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郑云鹏《大明王朝开国传奇》写的序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郑云鹏兄的《大明王朝开国传奇》出版了,他前面叫我写过一个序,这里发一下。
关于朱元璋开国史事,有三件,这里有兴趣谈一下。
第一是关于朱元璋的容貌。历来流传有两种,一种是面如满月,相貌堂堂;一种是长脸凹面,满脸麻子,畸形丑陋。本书作者说,前者才是朱元璋真实相貌,后者则是假造。我对此说深表赞同。
在古代,相貌对一个政治人物其实相当重要。红巾军为了给自己找个领袖以作号召,招揽人心,邹普胜、彭莹玉等人硬是把本来不过一个小商贩的徐寿辉给推戴成了天完政权的皇帝。原因就是徐寿辉长得相貌堂堂、仪表非凡。
长得好,别人一看就生亲附仰慕之心,长得丑陋畸形,别人一看就有厌鄙憎恶之意,这是人性使然,古今通例。当然相貌是一个敲门砖,仅仅是第一步,后续发展是好是坏,就要看真实能力了。但无论如何,有时候这个敲门砖起到的是必不可少的作用。
朱元璋完全是白手起家,从乞丐、和尚,如何崛起成为一方领袖,再进而成为大明开国皇帝。能力出类拔萃自不必说。但他姿貌雄伟,许多人一见之下,就能对其刮目相看,比他权力高的原意提拔他,后来比他身份低的愿意跟随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能力品格,需长时间相处才能见识体会得到。乱世之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别人对你有兴趣长时间观察琢磨。朱元璋要是什么天潢贵胄,自带号召力或强大资源,那就罢了。可他投奔濠州之时,就是个一文不名的白丁,他拿什么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获得崛起之机会。他就算能力再厉害,只当个小兵,那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示发挥。
能令守城士兵,一见之下,就觉得他迥异常人。能让郭子兴一见之下,就视为应当招揽的豪杰,并愿意把义女许配给他。你说是这些士兵,或郭子兴真的慧眼如炬,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能有卓越的洞察力看到朱元璋迥异于普通落魄投军者的才华天资么?这未免把他们想得太英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人之明,那是需要超凡智慧才能做到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肤浅的,外貌才是他们判断人的第一根据。朱元璋一到濠州就引人注目,郭子兴一见到朱元璋,就视为豪杰,收为亲随,后来还收做女婿。那不可能是因为朱元璋超出常人的畸形丑陋,而只能是因为朱元璋超出常人的帅气英武。此理,过去天涯论坛上的招福也曾剖析甚明。
恐怕朱元璋中老年时期的脸如满月的画像,还未能传神刻画朱元璋青年时期真人的帅气英俊给普通人的震慑感。
那么民间传说中朱元璋的丑陋相貌,民间收藏的朱元璋丑陋图画又是怎么回事情呢?本书说是清朝时期故意丑化朱元璋之所为。当然清人之推波助澜作用是有的,但朱元璋的丑陋画像,在明代时期就有流传。如张瀚的《松窗梦语》有这么一段话:
“余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即后一人所写,未可知也。”
则在明代已经流传朱元璋所谓的奇异之象,多半就是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凹陷脸弯下巴的图,还有流传朱元璋为图画杀画师之谣言。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朱元璋丑相或者大半是清朝时期绘制的,未必是张瀚看到。
有一种说法是那个凹长脸的图像是朱元璋本人故意为之,因为据说那个画像长得像龙的脸——长长的,当中凹陷。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信。历代帝王画像,哪个是画成这副畸形凹陷的模样?以此来附会自己是真龙,那不是脑子进水了么?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不会愚蠢到认为人要长成凹陷畸形的脸,才是所谓龙颜。若依此论是不是还要给自己按条尾巴,才算真龙天子?
按我的判断,之所以明代就有朱元璋丑陋画像流传,应该还是朱元璋在位时期,杀贪官,整治软骨文人,得罪人太多。对朱元璋恨得最厉害的就是元末明初那些文人。他们的仇恨是阴的,见不得人的。化之笔墨,造作传说,流于子孙,不断发效。于是围绕着朱元璋,包括他的画像,都有各种丑化了。在明代中期,风气自由,侮辱丑化当朝皇帝都家常便饭,更别说朱元璋了。这类东西更是从地下走上台面,大肆流传了。
再说第二件,韩林儿被廖永忠淹死之事。这事情,民国明清史专家孟森就分析得很清楚了。朱元璋根本不存在杀韩林儿的任何动机。他要杀韩林儿,当初冒着巨大风险、顶着刘伯温咬牙切齿的反对,把韩林儿救回来干什么?脑子里有坑吗?
