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冤第七章当代后继④:伪客观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明冤》连载到此全部结束 以前贴过的就不重复了,文末有第八章内容链接


三、伪客观

1、对毛、袁的差别待遇

毛文龙直接通报朝廷,耍弄后金,被该文作者咒骂为两面三刀、背信弃义:

“皇太极明白对于毛文龙这种背信弃义之徒,他所说的话绝对不可轻信。所以,尽管毛文龙屡屡声明欲与皇太极共谋大事、携手灭明,可是皇太极始终坚持毛文龙遣还逃入皮岛的女真平民,并要求其率部登北岸来降,否则不论毛文龙遣几次使臣,都要将他们通通格杀”

“在毛文龙致皇太极的书信中,毛文龙的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表现得淋璃尽致。他一边遣使欲与皇太极合作,一边却在信中称皇太极‘胸无计谋’、‘何其无智乃尔’……,毛文龙的信中弥漫悖傲、轻蔑、谩骂的语气,这哪有蓄意归降的形迹?”

“对于毛文龙这种两面三刀、反复无常之人,他的首选是保存自己的势力”[1]

实则皇太极比一些人聪明,知道看行动,不看言论。毛文龙打击后金之行动从未停止,即便和后金接触,也骗杀使者。其忠明抗金之心从未变过,何来两面三刀,反复无常?

崇祯初袁崇焕私通后金一事,被《功过》大加赞誉:

“袁崇焕力主和后金议和,以为缓兵之计,当时皇太极迫切地愿与明朝议和互市,如果议和达成是有利于明的。但是崇祯和明廷的阁部大僚都反对议和,这种战略上的短见使得袁崇焕的计谋不行,而皇太极规知明廷内部反对议和的占据绝大多数,议和已经不可能实现,于是决定发动侵明战争”。[2]

把“通敌”美化成“议和”(不通报朝廷,“议和”前提即不存在),本就歪曲真相。按此段说法,是崇祯和官员耽误了袁崇焕的谈和大业,若非如此。袁的五年平辽,应是如计划进行。这种说法把皇太极说得和蠢猪一样,谈和有利于明方,他也会同意谈和。

 

毛文龙因东江几十万军民饥困,屡次上书,激愤直言。这本是其不惧个人得失,耿介刚直之表现。被《功过》说成桀骜难制:

“盛气凌人,目无尊长,因而与朝鲜人、登莱武将巡抚、关宁督抚等都闹过不和,到了崇祯初甚至上疏语词桀骜,不畏惧皇帝之尊。应该说,这种桀骜跋扈的作风是毛文龙与明廷关系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他被杀的缘起。”

“在朝廷上弹劾声音愈来愈多情况下,生性躁急恃傲的毛文龙愤懑难平,他釆取的不是和衷共济的方法,而是依然我行我素,以强硬的姿态回击明廷,其桀骜、目无尊长的态度,谩骂朝廷当事者、甚至对皇帝言语不敬的行为,更加剧明廷对他的猜疑。”[3]

然而杀毛文龙不是所谓被毛文龙言语不敬的皇帝,而是袁崇焕。袁崇焕无视国法,残害同僚的恶行,被《功过》说成是不顾个人身家安危:“对于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袁崇焕来说,他从来不会顾及他个人的身家安危,只要他觉得斩帅是有利于国,他会毫不犹豫地操起尚方,为国家除却此患。”[4]

合法上书成了跋扈,非法杀人成了忠义,这种黑白颠倒是可以让人佩服的。

该文又说“毛文龙愤愤不平是有理的。但是他固执地要以全镇十五万的人口数来幵报兵数,支给军饷,屡屡以乞休去职要挟朝廷,这种不体谅朝廷难处、只图敛利自奉的心思早已为舆论看穿。”[5]

要毛文龙体谅朝廷难处?谁来体谅毛文龙的难处?是不是坐等东江几十万军民饿死才叫体谅?几十万人命危如累卵,还要毛文龙心平气和,温柔敦厚,否则就是桀骜跋扈,这种逻辑是挺感人的。

《功过》既要贬毛崇袁,又要标榜客观,行文常在前后矛盾分裂中挣扎,如其说:

“天启年间他的抗金斗争是有大功于明的。崇祯初那种全盘否定毛文龙的倾向并不符合事实,袁崇焕拟定的毛文龙十二斩罪,完全抹煞毛文龙之功,简单地归恶毛文龙,这本来就属过分之举。”[6]

