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战争!–镜头背面的故事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喜欢【老李白话】点击上方关注
上回书说了时尚的故事,并且说了世界上最有效的宣传工具是电影;
今天继续把电影的故事补上。
由于波叔的突然扑街,预计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情圣2》宣布,因为技术原因推迟上映。大家都知道波叔的人设崩塌,没办法《情圣2》只剩下一句台词:谈恋爱么?坐牢那种!
这才是电影江湖的一个小花絮,今天老李和大家聊一下真正的电影江湖。
既然聊电影江湖,就从电影江湖的泰山北斗好莱坞的江湖说起吧。
-
中外神剧
2018年贾樟柯拍了一部《江湖儿女》已经上映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文批评《江湖儿女》,贾导写了12条回应。
这里先不去管贾樟柯和胡锡进的恩怨江湖,先着重看一下作为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这种文化人的正能量标准:那就是好莱坞或者是宝莱坞。
也就是说像这种主流媒体的文化人心中好莱坞代表着善恶观正常的先进文化,也难怪人家胡总编辑,现在那些大导演拍出个卖座片都要致敬好莱坞的某部神作。
咱们就先拿《拯救大兵瑞恩》这部被国内大导演反复致敬的神作开刀。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呢?不是,但是有原形,大家可以看《兄弟连》。
《兄弟连》上面就讲到了某个老兄在空降前收到一封信,信上告诉他他的三个兄弟最近分别在意大利、非洲等地牺牲了。《兄弟连》的原版书籍中还讲到当时营部告诉他他可以不参加诺曼底的D日,但他还是参加了。
而《兄弟连》的作者斯蒂芬·安布罗斯正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历史指导,而且瑞恩同样是来自101空降师,他是非常著名的二战史作者。
也就是说8人小队救人的故事是编剧们喝着咖啡攒出来的。这个攒出来的故事水平怎么样呢?
如果你真的懂得军事,你就应该知道8人小队在盟军和德军掐在一起的时候去救人,和我们抗日神剧里面手撕鬼子的难度是一样的。
好吧,考虑到打德国法西斯的时候有美国队长的存在,我们认为从战斗力上来讲是合理的。
那么我们再来纠结一下当年热议的话题:一个和八个。为了救一个死了四个哥哥的人,派出了八个没死哥哥的人,这样做到底是否值得。
当年的最终答案很粗暴直接:值得,因为那个母亲、因为爱、因为人文情怀!
谁要是不这样回答就是没有同情心、粗鄙、缺乏善良与爱。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无论是马歇尔、潘兴或者麦克阿瑟谁要是做出这么个决定一定会被西点军校当成反面教材的典型。
西点教官:傻叉就是这么干的!!!在一线作战部队突然来了个取经小分队,要保护一个宝贝儿子撤下去,影响作战士气不说,很可能会哗变:我特么也是我妈的儿子!!!
所以从军事角度来讲《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一群不懂军事的编剧意淫出来的“抗德神剧”,为了弘扬美国“人文精神”的主旋律。
其实美国人应该拍的是这部大片,叫做《拯救上将麦克阿瑟》,这是有完全真实的历史背景的:1942年珍珠港之后,日本人在南太平洋势如破竹,为了不让日本人捉住美国上将,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年轻的中尉巴尔克利的8人小分队用PT鱼雷快艇带着麦克阿瑟穿过吕宋日军的封锁,前往500公里外的棉兰老岛逃出生天。
驻菲律宾的美军部队全部被扔下当了日军俘虏,等待他们的是“巴丹死亡行军”。
-
2. 红色帝国与007
在老李的文章里红色帝国指的就是那个还没有解体的苏联。007就是那个詹姆斯邦德为主角拯救世界的系列电影。
这个红色帝国与007有神马联系呢?那个红色帝国不就是经常在007里出现的反派角色么?这么回答还是你没有看出镜头背后的故事。
007系列电影由联美电影公司(UNITED ARTISTS) 出品,联美电影公司1919年由四位著名导演及演员卓别林、范朋克、毕克馥、格里菲斯出资创建,逐步发展成为控制美国电影生产和发行的八大公司之一。
这么牛逼的公司你怎么不知道?那是因为联美电影公司在1981年并入米高梅公司,改称为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你看到的图标是这个。
不可一世的红色帝国在1991年12月25日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你现在看到的国家叫俄罗斯。
在苏联解体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叫做戈尔巴乔夫,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肿书记。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可以看老李以前的文章链接:
打过马岛战争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催牛逼:是我把戈尔巴乔夫推上这个位置的。
搞星球大战的里根总统也和戈尔巴乔夫肿书记有过单独的亲密接触。
今天不谈大人物,只谈电影媒体的作用,在所有的007系列电影中,前苏联的领导人一直是处处和西方作对,处心积虑要杀死我们英俊正义的男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然后毁灭世界。
但是在1977年的007电影《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中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前苏联领导人,这个人叫做AnatolGogol。
