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州–王图霸业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帝王州
马上三天假期,发两篇诗词游记。
既然要“烟花三月下扬州”,第一站是南京,就来一篇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吧。
孩儿尚小,能看懂多少是多少。
六朝古都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
以上为百度文字,简介历史。
入 朝 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南朝齐杰出的诗人谢朓写下这首诗,是《随王鼓吹曲十首》中的,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可见金陵之繁华。谢朓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李白就是此人的粉丝。李白几次登临宣州谢眺楼,并写下: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有咏叹金陵的佳作。刘禹锡的《陋室铭》应该在课文里有。
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金陵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 ,也就荒凉下来了 。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里刘禹锡引用了一个典故:
西塞山,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王濬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国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火烧毁铁链,结果直取金陵。
《台 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是东晋和南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宫的所在地,位于都城建康城内,遗址在今南京市玄武区。“台”指当时以尚书台为主体的中央政府,因尚书台位于宫城之内,因此宫城又被称作“台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金陵城中的一条街道,位于秦淮河南岸,与朱雀桥相近。东晋时代王、谢等豪门世族多居于此,当时贵族流行着黑衣。谢安故事参见《咏絮才》。
大诗人李白在金陵也写过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大家仔细读一下,这首诗是不是和崔颢的《黄鹤楼》比较像啊,连韵脚都相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里有个故事,话说李白也去过黄鹤楼,作为唐朝一哥自然要写首诗在墙壁上,好让后来人也瞻仰瞻仰。磨好了墨正要写,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李白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黯然离去。但李白的性格从来不肯当第二,这不到金陵凤凰台就仿作了这首诗来找场子。但从意境来说还是崔颢在上头啊!后来李白还有故事,和崔颢堪堪打了个平手。讲李白的时候再说吧。
李白的笔墨官司打完了,古今第一全才苏东坡登场。
《渔家傲》
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淩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东坡居士送友人,感叹千古兴亡,如椽巨笔,荡气回肠。
变法的王安石也不甘寂寞,化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也来个登高抒怀:
南乡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人的骊歌离曲,怀古凭吊,酥了长江,软了金陵。
等到金兵大举南下,“婉约词宗”易安居士开始哀怨繁华逝去,年华易老。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厢李清照试灯踏雪心情寡,那边辛稼轩挑灯看剑剑气豪
《八声甘州》
作者: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钓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
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辛弃疾生逢乱世,一生悲壮豪迈,壮志难酬!辛稼轩曾组织义军抗金,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但终究空怀报国志,长使英雄泪满襟。辛词慷慨激昂,如洪钟大吕,一改宋词之柔弱。待我在《忠臣泪》中细说。
来到南京,不能不游秦淮河,游秦淮河,你自然会想到秦淮八艳,在那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气而名冠秦淮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命运皆与她们有着重大关系。
她们的爱情故事缠绵叵测,但诗词水平只能是尚可读之,本篇是以诗词入手,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另陈寅恪先生晚年耗尽心力作《柳如是传》,还有我正在看的《白门柳》,是著名作家刘斯奋历时16年潜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并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中的三大名妓柳如是、李十娘、董小宛以及当时名士与时代、命运奋力抗争的故事。
最后,我还是用本朝太祖的霸气大作作为本篇的结尾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