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软弱、重文轻武——是谁给宋朝戴上的帽子?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都说宋朝没有血性,但是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北宋从太祖开国,到横山之战,差不多过了150年,还在不断的努力开拓西北,和西夏争夺地盘。

 

历史上有几个朝代能这么日拱一卒的毅力和耐心,靠着步兵和骑兵作战,一直壮大领土呢?虽然北宋的疆域不大,但是持续的壮大,而不是持续的缩小,一直到了买办误国。

 

宋朝为了控制西北疆域,努力恢复唐朝版图,和西夏发起了5次大规模战争,但是还是因为两个民族的差异性,拓展的很辛苦。汉人的难处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因为汉人是农耕民族,拿下来了土地要生产,农耕,需要移民过去屯田。防守边界太长了,但是西夏军队只要攻其一点,宋人要处处设防,就很被动,虽然宋军整体人数占优势,但是攻其一点兵力分散,经常面临着西夏人十倍的军力进攻。


防守的面积越大,边界线越长, 军费的投入越大,大到了连宋朝这么富裕的朝代都几乎承受不起,宋朝的军事开支是非常高的,是明朝的十倍。宋朝为了抵御西夏,在边界修建了数百个城堡,无数个军寨,劳民伤财。


 

平原,你是步兵,人家李元昊率领十几万骑兵,防御难度多大,人家只要冲过来,抢劫杀人,宋朝哪怕100万人,分散在100个城堡里,每个地方平均也才1万人,但是人家十几万人来打你一万人,怎么办?

 


从战略上来说,宋应该是与西夏和好,发展稳定的关系,稳住西夏,然后全力守住北面,北方的女真、蒙古就无法渔翁得利了,避免使宋处于要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

宋真宗以后,整个宋朝的兵力已经约有130万左右,而且配备的铠甲以及武器都是很先进的,待遇也不错。看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武力,看他的军费比重,宋朝在高峰期的时候,财政收入的7成投入到了军费,而且宋朝是最有钱的朝代,在军费投入在古代是第一多的。

可以看得出,宋朝是多么的重视军事建设,十之七八的开销在军费上,能说宋朝不重视武力吗?不论是军队配置、装备、军人待遇,都是很好的。山区,你拿的下来,你防守的代价太大,看看西藏今天的藏南地区就知道 ,几乎把他都拖垮了。


宋朝用步兵为主抵抗骑兵为主,抵抗了319年,容易吗给你100个军寨防守,给你30万人,面对20万西夏军队,你怎么排兵布阵?人家随机抽取攻打你一个点,你怎么办?你整体人数有优势,但是局部战场,都是以少打多。刘平和李元昊,是1万人对抗20万,为啥?因为那个军寨就只能分到1万人把手。漫长的补给线,需要让农夫来车推肩扛吧,这些人来回都需要吃饭吧,你想下,我们送一个包子给一千里外的人,你要带多少个包子自己吃?一想就懂了,战争不是游戏,不是看着版图过瘾,真的放在国家面前,生死之地啊。

汉人政权,是需要防御的,因为我们是农耕民族,播种要收获,至少大半年吧,这个半年里,你要保证你的庄稼不被敌人破坏,抢劫。但是敌人很简单,冲进来几个小时就抢劫走了。我们是慢慢的堆积木,人家只要一脚就可以把你花了几天功夫堆出来的积木给搞垮了。这个就是建设和破坏直接的投入不对等。

我们培养一个孩子成才多难啊,怀胎十月,从小到大各种操心,付出。人家过来一刀就杀了,只要几秒钟,投入成本比例在这里,吃大亏的这个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吃亏的地方,唐朝选择的都是歼灭战,把匈奴、突厥围歼,这样才可以消停几十年。



围歼需要的是大量的战马,还有不世出的战神才行,魏青、霍去病、李靖这样的天才,几百年才一个呢?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历代朝廷需要划出的军费只有两百万贯,宋朝是多少?五千万贯!为什么会这样悬殊?