他承认毛文龙天启年间抗金有大功,这本和他断言毛文龙没牵制作用直接矛盾,他偏不以为矛盾就罢了。那天启元年下半年算起,到天启七年,总有六年半。六年半有大功的功臣,仅仅因为崇祯元年一年所谓作用降低(这还是后金打击加明廷供应不足所致),只要不投敌,就没理由置之于死地吧。没过河就拆桥,总说不过去。然而其下文却依旧为袁崇焕杀害毛文龙叫好:

“毛文龙的种种作恶已经发展到出卖国家利益的地步,此时的他已经沦为为明朝东北边疆不折不扣的乱帅。我们来评价袁崇焕的斩帅,不能不为之叫好。袁崇焕斩杀毛文龙虽然有党争和个人恩怨的因素,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统一事权和严肃军纪。”

“但是斩帅拔除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封疆毒瘤,消除了隐患,遏制了恶性膨胀的将权,使明廷势力得以控制东江,同时严肃了军政,维护了朝廷纲纪。这种种积极影响的取得,只是建立在斩杀一帅的基础上。”

“袁崇焕的斩帅正是针对已经堕落为封疆毒瘤的毛文龙,并且达到了整合指挥权,两路合力出兵的目的” [7]

原来后金军事打击加竭力逼勒朝鲜封锁毛文龙,是为了给明朝除害消患,和袁崇焕不谋而合,真是活雷锋。所谓的拔除毒瘤,消除隐患,应该是给后金拔除毒瘤,消除隐患吧。后金破天荒地打到了北京城下,果然是取得了很大的积极影响。而所谓整合指挥权,两路合力出兵,如同说梦,实则崇祯二年下半年东江侦察情报功能都彻底被废,上半年毛文龙还在塘报里提醒后金有可能绕道攻关的动向,到了下半年,皮岛就和瞎子一样了,一直到崇祯三年初都和朝鲜人一样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2、对茅元仪之推崇

明朝当时给毛文龙说话者,在《功过》一文中不是被定为阉党,就是扣上毛文龙党羽的帽子。

其中工部主事徐尔一被称为“不明东江真相的迂腐书生”[8],已是因徐也曾为熊廷弼辩冤而被格外开恩,视为“一位正派人士”[9]。既是正派人士,则对毛文龙的辩护自是糊涂所致,该文声称“细查疏奏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其说法基本上是本于毛文龙的塘报奏揭,这种对一面之词的偏听,而不清楚毛文龙的种种罪过,结果必然是为其愚弄而不自觉。”[10]

实则真细看徐尔一之奏疏,徐非但不是偏信一面之词,而正是分析比对不同说法,按事理判断,何者更可信。所述事实大多是《功过》作者自己都无法否认的。

如徐尔一言毛文龙招集逃民八九十万,而丑诋毛文龙为事的《李朝实录》里就有:“百万辽民,相继来投”[11]之记载,尚可喜给皇太极奏疏中里也有:“自皮岛开镇以来,我国中所得辽人男妇奔逸各岛者不下百万”[12]

徐尔一言“魏忠贤擅权,督抚节镇,称诵建祠者比比”(袁崇焕即是其中之一),而毛文龙奏疏却无一言半辞颂魏,“今历按东江章疏,有一言半辞,容影响文致否?”。这不也是《功过》自己也承认的么?挖地三尺,也找不出毛文龙奏疏里称颂魏的话。

至于徐尔一说东江六年来的饷银总计只有一百零五万,而关宁每年饷银就高达三百多万(而东江军民人数远多于关宁军队)。这同样是《功过》作者无可否认的事实。

攻击毛文龙者说其杀良冒功,徐尔一质疑哪来这么多人给毛文龙杀冒?辽东难民都是傻子么?毛文龙要杀他们,他们还成天往东江,往皮岛上逃?

后金打宁远,怪毛文龙不能牵制,但毛文龙在后金到宁远之前,就已经给朝廷发塘报提醒防备。后金到宁远之后,毛也出兵攻海州、沈阳,牵掣其回兵。攻击者对毛文龙如此苛刻。何以袁崇焕宁远军只能龟缩城内能坐视觉华被攻受屠呢?后金攻朝鲜、攻东江,要袁崇焕派一兵牵制都做不到,而对军费少得多的文龙如此苛求?

