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絮才–那些奇女子!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典故何在?
—–分享诗词背后的故事1
孩儿背诗,常不能释其意,偶解之,盼能通达。忽一日问:“汝常称典,何出?不能查尔!”细思极恐,乃作此文,不敢私藏,共享之。
典故:咏絮之才,林下风气
成语:东山再起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檀郎谢女
1.1刚过了女神节,那就从一位名门才女开始讲吧!
什么叫名门?不是什么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三代也不行!
什么叫才女?陈郡谢氏之后,琅琊王凝之夫人,《三字经》里有此人!
是不是有人马上想到了琅琊榜了,别走神,琅琊就是现在山东临沂古称。
常陪孩子学国学的家长猜出来了吧:“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对了,就是这位谢道韫,当年最牛“才富美”,白不白不知道,当年不流行美颜自拍。
先说谢家,唐朝有位大牛写了首诗流传千古。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牛人,以后单独写)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a二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的王谢是两大家族,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什么是巨室,记得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爹就是郭巨侠,大侠已经罩不住了!(这里先不解读《乌衣巷》了)
谢道韫就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谢氏家族的才女。
王勃(牛人,以后单独写)《滕王阁序》里有句“非谢家之宝树”,就是谦虚当今才俊不如谢家儿郎,而谢道韫在儿孙中能独擅胜场,可见其才。
多情种元稹(牛人,以后单独写)在妻子韦从死后写下非常著名的《遣悲怀三首》,第一首首句: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谢公最小偏怜女就是谢道韫。
能在这么多牛人的诗句里出场,现在这些所谓名媛,交际花是不是好怕怕啊!
谢安,字安石,当时政局混乱,谢安做官做的好好的,结果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干了,跑到东山去隐居。士大夫们都很忧虑:“安石不出,如苍生何?”翻译过来就是“你谢安不出来做官,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啊?”看到没有,梦金源打广告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谢安到了四十多岁重新出来做官,被称为“东山再起”。(成语典故)王安石(牛人,以后单独写)对于自己的名有谢安的字就兴奋不已,可见谢安之地位。
有一天下大雪,当时家人娱乐也很风雅,谢安出题目考较小辈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想了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此人可学化学、气象学,道路桥梁均可,独不可为文。而道韫悠然神想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典故)。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张彤云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典故);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谢道韫崇尚风神气度、“竹林七贤”之遗风尚在的东晋,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行事潇洒不羁,颇类男子。“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谓道出了谢道韫的个性气质。“林下”指魏晋交接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向以行为旷达著称。济尼之言没有明说,实际是说顾家妇(张玄妹)不如王夫人(谢道韫)。称赞王夫人神情闲雅,大有竹林名士的风气,顾家妇不过是妇女中的优秀者而已 ;这则小故事用烘云托月的对比方法写出了谢道韫的与众不同。
“琅琊王凝之夫人”这个梗还没讲完,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也就是嫁给了琅琊王氏。按道理才女嫁给了书法家,都是名门望族,应是举案齐眉,琴瑟和谐才对,不料结局却大跌眼镜!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官当得不小,却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事已至此,谢安也无可奈何!“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或源于此吧?
不是谢道韫吹牛,前面说过大牛谢安隐居一次就给后世贡献一个成语,这里单说谢玄。
公元383年,苻坚决意攻取东晋。亲率大军百万,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我大军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玄、谢石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成语投鞭断流出处)
晋军趁秦军还没有到齐,打击它的前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夜袭秦军大营。在洛涧取得胜利。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草木皆兵出处)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军众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之七八。(成语风声鹤唳出处)
且说这谢玄肥水一战给后世打出三个成语来!哥哥这么牛,谢道韫怎么能看得上只会求神问道的王凝之。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五斗米教孙恩造反。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满脑子浆糊,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拜神祈祷,说道祖已经派天兵天将守住各路要害,况且孙恩和他是同门道友,定不会加害。
谢道韫拿这个猪头毫无办法,只好亲自训练家丁。孙恩大军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手持兵器带着家丁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今日之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闲暇时写诗著文,善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不能这样写下去,这是归纳中心思想,我很讨厌这个,我喜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实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后在酒局上,清谈中遇到动辄谈省市领导,中央领导、暗示自己和富商巨贾交往甚密之人,大可蔑视之,或喷之:“公既不能东山再起,亦无咏絮之才,林下风气,何苦做狐假虎威状,装犊子耶?”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