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钩沉–今天你看新闻了么?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喜欢【老李白话】,点击上方。

 

 既然要讲间谍故事,先介绍一个传奇人物谷正文,先看履历:

  1910年,出生于山西汾阳路家庄,兄弟五人,排行老大,年轻时就读于汾阳中学。
  1931年,考上北京大学,本要立志做学问,九一八事变后秘密入党,成为学运积极分子,曾任中共北平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
  抗战爆发后,弃笔从戎,在林彪的115师任侦察大队队长。


  其后一直在情报系统工作,作风狠辣,手段老练,深受领导赏识。
  手下人命无数,2007年1月25日在医院病逝,终年97岁。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我写了一个周相特科的得力干将,要通过他讲周相传奇了。

  原谅老李卖了个关子,这段履历完全属实,就是中间缺了一段,应该在最后两条之前:

  谷正文一次执行任务时失手被擒,随即叛变,投效了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军统局,成为军统局华北区的特工。

  这个谷正文,人称“谍海枭雄”,在台湾岛内有“活阎王”之称,专门从事对中国大陆的颠覆渗透工作。

微笑的谷正文


  如果你觉得谷正文这个名字比较生僻,戴笠、毛人凤这两个名字应该如雷贯耳吧,讲个小故事:

  1946年,戴笠死于空难,仓皇之间,蒋介石命令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接任局长。毛人凤清点戴笠遗物时,发现戴笠在他的日记里写道:“郭同震读书甚多,才堪大用。”从此对“郭同震”另眼相看。

 

 这个郭同震就是谷正文!搞情报的多两个名字都正常。这里说句题外话:干什么想干出名堂来都得多读书啊!谷正文最后以少将身份退役。

  谷正文组织策划的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差点成功暗杀了周恩来。

 

1.

 

时间回溯到1955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印尼总理卡斯特罗?阿米佐代表五个发起国: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巴基斯坦,邀请中国参加4月份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中国政府回应我们将派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参加。为什么规格这么高呢?当时中国建国才6年,国际上没几个朋友,这个亚非小联盟邀请的好啊!展示形象多交朋友,这种事儿我周相最拿手!

  当时好多国家还是和台湾的“中华民国”有外交关系,就是参会的国家中也大多数是和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所以局势还是很复杂的。

  台湾肯定不喜欢你出去露脸交朋友啊,于是开始搞破坏,号称“谍海枭雄”的谷正文盯上了一架飞机!!!

  这架飞机就是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星座式”749A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名字挺好听,就是红颜薄命啊!让老鬼给盯上了。



  我们大国领导人出访为什么用印度客机啊?也是没办法,俺们那时候的中国民航刚组建,连一架可以飞远程的客机都没有。

  但也不能划船去啊,就包租了印度航空公司的客机,准备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前往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中国人当然明白当时国际局势的险恶,为防止不利因素,周总理率代表团应该11日从香港启德机场出发,直到6日中国才对外发布消息。

  中共和台湾互相都有潜伏,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台湾方面应该是先了解到周总理的行程和交通方式了,于是提前做功课准备对飞机动手脚了。

  你有手段我们也不缺,4月7日,一份来自台湾方面的情报也送到了中国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的手中:

  有人要趁“克什米尔公主号”在启德机场加油之际安置炸弹,准备制造暗杀。

  王牌对王牌,特工对特工!

 

中国人相当重视,马上通过英国驻华临时代办通知香港当局并且和印度航空公司通报了情况,都给我重视起来,又有刁民想害朕!

 

香港当局很重视,派出大批安保力量,“克什米尔公主号”一到香港,大批警察进行严密防卫,陌生人不准靠近。

  印度航空公司也很重视,公司经理亲自在飞机旁监督,行李和客人上上下下都要照顾到。

  你看这阵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吧?哪里,防不胜防啊!!!

