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问题,还是应该先提高药材安全标准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网络上对中医药的作用总是争来争去,没多大意思。

与其争论这些虚的,不如想办法提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只有药材本身质量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对其疗效的进一步验证才更准确。也才能让人较为放心的使用。

中药现在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加工、储存都谈不上规范安全。中药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的研究与标注,也不够充分。药材质量不行,就算有些中药配方真的有效,实际使用也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一些反对中医药者,经常提到的问题,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硫磺熏制,马兜铃酸之类有毒有害成分,看新闻报道,也知道确实是长期存在。

许多病人是长期服用中药,难免重金属慢性中毒或者不可逆性肾脏损害直至尿毒症。为治疗小病,反而导致更大的病,得不偿失。

过去新闻报道某药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不仅其原材料经过工业硫磺熏蒸,造成药材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而且还会导致中药材原药残留大量的砷、汞等有害物质”。[1]

也有论文说过硫磺熏蒸中药的危害”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道炎症,如气

管炎支气管炎等,哮喘患者尤其敏感,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还可能造成脑、心、肝、胃、肠、胸腺、肾、和骨髓等多种器官的损害”[2]

不仅是中药材,就是枸杞子泡水喝的,新闻调查里也说存在大量用工业硫磺熏制的情况,吃了对身体毒害很大。[3]

至于含有马兜铃酸等肾毒性成分的中药材(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细辛、关木通、寻骨风、鱼腥草等等)、中成药(润肺化痰丸,祛风除湿药酒之类)在标注提醒患者注意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充分。如果一些患者长期使用中药,铅汞之类重金属慢性中毒以及不可逆肾脏损害的概率不小,就算本来中医药确实有作用,名誉也被败坏光了。


这些问题其实是完全可以在保留中药运用的条件下去解决。

比如哪些中药容易重金属超标,其原因是土壤质量还是药材本身富集重金属,这些都是可以系统研究的。农药残留也是如此。

哪些中药含有马兜铃酸,那就彻底用不含马兜铃酸的替换,或者要现代科技手段去除这些有害成分。类似马兜铃酸这种对肾脏有不可逆损伤的药物,不是套用一句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话,就万事大吉了。损伤的肾脏细胞那是不可能再生复原的,剂量小,长年积累下来,其损害也是不容忽视。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宁可让药材成本高一些,也不要让药材低价但有害。

药是用来治病,让人健康的,如果成本低,吃了药反而摧残身体,那价格再低又有什么意义?

当然说起来国家应该有种种规定,比如对硫磺熏制药材有使用量的规定,但实际上这些规定执行也常常流于空文。关键是谈不上什么严厉的处罚。药材贩子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很容易就选择无视规定的。看一些新闻,所谓严厉整治,也不过就是抓到了没收药材,加罚款。这样能起到震慑作用么?

印象中还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是某地抓到有商贩给药材熏硫磺,本来要判刑,结果有人抗议说运用的法律条文不当,用的是添加有毒有害食品原料定罪的条文,而现在这是药品而非食品,不适用这条文,所以不应该判刑。再加上硫磺熏制中药是普遍行为,要这个都判刑,那还得了。最后大概还是不了了之。


国家对这种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病人使用中药,怎么可能放心呢?


从道理上说,药品安全应该是比食品安全的标准更高才对。药品是给病人用的,病人的身体本来就比普通人脆弱,花了钱买药是为了让身体好转,结果给他们吃根本没有安全保障的熏硫磺或重金属超标的中药,那不等于谋财害命么?

食品添加有害有毒成分要判刑,那药材里添加有毒有害成分当然更应该判刑。不能说药材面对的病人数量比较少,就认为无所谓。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用严厉手段整治药材从种植到储藏加工的系列环节,有严格的监督体系,宁可升高价格也要保障质量。比如对硫磺熏制药材就应该严厉打击,这个难度其实并不高,随机抽样检测发现是否有硫磺并不难。发现后就应该判刑而不单罚款。只要抓到了判个十年以上,还有几个人敢冒险?


当然除了法律上制定严厉打击的措施,科技上也要有配套保障。比如硫磺熏制药材是为了更长保存,用现代化的烘干或真空包装、冷藏手段等代替传统有害手段。由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药材加工储存的基础设施,研发更先进高效的药材加工储藏运输手段
当然如果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应该对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完全实行国营化。由国家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最规范的作业流程来管理,哪个环节出了安全问题,就严刑判罚。这样或许在价格和安全性上,有更好的平衡。这样中国的中药材可能在规范化,现代化的基础上重新焕发作用,甚至产生国际影响。

另外,其实反向思维的话,要为中医药正名,先对各类中医药的毒副作用有系统研究,这样先确保使用中医药时规避减少对患者有害,再进一步看益处。现代药品你对它再有非议,但至少一点是清楚,有什么毒副作用,都是尽可能标注,并事先说清楚说明白。


[1] 

警惕中药材的“硫”毒

https://www.zyctd.com/zixun/204/280312.html

[2]陈汀 等人 .中药及汤剂中亚硫酸盐残留的研究现状.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8

[3]

宁夏中宁枸杞市场乱象调查

游天燚,公众号:新京报宁夏中宁枸杞市场乱象调查:硫磺熏、亚钠泡,谁动了我们的枸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