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刘备谋蜀(下)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 [第55回]
作者:温骏轩 / 编辑:尘埃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微信对话框回复:地图
第55回 刘备谋蜀(下)
刘备故意说要回荆州救援关羽,本来只是让部下迁怒于刘璋的手段,身在成都的张松听闻却有些急了,给刘备和法正写信表示,大事将成怎么能半途而废呢?结果二人还没来得及向张松解释,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却在闻知弟弟有这想法后,害怕被连累向而刘璋告发。证实自己被人耍的刘璋,遂在盛怒之下杀了张松。
张松被杀,刘备和刘璋的关系算是彻底的闹僵。刘璋这边要求守关的将领们,不再把荆州方面往来的书信送给刘备。刘备的动作则要果断的多,马上召来刘璋驻于白水关的督军杨怀,以其无礼为由处死。为避免治下的蜀地兵马心向刘璋,斩杀杨怀后,刘备当即领军直入白水,扣下蜀军将士的家属做人质。同时以黄忠和汝南籍将领卓膺为先锋,南下进军成都。
面对刘备的进攻,刘璋的从事郑度建议坚壁清野。具体的做法是把涪水东北的居民全部迁到西南岸,然后把涪水以东以北的仓库、田里的粮食统统烧毁,沿涪水构筑高墙堑壕,然后坚守不出。在郑度看来,刘备的本部兵马不过万人,这样被孤立不出百日就得撑不住退撤军。到时候再主动攻击,定能一战胜之。荆州军此前的供给都是靠刘璋,如果对方真做得那么绝,的确会非常麻烦。刘备听说这事后很是担心(说明成都城还有内应),好在法正很了解刘璋,认定刘璋心软不会听郑度的,事实果然如此。
涪水防线的关键点,在位于北岸的涪城。虽然不想壁清野,但仗还是要打的。刘璋先后派出吴懿、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将,在涪城迎战刘备,却都被打败,只得向南退入绵竹。成都平原以北的蜀地,算是都归了刘备。当然,其实也是有例外的。比如涪城东部的梓潼县,就在县令王连的率领下拒不投降。刘备见此情形,也不去强攻。当下的重点是拿下涪城,进军成都,后方有这么一两座孤城并不足为患。
在刘备的心目中,只要拿下成都,益州的其它城池自可望风而降。基于这个战略目标,他甚至连葭萌被攻都不去救援。刘备率主力南下时,留驻葭萌的是原刘表部将,南郡人霍峻,以及几百军士。见刘备主力尽出,先是张鲁派人前来招诱,说可以帮他一起守城。霍峻当然不会相信,回复张鲁道“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我的头你能拿去,但城拿不走。
张鲁的使者刚走,刘璋派出的扶禁、向存等将,以及一万多人的军队也到了。刘璋不是在成都平原吗?怎么能抄刘备的后方基地。不要忘了,四川盆地和益州很大。涪城所处的广汉郡,行政范围不仅覆盖成都平原北部,还透过涪水延伸到盆地中部,具体来说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遂宁地区。刘备现在把主力都放在成都平原之北的涪城,这些部署在成都平原以东的部队,便受命北上去透过嘉陵江河谷(这段嘉陵江时称阆水),围攻葭萌。
霍峻虽然人少,但率领的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子弟兵。据险坚守一年多之后,趁对方疲惫选精锐出击,一战而大破敌军,阵斩向存首级。扶禁、向存的失败,与刘备在南线战场的节节胜利有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是刘璋那边顶不住,拿下葭萌意义也不大,还不如直接投入南线战场,去南北夹击刘备。
事实上,刘备拿下涪城就觉得大事已定。甚至开始与将士置酒作乐庆祝。冷眼旁观的庞统却当场告诫他“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喝多了的刘备当时很生气,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庞统的意思是攻伐人家的国家,还搞得这么开心,不是仁义之兵所为。刘备则反问武王伐纣成功,也是歌舞庆祝,难道就不是仁者了吗?说完还把庞统赶出了营。
好在酒一醒,刘备马上就知道失言了,赶紧把庞统请了回来。庞统也不理他,只管自己吃喝,是刘备憋不住问他道:刚才是我们俩谁的过错。庞统回答“群臣俱失”。刘备大笑,大家继续开心的喝起了酒。刘备心里当然知道,反客为主跟武王伐纣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刘璋没有对不起他。只是这个仁者的人设背得太辛苦,漂泊半生也没个根基之地,眼见基业将成难免一时忘形,事后自然还是要维持人设的。