  谷正文的两个手下,一个叫赵斌承,一个叫陈鸿举。已经到达香港,这两个人也很有经验,找了香港启德机场一个叫周驹的清洁工,这个清洁工貌不惊人,欠了一屁股债,这种人就是苍蝇叮的有缝的蛋。

  清洁工周驹被60万港币的重金诱惑,考虑再三后答应在清洁保养“克什米尔公主号”号时,伺机将炸弹到飞机油箱附近。注意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60万港币。

  警察和印度航空公司尽管都很尽力,还是忽略了这个貌不惊人的清洁工。

  这个清洁工带了一管牙膏,按照机场规定,工作人员是可以带简易洗漱用品的,这管牙膏就是定时炸弹!!!

  在当时,这是美国中情局研制的最新炸弹,外表和普通牙膏没有区别,爆炸威力却很可观,绝对的高科技啊!

  由于安保人员一直巡视,周驹没有机会把炸弹放在油箱旁,只能放进了飞机右翼轮舱的一个空隙处。

  中午12点15分,“克什米尔公主号”从启德机场正常起飞,飞往雅加达。中方、香港方面、印度方面都松了一口气,以为终于平安无事了。

这帮台湾特务不知道的一段是:

  在飞机爆炸起火后机长贾塔尔向雅加达机场塔台发出了求救信号。塔台方面立刻询问:
  “周恩来是否在飞机上?”“周恩来是否在飞机上?”

  贾塔尔回答:“不在。”

  随后,信号中断。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残骸


  话说周总理怎么就不在飞机上呢,周相能单挑,能带兵,能特科,能治国,能外交,能喝酒,长的还帅,我还不知道能掐会算呢!

  那里是什么能掐会算,就是事出偶然。

  书中暗表:这是人算不如天算!苍天佑护善人义士!

  翻译过来就是:God bless American,天佑中华!

最喜欢的一张总理照片:圣徒一般坚定的目光

 

就在19554月初,周恩来忽然接到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希望他率中国代表团于414日先访问仰光,吴努希望在仰光先与周恩来一起,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理纳赛尔、阿富汗副首相纳伊姆就“万隆会议”的一些问题先开个小会,先通个气再参加“万隆会议”。

  这种邀请对做事极尽细致周密的周恩来来说再好不过了,于是周恩来带领中国代表团先去缅甸,然后再去印尼。

  由于有8位工作人员需要先期抵达万隆做相关准备工作,所以“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4月11日还是正常飞印尼。

  大家要记住这八位烈士的名字: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新华社记者沈建图、杜宏、李平、郝凤格,外交部新闻司干部李肇基,总理驾驶员钟步云,外贸部干部石志昂。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起飞的时候,周恩来还在昆明准备去仰光,飞机顺利起飞都以为台湾特务的破坏活动流产了。

  等到吃完晚饭,一份中国情报部门搞来的台湾密电被送到周恩来的手上:

  “周恩来已不过港,但对其代表团随员的打击,也会影响其在亚非会议上的实力,乃令检理飞机人员按原计划进行,唯因时间仓促,未及将定时炸弹置入油箱,乃置于油箱底,预计下午4时可望爆炸。”

  已经晚了,情报来了,飞机起飞了。现在大家知道情报工作的重要程度了吧!看谁隐蔽的更深,看谁更接近对方的高层!

  后续的故事我一笔带过:4月18日,举行,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如约参加“万隆会议”,在会上我周相收放自如、舌战群儒,尽显我大国风采。

 

大家可能还会关心那个该死的清洁工周驹的下落,在谷正文的一手安排下,这厮逃到了台湾。

  今天讲这个故事是想让大家对情报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在我们看着风和日丽、一片祥和的今天,隐蔽战线上的斗争依旧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修中山路和陵园大道的时候,又陆续种下2万棵法国梧桐,遮天蔽日的林荫大道与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成为南京的象征。

 

后人附会为蒋介石为追求宋美龄而种下梧桐树的爱情故事。

当年帅哥对比照 周VS蒋


2.

老李记得以前讲米格25的时候,讲过一个别连科叛逃事件,这个事件造成了威慑北约10年之久的米格25失去了神秘的光环。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铁幕与叛逃!

