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两分无赖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扬州慢

 

成语:骑鹤扬州 高山仰止

第二站扬州,说到扬州自然首选李白这首:

赠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已经成了千百年来最好的城市宣传语。

这首诗看似浅白,实则不然。要理解这首诗先看个故事: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有人写过这个故事,说的是四个进京赶考的年轻人救了个老头,后来发现是个神仙。神仙看他们人好,于是答应实现他们每人一个愿望。
  第一个书生缺钱,于是说:愿为富翁,腰缠万贯”;第二个书生是官迷,于是说:“愿当扬州刺史,众人仰慕”。第三个书生想修仙练道,所以很认真地说;“愿当神仙”;第四个书生最有个性,想了半天,说了一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其他三个书生听他这么说,觉得非常愤怒,纷纷谴责他太贪婪。连神仙都觉得他要求太高,于是跟他说:“你有两个选择:一是我给你一只鹤再在你身上绑十万贯,然后在扬州上空扔下去;二是你先赶考去,考上大官然后挣十万贯,挣到十万贯再跟我进山修仙”年轻人觉得第一种很不安全,所以忍痛选了后者。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后来呢?后来第一个书生当了富翁后不懂节制,胡乱挥霍,倒最后竟然混成了乞丐,沿街乞讨。第二个书生当了扬州刺史后只知滥用权力横征暴敛,最后树敌太多,被人到参奏了,被罢免了官职,发配充军,比乞丐还惨。第三个当神仙的书生有了排山倒海的神力后,既不知节制,也不懂得修行。结果走火入魔,神力尽失,逃进山里成了个妖精。
  第四个书生要幸运的多,自己努力考上了进士,当了官,努力的挣钱经商,赚到了十万贯。而后又和老头进山修仙,几番磨难后终成正果。当他带着十万贯骑着一只老鹤降落在扬州,简直是万人空巷,观者如潮。当然,作了神仙,名、利、荣誉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也仅仅是感到一种愉悦,一种充实的愉悦,一种理想达到的愉悦,只有他是最潇洒的。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阿拉丁神灯的赶脚?可见扬州的繁华锦绣。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的时候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没有恨的。李白推崇同年代的人都是才华横溢、飘逸超群的,一个贺知章,一个孟浩然,都比他大,这也很符合李白抬头明月、仰望星空的气质。对小弟杜甫就不大感冒,以致后来杜甫的粉丝愤恨了千把年。李白还特意写了首诗送给老孟: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高山可仰在这里是应用,出处应该是诗经小雅。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孟夫子的风流才华。孟浩然的好友王维给孟浩然画过像,白衣飘飘,临风玉立,我在《文曲陨》里讲过老孟的故事,老孟就是见了天子还胡言乱语的那位。

把扬州写到极致的应该是张祜这首

《纵游淮南》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大家能记住张祜的应该是课本上那首

《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这首诗写成之后洛阳纸贵,纷纷传唱,甚至流入禁宫。唐武宗快病死的时候,询问才貌双全的孟才人:朕要挂了,你怎么办呢?孟才人可没有武媚娘的心机,孟才人双泪长流:臣妾愿继续侍奉陛下到九泉之下。说罢拿起琵琶开口唱道: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唱到这里竟突然杳无声息,香消玉损。

张祜听到这件事后大为感伤,写了凭吊之作

《孟才人叹》

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二十春。

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到这里是全篇高潮,共同欣赏姜夔名作: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前文我写到纳兰公子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玦”写月亮巧夺天工,姜夔这一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可以媲美。忘了这首词是否入选语文课本,如果没入选就太可惜了!反正我当年读这首词的时候惊为神作!这里要稍微注释一下,方便理解。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竹西是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所谓竹西佳处。

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春风十里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郎俊赏指的是杜牧,我们就看看杜牧在扬州干了什么。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应该怕是杜郎的自传了,杜牧的一生和美女从来都是剪不断,理还乱。中国历朝历代的著名文人中,只有杜牧肆无忌惮的追逐美女,毫不掩饰自己“赢得青楼薄幸名”。也难怪,杜郎二十三岁就写下《阿房宫赋》而名满天下,他的祖父杜佑做过淮南节度使,就在扬州开府,所以杜牧和扬州可谓是一见钟情,除了长安和洛阳,杜牧一生基本都流连在繁花似锦的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这二十四桥的如水月华下,杜郎迷醉于酒楼青楼,这首也不知是送哪位绝代佳人的。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年少时风流倜傥,在朋友沈述师家里看上了人家的歌女张好好,沈述师也是个人精,生怕美女爱才子,肥水流入外人田,抢先一步把张好好纳为小妾,断了杜牧的念头。多年后杜牧重逢张好好,这时沈述师已经去世,张好好沦落酒馆当垆卖酒。杜牧感慨万千,写下五言长诗《张好好诗》。这首诗真迹虽历经千年风雨,还保存下来,现存于故宫博物馆。

 

杜牧对这些楚腰纤细的明媚女子从来都是多愁善感的,感叹当年如花似玉,如今且穷且老,又写下《杜秋娘诗》,这两首诗都太长了,就不贴在这里了。

 

杜牧在扬州当官当的很开心,因为顶头上司是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世交。牛僧孺对小杜天天流连花街柳巷很不放心,派了几个便衣卫士暗中保护。从此,小杜喝多了遇见地痞流氓也不怕,抢花魁喝干醋打起仗来无往不胜。等到小杜回京的时候牛僧孺送了他一口大箱子,小杜正要客气别送这许多金银,哪成想打开一看都是卫士上报的平安贴。

 

看到这里,好像杜牧每天就是醇酒美人,哪里,才子就是才子,一首《泊秦淮》冠绝千古。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爱美人更爱山水,这几首都入选了语文教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快过清明节了,这首也不能拉下: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唐诗人徐凝写过一首《忆扬州》,又给扬州古城增添了朦胧而又永远也抹不掉的诗意。许多没有到过扬州的人就是从这首古诗中知道扬州的美丽的。可惜的是,数百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都不够确切,尤其是对其中“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流行解释牵强附会,望文生义。徐凝的原诗是:

《忆扬州》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关于此诗,古汉语家王曙解释:扬州的少女们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也挂不住一点忧愁。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这样理解无赖就顺达了。

萧娘在唐诗中常用指少女,桃叶本为晋代王献之的侍妾,此处也借指少女,诗的头两句说的是反话,扬州少女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可诗人偏偏故意写她们藏不住眼泪,且容易将忧虑挂在眉梢上。眼泪流了,忧愁挂了,就很快过去了,不会长期郁在心中。诗人在这里将扬州比作可爱的少女,说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辉。

 

扬州,我们来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