徐尔一指出毛文龙把妻儿都送回杭州了,分明就是自表忠贞,结果还在指责他尾大不掉,造谣他可能投敌。

徐尔一最后说海外杀敌,真伪或许不能确认。但自从辽东沦陷以来,土地、人民安在?毛文龙为什么能崛起,又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未能认真考察其中原因,只知道对其苛责不已,非要毛文龙捣灭敌巢才能证明自己,这难道是一年只提供军饷二三十万两能办到的?

《功过》对徐尔一奏疏中的意见不能正面驳斥。就只能空洞地来一句“对一面之词的偏听”,这其实恰恰是《功过》一文自己所为。

 

对贬低毛文龙特别卖力的茅元仪,《功过》特别推崇,多次长篇大论引用茅之言论,作为根据,不断赞颂“以孙承宗、茅元仪、袁崇焕为代表的军事家”,“茅元仪来到孙承宗幕府,力图将弥漫朝廷的牵制诡说明白道破”,“茅元仪不愧是军事家”[13]

那么茅元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家呢?被《功过》大力推崇的让东江移镇盖州,其实就是让东江明军找死的馊主意。他的荒唐主张不胜枚举,比如其一直鼓吹觉华岛的重要,要建设成所谓明军老家。却对附近海况没基本了解,船底稍深,就易触礁沉没。而距陆地近,冬天结冰,又难防守。天启六年,觉华岛被后金屠掠一空,他如丧考妣,连被其称“死生患难兄弟”的袁崇焕的面子都不给了,给袁的信里哀叹“觉华之失,丧我老家,军需百万,军民两万,非小败也”。[14]

其天启年间竭力咒骂异见,武官提出后金绕道危险者被他鄙为希图富贵,文官重视此者被他讽为长安贵人,结果崇祯二年后金果真攻蓟镇入关,彻底被打脸,他在自己编的文集中就完全掩盖不提了。

历代多以赵括、马谡作为纸上谈兵代表,若和茅元仪比起来真有些冤枉。

茅元仪这人对后金是很轻视的,对自己军事才能则迷之自信。天启元年他给叶向高写信宣称,要抓住努尔哈赤很简单:“奴酋虽狡,以愚度之,本非阿骨打、忽必烈之流,计而缚之不过踰岁之事,夹囊之中,岂无其选?”只要叶向高听从他建议,亲自坐镇山海关,督促广宁练兵渡河,若一年时间不能荡平后金,可以砍了他茅元仪的头给熊廷弼、王化贞道歉:“如此焦劳一岁,而奴酋不荡平者,请悬仪之头以谢经抚,所谓一人而挽天下,元仪是矣”[15]

他在天启二年给徐光启写信称奴酋不过一庸酋,可惜举世多庸才(当然他自己是不在内的):“今之局正在一庸,以庸吏庸将而当庸酋所为,振世豪杰、倾世奸雄莫非庸流,才乎安在?天实为之,呜呼痛哉。”[16]

到天启四年,他甚至给叶向高写信宣称,如按他的建议,不能消灭后金,可杀他全家三百口,以作“妄言”之戒:“今若车营器具完备,则虏纵无瑕,亦可犁扫,虏若送死,无不殄灭。使其言不效,仪死敌之后,不敢望国恩?录,并请戮合门三百口以为白面妄言之戒[17]

茅元仪曾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吹嘘道:“仪生平自谓于兵事有独解,以两言尽之,御兵在约而精,御将整而神,使以此道了此局,自谓三年之内可以全辽还朝廷。然其事大矣,不唯天下不能信仪,即知我如明公,恐亦未能信仪,虽仪亦何敢望人信也。”[18]

若是看茅元仪的自我描述,真是文韬武略,用兵如神,不世出的名将,难怪他蔑视熊廷弼,鄙夷毛文龙。然而真去带兵,又如何呢?其表现若和赵括、马谡相比,也未免是侮辱赵、马二位了。《崇祯长编》崇祯三年四月里有这样的记述:

龙武中、左、右三营官兵,旧驻觉华岛。因副总兵茅元仪奉命牵制,调赴关内南海口,克日扬帆前进。所欠正二三月月饷,饷库业已关支。元仪恐其脱逃,议欲每兵先给一两,其余俟到岛续散。十一日五鼓,营兵放炮吶喊,排列车营,将元仪绑縳加刃于颈。赖新委副将周文郁、参将刘应龙劝救,未即被害。关内道王楫闻变单骑入营,同周副将等亲放饷银。每兵三个月,各支银四两二钱。实时给完,仍不解散。楫再三晓谕,各兵称茅帅严刻太过,积恨已深,今此举已犯大法,茅帅岂肯相饶?楫许以请命阁部,文郁、应龙又委曲劝谕,二鼓始散。枢辅承宗命楫将元仪,及何麟图、杨时茂等拘管以待题参。[19]

