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音乐吗?古人的音乐是用来通天治国修身的!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今天跟大家一起来讲讲华夏的音乐!
讲到音乐,我们先从一个考古大事件开始,60时代出土的贾湖文明。
这个考古的发现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人类文明史,美国人还把贾湖酒品牌给抢注了。贾湖文明距今已经9000―7500年,在这里出土的一个乐器,就改变了世界音乐历史,这个就是贾湖古笛。
这个乐器被称为贾湖骨龠,骨龠上的开孔将之分成一节一节的,而作为吹管乐器,正是通过对“气”的控制来发出不同的声音。因此,“节气”最早是用来描述“龠”的,但“龠”可通天;《道德经》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与历法的对应关系,使得“节气”一词最终用来描述历法。贾湖骨龠的出土,证明了早在八九千年前,了解到一年大约365.25天,掌握了闰年规律,并且有了节气的知识,制作了非常精确的太阳历。
我们现在看到最早记载音乐的是伶伦,《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说伶伦模拟自然界的凤鸟鸣声,选择内腔和腔壁生长匀称的竹管,制作了十二律,暗示着“雄鸣为六”,是6个阳律,“雌鸣亦六”,是6个阴吕。但是这个距离今天才5600多年,贾湖文明比音乐的历史提前了3000多年。从这里可见,乐器最早是和天文历法有着紧密关联的。后来有专家复原了贾湖骨龠和观测天文历法的模型,给大家看看。
龠这个是象形字,就是律管的意思。
君子不器: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能吹奏出精确的七声音阶,个别骨笛能吹奏出完整的十二律,这些音律与骨笛上的“二分二至”节气的日影落点相对应(律历对应),使古人产生了“音律通天”的观念。
贾湖人能够用骨笛吹奏出对应春、秋分影长的“仲吕”和“蕤宾”二律,即能吹出“中声”(地中之声)。能吹出“中声”的地区,被后人称为“中原”,“中国”之称的起源便产生于此。在古人看来,“律历对应”是王者创造的“通天”法宝,“音律通天”就是“王道通天”,“通天”者便可以自称为“天子”。
贾湖骨龠和叉形器,是一整套“日影测量仪”的2个零件,是观测天象的工具:
龠者,七声之主宰,八音之领袖,十二律吕之本源,度量权衡之所由出也者也———《律吕精义》。所以,老子说天地犹如橐龠乎,因为这个龠就是接通天地的一个工具。
西方的音乐那个7个音节,起源就是“贾湖骨龠”,中国祖先们在9000年前制定了 全球通用的乐律标准 ,是全球第一个,也是适用度最高的统一标准。老外不过是拿过去再包装了一下而已。
华夏的音乐有3个层面的意义,最高等级:用音乐来测量天文和地气。第二等级,用乐律来治理国家。第三等级,用乐律来修身养性。我们现在用来享受的,那就是下品不入流了。
为什么说声律通天呢?因为气的不同频率,体现宇宙的运动规律!庄子——万物通一气尔!“唯乐不可以为伪”《礼记·乐记》;“圣人观五行之象丽于天,五辰之气运于时,五材之形用于世,于是制为宫、商、角、徵、羽,以考其声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声律源于历法,古人用“吹灰候气”的方法,用声律把天地之脉!古人将十二根律管里塞入葭莩的灰,只要到了某个月份,相对应的那一只律管中的灰就会自动地飞扬出来;《后汉书》记载了这个方法——气至者灰动 ,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所以古人把声律的周期和月份做了匹配。
与地支及月份对应关系:黄钟(子,十一月)、大吕(丑,十二月)、太簇(寅,正月)、夹钟(卯,二月)、姑冼(辰,三月)、中吕(巳,四月)、蕤宾(午,五月)、林钟(未,六月)、夷则(申,七月)、南吕(酉,八月)、无射(戌,九月)、应钟(亥,十月)。
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阳律六: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那么古人是怎么来定音呢?取一根用来定音的竹管,长为81单位,定为“宫音”的音高。然后,我们将其长去掉三分之一,也就是将81乘上2/3,就得到54单位,定为“徴音”。将徴音的竹管长度增加原来的三分之一,即将54乘上4/3,得到72单位,定为“商音”。再去掉三分之一(三分损),72乘2/3,得48单位,为“羽音”。再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48乘4/3,得64单位,为“角音”。而这宫、商、角、徴、羽五种音高,就称为中国的五音。这个方法记载在史记里面。律吕定了,度量衡的标准也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了。律管当长度减为一半时,频率将变为原先的两倍;长度增成为原先的两倍时,频率成为原先的一半。我们将这种互为二倍数的特殊比例,定义为彼此互为“八度音”。所以“三分损”(长度变为原先的2/3)与“三分益”(长度变为原先的4/3),彼此之间正是一个“八度音”的关系(4/3 是 2/3 的两倍)。由此,我们便可以从九九八十一的长度出发,试算前述藉由“三分损益”求得的长度,所得到的十二律。
十二律中最基本的是黄钟,而中国历法最基本的则是含有冬至的月份。《月令》正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子月(十一月)。
所以律历又叫做历法,因为历法和律历是分不开的。干支历法都是通过音律作为支点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古人称“律历”!古代历法都是以计算冬至日时刻为基础的——上古历法规定以遐灰侯气法测出黄钟宫音时刻定为太阳回归点的冬至时刻,以此定为岁立。根据黄钟甲己土寅月得丙寅,建立五虎遁月以明纪岁和纪月间的干支关系。根据黄钟甲己土甲子时冬至,建立五鼠遁时以明纪日和纪时的干支关系。这样年月日时的干支历法体系建立。
