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对将领的选拔培养:明官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东江将领“剽勇无双”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说明,发现自己前面连载漏掉了第二章最后一小节,补上)

明冤.第二章.?


熊廷弼曾多次慨叹辽东缺将。一方面是原本的辽东将领多不堪用,如他在任辽东巡按时曾说:

“辽将有三长,曰贪、曰欺、曰懦,而至于能整顿上马者几人,算计鞑虏者几人,夙经战阵者几人。虏未来而魂魄已飞,军未跑而坐蠹先动,其将领之不济又如此,而辽虏之众且强则复如彼,如之何其能战也。”[1]

而在萨尔浒之战后,,中下层军官都紧缺。熊在《急缺将才疏》中说:

“自奴贼犯顺以来,我将吏自总兵而下,副、参、游、都、备、守、中军、千把总等官、死于抚,死于清,死于开、铁者,凡五六百员,而降贼者又不啻以百数计,辽将、援将殆无遗类矣。今无主残兵,或数十人,或数百人,收拾一处,既无将领统率,而赞画募兵万数千人,无论将领,即求一中军、千把总分部而管束,亦不可得。昨搜索辽中废闲,已虚无人。”[2]

又在《遵旨调补将领疏》中说:

“辽自三路覆师以来,兵马将官屠戮殆尽,地方见为无兵无将,营伍难以收拾,遂于各该员缺不复填补,于是阵回残卒,无所归一,召募新兵莫为统理,而原设营伍竟置之无何有之乡矣。”[3]

在熊廷弼的整顿挑选之下,识别选拔出了一些不错的将领。比如从监狱中释放提拔周敦吉、张名世等人。就是后来关宁方面倚重的主要将领赵率教、祖大寿也是熊廷弼甄别选拔出来的。

熊在《援将劳苦异常疏》中说“大同营副总兵赵率教,才雄八面,技落双雕,创痕可泣鬼神,将略堪承节钺。本官自四十六年赴辽,今已三阅岁,一切战守修防,风霜劳瘁,指难缕悉,不啻万死一生,谈之真堪堕泪,相应实授副总兵。”[4]

对祖大寿(原名祖天寿)[5]的评价是“靖夷营原任游击祖天寿,放边则虎豹当官,遇敌则鹰鹯奋翮,足称飞将,无忝承家,斩级三十余颗,援辽几近三年,应复游击原职。”[6]

但周敦吉、赵率教、祖大寿等本就有一定地位。真正大量从底层军官、士兵,乃至难民中选拔出悍将者,首推毛文龙。

姜曰广在视察东江记录里提到王辅。天启六年四到五月,毛文龙派两万多东江军兵,深入后金腹地作战,其中一路由王辅率领,在鞍山遇到后金埋伏,王辅率兵血战,壮烈牺牲。姜曰广视察期间正好遇见了毛文龙为王辅牺牲悲伤难过的情形:“庚申,大将军毛文龙来顾舟中,心怖其容色惨淡,略寒温。别后知以鞍山之役新失利故也。”[7]

 “是役也,失一名将王辅。王辅者,辽人也。善读书,义决慷慨,力能左右射。虏闻而畏之。会兵不利,俱雷哭遁。辅嚄唶(huò zè 大声呼叫,形容勇悍)曰:丈夫一取虏酋耳。所骑马,集箭如蝟毛,踣矣,腾跃上他马,推堕人,复战,所易马,复堕。乃仰天大号曰:‘惜乎,天生王辅如此,死不能缚虏酋首致北阙,扬名天下。虽然,海以东,无不知辅者,死足矣。’嗟乎,此义士,予闻其言,为流涕焉。” [8]

王辅文武双全,善读书,勇悍敢战。可惜因东江军粮饷不足,器械奇缺,使其也只能带领六千人的队伍,深入后金血战,寡不敌众,未充分发挥作用,就此牺牲。也无怪乎毛文龙悲伤不能自抑,在钦差面前容色惨淡。

姜对毛手下另一名将张盘,也有介绍。张盘在天启三年六月智取金州,其后又多次用计挫败后金报复之企图。但终因粮饷不济、兵力过弱,在天启五年三月的旅顺南关堡守卫战中壮烈牺牲:

