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九一八,春梦绕胡沙:那些才华绝代的亡国之君!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喜欢【老李白话】,点击上方。

 

东汉初年,日本国王遣使入汉都洛阳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皇赐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

 

当时日本想借着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因此举国大喜。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博多湾志贺岛,出土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金印为纯金铸成,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高二厘米,蛇纽,阴刻篆体字)。

 

最早有文字记载应该是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燕地》日本列岛为“倭”,当时日本列岛的人接受了这一称呼。 公元6世纪,倭国开始大力吸收中国的先进技术、文化,从而使其政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渐强。

 

倭国国王逐对“倭”的称号感到不满,并自认为居于国之东,乃日出之处,便逐渐用“日”字代国名。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前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出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由过去自称倭王改为称“日出处天子”。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过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统一,将国名正式定为日本国。 倭更名为日本。《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630年到894年,日本的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初期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随着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被带回日本,白居易在日本被封神!

 

 

白居易在日本被封神,那中国怎么不给大诗人相应的地位呢?中国好多大诗人不务正业,当皇帝去了。

 

1.

最哀伤绝伦的亡国之音还要看后主李煜: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上阕是对昔日繁华,而今不堪回首往事的感叹,可怜“几曾识干戈?”

下阙是对沦为臣虏,到头仓皇辞庙别离的悲鸣,无奈“垂泪对宫娥。”

这里还得注释一下“沈腰潘鬓”

“沈腰”是指沈约给自己的好友徐勉写信说自己老病,皮带经常往里面打孔,每月小半分。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潘鬓”西晋潘岳《秋兴赋》序中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就是说自己过了三十二年,开始看见白发了。后因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潘岳就是千古第一美男潘安。潘安的小名为檀郎,后遂用檀郎代指夫君或情郎。一会儿讲李煜的词要用到这个典。

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重瞳”这个生理现象我记得西楚霸王有过,李煜死后就没见记载,估计从此绝迹了吧。好像新木乃伊里又出来两个。

 

李煜被俘前的宫廷生活还是多姿多彩的,看这首最有名的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应该是古往今来偷情写得最有味道的一首吧,怕人听见,手提金缕鞋;机会难得,教君恣意怜。这是李煜和小周后的故事,当时大周后还没死。

 

 

李煜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且成就都很高,尤以词作冠绝一代,影响深远;他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另外,他的书画也十分了得,书法被誉为“金错刀”、“撮襟书”,绘画更是“远过常流,高出意外”。


他还对音律极有研究,凭着残留片段,竟然和大周后把失传的《霓裳羽衣曲》给复原了。大周后周娥皇(936-965),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两人一直十分恩爱,看李煜这首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李煜写这种儿女情长,香艳无比的后宫词曲还是驾轻就熟的,尤其是对细节的描写,堪为后人称道:“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后人想想这情节也就醉了。

 

大周后入宫的时候小周后也就应该是五六岁的样子,还没有这些香艳故事;大概是大周后的名字作怪吧,古时候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是二女共侍一夫,都嫁给了帝舜,舜帝南巡时病死于苍悟山,她们姐妹俩哀毁而死。姐妹俩的眼泪洒在竹子上,后来的竹子就出现了斑点,这就是“湘妃竹”的来历。等到大周后后来病重,妹妹经常进宫探视,估计就是这段时间,成就了“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好事。

 史书所载,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警敏有才思,后主李煜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哪里能按捺得住。等到姐姐大周后发现后,非常愤恨,面壁而卧,直到病死也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这不是我为了讲故事刻意渲染,此说在马令《南唐书》和龙衮《江南野史》均有详细记载,陆游在《南唐书》亦作为逸事收录。这就是著名的姐妹争宠的故事。

 

