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后继②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3、移镇是非

《功过》的“天启年间的移镇风波”一节里,最开始也是要把反对移镇论定成毛文龙之罪。其引用天启二年就主张撤回毛文龙的御史夏之令的大段言论,表示赞赏:

“夏之令的这一说法虽没有看出毛文龙袭扰后金招揽辽民的重要作用,但觉察到毛文龙不能牵制后金和久客朝鲜会引起的弊端,都是很有远见的,与昏昧

的明廷形成鲜明的对比!”[1]

这段话本自相矛盾,袭扰后金招揽辽民有重要作用,那就是能牵制后金。这等于说虽然没看出能牵制后金,但觉察到不能牵制后金,所以很有远见,这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功过》赞主张移镇者有远见,而痛骂没让毛文龙移镇的明廷昏昧无比,还列举了大量毛文龙阻挠移镇的“恶行”,口诛笔伐。该节最后却又得出结论不移镇好像确实更有道理:“丁卯之役朝鲜受挟之前,东江军镇就其地理位置来说,虽有接济困难的问题,但具有袭扰后金后方、与正面战场相策应、确保朝鲜贡道、招揽辽民等战略地位,因为不能牵制后金便欲移镇搬迁是因噎废食。”

移镇至其他地方反而不利,“因为旅顺虽是交通要道但地狭不能多驻军,盖州套离敌太近难防敌人突袭,不管是移镇到其中哪一个,都存在一些新的问题,而大规模的迁徙军民又与安土重迁的民心相违背,东江的辽民也不赞成移镇。”[2]大篇幅引用了周文郁的发言,周虽贬损毛文龙却承认东江所据地理形势对后金有重大牵制作用。就这样《功过》又把自己置于和原本观点对立的境地中。

但对“移镇”之讨论没有就此结束,到了后面“移镇再起与清核兵马”一节,说崇祯初期再次讨论东江移镇(其实也就隔了两年不到):

“毛文龙坚决反对移镇。为了不离开这个安乐窝,他诡辩道:‘不知盖套四围沙漠,无地樵苏,且隔海百里,粮草难继,此兵志所忌之地也’。事实上,盖州卫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控扼海岛,翼带镇城,井邑骈列,称为殷阜,论者以为辽东根柢,允矣’,何来四周沙漠?辽东未失之前,海运转输基本上在盖州套和北信口等地收卸,何来粮草难继?如果毛文龙纯心灭敌,那么移镇盖州可以得到朝廷更好的军饷接济,又可以更好地安民兴屯,且可与山海关、宁远更好地犄角呼应,何乐而不为?正是因为此时的毛文龙己经‘徒享富贵,无意进取’,为了不离开皮岛这个乐巢,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扯谎,千方百计阻扰移镇。当然,这种低劣的谎言,只能糊弄那些不懂盖州套地理的人。”[3]

以后世一个不懂军事,不晓地理之纸上谈兵者,来辱骂毛文龙的说法是低劣谎言,也不知其哪来的自信。实际上盖州套等地贫瘠,不能屯田,熊廷弼就已说过,熊《与李桂亭大司农》中说:

“河东出粮地方,皆在辽阳以北,平壤沃土,其以南四卫(即金复海盖),皆坡岭沙碛,收成极薄,止以不遭虏扰,故民皆缘山而居,其实不成一地方也。”[4]

在《答姚益城章科》中说:

“南卫地碛人多,无田可屯。”[5]924

若说海上可以运粮到盖州,《功过》也知那是辽东未失之前。后金已占辽东,你往南卫沿海运粮,海边码头没有城池保护,后金一打,是不是直接把粮食送给后金?又打算用多少兵力来守住盖州套?移镇盖州套在军事上的不利,就是周文郁都分析的很清楚:“若欲驻盖州套,是矣。然其地迫近辽阳,奴所必争,我从远来疲劳,安插布置,非数月不办,奴以逸制之,乘其一事未备之际,以精兵扰而薄之,必无噍类。未受驻师之利,而先受移师之害,事之所必至也。”“弃可以乘敌之铁山,而退居不可屯聚之旅顺、盖州,恐非万全之算也。”

这些话是《功过》前文也引用过,然而到这里就又忘记了,似乎从天启六年到崇祯元年,仅隔了一年半,《功过》作者自己承认的“盖州套离敌太近难防敌人突袭”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可以如辽东未失时一样从容在海边运粮了。或许在其看来,熊廷弼、周文郁、毛文龙都是“不懂盖州套地理的人”,他倒是懂的。

 

 

4、崇祯初年毛文龙没用了么?

