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千古影帝?这样的李世民你敢粉吗?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今天咱们一起讨论一个史上最完美的帝王人设—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世民是历史上公认的伟大皇帝,贞观之治也是公认的大唐盛世。但是,老子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用来形容历史,真的是太贴切了。经过系统的比对史料,我惊奇的发现李世民果然是千古一帝,不过是“千古一影帝”。李世民果然是史上第一人,不过是“埋雷第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细细道来。
咱们先回顾下,李世民的丰功伟业到底是哪些?常规的历史对李世民的功绩评价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
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这个从谏如流啊,内涵很丰富,可以多角度来解读,但是我们会发现,从毛太祖到朱元璋再到宋太祖,他们反而是经常力排众议,慧眼如炬。从谏如流,是一个战略决策者的优点呢?还是一个想法不够,需要别人点醒的无助?
是什么样的一个人需要经常别人给他写改进意见,说明这个人的第一反应是多么错得离谱。而且,从谏如流,未必代表改进了,比如,李世民每次修宫殿、寺庙大臣们都会进谏,李世民也会做姿态的听取意见,甚至说好,但是你提你的意见,他修他的宫殿,建议能被他变为现实的,好像没几个。魏征动不动给他几万字的进言,最有名的是魏征忍无可忍情况下奋笔疾书的《谏太宗十思疏》,从魏征的这十大建议来看,李世民的昏庸残暴可比得上任何一个帝王了,当然,魏征肯定也不会无中生有来劝谏,他还不想死,虽然他死后还是被李世民掘了坟墓暴尸野外。
2
贞观之治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句话也是很有内涵,其他盛世可不是这么描述的,比如开元盛世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很直接的说明了当时的人口增长,物质丰盛,物华天宝。文景之治的描述则是: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也很直接的说当时老百姓钱多的都捆钱的绳子都烂了,国库里的粮食多的都满出来,有的甚至发霉了。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除了形容治安好,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百里无人烟了。人烟稀少,民生凋敝,老百姓家里也没有多余的财产,附近也没有人出没,也可以做到睡觉不关门,路上拾不到东西。那么贞观之治到底是怎么样的盛世呢?
看一个盛世,最直接的就是描述当时的人口增长、物质丰富、文化兴盛和社会稳定。但是贞观之治的情况是如何的呢?
《旧唐书》记载唐贞观十三年三百零四万户,人口学家们预测当时的人口在1200万左右,但是隋炀帝是大业年间的人口可是4600万,后来的开元盛世人口是5300万。而且,贞观时期的1200万人口中,还有几百万李世民引进的胡人,也就是说,当时的汉人还不足千万。
这个是什么概念,贞观盛世的人口仅仅是昏庸残暴隋炀帝时代的五分之一,80%的汉人消失了。
这个才有后来魏征给李世民的一个进谏:李世民觉得自己做了天可汗,史上最有成就感的皇帝,也是史上第一个让蛮夷喊爹地的皇帝,他要去泰山封禅。群臣们都大力反对,但是,其他人怎么说,李世民都不答应,坚持要去过一把泰山封禅的最佳皇帝成就奖的瘾。还是魏征最厉害,抓住了李世民的心理弱点,一击必中——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
大概的意思是:现在已经民不聊生了,国家已经象是一个重病十年的濒危老人了,瘦的仅剩下皮包骨头,如果再让这个人背着包袱前进,那可能就要死了,千万不能再劳师动众了。从魏征的进谏来说,那时候的贞观之治真的不是繁华盛世,而是人口凋零、土地荒芜的百废待兴的情况。当然说这些还不足说服李世民,魏征后来直接说:你作为天可汗,你要带着那么多胡人的代表去泰山见证荣耀时刻,但是如果胡人代表们看到“千里无鸡犬、道路险且阻”的凋零惨景,你不觉得没面子吗?
魏征不愧是心理学专家,他知道再怎么说李世民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这类的话都无法打动李世民,最后就用李世民最关注的面子问题上给李世民很快清醒了过来,李世民觉得,对呀,这个脸我可丢不起,最后就没有去泰山。但是李世民对坏了好事的魏征耿耿于怀,有一天因为点小事情嚷嚷要杀了魏征,后来就有了长孙皇后劝谏李世民的那个千古佳话。关注公众号典易每日杂谈。
我们再看看李世民的儿子是如何评价贞观之治的。
李治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380万户。(怯生生的说,底气不足)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才多少?