2

 小周后(950年-978年),名不详,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周娥皇(大周后)之妹。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今开封)。后主李煜被俘后日子就不好过了,词风大变: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名句“剪不断,理还乱”就出自这里,离愁可以是离别爱人的愁绪,也可以是离别故国的哀愁,在这里更应该是去国怀乡的离愁更甚。寄人篱下的滋味自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宋太宗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另一首名作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一首已经跳出了离愁别绪,开始感叹春花易落,人生长恨。“人生长恨水长东”又成了千古名句。据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作者张恨水就是有感这句而笔名恨水。

 

李煜自此成了婉约派的“愁宗”,虽然后主诗词成就上是一代宗师的地位,但在政治素养上也就是幼儿园没毕业的水平,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太祖开宝八年,当时天下大事已定,李煜已经吓得自称“江南国主”,这时赵匡胤召江南国主李煜汴京朝见。李煜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太祖大怒,因按剑谓铉曰: “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徐铉惶恐退下。太祖说话也足够直白,顺便给后世创造了一个最长的成语。李煜后来又被封为“违命侯”。

       李煜政治上的不成熟,在这件事之后也没有长进。当年和谈的徐铉随李煜归降宋朝后,累官至散骑常侍。宋太宗即位后的第三年,好久见李煜也没有思想汇报,这对党的建设大大的不利。于是就派徐铉去看看李煜有什么思想动态。李煜见到昔日臣子,回想起“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两人相对流泪,静坐一言不发。徐铉回去后,李煜无限感慨,就写下: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也成了李煜的绝命好词了。太宗如此心机,怎么会不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呢,你的《相见欢》《浪淘沙》自然都有人抄了去给太宗看过了。想当年太宗“烛影斧声”而登基,我大哥不让你在卧榻之侧酣睡,我岂能容你在我耳边叨叨咕咕?《相见欢》还好,你伤感离愁也好,人生长恨也罢,发发牢骚随你去吧!这个《浪淘沙》就是杀你的由头。“梦里不知身是客”?那醒来你还把自己当主人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看来你还是不甘心丢了故国啊!这里的“天上人间”不是被查封了的销金窟,而是指象天上和人间的差距般遥不可及。就这样不作不死的李煜离自己的大限不远了,你若是每天“此间乐,不思蜀”或许还能善终。

 

另有野史说宋太宗赵光义曾强幸小周后,小周后回去后大骂李煜,后有无聊文人做《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是指宋太宗,因为他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正史未见记载,此处不做考证。

但李煜曾经写了一篇更悲凉彻骨的: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看来后主已经煎熬的彻夜失眠了,“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这是多少沧桑老男人浊酒一杯后愿意慨叹的一句,在这里由李煜道来方显惊鸿。

 

       话说到了这一年的七夕,这一天又恰恰是后主的生日,李煜拥着小周后喝着闷酒,宋太宗派弟弟赵廷美给李煜送来了一壶御赐美酒,为陇西公祝寿。李煜再没有政治素养,这时也明白自己的大限已至,一言不发,提笔写下千古名篇: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随着小周后的浅吟低唱,后主喝下御赐毒酒,一代愁宗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历史总是这般精彩,文脉永远让人惊艳;晚唐这个立国四十年的偏安小朝廷就走出了李煜,用如烟花般绚烂的词句,承接了气象万千的大唐盛世曲,开启了百转千回的大宋骊歌情。最后用清代郭磨的《南唐杂咏》感怀李煜。

 

《南唐杂咏》

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公元978年,一代词宗暨兼职皇帝李煜被毒杀。

公元978年,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出生,后来写下日本史诗级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3

  历史又总是这般相似,到了北宗的末代皇帝赵佶,此人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简直是后主李煜转世。这里聊诗词,书法字画先放在一边,看看赵佶的亡国之音: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什么叫北行?古人太好面子,明明是被俘,偏说是北行;北行见杏花,杏花无论开得怎样艳溢香融,终归会“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这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何其相似!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岳武穆的“靖康耻,犹未雪”说的就是这段公案。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

 

而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看看这些亡国之君的封号,安乐公、违命侯、昏德公,其中这份羞辱难以言表。宋徽宗被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且看这首:

 