这个叫做Anatol Gogol的前苏联领导人形象大变,和西方世界亲密友好,为了和欧美合作甚至杀死了己方敌对欧美的鹰派将领。
这个叫做Anatol Gogol的前苏联领导人出现在6部007电影中,直到1987年的《黎明生机》(TheLiving Daylights)退出。
我们看看这10年间发生了什么:
1980年戈尔巴乔夫进入苏联最高权力机构—苏共中央政治局,3年前亲西方的AnatolGogol形象在007电影《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中出现。
1985年掌握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权力—担任苏共肿书记,2年后亲西方的AnatolGogol形象在007电影《黎明生机》(The Living Daylights)中消失。
1991年红色帝国倒塌,苏联解体;
如果您还觉得老李的观点牵强附会,仔细看下面两张照片:
戈尔巴乔夫
英国演员沃尔特?戈塔尔(Walter Gotell)扮演的前苏联领导人Anatol Gogol,一样一样的,就是脑门上缺了欧洲地图。
如果你觉得是巧合那就是巧合罢。
-
3. 跗骨之蛆
写了这些好莱坞的手段,各位看官应该对好莱坞的光辉伟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所以我们的大导演要致敬经典就无可厚非,因为前面有印度人比我们更崇拜好莱坞。
我们就来说说宝莱坞,现在国内的影迷从《三傻》一直到《摔跤爸》,对阿米尔汗迷的一塌糊涂。
其实人家印度迷好莱坞比你衷心的多:印度不仅有宝莱坞(对应印地语),还有其他三个叫做淘来坞(泰卢固语)、毛来坞(马拉雅拉姆语)和考来坞(泰米尔语)。
这要感谢印度没有相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语系就搞出来一个电影体系,但大家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向好莱坞看齐,国内大家分不清统称宝莱坞。
如果说要像胡总编辑一样,学习印度宝莱坞的特点:善恶分明,人物鲜明,情节明朗,叙事流畅,脑洞大开;那么还要学习印度的文盲普及率。
印度大约有3亿文盲,而且人家文盲的标准定的很人性,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不是文盲;你的电影要是拍的不鲜明、不流畅、装B讲故事那是绝对没有市场的。
如果你印度电影看得多的话你应该知道《摔跤爸》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印度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励志模式电影了。
最近国内公映的一部印度电影叫《印度暴徒》,又是阿米尔汗;不建议大家去看,简单点说就是印度版的抗英神剧。
说了好莱坞、宝莱坞,那老李怎么不说说国内电影呢?
老李这种分析方法要是评论国内电影大家就看不到这篇文章了。
如果说好莱坞、宝莱坞等功能是赚钱+传播价值观,那么国内电影根本看不上这些基本功能;
国内很多电影就是资本的工具而已,因为国内的智商税太好收了;所以你就可以看到那些所谓的大导演拍了5个片子扑街,继续再拍5个;那些所谓的明星不靠演技仅靠流量就可以生存。
如果各位看官感兴趣可以看我这两篇涉及国内电影的链接:
4.光影洗脑
以前的洗脑靠神庙、靠教堂;现在让渡给了光影世界。
你在国内旅游的时候,要是名山胜地或者大点的土包都会有个庙,这个庙里一定有个大殿,大殿里有各种庄严肃穆的神佛。
这些神佛必须高大威严,金身闪耀、香烟缭绕、佛歌悠扬或者钟鼓齐鸣,你心里就会不由得感叹:好个修行之地。
这个环境如果换一下,如果你在欧洲乱窜,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偏辟得记不住名字的小镇,都有个像模像样的教堂。
教堂里一定穹顶绚丽、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动人心魄,管风琴的音乐和唱诗班天衣无缝的配合,不由得你感觉到自己的罪恶。
是不是很相似?这就是宗教洗脑的必杀技:
你一个天天插秧的泥腿子看到金刚怒目、菩萨慈祥是不是马上就拜服于脚下?
你一个天天放羊的乡巴佬看到耶稣受难、神祗飞翔是不是马上就匍匐在地上?
到了现代,还是一模一样的桥段,再拿《大兵瑞恩》说事儿:
大神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牛不牛逼?他和乔治 卢卡斯两个人拯救了好莱坞;音乐是大名鼎鼎的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和他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背景乐也够格吧?
摄影的是大师级摄影师—雅努什·卡明斯基;剪辑是8次获奥斯卡提名3次获奖的迈克尔·卡恩(Michael Kahn),演员是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领着一群后来都成为明星的优质潜力股。
这些就构成了教堂闪亮的穹顶和庄严的壁画,也可以是本土的金刚和缭绕的烟火。
在这种氛围的烘托之下,在大神盛名的压力之下,一个违背基本军事常识的神话故事带走了票房,传递了人文情怀的普世价值观。
这个时候你一定忘记了关塔那摩基地的虐囚,一定想不起来落在叙利亚的白磷弹;你的潜意识里美国大兵是公平正义保护弱小的,虽然保护你的是人民解放军。
这就是光影洗脑的真相,虽然你很不愿意相信!!!
那些更残酷的真相和背后的力量,我们下一季再谈。
关注老李 必有惊喜
会心一笑 转发出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