失去了涪城和涪水防线,接下来刘璋所能依托的险要之处就只有“绵竹关”了。需要说明的是,刘焉曾定为州治的绵竹城和绵竹关并不是一个位置,也不在现在的四川省绵竹市。现在的绵竹市处在平原腹地,东汉的绵竹城则位于位于四川省德阳市黄许镇,地理上附于龙泉山西麓。绵竹关的位置则位于汉绵竹城东北十公里处的山谷中,据险庇护整个成都平原的安危。由于所依之山头叫作鹿头山,这个关口又被称之为鹿头山。杜甫后来过此关时,还写过一篇名为《鹿头山》的纪行诗,来凭吊这个古战场。后世因三国演义,鹿头关又得了一个新名称——白马关。以白马命名,是因为在演义中庞统便是经由此关时,遇伏中箭而死的,当时庞统骑的正是刘备那匹会妨主的“的卢”马。
庞统并不是死在鹿头关的,更没证据证明他骑的是的卢马。事实上,刘备拿下绵竹关、城的过程很顺利。这都要感谢一个人——李严。南阳人李严原是刘表的旧部,在荆州时便以有才干而知名,曹操南下荆州时,他正在做秭归县令。秭归位于三峡的东端,现在还叫这个名字,只是县城的位置东移了(原址位于秭归县归州镇)。曹操南下的太快,一下子把南郡和秭归东部的夷陵都拿下了,被封堵在秭归的李严遂西去益州投了刘璋。刘璋很看重“东州士”,遂任命他做了成都县令,又因能力出众获得不错的风评。
为了固守绵竹,刘璋派李严为护军去前线总督四将。问题是从李严的经历来说,大概率是早就想归顺刘备这个明主的。只是当时刘备往江夏跑,自己又不想先在曹操那里委曲求全,就转投了益州。即便之前没这样想过,刘备来益州之后,这些荆州名士肯定也是会暗通款曲的。结果李严一到前线,就率部归降了刘备。不过此前刘璋派出的四将,并非全部跟随李严投降。最起码张任和刘璝两将是没有降的,而是退入了由刘璋长子刘循镇守的雒城。
真正的抵抗正是发生在北距绵阳30公里的雒城(四川省广汉市北)。这座城邑位于沱江上游源流鸭子河北岸,攻破了它就进入蜀郡地界,是成都和都江灌区外围的最后防线。这座城池汇集了从前线败退而来的万余蜀军。刘备在这里遇到了激烈抵抗,战争延续了一年多时间。期间张任还曾率军主动出击,与刘备军战于鸭子河畔,不幸战败被俘。鸭子河上有座雁桥(又称金雁桥),张任便是在此被俘。
之所以在此提这个名气不太大的将领,是因为张任是出生蜀郡寒门,年少时就很有胆气和勇力,并且非常有气节。被俘后刘备本想招降,张任怒斥道“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刘备虽为之叹息,终还是把他杀了。蜀地本来就缺乏大将,刘备杀了张任着实有些可惜。参照同一时期张飞对严颜的做法,张任应是可以招降的。
张任之死对于刘备来说还只能算是间接损失,更直接的损失是庞统。这位为刘备谋蜀做出关键贡献的凤雏先生,在率军攻城时不幸中箭身亡。一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两汉先秦时的士人,多为文武双修,便是如庞统这样的军师级人物,也是能临阵督军的。以此来说,如果有人想凭吊庞统,应该去现在的四川省广汉市,而不是几十公里外的白马关。
好消息是诸葛亮那边进展顺利。诸葛亮不是在荆州吗?事情是这样的,刘备这边起兵后就已经派人通知诸葛亮那边发兵,两面夹攻益州。诸葛亮遂带着张飞、赵云溯江而上,顺利突破益州设在三峡西端的鱼复县(重庆市奉节县)。鱼复县又称鱼复关,这个关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过要是提它的另外两个名字:白帝城和永安宫,想必大家都有印象了。
突破鱼复关之后,下一个枢纽点就是重庆市区所在的江州城,镇守于此的是巴郡太守严颜。当日刘璋请刘备入益州时,严颜就叹息称这是“独坐穷山,放虎自卫”。如果按照益州之前的行政划分,张飞还真不一定有这么顺利。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要是按照东汉的行政划分,巴郡的范围是非常大的,整个四川盆地的东半部都是巴郡的辖地。刘璋上位之后,把原巴郡的东部,以鱼复为郡治在内分割出了“巴东郡”(今天重庆市北部);把北部靠近葭萌关和大巴山的这块,以阆中为郡治分割出了“巴西郡”(包含现在四川的巴中、南充、达州三市)。
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对汉中和荆州方向的防御力,本来并没有毛病的。只是严颜这个坚定的主战派,就不可能在鱼复这个险要之地,堵住诸葛亮所带领的荆州军了,只能在江州与之决战。演义中严颜任凭张飞如何骂阵都坚守不出,准备把荆州军耗走。是张飞假意寻得小道偷袭,还让严颜的探子听到,引得严颜出城设伏,结果被张飞反杀。