《眼儿媚》

赵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看了这首,估计都会对比李煜的《破阵子》,怀念故国繁华,而今只能“春梦绕胡沙”。一句“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不由得你心寒泪下。

 

这首《在北题壁》也流传甚广: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应该是写在囚禁五国城期间,孤独、凄凉之感跃然纸上。

 

1135年,天才画家、书法家、诗人暨兼职皇帝赵佶驾崩于五国城。

1135年,日本崇德天皇退位,此人生的伟大,死的憋屈;崇德死后日本灾祸不断,朝野上下无宁日,朝廷畏于其愿力而修庙宇供奉,人们畏惧崇德的咒怨,称其为日本国大魔缘祸崇神

 

4.

其实日本的历史就是几条船的历史!

 

南宋灭亡时,日本举国茹素以表哀悼之情,倭主不但不来朝贡,还以中华自居。元世祖忽必烈因此建造大船对日进行征讨。1274年和1281年元军两次对日本东征,都因为海上突如其来的台风,导致元朝的舰队损失,使得东征告吹。

 

日本人认为是神武天皇的灵魂掀起的“神风”击退了元军。日本也逃脱了被元王朝灭国的命运,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称为“神风”。

 

黑船”——1853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要求。面对佩里舰队的巨大压力,德川幕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翌年佩里如约再度来访,日本最终签订了开国条约,二百余年锁国的大门由此打开。

 

因为佩里的舰队通体乌黑并冒出滚滚黑烟,日本史称黑船来航黑船来航之后日本和列强签订了一些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画家笔下的黑船


黑船的到来使得日本的中上层看到了西方科技文明的奇迹,影响了日本中上层向西方学习,蜕变到后面便是极端的“脱亚入欧”。自此日本开始睁眼看世界,走上了维新之路。

 

1894年日本和中国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发生了一次海战,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打成了龟孙,史称甲午海战,后果是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战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自此日本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19319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1941年,东乡平八郎的铁杆粉丝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他的旗舰长门号上指挥,成功偷袭珍珠港,这次偷袭在战术上是完美的成功,在战略上是完美的失败。

 

1942年,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来自陆军航空队的B-25B米切尔中型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甲板上起飞,轰炸东京后由于燃油原因降落中国。

 

1944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战争局势对日本愈加不利,特别是在太平洋海战场上,日海军更是连连受挫,节节败退。日本人黔驴技穷,成立了实施的自杀式袭击神风特攻队。其名字的由来就是纪念当年赶走元朝舰队的台风。

 

1945年,崇德天皇祸崇神显灵,日本成为这个地球上唯一一个被核平的国家。

 

194592日上午9时,一条腿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

 

后记:

 

白居易在日本确实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日本醍醐天皇曾说“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白居易同时代的嵯峨天皇也把《白氏文集》当成宝贝,叫做“枕秘”——枕头底下的秘密宝物。

 

日本838年所派遣唐使,肩负的重任之一就是搜集白居易的全集。

 

不仅天皇如此,民间更是痴迷,日本人正儿八经地建起了“白乐天神社”,大家把他当作文殊菩萨来膜拜。

 

开篇提到的紫式部,就是写《源氏物语》的那位大神也是白居易超级粉丝。据统计《源氏物语》里有106处引用了《白氏文集》。

 

洛阳白居易墓前日本人留的碑,文字是: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20171224 ,白居易作为主角的玄幻片 《妖猫传》在国内正式公映,《长恨歌》作者易主。

 

据日本人自己统计,最受欢迎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不过在日本最受推崇的唐诗句子,却是杜甫的这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由此可见,日本人学了1400年白居易,只学到了皮毛。

 

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和大周后把失传的《霓裳羽衣曲》给复原了。倘若白乐天生活在1931年,一样会在九一八这天写下:

 

《长恨歌》: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近期文章链接:

谍海钩沉–今天你看新闻了么?

河东河西三十年

教师节就说一个最神奇的教师

龙哥的刀与东哥的枪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