因为军费构成不同,宋朝天子很仁慈如果我们是军人,我们选择哪个朝代效力?所以唐朝中后期,军人都不听天子的,都听军阀的,因为军阀会给他们利益,而天子没有。但是宋朝呢?军人只听天子的,而不是听军阀的,因为是天子给他们发工资。

唐朝早期实行的是兵农合一,这个以前我们在府兵制度的时候专门讲过,就不重复了,但是政府也会给军人一些补贴和军功奖励,但是百姓还是要承担很多的。所以府兵制度的时候,很多百姓都是有钱人的子弟,因为贫民百姓当兵,装备跟不上,战斗力也不强,这样就形成了门阀渗透了军权。

一直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唐朝变得有钱了,才把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但是这个时候,武人集团已经尾大不掉了,唐玄宗想重新控制枪杆子的话语权,下面的将军们不答应了,这样的矛盾就持续激化,安史之乱就是大爆发。


还有,政策不同,唐朝的政策是以蛮打蛮,唐朝很喜欢用突厥系骑兵,比如唐朝和吐谷浑人开战,打前锋的就是突厥骑兵,薛万彻薛万钧乞的部队被吐谷浑包围后,也是突厥骑兵挽救了即将全军覆没的唐军。


但是宋朝,在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蛮夷割据后,特别是沙陀人对唐朝做的那些恶心事情后,对招募蛮夷军队已经很谨慎很后怕了,所以蛮夷军队用的少,基本还是汉人主体来作战。安禄山造反的主力,就是突厥、契丹、奚、回纥、鲜卑、渤海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骑兵,这些人也就是唐朝以蛮打蛮的后遗症。

但是中央还是继续重用蛮夷,后来唐肃宗对抗幽州突骑的反叛,还是特意从西域请来了数千彪悍的回纥骑兵来救驾。重用蛮夷军队,成了唐朝的一个特色,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这个就是后来的五代十国。


宋朝采用的都是职业军人的募兵制,有一本研究宋朝军事的专业书叫做《论养兵之费》:禁军一人一年的工资是五万,厢军一人是三万,还有其它粮食、兵器、铠甲等,军费占据了北宋收入的六七分。从军费占比来看,宋朝可谓是穷兵黩武了。

唐朝的军事,战略是先发制人,趁你病要你命,不要土地就要人头,万里大追杀,前提是你要有大量的战马和利用其他蛮夷来打蛮夷。战马和以蛮夷打蛮夷,宋朝不具备。但是,从大数据看,有人统计过,宋朝对外战役的胜率是70%,远远高于唐朝的。

宋朝脱胎于五代十国,唐朝脱胎于大隋,他们出生时候的家底不一样宋仁宗说:“养兵费财,国用十分,几八分养兵”。在那么富裕的宋朝,80%的钱用来建设国防了,还要如何?

 

宋朝缺马真的很要命,因为就无法追击千里,对蛮夷围歼了。步兵可能围歼骑兵吗?所以宋朝的策略就是:日拱一卒,慢慢的建设堡垒,一步步的稳步向前推进,就靠这么蜗牛的速度,宋朝在巅峰期,也是收复了很多西北的疆域。

 

 

这个就是这个伸出来的长鼻子——陇右都护府,容易吗宋朝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个朝代从开国到一百多年后,还在孜孜不倦的日拱一卒,步步为营的拓展生存地盘,军费占据了国家收入的7成,能说这样的朝代是懦弱昏庸吗?这么说,对得起韩琦刘平范仲淹狄青等浴血奋战开疆拓土的前辈吗?

元朝的版图辽阔,绝大地方都是无人区,根本没有建立好统治体系,可能从没有人去过,那样的版图,都是虚的,就是看起来过眼瘾。但是,宋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实打实的。

这些我就想做个专题讨论——宋朝的版图为啥这么难扩大,真的是软弱无能吗?

 

从一个国家的财政投入可以判断,一个国家重视什么?宋朝7成的钱花在了国防上,然后又说宋朝是重文轻武,这个不矛盾吗?当时宋朝的文人集团,可都是要骂天子,你太重视武力了啊!给文官集团那么点钱去发展民生,他们意见都很大,在当时的文官集团看来,宋朝天子是太重视武力了。试想下,如果我们今天70%的财政收入用来发展军事,然后说我们重文轻武,不可笑吗?


宋太祖不仅制约武人集团,也制约文官集团,这个我做过专题分析了,他叫做:约文制武。文武都要被中央约束,到了元朝修史,给了宋朝一个评价:重文轻武。为啥?因为元朝人怕宋人的血性大爆发,这样好给人洗脑啊。你们宋人一直都是不提倡武力的,你们就好好做顺民,别给我造反,重文轻武,就是元朝以后开始流行起来的洗脑话术,一直到今天。 

地图上看起来,就这么一块,但是我们的宋朝先人们,每一寸土地都是用无数的鲜血和大量金钱换来的,我们后人不要轻松地对着元朝的版图呵呵一笑,宋朝的版图是真的版图,货真价实的控制,而元朝的都是没有建立好统治秩序的。

宋朝的版图在巅峰期和东汉是比较接近的,大汉和大宋,实际控制的疆域差不多了多少,但是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最强。

