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讲:开国后的四场战争与大国战略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喜欢历史军事,关注上方
新年伊始,看多了各种怀旧文,大多是总结2017的,也有缅怀20年的,终于引发了18岁青春秀。或许是我搞反了,是18岁的青春秀,引发了新年的怀旧风。
怀旧风对于我这种马上要每天抱着保温杯的年龄段来说才是应该的,年终饭局上,除了永远不变的孩子教育、房子医疗,喝好了就剩下怀旧了!
偏偏我们这帮半老头子,不肯关心“新三座大山”,把教育、医疗、住房放在一边,胡侃不合时宜金戈铁马的家国梦。
既然酒后答应了朋友,新年伊始,要做个言而有信的人,索性写写建国后共和国的四场战争以及背后的政治格局。这些东西应该比二十年来各位首富发家史更有看头。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四场重要的战争,它们分别是:
朝鲜战争——1950年爆发,持续三年;
对印战争——1962年6月爆发持续几个月;
中苏珍宝岛战争——1969年3月爆发持续几个月;
对越战争——1979年2月爆发持续几个月。
*注:本文不是来讲这四场战争是怎么回事儿的,有些不了解的读者可以自己先搜索一下,或者我找几篇写得比较客观的文章链接一下。老李主要给大家讲故事,分析道理。
看中国地图,这四场战争正好发生在中国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具体点就是北部换成东北(珍宝岛),西部换成西南(中印战争)。也就是说新生的共和国四面楚歌,再加上算不上战争的金门炮战、新疆铁列克提地区中苏冲突,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说成是十面埋伏也不为过。
一、“三八线”和“麦克马洪线”
要讲战争先说说所谓的“边境线”。年龄大点的同学们小时候都和异性同桌在桌子上划过一条“三八线”,谁过界也不行。今天讲一下“三八线”的来历,比你和你同桌小时候的那次分割更荒诞不经。
1945年夏天,二战即将结束,苏军的装甲铁流在中国东北地区横扫日本关东军,向朝鲜疾速前进,而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1,000公里外的冲绳岛。
对老美来说,将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投降区域划到什么位置,既能满足国务院的政治要求,又能符合美军的军事存在,同时还要考虑到苏联方面能够接受。类似的势力划分可以参考东德西德形成的历史。
这个问题有点大,老美十分头痛。各国惯例都一样,开会解决吧。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的大员们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但这个问题实在太过于宏观,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持续到凌晨1时,但还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那就散会,可问题还摆在那里。和我们现在开的许多大尾巴会议一样一样的。
助理国防部长约翰·麦克洛伊随便叫住了正要离开会议厅的腊斯克和另一位年轻的参谋。两位年轻人接受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命令:让你们留下是想要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要在30分钟之内搞出来。
因为美国人真着急了,没有地面部队,苏联人想在朝鲜推进到哪就到哪!这份提案才是政治外交手段,必须尽快拿出来。
两位年轻参谋面面相觑马上懵逼了,30分钟和女友温存一次时间都嫌太短,现在让他们在短短的30分钟决定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的命运。更为诡吊的是这是一个他们从没有去过也没有关注过的国家。
两个懵逼的年轻人将一张朝鲜地图铺在桌上,面对面地发呆,这份地图甚至没有行政区的划分。时间很快过去了,快到半小时了,实在没办法,地理学的比较好的腊斯克在朝鲜半岛中间的部位找到了北纬38度线。
腊斯克指向北纬38度线对另一个参谋说:美国在这条线以南接受日本投降比较合适,它可以把朝鲜半岛大体上分成两半。最重要的是,朝鲜的首都汉城被包括在美国部队的受降区。
另一名参谋马上表示完全赞同,于是腊斯克拿起一支红色铅笔直接在朝鲜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直线。后来的故事就是“老虎不吃人”的杜鲁门同意了,由于种种原因红色帝国老大斯大林也同意了。两个年轻参谋就这样创造了世界闻名的“三八线”。
说完了“三八线”的荒诞,再来说说“麦克马洪线”是怎样一个不着调的产物。
所谓“麦克马洪线,”这个时间就更早了,是1914年的事儿了。为什么一定要讲这条线,因为印度人拿他来说事儿。只要是中印的领土争端就会提这条线。
1914年,当时中国正是辛亥革命鼎革之际,“鼎革”是个专用词汇,就是改朝换代的意思。了解晚清和民国史的同学应该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真是乱的一团糟。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就起坏心眼了。
英国人趁“西姆拉会议”之机策划了一个中、英、藏三方会议,没有印度是因为你是殖民地没资格参加,有西藏参加是企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当时中国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英国阴谋未能得逞。