 

我们今天还继续讲这些惊心动魄的间谍案,范围限定于已经公开的,影响结果重大的!

 

郭万钧,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导弹专家,如果活到现在,老李见到这种老专家都会嘘寒问暖,亲切的叫一声先生的。

  没奈何这厮交友不慎,走火入魔练上了邪派武功,最终不得善终。

  郭万钧这厮怎么就交友不慎了?这还真不是郭万钧主动去交往的,是人家上杆子和郭万钧结交的。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郭万钧在一个亲戚的婚礼上,认识了一个叫沃维汉的人。郭万钧身份高是导弹专家,沃维汉开着生物制药公司,也很有地位。

  按东北婚礼习俗,应该都是婚礼主桌上就坐的人物。这样两个人就结识了。导弹专家没当回事,生物制药的老总却非常主动的各种手段的去结交对方。为什么啊?原来这个生物制药的老总沃维汉已经被台湾间谍机构策反,是个正经八百的间谍了。

  这个老间谍遇到了导弹专家,那可比西门庆看见潘金莲动情多了,也不用王婆了,主动送美金、送礼物,发了心的刻意结交。

  因为这个老间谍沃维汉知道,这个导弹专家郭万钧是一条超级大鱼,如果钓上来能给自己的主子送上大礼。

  这里讲一句题外话:能够接触到国家秘密的人一定要注意身边的不正常的交往,保密这根线时刻要警惕。

 

话说这个沃维汉怎么就大脑短路成了个间谍呢?这厮履历还蛮不错的,看履历智商也不低;不过话说回来,智商低的人也干不了间谍。

  搜索沃维汉公开的履历:

  1977年-1981年:哈尔滨大学医学系学士学位
  1981年-1987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硕士研究生 助理研究员
  1987年-1991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博士生
  1991年-1994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研究员
  1994年-2002年:北京沃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1998年-被捕前:北京北医科泰药物载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厮就是在德国读书的时候被台湾间谍机构策反的。

  题外话:留学生是敌对势力渗透的一个主要群体,希望涉世未深的学子们注意。这种美元不好花,这是玩命。

  自此留学生沃维汉变成了间谍沃维汉,身份也逐渐变化,商人沃维汉、医学研究人员沃维汉、首席科学家沃维汉、董事长沃维汉;

  所有这些身份都是为了间谍工作的方便。老间谍沃维汉在搞定导弹专家之前,曾经获得过解放军某夜间作战装备情报交给过主子。

  所以老间谍是经过技术培训的,这样就拿下了毫无防备的导弹专家郭万钧。

 

郭万钧看到有留学经历、西装革履、开高级轿车的沃维汉时,也被沃的蛊惑搞晕了头脑,与沃打得火热。随后,沃即将郭万钧的情况报给台湾军情局,得到的指示是重点联系此人。经过一段时间后,沃见时机成熟,便按台湾军情局的要求,对郭万钧下手。

 

沃维汉告诉郭万钧,导弹情报可以变成大笔美元。郭万钧见钱眼开,利令智昏,在明知道沃维汉是在为境外间谍组织工作的情况下,郭万钧向沃提供了大量有关战略导弹的情报。

 

为了让沃维汉能够理解导弹专业知识,郭万钧还给他进行了导弹专业知识的“科普”辅导。沃维汉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做得非常详细。

 

后来这些笔记被携带出境,在欧洲某国转交给台湾军情局,大家要知道到了情报到了台湾军情局就相当于到了他的主子美国人手里。

 

如果大家有不了解战略导弹的意义的,请阅读链接:什么是敬畏的力量!