这样古人通过声律把五运六气、天干地支、律吕、五音、七政、七律全部打通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去看看这个贾湖文明出土的龠,就是他,把全球的音乐史推前了几千年,也把中国的历法推进了几千年。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出土,中国的历史还将不断的被刷新。
古人用十二律吕“以调气候,以轨星辰”。伶伦用 “飞灰侯气法”发现十二气。由于“飞灰侯气法”难度极大,中华先哲便以天象为记载乐律的符号,故称“天文”。《说文》载:“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十二气为万古不变的时间单位,故称“律”。十二气纳入六气系统称“六律六吕”。
《小至》 “吹葭六琯动浮灰”:冬至到了,十二律正应在黄钟上,黄钟管内的葭灰就飞动起来,古人候气是用“吹灰”的方法,用苇膜之灰堵于律管上口。根据阴阳之气距地面深浅,依次埋于地中,其月气至,则灰飞管通。
所以,中国的度量衡体系都是从律吕这里延展而来的。
地中之气是黄钟管出来的,古人用最常见的黑黍装满黄钟管,正好装满了1200粒,这个1200粒黑黍的容积就叫做一龠,两龠为一合,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这个就是古代容积的单位。古人再规定一粒中等黑黍的宽度为一分,黄钟的长度为90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这就是古代根据黄钟而来的长度单位,源头就是观测天文测量地气。一黄钟所装黑黍的重量是12铢,24铢为1两,16两为一斤,30斤为一钧,4钧为一石头。这就是重量单位的来源,从上可知,从观天象–侯地气–吹管侯气–黄钟管这个体系完成了中国度量衡的体系。
古人把声律与五行、天干地支结合创造了贯通天地万物的—— 六十甲子纳音!纳音者,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气化相感应也;60甲子年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每一行纳于十二干支,形成六十个纳音,每个五行细分成六种,一共三十个五行纳音,每两年为一相同纳音五行。60年往复一轮、周而复始。
所以精通音乐的人也可以运筹帷幄,算尽天下大事。
从伏羲四象先天八卦→神农六气后天八卦→黄帝十二律六十甲子,以律历为标志 完成对中华文明基本文化模式的构建。这个体系是在黄帝这里完成的,所以黄帝也叫做人文始祖
如上所述,就是音乐与天文地气的关系。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音乐和国家政治的关系。声律律历之本,律历治国之根!《汉书》:“虞书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晋志·律历中》“以系顺两仪,纪纲万物”。古人是以天文定人文,以天伦定人伦。人文人伦定,才能治理天下。而声律就是这一切的转化器。
古人是非常重视声律的,音乐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治国重器。天人合一,声律通天:体现了天、地、人“三才一贯”的思想,“顺天应人”与“则天而治”。
儒家认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所以古人用音乐来判断社会的现状进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这里的有国之母是什么意思呢?我分析,这里指的就是律历。有国之母 =律历,统治人须侍奉天,侍奉天要用圭表来测量日影,测量日影须兢兢业业爱惜并珍藏,唯有兢兢业业,每天从早到晚服侍记录。从早到晚服侍记录于是不断地积累德,认识的日积月累,日影记录刻满圭面,日影刻满圭面就知道日影的两极。知道日影的两级就可以建立律历,建立律历成为立国之本,从而可以立国,立国可以长久。这叫国脉根深蒂固,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所以,声律和律历都是必须要天子来掌控的。
声乐,体现了家国伦理!《乐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五音正常状态的时候,整个社会就是正常、平衡和健康的。只要出现问题,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异常。
古人用璇玑仪定了七政,也就是模仿天地运行之道来设置了社会治理结构。声律调和至为重要——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古人通过音乐来判断天下大势,所以这里就有一个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季氏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在孔子看来,声乐是体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声乐乱了,就是要天下大乱。周礼礼法规定: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这个季氏僭越了天子之道,那就是天下大乱的意思。
儒家治国是四个方面:礼乐政刑。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乐书》。所以我们会看到大大上来后大力整治娱乐圈,比如那个教唆吸毒的PG1,就被封杀了,如果在古代,可以判处流放的