高履行道:基本如此。(冒冷汗,有点尴尬。)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嗯……啊……脸上不觉得发红发烫。)
李治大惊,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心底嘀咕,皇帝你这是在干嘛,遮羞布都被你扒下来了。)
李治大惊:贞观之治,难道带着隋朝的一小部分人,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一身冷汗,对李世民更是充满了怕怕)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只要一个不折腾的皇帝,在人少地多、存款丰厚的情况下,坐享“之治”的发展红利,并不难。所以贞观之治出现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况,也是能够理解的。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史上第一个查看国史,篡改国史的皇帝,所以,这个对修国史的史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能撒谎的太离谱,也不能得罪皇帝,怎么办呢?
对,有了,中文博大精深,一个现象可以几种表达,比如民生凋敝、民不聊生的低谷,可以说是“民生凋敝”,同样也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还能说是:步入快速发展期。
促进打击蛮夷,民促进族融合,被蛮夷尊称为天可汗。
那么,这句话具体如何理解真正的含义呢?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1
李世民把投降的东突厥人都安置在国内,仅仅629年这一年从外地归顺过来突厥男子120就有余万口,并给他们专门的土地,并设置了突厥自治州。(这个就是**自治区的开山鼻祖)。
2
贞观时代,5品以上的胡人官员和将领占据了朝廷官员编制的一半,也就是说,贞观之治是汉人和胡人共治天下白两部分所组成的。
3
对胡人优待有加,胡人的地方官员可以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直接录用,汉人则是需要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今天的加分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了吧)。胡人的爵位官职还能世袭(这个是超国民待遇)胡人的税赋减半(当时汉人追求的是人人平等)。
李世民对胡人的态度,可谓是亲如一家人,他自己是这么说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
李世民说:自古以来,都是偏爱华夏族的人,贬低蛮夷,而我偏偏把蛮夷和华夏人一视同仁。(其实是谦虚了,哪里是一视同仁,明明是蛮夷更优越。)
“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蛮夷来长安做生意,一路上吃喝住宿免费招待。
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天下不管是蛮夷还是华夏人,都是我的孩子。
从新旧唐书的记载来看,李世民推崇明显是蛮夷优越制度。
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对待汉人的呢?李世民有一句著名的至理名言——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李世民喜欢兴修寺庙和宫殿,房玄龄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劝谏李世民要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世民就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老百姓闲着就容易骄傲散漫,要经常让他们劳役,老百姓才能被使唤习惯。关注公众号典易每日杂谈
李世民时代,是历朝历代百姓压力最大、国库最空虚的一个时代。为什么呢?因为李世民得国不正,面对着儒家知识分子的舆论压力,李世民为了坐稳帝位,他开始拉拢一些势力来稳固王权。
1
拉拢官僚大地主集团
李渊时代是授田制,每个百姓授田百亩。李世民呢?为了讨好官僚集团,把均田制改为官职授田制,官员可以根据职务爵位领取5倾到100顷土地,取消寡妇、老男、残疾人等人的土地分配。
李世民还做了金融创新——设置公廨钱,用来给百姓放高利贷。在隋朝,公廨钱是被严格限制的,只能用在贫困农户购买种子和天灾时候购买救命粮。而且李世民加了一个条款:一人借债,全体人民有责。借款人死了,子孙继续还。子孙死了,亲戚偿还。没有亲戚,村里人偿还。而且,官员内部也允许高利贷,上级给下级放高利贷,后果可想而知。
人民的财富都基本被朝廷控制在手中,李世民用各种政策把天下百姓像木偶一样牵在手里。李世民的时候,民生凋敝,农田荒芜,导致作战高句丽的时候,粮草供应不上,不得不退兵。唐书这么说:辽东粮草无几,士卒寒冬,乃诏班师。
2
第二个势力集团是——胡人集团
亲爱的天可汗爹地对胡人真的是恩爱有加,不仅给土地、给官职、给赏赐,还嫁公主,还有大方的提供各种华夏族的宝贝,比如——炼铁技术、农耕技术、医药技术、制造武器技术、种子等,此举大大缩短了隋朝之前华夏族和蛮夷的技术代差,这个也给后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蛮夷反叛运动带来了巨大便利。
李世民刚死不久,他重金厚待的胡人们就纷纷造反。为甚?因为胡人们发现大唐根本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强盛,胡人们在中原大地上驰骋数日都见不到几户人烟,胡人对大唐的敬畏之心就荡然无存。时机一成熟,突厥就相约造反,突厥控制的14个州在吐蕃大举入侵大唐的时候,在后方发难,让大唐腹背受敌,让他儿子差点成了亡国之君。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对胡人就凶狠的多,对投降的突厥人,直接是杀光,而没有像李世民那样展现出广博的胸怀和泛滥的爱河。