 


  现在放一下已经公开的东风打击能力,以美日台为假想目标:

  东风-4打击对象:美国关岛等中远程目标
  东风-5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全境及洲际打击能力
  东风-5A\B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全境及洲际打击能力
  东风10a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台湾及邻近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1 打击对象:台湾及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5打击对象:台湾及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5B打击对象:台湾及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6打击对象:冲绳美军基地
  东风-21 打击对象:日本和印度部分地区及周边邻国
  东风-21A\B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东风-21C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美国关岛
  东风-21D 打击对象:大型海上移动目标、美国航母
  东风-26 打击对象:大型海上移动目标、第二岛链外的美国航母、美国关岛、迪戈加西亚岛、美国亚太军事基地
  东风-31\A\B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欧洲地区及洲际打击能力
  东风-41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全境及洲际打击能力


  看了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东风快递”是国之重器了吧。有了前辈感天动地的奋斗历程,有我们一代一代军工人艰苦卓绝的砥砺前行,我们今天才能在这里安安稳稳的笑谈天下。

 

郭万钧的曾祖父叫郭布罗.阿尔景,满洲达斡尔部,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封武显将军、建威将军。

建威将军如果泉下有知自己有如此不肖子孙,不知会不会从棺材板子下面爬出来!

 

2005年初,我国家安全机将沃维汉、郭万钧抓捕归案。20081128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沃维汉、郭万钧被执行死刑。

 

沃维汉被执行死刑,欧盟、美国又拿所谓的“人权”问题做文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0081127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严肃地指出,沃维汉是中国公民,触犯了中国法律,中国司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审判。审判的程序是公正的,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秦刚强调说,中国是法治国家,中国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沃维汉是外国公民的亲属,而对他区别对待。

 

秦刚:欧盟你闭嘴

 

在这里发点感慨:其实我们在情报工作上曾经是武功冠绝天下的,我随便贴一个名字“熊向晖”就够现在没有题材的导演拍一部大片的。

当年的龙潭三杰

 

何曾想居然能到国之重器都能出间谍案的程度!!!这太值得反思了!!!

  事情细想起来很可怕,当年我运十飞机下马;台海空包弹事件、朝核谈判、回收香港谈判……都是什么级别的人员出了问题啊?敌对势力的渗透无孔不入!

  正好老李曾经在保密领域工作过,本帖顺带附加保密教育功能:

  1. 间谍特工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并不仅仅是军事方面,各个方面都有情报需要。
  2. 间谍不是像电影里那么有型帅气,间谍越像普通人越好。
  3. 出国的时候危险系数倍增,特别是你的工作领域别人感兴趣的情况。
  4. 管住嘴,当你没能力判断你了解的自己工作信息到底是什么级别的时候最好不开口,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
  5. 工作生活分开,如果你单位的信息敏感,单位自有控制手段,你在家里出事儿自己要负责的。
  6. 太多了,说起来没头,最后来一点关键的吧,如果你真的遇到策反的情况,在你滑向深渊之前,可以找国家安全部门,对你负责。

3.

  说完大案要案,再轻松一下:邓丽君(1953129-199558日),相传是间谍,老李写一段文字给喜欢八卦的朋友做一个交代。

 

前文隆重介绍的国民党退役的情报少将谷正文1990年在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邓丽君在1968年申请出境过程中,被国民党当局要求担任“台湾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

  这一惊天八卦的起源,是在邓丽君去世不久,由台湾杂志《独家报道》首先报道的。

  杂志报道可信度不高,但“谍海枭雄”谷正文的话相当可信:“邓丽君是台湾国民党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隶属于‘台湾国家安全局’第三处,配合协同工作的是我所在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情报统计局。

  邓丽君家属提出对簿公堂,谷正文称“家属如果认为我胡说八道,请到法院去告我。国安局保留着邓全部档案,请法院查阅。”

  那么一代歌后邓丽君怎么就成了台湾间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大家算一下,邓丽君是在1968年申请出境的时候当的情报工作人员,邓是1953年出生,按时间算当年是15岁。

  一个15岁的唱歌小女孩如何就成了间谍呢?1968年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邓丽君收到来自新加坡的邀请书,邀请她参加196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剧院举行的“慈善音乐会”的演出。