“张攀(盘)者亦辽人也,慷慨足智计。先是以百人守此堡,虏大兵卒至,攀取十余黄盖缚驴背左右骋,令兵尽作传呼声,虏望见惊遁以为堡内适会兵也。卒之一免而不再免,岂非命哉?悲夫悲夫,假令张攀、王辅在,不可当一面哉?国家患不得师武臣力耳,然两人未死之先,人亦无有知王辅、张攀者。悲夫、悲夫。”[9]

从《辽海丹忠录》可知张盘是毛文龙奔赴敌后活动一百九十多名随从亲兵之一。另外朝鲜使者记录推许为军纪严明的张继善,也在这一百多亲兵之中。[10]

天启年间一直觉得东江军队就是虚靡军饷之草包的茅元仪,到崇祯时期,对原毛文龙属下的孔有德,也不得不承认其能力:“元化谋将于仲明,仲明举孔有德,有德亦故岛帅旧较也,实剽勇无双[11]。茅元仪一向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现在他居然能说毛文龙旧部 “剽勇无双”,也是明军在孔有德那里吃了大苦头所致。

孔有德(毛永诗),李九成(毛有功)登州兵变之初,率兵不过一千人而已。结果以这一千人回扫登莱,攻城略地,占守登州,发展成几万大军。从崇祯四年十一月开始,一直支撑到崇祯六年四月,在明军海路围追打击之下,逃到后金还有两万多人。在据守登州期间,明朝官员才发现一直被他们轻鄙,视为可有可无的东江军战力之强,将领能力之出众令人咂舌。《崇祯长编》说“诸贼久在关外谙习历练,城守事事有法。……城中衢路不许山东人及南人往还,以防内变。城垛厚帮土石,每口守以五人,人值一更,巡城贼将传箭警睡,一箭方过,次箭继至,无敢寐者。垛口列箭帘火器,悬大石撞竿,以御云梯,又时缒人城外,为夜哨。官兵才近城,城上辄觉之,无所施其智力。”[12]

登州民情不在东江叛军一边,守这样的城,能力稍差点,两三天就会内变,能力强点能守一个月也就不错了。按袁应泰守辽阳、孙承宗守高阳,是三天或两天不到就城破了,而袁崇焕被吹上天的天启六年宁远大捷,也就守了两天。孔有德等叛军在明军精锐围攻之下,守登州,居然守了整整一年多。

所谓关外谙习历练云云,也不属实,东江军除了孔有德等最初追随毛文龙奔赴敌后的两百亲兵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从辽东难民中选拔出来的。要说谙习,也是在毛文龙领导下东江抗金的历练。

清军入关前在崇祯九年封的三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全是原毛文龙部下东江将领,反之,其他方面明军投降后金者,如阵前投敌并献广宁城的孙得功,对后金贡献如此巨大,不过被授予厢白旗副将之衔。祖大寿降清后也仍是总兵头衔[13]。清入关后,也只有献山海关的吴三桂才被封王。后金对东江将领重视程度是绝无仅有的。

明方给东江的物资是最少的,然而毛文龙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尚能选拔出许多悍将,如果能利用好这批将领,对后金的威胁是相当巨大的。



[1]熊廷弼.巡按书牍.与赵太史纳言战款五则//熊廷弼集.728.

[2]熊廷弼.前经略奏疏第一.急缺将才疏//熊廷弼集.342-343.

[3]熊廷弼.前经略奏疏第一.遵旨调补将领疏//熊廷弼集.358.

[4]熊廷弼.前经略奏疏第五.援将劳苦异常疏//熊廷弼集.541

[5]常虚怀.明末将领祖大寿改名问题探源.历史档案,20152

[6]熊廷弼.前经略奏疏第五. 援将劳苦异常疏//熊廷弼集.542.

[7]姜曰广.輏轩纪事//中国野史集成.26.664.

[8]姜曰广.輏轩纪事//中国野史集成.26.665.

[9]姜曰广.輏轩纪事//中国野史集成.26.677-678.

[10]辽海丹忠录.第九回. 款西夷牵东虏 抚南卫固西河

[11]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二十八.山东防海总兵张可大墓志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86.306.

[12]史语所影印.崇祯长编(王楫本).3852,卷六六,五年十二月

[13]张丹卉.明清鼎革之际的祖大寿//满学论丛.第四辑.272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