3
第三大集团——外戚集团
李世民的老婆有多少?从十几岁的如花少女到70多岁的萧昭仪通吃,可谓博爱。李世民通过大量的娶老婆,大量的获得老婆娘家势力的支持,和门阀权贵们进一步联姻,巩固了自己的皇位。当然,李世民对三千佳丽是非常大方的,比如为了佳丽们修宫殿就是出手阔绰——兴修了乾阳殿、洛阳宫、永安宫,飞山宫、襄城官、翠微官、玉华宫,九成宫和北阙等大批宫殿,最寒酸的汝州西山襄城宫,役工达一百九十万。造成“一人就役,举家便废”的惨象。
为了讨好佳丽们的欢心,资治通鉴说李世民造宫殿是极尽奢华,出现了“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徒行文书,役之如故”的紧张局面。全国各地劳苦大众自带粮食长途跋涉几千里来京服役,老百姓不堪重负。
修寺庙、修宫殿、修陵墓、赏赐蛮夷、发动战争——让当时的民间涌现了一种新事物——福手和福足。老百姓们为了逃避徭役,自断手足以祈福能死在家乡。但是,球员想和裁判斗,没门!李世民马上追加了一道诏令——残疾人也要参加徭役。
在李世民的高压盘剥下,当时掀起了前赴后继的滚滚抵抗运动,多地爆发农民起义,当然,农民起义的下场肯定是被镇压,因为以前人多的时候应者云集,在千里无人烟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应着聊聊,因为人都死绝了,很快被镇压。
除了老百姓,侯君集为代表的大臣兼亲密战友们也谋反。
贴身侍卫也谋反,发生了夜刺行宫等事件。
藩王也造反。
当然,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年轻的太子李承乾也造反……这个该是给李承乾多么大的心理压力啊,太子造反,人家实在是受不了了。太子心里应该是这么想的——早死早超生,你干脆给我一个痛快吧。
当然,作为千古一(ying)帝,也拥有自己的吉尼斯记录,比如他是史上杀家人最多的一个皇帝(兄弟2个+10个年幼侄子+2个儿子+一堆叔叔伯伯们),比如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上了女皇帝的男人。也是唯一一个,开国二代人口没有实现快速增长的帝王。(看看汉、隋、宋、明,开国30年后的人口增长数量,李世民绝对是第一,倒数第一!)关注公众号典易每日杂谈
那么,李世民打仗真的那么厉害吗?唐朝开国的根据地是李渊李建成打下来的,西北是李渊李建成平定的, 西南是李渊招降的,江南是李孝恭、李靖平定的,突厥是李建成抵御的,北方大部分是李靖平定的,河北河南山东一带最后的刘黑闼是李建成平定的……用下排除法,李世民平定了多少?只是历史书一直把聚光灯打在李世民身上而已,当然李世民身边还有一群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一帮猛人。
李世民的战术的核心就是——熬鹰,翻译过来就是拼后勤,用李渊李建成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来拖垮对手,然后致命一击,相比李靖们的速战速决,李世民的打法是典型的富二代打法——最烧钱。
那么,李世民是不是也没有建树呢?嗯嗯,容我想想,应该能憋出几个来,比如他促进了世界的发展,缩小了世界的贫富差距,举个例子,他嫁文成公主给吐蕃,并带过去了农业技术、种子、工业技术、医学典籍等宝贵的嫁妆,活生生的把一个游牧民族培养成一个游牧+农耕的复合体,后来也成了唐朝的最强劲的对手。
这个就是李世民栽培出来的巨兽——吐蕃,当时的世界军事第一强。
李世民的一系列对蛮夷的友好仁爱行动,直接给了他的子孙们一个个响亮的大耳光,比如后来是薛仁贵率领的西军主力,就是被四十万吐蕃军队包围,被几乎全歼,唐军的实力从此大打折扣。
看历史,会觉得李世民是一个可爱加仁厚加英明的皇帝,和大臣们也有很多感人的君臣千古佳话,但是,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上半集,没几个人知道下半集。比如,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和魏征是一对模范君臣,但是谁又知道,李世民后来下令毁了魏征的坟墓,让魏征暴尸野外。比如大家都知道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但是谁又知道房玄龄后来被踢出宗庙禁止祭祀,儿子被杀,孙子们被集体流放,房家几乎被灭族。
都知道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多么风光无限,但是谁知道文成公主过去后,基本没受到宠幸,然后又很快做了寡妇,被囚禁守寡了三十多年,郁郁而终。
历史是连续剧,李世民后面,相继出现了一系列能干的君主,比如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都是以锐意改革著称,但是仔细深究下——改革家们,改革的对象是谁呢?如果李世民不是留下来一堆烂摊子,还有长孙无忌、褚遂良这样的大老虎,他的儿子,媳妇(兼儿媳妇)、孙子们用得着这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以后我们讲解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就会体会到,李治为了帮他爸擦屁股,都累出了一身疾病,看奏折眼睛都累瞎了。
当然,李治也用自己的态度做了软抵抗——他一辈子都不碰李世民帮他做主结婚的王皇后,一个才貌双全、美丽动人的极品女人。一个能让激情四射、荷尔蒙飞洒的年轻人忍得住对一个性感动人的美女不感兴趣,这个克制力有多强,对他父亲的恨意就有多强。
当然,李治也不是一个不孝敬长辈的人,他对他爷爷就挺孝顺,追封了唐高祖李渊神尧皇帝的谥号。这个也是直白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很认可我爷爷,我爷爷不是我爸爸说的那么黑。
最后,我们总结下,李世民到底给历史留下了什么?