  年仅15岁的邓丽君向台湾有关部门提出了出境申请。由于邓尚未成年,所以一同提出出境申请的还有她的母亲赵素桂。

  当时台湾仍处于军事管制戒严令期间,各种民间社会活动和人身自由均被“明松暗紧”地监视着,进出台湾的任何人都毫无例外地受到台湾安全局的严格审查。“连外交部长都不得例外。”

  日本著名记者宇畸真及自由作家渡边也寸二人共同对邓丽君的生平进行了采访调查,出版了《邓丽君的真实》:“关于邓丽君是间谍一事,我们的结论是肯定的……在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60年代后半期),她所能选择的道路也只有这一条,即当时的社会现实迫使邓丽君走上了‘间谍’这条道路……冷酷的国际政治硬将邓丽君推上了政治舞台。”

  从1949年起,“特务政治”的行动方针一直主导着台湾国民党军队、政府和民间社会。许多台湾的民间人士、知识分子以及文艺界人士均在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下,被收编进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得到出境许可,才不得已地接受了台湾国民党特务组织的交换条件,被收编成“台湾国家安全局”的情报工作人员的。

  邓丽君就属于这种,并不是真正的无间道,只是利用现存的条件,在适当的情况下为台湾国民党政府效劳,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情报传递员而已。


4.

 

197179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本身就是一部间谍大片!

 

19701025日,尼克松在白宫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提出让叶海亚?汗帮助牵线搭桥联系中国人。

看巴铁的硬币


那个时候中美是水火不相容的敌对状态,现在大家明白我们所说的巴铁巴铁真是历史上的老铁。

 

1110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和周总理单独会见时把尼克松的口信带到了,美帝国主义有和好的意思。

 

基辛格博士来中国是给尼克松打前站,周总理在会晤中直接奔向中美关系的死结:咱们半岛打仗是打仗的事儿,你拦着不让我们收台湾才是我们老死不相往来的根本原因。

 

作为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外交家当然会把话再收回来:如果尼克松总统真的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愿望和办法,中国欢迎你!

 

机场欢迎


1972221日上午11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

 

两个相互隔绝20多年的大国,终于走出历史性一步,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5.

199558日,有间谍嫌疑的一代歌后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病逝于泰国清迈,终年42岁。

 

2007125日,谍海枭雄谷正文在医院病逝,终年97岁。

 

20081128日,导弹技术专家郭万钧与台湾间谍沃维汉同日被执行死刑,郭万钧66岁,沃维汉60岁。

 

20165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今年95岁。

 

2018

一、9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国家安全机关部署开展“2018-雷霆行动”进行公开报道; 

  二、9月15、1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连续播出两期揭批台湾间谍情报活动的专题新闻栏目。 

  三、9月16日,《环球时报》网站刊登揭露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对大陆学生实施策反活动的新闻和评论文章,9月17日……。 

  四、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请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电话。 

 

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人民防线工作,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于915日至918日对部分间谍渗透活动进行公开揭批,请大家自行观看,提高反间谍意识。

 

有善于联想的朋友问老李,这么密集的动作释放了什么信号呢?说实话,老李真不知道。

 

老李只记得后人附会的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爱情故事,90年前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种下的梧桐树已经根深叶茂,华盖参天!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谈笑风云过,转眼几十年!

 

若干年后的思索者看今天的世事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天下大事分分合合,历史洪流无人能敌,恩恩怨怨何时能了?

 

三国时著名的预言家才高八斗的曹植曾经写下名句:本是同根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朗诵余光中的名篇: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今天讲这些历史故事,希望朋友们和我一起遨游在这历史的茫茫尘沙中,一起去欣赏每一块历尽沧桑的奇石,看一看已经风化的古城,一同回味当年的繁华;

  无论对我们今天是否有参考价值,无论时间的车轮怎样的无情,渺小或伟大的人类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用《水浒传》开篇词作为本篇的结尾: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近期文章链接:

河东河西三十年

教师节就说一个最神奇的教师

龙哥的刀与东哥的枪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