在这四个治理方法中,乐是排名第一的。在古代传统政治中,儒家从来都认为乐是最有效的政治手段。《礼记·经解》——礼之教化也微 ,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礼记·乐记》:“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治理天下最佳模式,儒家认为就是靠乐来治理。
靠音乐能治理好国家,就是:共乐升平。古代有一个格律,叫做升平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天下太平,声乐治国。这样的状态叫做:河清海宴,天下升平。
第二个层面才是礼教。礼制的设立,它创造一种外在的 社会规范形式,将人们的言行纳入一定的范式之中;二是以乐教为手段,通过陶冶人的 内心情感 来促使人们把礼制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教化礼乐相辅相成。
如果乐、礼都管不住了,那就只能用强行措施,政治措施了,如果政治管教还不行,那不得已就要动用暴力手段了。儒家认为如果邪恶已成,然后止之,那已是法治,与儒家理想中的礼治教化大异其趣;只有借助于礼乐这一教化手段,才能使人“徙善远罪”“移风易俗”。
这就是乐–礼–政–刑的四个层面,越到后面世道越乱。音乐动乱,就是天下动乱的前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娱乐圈混乱。整治娱乐圈,也是治理国家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古代,用乐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差异的,很多人都说儒家重视人伦秩序、长幼尊卑。其实,儒家更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差异是不能和谐的无奈之举。乐记说——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乐,是用来教化百姓最好的方法,儒家认为人要多听声乐,也只有品德好的人才能调制音乐、用来作词作曲。因为儒家认为只有那些内心平和中正,能固持本善之心的人才可能制作出这种和乐,使个体得以在一种愉悦的心态中自觉践礼。不像现在,阿猫阿狗都来创作音乐。古人还专门有一个部门来管理声乐这个事情,叫做神乐署。
礼异乐同:礼的作用是“异”,乐的作用为“同”“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记·乐记》。礼制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整套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卑卑的社会等级制度,其实质是“分”和“异”。光讲“分”和“异”,容易导致严重对立,于是需要找到一种使社会不同等级的人们能够彼此心灵交通,关系协调的手段。“乐”作为和同万物的最佳方式。“乐”的实质是“和”、是“同”。
推行乐,缓解社会冲突!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仁近乎乐,义近乎礼。当礼乐两种手段运用相得益彰时,社会政治就能够达到“礼义立则贵贱等,乐文同则上下和”的理想境界!所以,我昨天讲到儒家教育体系的时候,就降到了乐的学习,古人对乐的理解和要求是很高的。
音乐——国之重器!我们再回到革命时代,抗满抗日义勇军进行曲、听冲锋号、听东方红,是不是民族人心为之一振,万众一心向前进。现在都是各种靡靡之音,人心低迷阴暗也是意料之中
如上所说的是音乐和国家治理的关系。这是中等声律。我们再看下等,声乐和养生的关系。
天地合气而化生的万物,声乐是气的振动,天人合一!在这里我给大家看几个子
乐、药、疗三个字的古体字的字根都是同一个,用乐如用药樂、藥、療三字同源!大家都知道神农氏是养生鼻祖,神农尝百草发明了— 药,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发明了乐;药和乐,都是神农氏的伟大发明。昔有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杨子
道家认为: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此之为大同!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优美的音乐,就是契合人的自然本性的天然能量平衡大餐。达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那什么是健康呢?健——“一炁周流”一直在转,输布气的动力充足;。康——五条路汇在一起叫康,五路就是五行和五脏和谐相处!健康的意思就是人的气血周转顺畅、经络通畅,五脏六腑和谐平衡。
声乐就是频率,人体的频率掌控着是什么呢?那就是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夫心者,五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肢,流行血气。’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共振系统,整体及各器官组织都有自身的共振频率!
共振能将能量放大的几十倍甚至百倍!解放军过桥的时候,要从正步走变为碎步走。 心就是指挥五脏六腑进行共振;心脏病人用起搏器,需要数倍于自然心脏的电量才能保证气血周转正常!
道家重视调息,要静听心音!目的就是让天人合一,让人的行为举止迎合心的频率和宇宙的频率,实现各个器官的共振,给人体带来强大的能量!
大家发现没有,流行音乐的频率和都接近心跳频率,人在走路的时候,走的步数和心跳频率保持同频,身体就会很舒服!游泳的时候,动作跟心跳的频率啊放在一个频率上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短跑运动员通常命都不长,是因为动作和心跳严重不一致,导致五脏失衡!