被抹黑的明朝,被洗脑的宋朝,一直到今天,都不敢正视自己祖先们的奋斗史一寸疆土一寸血。

了解宋朝,我们要去了解下熙河开边,北宋在开国150年后,还努力收复了唐朝丢失的6个州的故土,这个叫做河湟开边,打了狠狠的六仗,河湟新边之地设郡县、建堡寨,后来可惜西北在打,北边又被蛮夷入侵,被人多线进攻,最后丢了。

我真想写一篇文章叫做——血性宋人。宋朝,连亡国都轰轰烈烈

 

我们现在的版图,是蒙古人后来画的,给宋朝人界定的。但是流传到日本的资料却是这样的这是流传到日本的,宋朝的版图。

 

 

为什么日本给大宋的疆域图和元朝给大宋的疆域图差别这么大?是蒙古人作弊了?还是日本人作弊了?


 


如果我们的官方史料采信的是日本传过去的宋朝版图,那会怎么样?因为从史料也可以取证,党项、六谷浑也都是向宋朝称臣的

 

如果让我们汉人来重修宋史,我们如果采信了日本典籍的宋朝地图,那会怎么样?我们还会继续戴着蒙古人给我们的帽子吗——重文轻武。

 宋朝的修正,是吸取了汉唐时期军阀做大,生灵涂炭的教训,要约束武将,制约文臣,防范宦官,屏蔽后宫干政,解决土地兼并……在这些方面,宋朝做的都有进步,所以面对超强的蛮夷崛起,可以存在了319年——这个可是周朝以后的第一长寿的王朝了,崖山之战后,钓鱼城还在英勇的抵抗异族军队呢。

宋朝天子,哪怕是死,也是死的轰轰烈烈,死的很有气节,小小的宋朝最后的小天子,都为国捐躯了,守住了名节,这样的朝代,难道非得要贴上懦弱无能的标签吗?要知道,这个标签最早是元朝人给宋朝的,到了近代,是一个绿绿评价的,我们汉人,难道就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全盘接受蛮夷的定论?

控制一个疆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暴力征服,用硬实力统治。一种是基于软实力,用经济文化殖民手段来影响。宋太祖给宋朝定的战略是——汉人的核心区域用硬实力统治,但是要对边远地区,成本太高的地区用软实力统治。

如果,希望我们一起去探寻历史的真相,把蛮夷戴在319年大宋头上拿定懦弱无能的帽子。宋朝的遗憾我们后面会讲到,和历朝历代一样,一些人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造成了买办集团,误国殃民。但是我们评价历史,要肯定好的,批判差的,不能好的坏的都一起批了,这样的思考方式就是太简单粗暴了。

 

本来想详细的讲解下西夏和宋朝的五次大战,里面充满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充满了英勇壮烈的民族大义,但是那些太微观了,我们就从几个大的基础事实就能大概明白,大宋并不懦弱:


1、军费占比70%,是唐朝的十倍以上。

2、宋国祚319年,中间不间断;

3、宋朝亡国抵抗住了全世界最能打的蒙古军团50年的疯狂进攻,是全世界最后一个沦陷的国家,而且年幼的天子以身殉国,壮烈不已。

4、宋朝从建国到一百五十多年,还在日拱一卒的不断收复故土;

5、宋朝的天子始终没有被架空,一直对文官武将都有话语权;

6、最富裕的宋朝的皇宫却是最简谱最狭小的;

7、宋朝靠着步兵军团对抗骑兵,不断开疆拓土,如果采信日本的资料,那么宋朝的版图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们干嘛一定要采信元朝的呢?

8、宋朝也是名将辈出,潘美、曹彬、杨业、狄青、范仲淹、韩琦、岳飞、文天祥……一个懦弱的土壤能培养出这么出忠烈的人吗?

 

有的人都已经把宋朝当做了一个割据政权,排挤出了朝代,这样蛮夷想做都没有做成的事情,居然被我们的汉人给做出来了,这种辱没祖宗的话居然还被很多人认可和推广,试想——如果宋朝真的被抹去了,对我们的文化复兴,民族复兴有何帮助?亲者痛仇者快。

 

宋史的评价朝充满了谎言,都是野史观点,很多专家停留在野史、小说的拾荒者水平,烛影斧声、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这些的典故你有查询过吗?他们的来源值得我们去采信和推广吗?

 

今天的宋朝简单说到这里,反正,宋史和明史一样,充满了荒唐和漏洞,我们一点点去恢复汉人祖先们的本来面目——原来宋人不懦弱。懦弱的肥羊,能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下,能生存319年吗?能让党项人、六谷浑称臣、让辽国称弟弟吗?请大家用脑子去想一想?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易每日杂谈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