也就是上面发军饷了,茅元仪自作聪明,还拖着不全发,结果激起兵变,被士兵捆绑起来,刀架在脖子上,要不是周文郁、刘应龙等苦苦哀求,当时被士兵给杀掉了。这就是茅元仪。纸上谈兵者大多如此,总以为打仗是很简单的事情,军队士兵就如棋子一样,随便指挥,轻松就能胜利。茅元仪所谓三万兵力就能消灭后金云云,其实是笑话。

这就是被《功过》作者倾情推崇的据说不愧是军事家的茅元仪之真相!

 

3、条件反射的奇论

《功过》还有一个将中学生物课上的“条件反射”用于给袁崇焕洗地的奇论,这也算是该文引以为傲的独创性贡献了,可以彰显其“客观科学”之精神。其奇论曰:毛文龙能牵制后金是所谓条件反射造成的观念。宁锦大捷造成条件反射的消退,杀毛文龙导致后金入关是所谓条件反射的恢复。

论证过程充斥着生搬硬套。按定义,非条件刺激导致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物先天就有低级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进食引起分泌唾液的反射之类。《功过》作者未理解非条件刺激是什么意思,把本用于生物个体神经活动的概念扯到了政权的行动上,说“后金忙于建造根据地无暇西向是无条件刺激,天启二年至天启五年后金没有西向进攻宁远战场是无条件反应。”[20] 

 即便撇开非条件刺激的科学含义,该句也不通。本身同义反复,其所谓反应包含在所谓刺激中。且上半句还把作者臆测的因果判断当成事实来陈述:因为忙于建造根据地,所以无暇西向。这本是需详细证明的结论,却被当成前提事实了。更有趣的是,这和其前文引用周远廉并加以赞同的观点,辽民反抗是后金这段时间内没有西向进攻的根本原因,又直接矛盾。

该文说“毛文龙的浮夸牵制之功则是条件刺激”,实则毛文龙奏疏上报朝廷,第一时间看到的也就是相关部门官员和皇帝。而官员和皇帝每天要看的奏疏很多,除了东江塘报外,还有铺天盖地攻击毛文龙的奏疏,还有关宁方面给自己揽功的。按该文逻辑,贬损毛文龙者,吹嘘孙承宗、袁崇焕者都可说成条件反射结果。

官员皇帝对奏疏塘报,也往往先抱着怀疑态度来对待。即便相信毛文龙有牵制作用,那也是经过不同渠道的信息对照分析后的结果,而不可能是什么条件反射的作用。更何况当时大部分朝中官员对毛文龙的作用也谈不上充分认识。

袁崇焕杀毛文龙使得后金没有后顾之忧,得以长驱绕道,也是只有通过各种信息的对照思考,理性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的结论。且袁杀害毛本身是严重违法行为,后金绕道入关又是其未尽职责之结果。若以《功过》这种洗地模式,任何官员渎职都可扯成和我无关,你们认为我有责任那是条件反射。这是很荒唐的。

《功过》一文把所有相关因素都摒弃不管,胡乱套上几个看似科学的名词,然后随心所欲得出想要的结论。之所以这么做,是可以用种似乎省力且“科学”的模式把不合于自己倾向的观点直接否定。

其实真要扯到条件反射,《功过》一文所表现出种种无视逻辑、自相矛盾的怪象,倒确有可能和条件反射导致理性扭曲相关。更确切的说是基于第二信号系统(词语)的条件反射。首先是有“英雄”一词引发的崇拜倾慕的条件反射,然后舆论长期灌输并绵延至今的袁崇焕是“悲剧英雄”,又与之关联形成连锁条件反射。一提起“袁崇焕”就和崇高、悲壮等发生相关连锁,对应的还有把毛文龙丑化为好色贪财自私军阀的条件反射。对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者,这种条件反射联系较为顽固,即便接触到足够多史料,也难以打破,乃至于把自己置于各种自相矛盾的境地也在所不顾。《功过》一文表现就是如此。


