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朱家独资公司么?(文字正确版)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看见一种说法,说晚明之所以官员反对国家征调民间物资,或者征收更多赋税,是因为国家是朱家独资。官员不是股东,只是打工的,待遇太低,没有动力扩大财权云云。
这种说法就属于我过去说的用完全相反的事实来附会既定结论。结论是既定的,必须认定明代是专制集权,是独裁统治。事实不管如何都要附会上去。
要是按照这种把国家比作私有制公司的逻辑,公司归某个人或某些少数人所有,公司所得利润大头在公司少数人之间进行分配。
那明朝官员完全没有理由反对皇帝增加赋税。征收矿税,乃至实行重要产业专营,征收的越多,他们从中可以贪污的越多,捞取的好处越多。按这种逻辑他们没有为国效力的动机,直接抵制皇帝,骂皇帝也没受到多大的惩罚,那贪污腐败风险受到监督惩罚的危险就更小了。
这才是按照这种逻辑下得出的合理结果。这更类似在清朝发生的实际情形,国家被视为清朝部族政权的私产,汉人官员都是为其打工的奴仆。那官员完全没必要冒着风险去抵制清朝头目的种种政策,骂皇帝没必要,抵制清朝种种倒行逆施也没必要。只需要在这过程中分赃即可。
这种说法其实是基于一种长期被灌输的宣传,认为古代的意识形态就是把国家当成皇帝或者少数其他人的私产,所谓的家天下,所有人都是按照这个意识形态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君如此,臣如此,民如此。
但我告诉你,这种宣传本身就是错误的,是骗人的。
中国古代除元朝和清朝之外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来不是如此。
在古代尤其是明代真正被大多数主流知识分子信奉的意识形态是什么
君主不是国家的主人,而是为国家打工的,是为国家服务的人员。设立君主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享受百姓供奉,而是为了让他给老百姓服务,如果君主不能满足这个目的,那么就算推反,换掉他也是无可非议的。
比如明代官方尊奉的程朱理学
朱熹著作中宣传的是这样的观点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之求臣,以行保民之政也。臣之事君,以行安民之术也。故世主无养民之心,则天下之贤人君子不为之用。”(《资治通鉴纲目》)
至于读书人必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里,朱熹明确说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之私有故也”
明代,这种意识形态有更详细更具体的展开论述
明代官至户部尚书兼大学士的丘浚明确说,国家的财富都是民生产出来的,君主是被老百姓供养的
““臣按:盖国家之财皆出于民,君之所用者皆民之所供也。”(丘浚《大学衍义补》卷22)
君主充其量就是起到为百姓理财的作用,这些财富是不能被视作君主所私有,君主需要履行管理、教育、维护百姓生命等职能,如果不能履行这些职责,而只是把财富收上来满足自己欲望,那就违背了上天设立君主的本意。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君特为民理之耳,非君所得而私有也。”(《大学衍义补》卷21)
““臣按:天以天下之民之力、之财奉一人以为君,非私之也,将赖之以治之、教之、养之也。为人君者受天下之奉,乃殚其力、竭其财以自养其一身而不恤民焉,岂天立君之意哉?”(《大学衍义补》卷24)
丘浚更进一步说,老百姓的愿望,上天一定要听从,如果君主不满足民欲,民就不愿意他当君主,就会想涣掉祂,让另外的人来。民的这种愿望,是完全合理。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呜呼,为人上者慎毋咈民之所欲哉!吾咈民之欲则民不欲吾为之主矣,民不欲吾为之主则必将以欲吾者欲他人矣。民心既有所欲,天意惟民之从,为人上者奈何弗畏且敬哉?”(《大学衍义补》卷141)
类似明代中晚期这种反对政府控制民间私人经济的政策,背后不是什么官员的偷懒怠政,(看他们在反对万历征收矿税时前仆后继的表现,他们非但不懒,反而非常狂热勤奋)。
官员行为是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基础的,不仅反对用暴力征调,甚至国家用市场手段来干预经济,都是被反对的。夺富给贫不可以,把富人的财政征调归于公上,更不可以!
《大学衍义补》里说
“堂堂朝廷而为商贾贸易之事,且曰欲商贾无所牟利。噫,商贾且不可牟利,乃以万乘之尊而牟商贾之利,可乎?”(卷25)
“呜呼,天地生物以养人,君为之禁,使人不得擅其私而公共之可也,乃立官以专之、严法以禁之、尽利以取之,固非天地生物之意,亦岂上天立君之意哉?”(卷28)
“臣按:官不可与民为市,非但卖盐一事也。大抵立法以便民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为?”(卷28)
“呜呼,天生众民,有贫有富,为天下王者惟省力役、薄税敛、平物价,使富者安其富,贫者不至于贫,各安其分,止其所得矣。乃欲夺富与贫以为天下,乌有是理哉?夺富之所有以与贫人且犹不可,况夺之而归之于公上哉?吁,以人君而争商贾之利,可丑之甚也。”
丘浚抨击评论唐德宗宫市一事则说:
“臣按:万乘之主而有四海之富,乃白夺贫人之物以为食用,无以异于盗贼之白日行劫。”(卷25)
你可以说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官员有自私的目的,但任何社会都是这样,任何自私的动机,都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理由,这样才可能号召更多人,吸引更多赞成他们,附和他们。现代其实也是这样的。
而这种能用来号召人心,发生巨大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由,鼓动无数知识分子赞同的的理由,才可以看出一个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过去被视作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大部分人却觉得不可接受,这就是势。
由此形成强大的集体合力,不是哪些少数人可以抗拒,当然更不是一两个皇帝能抗拒的。如果这种群体的思想观念,群体的舆论氛围形成的势进步过头,导致国家进入更脆弱,更危险的状态,那不是哪个皇帝个人的力量能拉的回来,甚至他自己也要被裹挟在其中。
正因为如此明代的情况才是无论官僚和百姓都太把这个国家当成自己是主人翁了,官僚的定位就是自己是平民各阶层的利益代言人(军队排除在外)。所以稍微遇到点不满就要抗议,就要弹劾,撒撒娇,就能让政策按照自己的意愿倾斜。这只有发自内心把国家当成是自己的,才肯这么干,才敢这么干。
换成其他朝代,尤其是清朝,直接用屠刀来伺候。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