张飞具体是怎么破的城,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但“义释严颜”的故事却是真的。在被张飞生擒之后,拒不投降的严颜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张飞大怒要斩,毫无惧色的严颜又说了句“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要杀就杀,大吼大叫的做什么!这么头铁的人,张飞也被当场震住。不过这位猛张飞没有像他大哥那样,一边叹气一边杀人,而是当即义释严颜,以宾客之礼待之。严颜这算是为刘璋死过一回了,便是降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只是不知刘备后来听说此事后,会不会后悔自己在雒城时的冲动。
拿下江州以后,诸葛亮分兵两路,一路由张飞率领沿刘备入蜀的路线,溯涪水而上,攻取广汉郡的城邑;一路由赵云统领,走上次刘漳没让走的南线,溯长江和岷江而上直取成都所在的蜀郡。沿途攻取蜀郡与巴郡之间的犍为郡。在严颜归顺之后,这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亦让法正有更多的底气劝说旧主放弃抵抗。
法正在给刘璋的劝降信中,照例是客套了半天并为自己开脱,最后指出现在的形势对刘璋十分不利。一是说刘璋身边劝他抵抗的人肯定以为刘备是客军会粮草不济,人数没自己多,以持久战便可胜之。但现在三路大军的夹攻之下,巴东、巴郡、广汉、犍为这些郡基本都落到了刘备手中,除了蜀郡以外,只有一个巴西郡还没去取。相当于一半的益州都已经在刘备手中,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而刘璋剩下的土地只有三分之一;二则荆州入蜀的通道已然打通,刘备的军队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原先几十倍了(这是有所夸张的);三者鱼复关和白水关是事关益州祸福的两个大门,现在全在刘备手中。
另外法正还说了一点,是孙权也派出了甘宁、李异等猛将(甚至还有个弟弟)做刘备的后援。这当然是虚张声势了。一则刘备势头正猛,不会让东吴跨越自己的辖区来蹚益州的混水;二则甘宁这段时日正在濡须口打他的成名战,并没有在荆州。虽然法正写得很恳切,所陈列的也大都是客观事实(除了以孙权为后援这点),但刘璋还是没有同意投降。
不过雒城在坚守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撑不住被刘备攻了下来。诸葛亮和张飞的援军抵达,是雒城无力再战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在南线作战的赵云,亦进入成都平原,准备从南线夹攻成都。雒城距离成都的直线距离为五十公里,此刻成都平原上的其它城邑已经完全放弃了抵抗。刘备的大军很快就进抵成都,与此诸葛亮、赵云、张飞在城下会师。此时成都城里还有三万兵马,以及足够吃一年的粮食,史载官吏百姓们都想最后一战。当然,肯定不可能是所有人都不怕死的。比如当时的蜀郡太守许靖就想偷偷爬出城墙投降,结果被人发现未遂。刘璋知大势已去,也不想杀人,就留了他一命。
许靖不是旁人,是许邵的从兄,二人一同以喜好评品人物而闻名(不过私下感情却非常不好)。许靖原本避祸江东,孙策入江东后几经辗转被刘璋请入蜀地为官。相比视“良禽择木而栖”为正当选择的士人们,武夫们的想法反而要简单得多。成都城内誓死反抗的主力应是东州兵,刘璋若是投降,他们的地位变化是最大的。刘备有自己的“东州兵”,为了安抚蜀地军民,更为了消除刘璋的影响力,取蜀之后大概率是把他们的建制打散。
为了自己的利益,东州兵们并不愿意刘璋投降。将士用命,物质充盈,刘备因此围攻数十日不能破城。然而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让所有人感到惊讶的消息,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马超来了。马超在刘备入蜀的同时反了曹操,兵败潼关之后投奔张鲁。至于为什么又来投奔刘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张鲁那里庙太小容不下马超。
马超是个连曹操都敢反的人,而张鲁则只想在汉中践行自己的理想。让马超选择主公的话,刘备这个被曹操点赞,而且绝对不可能降曹的人才是最好的选择。马超投张鲁,原本是希望张鲁帮自己拿回凉州,张鲁倒也派军相助,只是结果却失败了。再呆下去意义已经不大,听说刘备已经兵抵成都,马超便去信刘备请降。
这对刘备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以至刘备高兴的对属下说“我得益州矣”。然而刘备却没有急着让马超来成都,而是赶紧派前人去让马超先停下来。刘备这样做,是因为马超当日逃到张鲁那时,除了马岱、庞德等亲信以外,身边已经没什么军队。这次南投刘备,庞德都没有跟过来,而是留在张鲁那里。为壮马超声势,刘备暗中派兵去扩充马超的队伍。