古人用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生、长、化、收、藏” 5个基本时态,
创造了以 木、火、土、金、水 为代表符号的“五行”,并对应了“宫、商、角、徴、羽 ”五种音律的五声。《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古人还做出了模型
可见古人是多么优雅、多么美妙、多么讲究啊。
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 情感为轴心 的,将五音各调归类:“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所以“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古人也把这些应用到了现实生活中,古人为什么要擂鼓出击、鸣金收兵,这就是 五音在战场上的应用!
擂鼓——木——角——肝——生发——进攻
鸣金——金——宫——肺——收敛——撤退
人类和人体一样,都有生老病死的规律,但是人也可以好好养生,有个好医生,可以长命百岁,健健康康活到天年。传统文化就是人类的养生之道,是人类的神医。人也可以乱来,夭折短命,痛苦不堪,浑浑噩噩。
华夏文化就是神医,让人不生病,少生病,健康快乐活到天年。
古代真人把脏腑和五音找到了对应关系,“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参。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肾在音为羽。”——黄帝内经
人世间有3大补:
第一是 睡补:就是在睡觉时接收地球磁场;睡觉的时辰是子时,在子时的时候人体的波长和宇宙波长是同频的,可以更好的接受天地能量。
第二是人补:找到让自己觉得有生机的人,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快乐的事情;
第三是乐补: 听到符合自己情绪的音乐,用乐器来熏陶情志、理顺气脉!最后呢才是食补药补。
琴棋书画,养生四法,音乐是排名第一的。皇宫贵族家里都养了 乐队,是为了养生!西周的初年即制定了雅乐体,制定大舞、小舞。尚书记载:夔,命汝典乐 ,教胄子。……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 ,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就是唱歌了,孙思邈将“吹呴呼吸”具体“hu,chui,xu,si,ha,xi”六音;“熊经鸟申”就是照着狗熊、仙鹤的动作爬行、起舞,后来华佗发展成五禽戏。
道家说调和五声以养万物,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这里就说明了五声对人体的养生功效。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也。古人生病了,开始是用音乐来调理的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肝,在音为‘角’,在声为‘呼’;
心,在音为‘徴’,在声为‘笑’;
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
肺,在音为‘商’,在声为‘哭’;
肾,在音为‘羽’,在声为‘呻’”那么接下来就详细的说下他们的具体使用方法。
肝应木,肝气顺需要木气练达,对用这角音,听起来的感觉就是大地回春、万物萌生、有“木”之特性,可入肝,有助于气血调达。适合人群肝经有问题的人,比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最佳欣赏时间:19:00-22:00,代表曲目《列子御风》、《庄周梦蝶》、《胡笳十八拍》。可以配点绿茶喝喝,多美。
金对应肺经,对应着商,听起来高亢悲壮,铿锵雄伟。调理肺、大肠经脉金音为编钟声锣等乐,入肺经与大肠经,这里通常是金属乐器发出的声乐,比如编钟磬锣鼓铃声长号三角铁等发出混厚清脆之声。
调理肺经的曲目《阳春白雪》,最佳欣赏时间:15:00-19:00。太阳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肺气旺盛,随着旋律,一呼一吸,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伴茶:白茶。音乐+时辰+茶,古人就是这么讲究
水可以调理肾、 膀胱经脉, 五音为羽,水音的旋律结合了地下泉水溶洞水小溪河水百川汇合及海洋之声,这个音调为行云流水、风格清纯,比如:《梅花三弄》,最佳欣赏时间:7:00-11:00,因为这个时辰是一天中气温持续走高的时段,人和自然相互影响,阳渐高升,体内肾气也蠢蠢欲动,属金商音和属水羽音搭配,融洽促使肾中精气隆盛。这个适合配点黑茶。
火 ,对应着心经,对应着徵音,丝弦类的古琴之声属于火音,丝弦古琴奏鸣悠扬舒缓、轰然绵延,可以用来调节心的问题,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推荐《紫竹调》,最佳欣赏时间:21:00-22:00。可以吃点红茶
最后一个就是土,对应着脾、胃经脉,发音为宫, 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土顾名思义土音为古埙,笙竽葫芦笙等土质乐器,对应的病症为腹胀、便稀、便秘、肥胖、口唇溃疡、面黄、月经不调等,推荐《十面埋伏》,最佳欣赏时间:在进餐时及餐后一小时,配点黄茶。
如上说的就是音乐和身体的关系。最后做一个总结: 华夏之声,皆通于天道!都说少民爱能歌善舞!声乐起舞,华夏民族才是最擅长的。但愿华夏之声代代相传,天籁之声不绝于世!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易每日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