4、其他

《功过》一文之问题,一一列举,篇幅过大,不再赘言。此处仅再举一二。

该文对朝鲜百般宽谅,对文龙则苛刻无比。其说毛文龙“昧于大局”[21],实则昧于大局的正是李朝君臣。丁卯之役后,朝鲜与后金勾结,本是背叛之举。《功过》作者对此却非常体谅,对毛文龙则横加指责,将毛截杀后金赴朝使者也当做恶行罗列:“毛文龙截杀后金和朝鲜的使臣,《朝鲜李朝仁祖实录》记载甚多”[22] 对朝鲜投金资敌,毛文龙多有善言规劝,利害分析,“虏性犬羊,心肠木石,今日取奉之,明日索应之,贵国有限之精神,何能供此无厌之贪欲乎?……倘仍不以不佞之言为然,而畏之如虎,窃恐终非胜算。”这本是良言,该文却指责说“毛文龙这种不体谅朝鲜难处的‘恐胁之言’,在朝鲜人看来‘诚极痛惋’”。[23]

至于东江军民在朝鲜抢掠之事,本是明廷供应不足所致,是毛文龙在替朝中浑浑噩噩的文官受过。《功过》对此不加体谅,反把毛文龙当成责任人。

还有一处甚荒唐者,该文把孙承宗写的诗《闻袁自如被逮(其二)》中的“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解释成“就是说斩帅一事是英雄手笔,袁崇焕蒙此罪而死是有所不平的”。实则这首诗劈头就是“练尔多方未练成,空闻曾铣尔前生”,对袁恨铁不成钢之意昭然,说袁还根本不配和曾铣相提并论。又袁杀毛在双岛,双岛又非皮岛,怎么可能上升成整个东江?非法乱杀大将,这种极昏极聩之举,是孙承宗深恶痛疾的。天启二年,袁崇焕自作主张擅杀一个低级军官,孙尚且怒责袁:“监军可专杀耶?”[24]。到了袁妄杀毛文龙,孙居然会称赞成“千古英雄手”?孙承宗是得了精神分裂么?若孙若果如此推崇袁杀毛,何不在崇祯二年、三年被重用之际,不上一封奏疏诉袁之冤,反而坐看袁崇焕被凌迟,却私下写诗歌颂?这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么?

说孙承宗这诗是赞颂袁,无论是从上下文之理解,还是揆之基本情理都不通。偏见作祟下,居然能使一些人有如此黑白颠倒,有此低级的理解错乱。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明明白白是赞颂东江毛文龙是英雄,是说毛文龙被杀,东江和金占区的汉人流泪不平。怎么可能把袁杀毛之恶行说成“东江千古英雄手”?

孙承宗在奏疏里就曾赞誉过毛文龙是英雄。天启四年,其奏疏中说“因念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心力,能结属国收离人,……真足以激发天下英雄之义胆,顿令缩项敛足者愧死无地。……又臣近有谍于东,谍回具述文龙有谍为贼所发。而广宁人铁信其谍主也,近亦逃来言其事。则文龙之胆智无日不在贼巢之外。”[25]说毛文龙是英雄,对孙承宗来说并不奇怪。



[1]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03.204,205.

[2]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47.

[3]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79-280286.

[4]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87

[5]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66.

[6]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46.

[7]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86287288.

[8]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72.

[9]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73.

[10]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73.

[11]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3223

[12]尚可喜请造船攻岛奏. //天聪朝臣工奏议//潘喆,孙方明,李鸿彬.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00

[13]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61,62,282.

[14]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九十二.复袁自如兵使书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7.105.

[15]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五十八.上叶福清相公书五(辛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6.543.

[16]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六十九.与徐玄扈詹事书三(壬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6.626.

[17]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五十九.上叶福清相公书十一(甲子)//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6.550.

[18]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九十三.报霍钟栖兵垣书三(乙丑)//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7.113.

[19]史语所影印.崇祯长编(王楫本).1932-1933,卷三十三,崇祯三年四月.

[20]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74.

[21]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07.

[22]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74.

[23]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76.

[24]明史.列传147.袁崇焕传

[25]明熹宗实录.2294.


《明冤》连载到此全部结束

第八章朝鲜人对毛文龙的厌恶和第九章 毛文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大部分在网络上贴过。

这里给出第八章内容链接

朝鲜人厌恶毛文龙的原因(一)   

朝鲜人厌恶毛文龙的原因(二)

朝鲜人厌恶毛文龙的原因(三)

朝鲜君臣丑化毛文龙的心路历程

好话说尽,烂事做绝的李朝君臣(上)

好话说尽,烂事做绝的李朝君臣(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