这是个一举两得之举,即给足了马超面子,又对城内的守军以极大心理震撼。当成都军民,看到名震天下的马超率领一支大军来投刘备,并屯驻于成都北门之外时,心里防线顿时崩塌。马超来后还不到十日,刘璋便决定出城投降。按刘璋投降时的说法,我们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恩德施于百姓,却打了三年仗,让许多人死于草莽,我怎么能够安心。
成王败寇,作为失败者,刘璋的这番自白并没有让后人对他有更好的评价。无论时人还是后人,更多是觉得他没本事,本来就不应该占着这样一块有“天子气”的土地。至于刘璋的去处,庞统在入蜀之前都已经帮刘备想好了。此后刘璋被安置到公安城里,在继续做他的“振威将军”,益州的财物也都让带走,以帮助刘备继续维持他仁者的人设。后来东吴取了荆州,又让刘璋领了益州牧,最后故于秭归,值此乱世算是个很好的结局了。
拿下益州之后,刘璋的那些旧臣,无论与之关系多近都得到重用,包括那些在刘璋投降后才放弃抵抗的人,比如黄权、王平。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无论刘备、曹操还是孙权,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唯一被刘备轻视的,是此前想翻墙投诚的许靖。而法正觉得许靖虚名满天下,不用倒是被人认为刘备轻视人才,遂以千金买骨之意重用了许靖。同是背主之人,法正保许靖多少有点物伤其类的意思。
对于跟随刘备拿下益州的这些将吏,刘备除了加官进爵之外,还封赏了许多财物。起兵之时,刘备曾答应属下,等拿下了成都之后,府库中的财物任取。结果把这些财物封赏瓜分完了,刘备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国库空虚的话,接下来政权就没有办法运行。关键时候,是那个一开始不愿意降刘备,兜兜转转一圈还是成了刘备下属的刘巴,帮刘备化解了这个尴尬。
那么,刘巴到底给刘备出了什么好主意呢?答案是铸新钱。这不是一般的新钱,而是叫“直百五铢”。汉朝的铜钱叫“五铢钱”,直百五铢的意思就是一钱顶一百枚五铢钱用。钱的重量肯定要比一般的铜钱重一些,但肯定是没有一百倍重的。这种操作你把它理解成为印纸币就行了,更准确说是“代币”。
这些代币当时还真是帮刘备迅速回笼了金银,更重要的是,蜀汉在人口、地力等指标上都不如魏吴两国,经济需要更多手工业和商业来进行补充。而发展工商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足够多的货币来保障流通性。刘巴的这个权宜之计,客观上对蜀国进行了一场金融改革,拉升了蜀汉的经济总量。
其实此举并不是蜀汉的发明,最早是王莽新政之一。王莽的胆子更大一些,步子还要更快些,他发行的代币叫“一刀平五千”。由于王莽的复古思维,代币的样子被做成刀币状。币值顾名思义,一个刀币就能抵五千钱。这么高的币值,样子肯定要做得精美点,不容易仿。为了突出尊贵属性,这五个字还是错金的,所以世称“金错刀”。
代币不管做得再漂亮,价值总归不可能超过被它所代之货币的(否则也没必要发行了)。用代币增加货币供应量虽然有好处,但本质是用政府信用和足够的硬通货做担保。什么时候政府信用度不够,百姓不再信任代币危机就来了。而政府又容易因这种方式,无限发行代币,反过来透支信用。后来东吴曾经学习蜀汉的做法,效果就不太好。而蜀汉后期做的直百钱,本身质量越来越差,也是经济和政治危机的体现。
不过刘备当时正在势头上,信誉很好,“直百五铢”的发行算是提升了蜀国的国力,让刘备的新政府不至于破产。有人有钱有地,飘泊半生的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地。此时已是建安十九年,距离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六年时间。如果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序曲,那么随着刘备成为益州之主,中央之国则真正跨入了以魏、蜀、吴为地缘标签的三国时代。
– END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缘看世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戳图片,看往期系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缘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