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何在?–真性情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如果你喜欢诗词故事,请点击上方关注。



典故何在?

—–分享诗词背后的故事3

真性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负如来不负卿

看了这两句,一定知道我要讲纳兰公子和仓央嘉措活佛了。

典故:环肥燕瘦 钗钿之约 团扇


上一回讲“媚上术”有污大家耳目,这一回就讲讲“真性情”!

让我们在那至凄至美,绚烂如花的韵律中去体会那多愁善感的“至性至情人”!


前面讲过了豪门谢安家,纳兰性德也出身豪门,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常看清宫戏的童鞋应该不陌生吧。纳兰性德的一个女儿还嫁给了年羹尧。

纳兰的一生都具有传奇色彩,他的词作广为流传,特别是悼亡词,新颖而凄婉。纳兰性德自小熟读诗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先来欣赏一首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

好一句“青衫湿遍”开头,好一句“寸裂柔肠”结尾,声声血泪!写这首词时他妻子逝世只有半月。(看“青衫湿遍”的时候千万不能和前文“开箱验取石榴裙”对比,虽都是泪痕,但反差太大!)卢氏死后八年间纳兰又写了不少佳作—-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开篇就一句“此恨何时已”,痛断肝肠!这句词化用李之仪《卜算子》“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里的。 “滴空阶”化用温庭筠《更漏子》,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痛远胜离别苦,哀伤无以言表,直到“清泪尽,纸灰起”!

这里的“钗钿约”出自

长恨歌 白居易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长恨歌确实太长了,就不贴在这里了,写“安史之乱”中逼死杨玉环美女的故事,唐代以胖为美,是为“环肥”,后面讲”燕瘦“。要是我们的贾玲同学早生千把年,绝对是当家花旦,不用当笑星了。纳兰公子很喜欢用玉环姐姐的爱情故事,很多作品里都有。再来一首悼亡词。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古人写月亮的诗词浩如烟海,李太白最爱,一个人喝酒就能喝得无比精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死也和月亮有关,据说是喝的太嗨了,去水里捞月亮,淹死了。但所有人对月亮的感悟都没有如此巧夺天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玦”

个人认为悼亡题材的作品只有苏轼的经典之作《江城子·已卯正月十二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可与比肩。元稹的《遣悲怀》,贺铸的《半死桐》又名《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也都是悼亡词中的名篇。东坡古今第一全才,故事太多,以后另说,这里讲悼亡,贴出《江城子》一起欣赏!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说到这里很有感触,这些杰出的创作终是以词人丧妻悲苦换来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这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纳兰公子,这首《木兰词》必须出镜!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何事秋风悲画扇”典故在这: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赵飞燕身体轻盈,可做掌中舞,谓之燕瘦,前面有环肥,成语:环肥燕瘦)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比翼连枝当日愿”又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纳兰公子离世也很有故事,惜哉年仅三十岁,我在后面《文曲陨》里面讲吧。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

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有心人可以去看看。

仓央嘉措隆重登场!

活佛没有故事!

我不懂藏文,只去过西藏一次,不敢妄言。只大约了解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后来又成了西藏宫斗的牺牲品,被废,押解途中坐化于青海湖畔。

感谢那些大翻译家,让我们在在那绝美的韵律里去恣意想象活佛的爱情故事吧!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不负如来不负卿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 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 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 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 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 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 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 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世情缘 一世恋,

 千年情愫 叹难圆,

 佛祖度人 我度谁, 

万般红尘 只问天.

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这么多年

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渐悟也好

顿悟也好

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

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

告诉我

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

暗示着多少祭日

专供我在法外逍遥


谨以此篇纪念那些“至性至情人”!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故何在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