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华夏的玉石文化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玉石是华夏族的独有情怀,君子佩剑,君子佩玉。君子温润如玉。

 

玉器的源头也是天文,有意思吧。古代玉石分为4大类:观天玉器-祭天玉器-威仪玉器-装饰玉器。观天玉器观测天象的图案,又成了其他三类玉器的装饰花纹。

 

观天的器具最早是天文窥管,也就是管中窥豹的那个管。最开始是骨管,有点是随处可得、不足是直度和长度都不够;然后进化成石管,他的有点是直度和长度可以,缺点就是硬度不够容易被风化无法保管;然后在升级为玉管,难度是加工难度高,优点是可以长久保存万年,可以长期观测星象。因为一个规管更换了后,长度、孔的直径都发生了变化,意味着整个坐标体系都要修正,整个观测体系的数据都要调整。所以玉管就可以实现了天文数据的长期积累,有利于天文数据的精密化。玉管的出现,华夏族的观天传承才变得更好持续,这个从兴隆洼文化出土的天文窥管可以发现这个规律。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做 橐龠乎,记得不?

 

节气一词,来源于贾湖骨龠,骨 龠 上的开孔将之分成一节一节的,而作为吹管乐器,正是通过对“气”的控制来发出不同的声音。因此,“节气”最早是用来描述“龠”的,但“龠”可通天;《道德经》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能吹奏出精确的七声音阶,个别骨笛能吹奏出完整的十二律,这些音律与骨笛上的“二分二至”节气的日影落点相对应(律历对应),使古人产生了“音律通天”的观念。

贾湖人能够用骨笛吹奏出对应春、秋分影长的“仲吕”和“蕤宾”二律,即能吹出“中声”(地中之声)。能吹出“中声”的地区,被后人称为“中原”,“中国”之称的起源便产生于此。在古人看来,“律历对应”是王者创造的“通天”法宝,“音律通天”就是“王道通天”,“通天”者便可以自称为“天子”。贾湖牌酒居然被老外注册了,气死。

 

 “龠者,七声之主宰,八音之领袖,十二律吕之本源,度量权衡之所由出者也”———《律吕精义》,道德经用橐龠来形容天地,这个是有非常深刻的内涵。

 

兴隆沟遗址,大家去百度下这个考古。大家看看这个玉石有啥含义?为啥要留一个缺口,发挥下脑细胞,这个玩意叫做玉琯,《大戴礼记·少间》注:“琯,所以候气。”候气是历法专业术语,说明玉琯的用途是用来观测天象定历法的。那么他怎么使用呢?

 

《庄子-秋水》也有记载 用管窥天,这个玉琯其实就是单行追踪器,中控瞄准北极天枢,缺口的地方瞄准特定的星星,然后随着斗转星移缺口同步旋转,时间久了可以通过旋转的角度来计量时间。早上的时候,缺口是向东的,日出东方,可以用来观测日出的角度变迁。

 

古人就是用这个玉琯发现了一个规律:漫天的星星围绕着北极天枢顺时针旋转,一年刚好这个缺口旋转一周,也就是刚好一年。这个就是一年一循环的来源。

 

所以玉琯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古人在那时候已经有了基准的参照物,这个就是北极星。所以北极星就是天文观测的一个基准点,然后北斗七星是一个旋转的参照物,这样整个四季变化、星转斗移的规律就可以刻画出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是不是和这个也有联系?是的,管中窥豹,那个豹不是动物的豹,而是很多星云像豹纹一样,用玉琯来测量,这样就可以掌握了天象规律。

 

所以中国有一个词汇,叫做玉帝!玉-代表着天文历法的制定者,玉帝就是代表天地万物规律的发现者和制定者,是至高无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玉皇大帝的内含了,北极星和北斗星在上古的夜空观测天象是最重要的参照体系。

 

 “华夏第一村”大家知道是哪里吗?就是兴隆洼文化遗址,这里就出土了很多早期的玉琯。

玉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存一些重要的符号。古代就把重要的天文观测后的心得用符号的方式来总结发现,然后刻录在玉版上,因为玉版可以上万年不会磨损,方便后代查阅,如果刻录在石头上,早就风化了,可见我们的祖先为了传承文化,是费了多大的心血啊。

玩玉的人应该都很熟悉这个造型,很多古代建筑里也是常见的,这个就是四斗旋垣的勾云佩玉。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历法模型,外面的四条弧线代表着四季北斗,古人只要看这个四斗旋垣观测了经历过一个周转,那就意味着四季轮换,也就是一年的概念。垣,音同元,北极旋垣,也就是北极旋元,也就是一切的开始。


通过观测天象产生了很多天文历法模型,这些模型就被刻录在各种玉器上,分别用来祭祀、装饰。这就是后来君子佩玉的原因,君子佩玉意味着君子要遵循天道,玉器就是道的代言人。

璇玑玉衡大家听说过吗?这个就是最早版本的浑天仪,他主要就是玉琯构成的。《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通过璇玑玉衡古代圣人来指定了人伦政治体系。这就是通过玉石实现了人法天,天伦定人伦。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这里出现了王,考古中发现上古的部落头领-王的右眼往往嵌入了一颗玉石,王右边加一点,就是玉了。璇玑玉衡就是北斗七星,《史记》上说:北斗七星代表着七政,‘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玉衡……这几个就是他们的名称。所以古代把璇玑玉衡看做是正天之器,就是浑仪中的四游仪的原型。张衡是汉代的天才,多才多艺,这个比西方的那个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牛逼多了。张衡明盖暗浑,他表面上遵循盖天说,但是浑天仪却体现的是浑天说的思想。说明他跨越了五帝时期的盖天说,直接对接到了更上古的浑天说,也就是意味着他得到了某些上古的经典。恰恰他就是南阳人,也就是当年楚国和周朝的交界地,也就是王子朝奔楚隐藏王室典籍的那一带的人。这个就给他创造了机会,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流散在当地的上古典籍

 

南阳一带出了很多圣人,比如被毛主席成为最完美君王的刘秀,文韬武略、仁厚善良,包括张仲景、诸葛亮也都是在汉朝南阳一带成长。这个很可能就是和这个土地上滋润着上古经典流散出来的知识熏陶有关吧。继续回归玉器和天文,玉器做成璇玑、玉琯和玉衡,然后构成了完整的璇玑玉衡,他跨越定位北极星,然后璇玑四游来判定二分二至,南游指的地方就是夏至、北游指的就是北极,日在中衡就分为春分和秋分,然后上面刻录了二十八星宿,跨越旋转到游仪上的刻度,就可以测量出来周天的24节气。

 

这个太复杂了,我们不需要去了解,懂个大概就行,反正我们也不会去应用这个古董了。大概了解下为什么华夏的玉石文明的重要性和缘起就够了。

 

政治是什么意思呢?政,就是观天象正天象,合天伦;治,就是执天象治万民,极人伦。政治的上古中古时代有几个的动作,一个是用璇玑玉衡来候气,编制历法指导农耕。一个就是编制各种口头禅谚语教给百姓,比如云绞云,雨淋淋;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等,让百姓可以根据天象来开展生活。

 

今天关于玉器与天文的一些交流就先这样,够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了。华夏的一切都是根源于天道,比如音乐、玉器、龙凤、陶瓷、中医、风水……所以华夏民族是唯一的天道文明。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易每日杂谈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