 

说毛文龙天启年间功大于过,在崇祯年间过大于功,因此袁杀毛没什么大问题。这应该是周文郁提出来的,而《功过》剿袭之,并加以详细论证: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崇祯初毛文龙对后金的作战,只是在镇江、凤凰城一带曾与驻守部队有过小规模的冲突,根本不能再像天启年间那样屡屡深入后金的腹地进行袭扰,招纳辽民,对后金的威胁已经大为减小。”[6]

“崇祯初,即丁卯之役后至毛文龙被杀这个时间段,毛文龙除了接纳投岛的刘兴祚兄弟和归降的上千后金平民,截杀过镇江一带的哨骑之外,就没有建立任何值得称道的功勋,相反他种种的不法行为愈演愈烈,已经发展到威胁国家安全的程度,也就是说,此时的毛文龙过要大于其功。”[7]

为贬低毛在崇祯初的作用,就承认毛文龙天启年间那“屡屡深入后金腹地进行袭扰,招纳辽民”,对后金威胁不小(否则“大为减小”何从谈起?),等于直接推翻其前面“天启年间毛文龙对后金的袭扰构不成牵制作用甚明”之论。

而为论证毛文龙在崇祯初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又承认后金对毛文龙的仇视和竭力打击,一直到崇祯二年六月都未有丝毫改变:

“天启七年四月,后金主力渡江之后,在义州留守三千兵以防备毛文龙,并威胁朝鲜不得协助毛文龙。八月,朝鲜收到后金国书,信中称‘我兵留住义州,非疑贵国,意谓两国仇隙,皆因毛贼所致,幸得事成,恐毛将复为坏之,故留兵防守耳。今王弟边内,不容毛贼上岸,宜速具书,及发住民与护守之兵,到了义州,我兵即时过江退回”。鲜人对前来的后金使臣说:“毛将非我指挥之人,而乘船入岛,其去其来,吾所不知,而至于入处城中,则自前不许矣。且毛人之杀我人民,汝岂不闻乎’”

“后金既不许朝鲜让毛兵下陆,也不许毛兵上岸屯种,更不许朝鲜接济毛文龙军粮,否则威胁发动战争报复朝鲜。如《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仁祖五年九月丁卯载,……”

“后金兵又渡江剿杀毛兵下陆屯耕者,朝鲜已经受挟,既失于侦探,又不能出兵救护,反倒因毛兵的下陆而开罪后金。”

“皇太极又派兵进攻东江所属海岛,杀掠而归,而毛文龙所遣越江采参的曲承恩军民也屡屡被杀戮。据《清太宗实录》卷崇祯二年六月戊申记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丁卯之役后敌后战场实际上已经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崇祯元年毛文龙与皇太极议和时尚勉强可以渡江袭击镇江、凤凰城的哨骑,但到了崇祯二年,只有采参部队敢于越江,但总以被剿杀而告终。毛文龙失去了在朝鲜的立足之地,彻底被压制于绝岛,一派兵丁下陆屯种、釆参,就遭到后金袭杀,根本无法再渡江进行袭扰作战。更悲剧的是,后金还开始对东江镇的所属海岛进行反攻,”[8]

 

平常人都明白军事斗争中,敌人的敌人就算不是朋友,也可牵制敌人,可为己方之大助。后金对毛文龙恨之入骨,对毛文龙必欲灭之而后快,从《功过》所列事实中,也看得很清楚。后金竭力封锁乃至扼杀毛文龙的东江,导致东江处境更加艰难,以此为理由觉得毛文龙没用了,相当愚昧。

所谓崇祯初期,不就是崇祯初年到崇祯二年上半年(或者再把天启七年下半年算上?),两年不到的时间,要毛文龙建什么功才能说明他的作用?就以《功过》自己承认的接应刘兴祚兄弟,接纳上千降鞑,这就是有战略意义的大功。除了毛文龙,还有谁立下同等程度的功劳?若以为毛文龙可有可无,那为什么刘兴祚兄弟不去投奔关宁,非要投奔皮岛?朝鲜投后金,形势恶化,那不是更需要东江干扰鲜金联盟,让朝鲜君臣不能肆无忌惮与金合作么?

更何况这段时间,还包括袁崇焕上台后,竭力推行对东江经济封锁的政策,这样的困难情形下,还以东江未见大功为理由,说毛抗后金不力,实属荒诞。岛上军民在饿死边缘苦苦挣扎,毛文龙莫非是神仙?倒是获得军饷更为充足的关宁方面,同样在这段时间内,究竟立了什么值得称道的功勋?发生兵变,殴打并逼死巡抚,算是值得称道的功勋么?袁崇焕送粮食给已与后金勾结的蒙古部落,也算是大功一件吧。还有就和后金私通,私留后金使者两个月以上不报告朝廷。最后就是杀了毛文龙。这些都可以算值得称道的功勋,只不过都是为后金立下的功劳。



[1]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38.

[2]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46147.

[3]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60.

[4]熊廷弼.前经略书牍第二. 与李桂亭大司农//熊廷弼集.888

[5]熊廷弼集.924

[6]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83.

[7]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285.

[8]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184,187-188.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