。
由于香料都集中在这个港口起运,所以这里就称作“香港”,这样看来香港真的很香。因为香料而成名的香港却因为缺水而差点成为“臭港”。
尽管气候潮湿多雨,但香港的供水长期得不到保障——花岗岩岩层无法提供充足的地下水,地表又缺少主要河流与湖泊。
香港三面环海,一直饱受淡水奇缺之苦,直到1864年才供应自来水。而开埠初期的香港,主要水源多靠收集山涧水和雨水,因此每遇大旱,水荒必至。
包租婆,怎么没水了?
香港降水量大但集中于春夏季,且狭小的土地无法有效贮存雨水。
1963年的时候,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4天才能供水一次,每次供水仅4个小时,300多万人生活陷入困境,大家可以自行脑补300多万人没有水散发的恶臭。
星爷的《功夫》里:漏屁股:“包租婆,怎么突然没水了?”包租婆:“水费不要钱啊!”
“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阿妈上佛堂,唔知几时没水荒。”这是当年的香港童谣,现在已经没人会唱了。
港英当局也不是无所作为,想了很多方法,海水淡化、开挖水井、修筑水塘、人工降雨,可是海水变淡的成本太高,水井抽出的井水却满是泥浆,降雨弹打不来雷神,最后都闹到作法事祈雨的地步。到了这一步基本就是放挺了。
油轮运淡水
当时香港织造业及漂染业减产跑路,连学校都停止体育课避免学生出汗,居民尽量吃水果解渴;最可怕的是传染病爆发。
陷入绝境的港英政府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身后的大陆,要是等着求助英国本土用油轮运淡水来大家都成咸鱼干了。
1963年,一封发自香港中华总商会、港九工会联合会的急电摆在了广东省省长陈郁的面前。
这个文件很难处理,因为它牵扯到整个西方阵营和中国的对抗,中英两国微妙的政治关系,况且国家刚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自身困难重重……
但那个年代的省部级领导还真有政治远见和大国情怀,陈郁拍板决定,允许港方派船到珠江无代价汲取淡水;广州市每天免费供港2万吨自来水。
香港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舶船取水、车辆运水终归只是权宜之计,并非可持续的解决之道,修建引水工程方是百年大计。
1963年5月下旬,当时港英政府正式派水务署署长莫觐前来广州商谈供水事宜,修建东深供水工程提上日程。
1963年12月8日,出访非洲路过广州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听取了东深工程供水方案的汇报。
听取汇报后,周总理说:“东深工程关系到港九300多万同胞,应从政治上来看问题。香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我们的同胞,我们为同胞付出理所应当。”
对于工程设计方案,总理说:“中央同意广东省水电厅的建议,采用石马河分级提水方案,时间快,工程费用也较少,还可以结合农田灌溉,这会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并由中央从援外经费中拨出3800万元人民币兴建此工程。”
3800万元在当时的中国,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肯定不高兴了。总理在这里再次出场,再次佩服总理的政治远见。
有的读者肯定要问咱们这么穷为什么不让香港出钱修呢?图样图森破,你不懂这种顶级政治家的语言风格。
在这种政治家眼里,香港只是大陆暂时的对外窗口,看待香港就是自己的土地,所以土地上的人民当然是我们的同胞了!给同胞修个引水工程绝对要自己花钱,要不怎么好意思收水费啊?
所以后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港人大喊大叫水费太贵,拿马来西亚给新加坡供水或者内地水价作比较。
老李比较费解,你自己去马来西亚或者英国本土拉根管子喝水也没人管你啊?和内地比较,你先给我大广东省上税再说。
闲话休讲,继续主题。1964年2月20日,东深工程全线开工,1965年2月25日,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完工。
东深供水工程签字仪式
要知道那个年代中国人还不是基建狂魔,没有现在那些大型设备呢,数万人用整整一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战,用汗水和心血浇筑出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基建狂魔前身
庆祝仪式上,港九工会联合会和香港中华总商会赠送了两面锦旗,上书:“饮水思源,心怀祖国!”“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不知道那些上街不肯消停的港人是否学过这段历史。
纪念碑
后来因为香港用水量激增,东深工程又经历了三期扩建。水质也没的说,高速发展的东莞一直没有审批新建一个重污染废水项目。
1985 年,超过一半的香港用水来自大陆;1991 年,这一比例已增长到 80%。
历史总是这么搞笑,环保的大东莞在某个历史时期就用无烟工业打造了世界级ISO9000标准,2014年,东莞扫黄风暴,风光一时的太子辉被判无期。
无烟工业之王 太子辉
按照 2008 年起的 “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香港每年可获得11亿立方米水,低于惠州的 25 亿、东莞的 21 亿、深圳的 17 亿和广州的 14 亿。
在 2011 年的新方案中,面对其他城市的竞争,香港获得的供水减少到 8.2亿立方米/年。
“饮水思源,心怀祖国!”
“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锦旗上的文字已经成为历史;
纪念碑依然耸立,上面的雕像是母亲哺育孩子。
今日的香港不再是悬而未决之地,也不是 “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而是七百万人安身立命的家园。
关注老李 必有惊喜
会心一笑 转发出去
近期热点链接:
我家吃的是这一款
姜老板的大米基地
电话:13351012900微信号:jzb13351012900
价格问老板,我就是吃了人家嘴短,好吃就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