英国那时候号称日不落帝国,只要看得见太阳的地方就有自己的殖民地,和现在的美国一样牛逼闪闪,到处鼓捣是非。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就诱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著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进行私下秘密交易。
1914年3月24日,麦克马洪在德里交给夏扎秘密换文,换文的附件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印藏边界是英国人的说法),要求夏扎在上面签字盖印。
麦克马洪等人给的诱饵是赠给西藏5000支枪、50万发子弹,帮助西藏赶走汉军,胁迫夏扎在秘密换文上签字,骗夺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好家伙,一下子要划出去一个江苏省。
麦克马洪在换文中,对此图既没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没有说明是依据什么原则条件画出的,而仅划在比例页为1英寸等于8英里的地图上。美国俩参谋画“三八线”的时候还知道这是纬度线,麦克马洪就是印象派涂鸦。
这个西藏的代表夏扎也没见过世面,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麦克马洪一顿威胁利诱,夏扎在“麦线”图上就签字了。
所以说“麦克马洪线,”比荒诞的“三八线”更不着调,是印度政府外交秘书亨利.麦克马洪爵土和西藏一个地方政府代表夏扎与在德里所作的一桩未经授权的秘密交易的产物,麦克马洪威逼利诱西藏人同意了把边界线向北推移了大约一百公里。
费了许多笔墨讲这些是想说明那些理论上的边境线根本没那么重要。它们的产生已经这么荒诞不经,双方根据需要拿来说事儿,各位看官根本不要拿它当回事儿。
研究朝鲜战争的书籍文献浩如烟海,对于战争的起因也就是谁先越过了这条“三八线”各执一词。我家书架上就有十几本,什么中国人写的,美国人写的,朝鲜人写的,还有战俘写的,各自不同的观点与视角。
用不着关心这些,这些也无关正义与否。在国际政治关系的大背景下,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印度人说什么“麦克马洪线”,就是你说出“宇宙法庭外星人仲裁线”,也不当什么事儿。
二战的时候还发生了一场诺门坎战役,这场战役比较生僻,知道的人比较少,基本也没什么节目、什么专家出来讲这个。但就是这场战役几乎改变了二战的走向。
但我就拿这场战役来说说边境线的故事。诺门坎战役发生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尔德地区及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战事于1939年发生,从理论上说战争起因是当时的伪满洲国与蒙古的边界争端。
双方因为边界线到底是山头还是山脚起了冲突,也就是蒙古人的牧场边界在哪里的问题掐上了。这是典型的边界问题,你说你的事实,我说我的道理,你依据上次的条约,我根据实际的勘测。
话说这是伪满洲国与蒙古的边界争端,可大家都知道伪满洲国是小日本扶植起来的,苏联是蒙古的宗主国,仗打起来了实际就是小日本和老毛子打得血流成河,伪满军队和蒙古军队就是在旁边打酱油。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主权都没有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谈边界?你以为是自己的边界争端,其背景就是日本人和老毛子在二战中相互试探。
日本东京当局当时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举棋不定,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苏联迫于德军的强大压力,对是否能够把远东边境防守日本人的亚洲师调往欧洲心里没底。搞不好弄个两线作战那就真要亡国了。所以两个国家必须要打一架了。
诺门坎战役的具体过程就不介绍了,这应该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坦克飞机协同作战的立体化战争。(凭记忆估计的,没做考证)诺门坎战役的结果就是苏联把小日本一顿胖揍,日本人被打疼了就选择了“南进”计划。苏联人也敢把亚洲师调到欧洲对付德国人去了。
这才有了后来的美日的珍珠港事件,苏联的装甲铁流反攻德国,所以我说诺门坎战役几乎改变了二战的走向一点也不夸张。
诺门坎战役还有好多个第一:苏联人第一次使用空降兵,第一次超远距离后勤连续补给;小日本第一次使用细菌战,不过没玩明白把自己人毒死不少。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单开一篇讲诺门坎。
四年前的夏天我自驾去了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看了甘珠尔庙后去了诺门坎战役纪念馆。孩儿还小,感兴趣的是残破的坦克。我远眺这青青的草原一片祥和,哈拉哈河水静静流淌,不曾忘记这些异族人在我们土地上的血火刀光。
不小心一煽情话题又扯远了,我主要还是再讲边界线,讲诺门坎战役就是举个例子,这些边境争端都是大国博弈的后果。“三八线”的起源就是美苏二战后势力划分的结果,朝鲜战争后的“三八线”就是中美角力后的结果。“麦克马洪线”是大英帝国殖民扩张的结果。
要想知道我天朝这几场战争背后的大国博弈,敬请关注下一章:
二、国际黑色会的大哥与小弟
历史军事链接:
关于核军备竞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