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多情种!–写于520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多情种 上
今天是520,空气中都弥漫着荷尔蒙的味道,那就跟紧形式,写写诗词界那些多情种!
磐石蒲苇
出自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贫贱夫妻百事哀
薛涛笺
前文写纳兰公子真性情的时候提过元稹写给亡妻的《遣悲怀》,这篇就从元稹开始讲讲诗词界的多情种。
大家知道王实甫的著名戏剧《西厢记》,写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却不知这《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稹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是元稹大官人亲自写的,写的就是自己的恋爱故事,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应该是现在用身体写作的祖师。
莺莺是元稹家的远亲,本名双文;元稹当时年方二十,正是弹一弹就会硬的年龄,两人在普救寺相遇;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个眉目如画,少女多情,自然是成其好事,私定终身。
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后来元稹要去求取功名,莺莺在后花园里赠玉环给元稹并痴情嘱咐说:“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既表明自己忠贞不二,也期待元稹莫要辜负。在这一点上现代的多情男女要好好学一学,别送个手环就会夸水色多好,多通透,然后说花了半年的工资表衷心。要记住玉的品性是坚润不渝,环的寓意是始终不绝,这样方显得有文化,不是拜金俗人。
可惜的是莺莺愿意和元稹磐石蒲苇,元稹大官人却进京后便断了与莺莺的联系,娶了三品大员韦夏卿十九岁的女儿韦丛为妻,仿佛祁同伟以人民的名义娶了自己的老师。元稹的政治素养比较高,后来官至宰相。但元稹属于见一个爱一个段正淳型选手,一生的情感经历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唐朝的四大女诗人是刘采春、鱼玄机、薛涛、李冶,元稹便和其中两个刘采春和薛涛都有私情,这水平一般选手都不行吧?
我们先把莺莺的故事讲完,且说后来元稹还是对他的初恋情人双文是心怀愧疚的,曾以亲戚的身份求见,被双文拒绝。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旧日相恋的情景重现时,元稹都会触景伤情,充满难掩的失落感。十年后,元稹在《嘉陵驿》中写道: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
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四十一岁时,两鬓斑白的诗人以无穷的怀思、无限的怅惘,写了有名的
《春晓》
半是天明半未明,睡闻花气醉闻莺。
娃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我为什么说元大官人是段正淳型选手了吧,他确是见一个爱一个且动了真情的。
等到元稹娶了韦丛,两人在婚后也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元稹与她两情甚笃,却在二十七岁时不幸死去,七年间生了六个孩子。去世原因很可能是产后大出血。
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遣悲怀三首》
自此,中华悼亡诗词的一座高山破空而起,让我们仔细品读。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释义如下: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谢安最小的女儿谢道韫,她的故事见咏絮才)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大家记住,我们常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来自这里。
释义如下:
往昔开玩笑说死后的安排,今天都一一摆到我面前来。
施舍衣裳早已没剩下几件;只留下针线盒我不忍打开。
想起旧日情意更怜惜婢仆,也曾因梦见你而赠送钱财。
我知道这种遗恨人人都有,患难夫妻永诀后更感悲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窅(读yao咬)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释义如下:
闲坐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时人感叹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词颇费思量。
夫妇同穴的夙愿多么渺茫,来世再结夫妻尤其难设想。
只有以此长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
这三首诗依次为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报答之意而反复咏叹,可见元稹还是对韦丛用情至深的。全诗可谓言浅意深,如平常的语言,像是元稹在和妻子说心里话,叙述自己思念的心声。没有强烈的抒情,但正是这种平淡的述说心声却更加感人至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晚年元稹身委《逍遥篇》,心付《陀头经》,看破红尘,追忆往昔,为韦丛写了《离思五首》。其它四首不多言,只看其四: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里前两句是千古名句,如果前面是高山,那这里只能是险峰绝顶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讲两个出处就明了了,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后两句不用解释,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也难怪只有元稹能写出这样的惊世之作,人家确实“取次花丛懒回顾”了,且看他和唐代四大女诗人其中两个的故事。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薛涛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她只得沦为乐伎,为唐朝代宗时名妓。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当时元稹在老丈人的帮助下从28岁时秘书省校书郎升任监察御史,前途一片光明。31岁的时候来到了“天府之国”成都,成都自古就是产美女的地方,薛涛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交际花,出席各种高档社交场合。
