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未必合理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感觉现在许多人都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武汉这次疫情,必须封城,不封城就会导致中国其他地方都变成武汉。
这个判断基于一个假设。不存在其他替代性的有效手段来大幅度降低感染者向武汉外传播的概率。
但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封城中断了飞机、铁路、高速公路、轮渡等公共交通客运,武汉连市内交通都中断了。但这些公共交通,完全有条件通过体温检测等手段来甄别疑似感染者,发现疑似感染者可以阻拦出行甚至隔离。这也是现在其他地区公共交通中普遍实施的手段。
这种手段当然并不能百分之百发现轻症感染乃至无症感染。但对传染病来说,只要将其传播概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是减缓乃至消灭疫情的有效手段。有些人缺乏概率思维,总觉得,只有绝对的百分之百的阻断传播,才叫有效,而实际中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只有概率高低。只要概率低于一定阈值,那就能逆转疫情的发展态势,遏制乃至逐渐扑灭疫情。
现在卫健委的专家也承认,并不能证实无症状者能传染,即便有,也很微弱。这点和世卫专家,包括美国疾控中心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无症状传染即便存在,概率也很低,不能构成呼吸道传染类病毒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或许觉得即便存在其他有效手段,但封城的措施至少是更有效。
但这点也很可疑。正如披露的数字,封城之前已经就有五百万人出城,包括在宣布封城到实际采取封城措施之间,一批人恐慌性出城。而实际上也不可能在毫无预警与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封城,那只会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问题。
难道不封城,剩下的五百万就能一涌而出,全部逃往全国其他地方?更大可能是封不封城,武汉向外流出的人口数量,仍会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如果考虑采取检测体温,观察有无症状,再决定是否放行的手段,那封城和不封城流出的感染者数大概率不会构成病毒扩散速度规模的实质性区别。
当年非典,并没采取一刀切的封城手段,采取其他各类措施,同样使得病毒人际传播的概率变得越来越低,直至消灭疫情。
而从一些科普文章来看,新冠病毒的构造特点使其不仅毒性低于非典,传染能力也弱于非典。只是轻症感染者容易接触更多人,才造成更大的传染。O新冠病毒比非典更容易传染吗?可以从这个角度…
此外,不封城的情况下,把武汉绝大部分的疑似感染者主动隔离起来是否做不到呢?
看到一些介绍三十多年前上海甲肝大爆发文章,当时三十万感染者远超上海所有医院病床数量总和,却在短时间内集中隔离,扑灭疫情。依靠的是各单位各街道基层位自行组织力量,把感染者大批集中起来隔离在宿舍,厂房,学校教室等等,健康群众的人力物力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抗疫情。
食堂做饭,厂医看护,各级干部负责监督好消毒防护工作,送饭供应。
这才是动员群众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对抗和消灭疫情的做法。最终实现社会代价较小的情况下,有效隔离,扑灭疫情。
三十多年前的上海能做到的事情,今天的武汉真的做不到么?
现在的信息条件更便利,生产力更发达,及时发现并上报有症状的感染者,并采取隔离措施,做好物资供应,保障生活,其实比过去是更容易了,而不是更难。
而封城的做法,等于先被疫情吓瘫,占据最大比例的健康人口被封锁起来,有生力量被白白浪费,原先畅通的物流渠道也被打断打乱。
各类病人疯狂涌入医院,交叉感染,医院被挤爆。
不仅大量轻症疑似不能被确诊和隔离,甚至不少重症都没床位,只能在外面苦熬。所谓居家隔离,变成了把家人也都传染成病患。各种物资发放更是乱成一团。连医生都得不到口罩之类医疗物资的充分供应。
而这也是封城必然导致的恶果,一个五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其有序运行本来离不开大量市民的参与,也离不开大量流进流出的人口,现在外边进不来,里边出不去,甚至绝大部分市内人口都只能被封在家里,连医院医生的交通出行都得不到保障,怎么可能不乱?
至于封城造成恐慌心理的全国性扩散,乃至国际性扩散,各类物资包括医疗物资非理性抢购,全国各地因为非理性恐慌,切断或减少对湖北原有的物资供应,包括家禽家畜饲料等等数不胜数。这些本身其实都是加重了疫情造成的损失(包括部分人命损失)。
不封城的情况下,不仅许多并非病毒感染的其他疾病患者可以疏散到其他省市,新冠感染的重症患者,也可以在做好消毒防护隔离的前提下,源源不断疏散到有条件的其他地区,而不是让许多重症熬在家里等死,还把照顾他们的家人也感染了。湖北患者的死亡率也是可以进一步大幅度降低的。
封城的极端措施,其实也给全国人无形中灌输了这样一个观念,不管你有没有症状,是不是感染,只要你是武汉人,甚至是湖北人,那就有危险,这种观念根本是违背科学的。而这种观念进一步扩散,就成了其他有病毒传染的地区,比如温州之类,只要是温州人,不管是不是被感染,也是危险因素。各地之间互相歧视对立。
实际上,不仅是对全国民众造成了误导,一定程度上也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形成了非理性的恐慌情绪,觉得中国采取这样史无前例的封城措施,这病毒也必定是史无前例的可怕。不管这病毒实际死亡率如何,也不管中国人是不是真的感染病毒,有没有症状,那都是危险因素,形成了歧视中国人的风潮。而美国也趁火打劫,禁止中国人入境,加大恐慌。
中国人不能到外国,外国人不能进中国。而以前世界上爆发过危害更大,规模更大的传染病,都未必有这样的。
支持封城的人,许多非湖北地区的,可能出于一种简单的自保心理,这病毒这么厉害,那当然是封了最好,只要不祸害到我头上,就是好的决策。就恨封得不够早。
把封城合理化的原因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因素是,这次疫情里宣传的一大误区是许多所谓专家在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是用科普知识来消除民众的非理性恐慌,而是把一些小概率事件不适当的夸大和强调,加剧民众的恐慌心理。
比如无症状也会传染啊,根据一两个未经证实的个例,就在媒体中大面积宣传。而这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外病毒专家的说法都是背道而驰的。
什么痊愈后也可能二次感染啊。
什么病毒在环境里可能活五天啊。
这些消息不断上热搜,出现全民式的非理性恐慌,
由上而下,造成极端措施不断加码。
回北京的外地人被不准进入租住的小区,农村能自行破坏道路,还觉得理所应当。还有诬陷式举报之类。
农村或城市居民走在空旷地带散步,会出现无人机喊话,硬要戴口罩,不戴就回家。这和钟南山院士最新的表态,要节省口罩使用,人员非密集的室外露天并不需要戴口罩,都是矛盾的吧。
你说小概率事件绝对不会出现么?当然有可能出现。但这种过度聚焦小概率事件,来引起公众恐慌的做法是违背基本科学态度的吧。按这种做法,那吃饭也可能噎死,上街也可能摔跤摔死,平常出门也可能遇到车祸,这类概率始终是存在,比在空旷地带散步感染病毒的概率,比和没有症状的人接触感染病毒的概率还高点,
按照这种无限制放大小概率事件的逻辑,整个社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停止运行好了。
这完全是荒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