01
一、从人伦道德、以身垂范的角度来说,李世民囚父亲、杀兄弟、屠侄子、逼死儿子、毁功臣墓葬……可谓是穷凶极恶,人伦纲常彻底被破坏,也导致了李唐皇室后来的血腥内斗,硬生生的把太子变成了最高危的职业,嫡长子太子在李唐的死亡率几乎是100%。
02
二、从百姓苍生角度而言,李世民好大喜功,征伐不断,逼得百姓、大臣们群起反抗,对内镇压此起彼伏的各种反抗,对外则是横扫八方。除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外,兴修宫殿、陵墓,这个比起杨广的修运河、建粮仓、造水库而言,算得上都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天下利益。
李世民是几乎和隔壁邻居都打了个遍,但是他打不是为了消灭,而是为了胡人叫他一声爹爹。只要胡人服软,叫他爹地,他马上就体现出仁父般的温暖,大手笔赏赐。
03
三,从君臣关系而言,他逼死李靖、掘墓魏征、杀死侯君集、逼死太子和藩王……我是征服者我怕谁,别以为死了就不能拿你怎么样?
04
四、从制度建设而言,土地制度他废除了李渊的均田制,把寡妇、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中夺过土地分给官僚集团、胡人集团,加剧了社会不公平。他篡改科举制度,以“身、言、书、判”作为录用的标准,把考试的天平倾斜给了权贵门阀,就好比今天高考如果要增加:高尔夫、跳舞、赛车、美妆等项目,那么底层百姓的孩子不可能是权二代们的对手。
05
五,从民族国家安全角度,李世民引狼入室,引进了百万胡人,占比当时总人口是十分之一,相当于今天引进1.4个亿的老外,仔细想想,多么震惊!并让胡人占据了高级官员的一半,并把华夏族的技术、文明分享给了异族,大大缩短了华夏族和蛮夷的代差,一直影响了千年。给宋朝留下了史上最强大的外敌团,让宋朝被强大的蛮夷所包围,宋太祖们一辈子都在默默的为他擦屁股……
06
六、空虚的国库,凋敝的经济——贞观时代的年度财政收入仅仅是大宋时期的十分之一,人口更是宋朝高峰期的零头。唐宗宋祖,让赵匡胤觉得很郁闷——怎么能把我和李世民并列呢?
07
七、干预修史的事情,让后人对贞观之前的历史面貌更难清晰的认知,千古一帝李世民的脚下,踩的是——暴君杨广和昏君李渊。
08
八、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君臣佳话和编写了很多帝王术教科书~群书治要,帝范等。李世民是帝王厚黑术的集大成者,他可以把胡子割了给李绩治病,又可以无缘无故把李绩贬职发配到地方。他可以刚夸完房玄龄,又马上下令房玄龄被剥夺官职;他可以一边派人去和突厥进行友好谈判,后脚跟马上安排军队突袭杀到。他可以让百姓和牲口一样去徭役,又转眼给一个受伤的将士用嘴巴吸脓血……
不过,李世民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好事:
留下一堆烂摊子,让儿子李治得到锻炼,如何收拾乱摊子。
增加了很多小说,影视的素材,让现代追剧的人更过瘾。
热爱狩猎,经常因为狩猎不上朝,告诉子孙们——要懂得放松,不能太累,特别是他那个累死的儿子。
汉人王朝总算让胡人第一次喊了声“爹地”。
让老百姓一年四季参加全民健身~做不完的徭役。
通过炼丹术的探索,促进了化学产业的技术升级。
以身试药,告诉后人,甘露丸有毒。
给动物创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千里无人烟,让动物保护主义者们很开心。
促进了残疾人的公平,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都要服徭役。
这些是千古一(ying)帝(兼编剧、导演、主演)李世民留给历史的琳琅满目的财富。
千古一帝?千古罪人?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判断。
如有兴趣一起探讨历史和文化
梳理历史大脉络
先扫二维码加联系人
后续建典易明史社群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典易每日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