元稹和薛涛两人相识在一场宴会中,这个元稹一见薛涛猛然就动了真情,和薛涛一来二往中,薛涛也觉相见恨晚,元稹不愧是段正淳的前辈,把当时已经42岁的薛涛弄的如少女般情窦初开,第二春悄然而至。面对这位风流又多情的男人,发现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意中人,薛涛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她的全部。薛涛还曾为此写过一首
《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表达了愿意与元稹双宿双飞的愿望,俩人展开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姐弟恋,双宿双飞,如胶似漆,难舍难离。薛涛写的
《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这里加个注释:元稹,字微之。另外,元稹和薛涛情浓之时正室韦丛还没有离世。一年后元稹离开成都要回到京城,和薛涛依依惜别,薛涛写下了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元稹写了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许诺薛涛,等他回朝复命之后,即将出任越州刺史,到时定会派人入川迎接薛涛,让她静候佳音。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薛涛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却说到元稹去了越州当刺史,我们的元大官人是否兑现诺言派人去迎接薛涛了呢?元稹的表现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在越州元稹遇到了唐代四大女诗人中的刘采春并展开了攻势!牛人吧?女诗人这个物种即使是在大唐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元稹一个人就完成了一半的指标。
我们先来看看刘采春当年的地位。《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皆为刘彩春所作,这是人家作为女诗人的本份;同时刘采春是当时集歌喉和美貌与一身的流行歌星,就像我们现在的邓丽君和王菲一般,天后级别的!更为过分的是,她还是词曲全能的创作型歌手。“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彼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的《啰唝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其流行程度。
《啰唝曲》传世的共六首: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其二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
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其五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其六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潮来打揽断,摇槽始知难。
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从淮甸到越州进行演出,几场演出下来,绍兴城已是万人空巷。最后,连绍兴城的最高长官元稹都坐不住了。在观看了刘采春的一次表演后,这时刘采春正值妙龄,元大官人哪里按奈得住,不过我们的元大官人是一位情场高手,开始接触刘采春,只是叹息,并不说话。刘采春见元大官人叹息,觉得好奇,就去问元稹何事。元稹回答说,一个女子在外奔波太辛苦,以她的容貌与才华,应该享尽荣华富贵。他还给刘采春许诺,替代她作诗,带她去更大场面演戏。以元才子诗人兼领导的身份出此语,可是给足了刘采春面子。
不过元稹给采春天后写诗这点真还做到了:
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元稹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刘采春美貌的倾心,他自己也承认“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一个是大才子加地方长官,一个是群芳首兼流行天后,干柴烈火郎情妾意自然不在话下。
现在的官员搞绯闻都是地下工作者似的偷偷摸摸,而元稹则把这场情事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才子行事,果然是与众不同。
元稹留滞浙江七年,一次因酒兴大发,题诗道:“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莼鲈之思的典故以后再讲)同僚一个叫卢简求的看到该诗,开玩笑说:“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
下属同僚都能开这种玩笑,可见元稹与采春二人当时的关系众人皆知。元稹并不隐瞒反以为荣。
公元831年,52岁的元稹突发暴病而亡。
这里再交代一下,元稹走后薛涛这位唐代首屈一指的女诗人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元稹死后一年也寂寞离世。死后葬于成都东郊,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亲自为她写了墓志铭,并题写“四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至今在成都的望江楼上有这样的一副对联是写给薛涛的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副楹联写尽了一位女诗人繁华而悲苦的一生,锦江作证,红颜易老,才情似这江水一般流去,永不复回。
薛涛墓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西北角的竹林深处,有心人可以去看看。
写着写着又想起了几位多情种,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有人能猜到我继续写谁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