韩林儿对他不存在任何威胁,他手下的将领,都是他自己一手带领出来的,你就是逼着那些将领去给韩林儿效力,他们都不干。至于他手下那些文人谋士,更对韩林儿鄙夷不屑。他根本不必担心韩林儿威胁他的地位。至于韩林儿是名义上的龙凤政权皇帝,是小明王。这更好办。曹丕都知道用不着杀汉献帝刘协,只需要让刘协搞个禅让仪式就行了。司马炎都知道用不着杀曹奂,让曹奂搞个禅让仪式就行了。这么简单的办法,朱元璋会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他身边那些娴熟掌故的文人会不知道?刘协还是四百年汉朝正儿八经的正牌皇帝呢,在三国时期,还确实有巨大号召力呢,就这样,搞了禅让,曹丕也就放心得让他当山阳公去了,活到五十多岁,比曹丕还多活了近十年。
韩林儿比之刘协如何?朱元璋犯得着杀他么?倪文俊和陈友谅之所以要杀徐寿辉,那是徐寿辉自有势力,资历威望比他们大,割据四川的明玉珍都还尊奉徐寿辉呢,禅让也搞不起来。
孟森说韩林儿是廖永忠自作聪明,自作主张杀的。这也未必。最有动机杀韩林儿的是朱元璋政权里那些曾经仕元的文人,他们一向对红巾军恨之入骨,对属于红巾军体系的龙凤政权也是左一个贼,又一个盗。朱元璋若是举行禅让仪式,让韩林儿传给他帝位,那史书上龙凤政权就是正统,而这些曾经为元政权卖命,参与镇压红巾军者,汉奸之臭名,千载难洗。这些人对韩林儿恨之入骨,必欲除之后快,这不是什么猜测,而是彰明昭著的客观事实。若说这些人唆使廖永忠杀掉韩林儿,当近于真相。
有些人会叫道:“这是阴谋论啊,不能采信”。那就奇怪了,许多人深信不疑的朱元璋要廖永忠杀韩林儿,不更是阴谋论么?朱元璋什么时候下过这个命令?他有什么动机这么做?这是连自圆其说,基本情理都讲不通的阴谋论,许多人不是反而深信不疑么?
再说第三件。过去许多人为了丑化朱元璋,把陈友谅、张士诚之类都给美化成爱民如子,深得民心的大善人。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受到当地人民的拼死抵抗云云,乃至陈友谅、张士诚政权覆灭后,当地人民还怀念不已,朱元璋还为此报复云云。
应该说相信这些话的人,是缺乏基本的辨析能力的。军阀割据时期,任何政权为了生存,都必须最大限度的调集人力物力服务于军事目的,对民间的剥削压榨程度是相当厉害的。若要做个比较的话,那是远远超过被人说成横征暴敛的明末时期。明末以全国之物力,征税供养十万用于前线实战之军队,就要一片怨声载道,从皇帝到大臣被清流骂得狗血喷头。而陈友谅、张士诚之类呢。张士诚按史籍记载,至少有二十万以上的军队。至于陈友谅更多,据记载有六十万以上的军队。在这两个军阀政权治下,人民那才是真的被敲骨吸髓,压榨到最大限度。当然朱元璋当时作为割据政权,境内人民也相当辛苦的。但朱元璋和其臣属至少军纪严明,本人生活也算尽可能简朴。而陈友谅、张士诚这二位的统治集团就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大量民脂民膏还被挥霍于他们自己的享受上。
不愿意给朱元璋当官的媚元文人杨维桢都曾揭露张士诚政权下人民的惨苦生活:“周仁,即周铁星,刺敛臣周侲也。张氏亡国,亡于其弟士信,趣亡于毒敛臣周侲。侲,山阳铁冶子,以聚敛功至上卿”“周铁星,鞭算箕敛无时停。开血河,筑血城,血战舰,血军营。刮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填刍灵。”(《铁崖古乐府补》卷六,《四库全书》第1222册)
另一些亲元的汉奸文人也都有记录张士诚集团下人民惨苦情形,以及张士诚集团的奢侈淫糜。如《乐郊私语》中说:
“张氏既归命本朝(指其投降蒙元),兄弟拜太尉、平章之命,十九年七月,大城武林。起子、松、嘉、湖四路官民,以供畚筑,海盐一州发徒一万二千,分为三番,以一月更代,皆裹粮远役。而督事长吏复藉之酷敛,鞭朴捶楚,死者相望。本年十月迄功,凡费数十百万。”(姚桐寿《乐郊私语》《中国野史集成》第12册)
长谷真逸的《农田馀话》中记载“起第宅,饰园池,畜声伎,购图画,唯酒色耽乐是从。民间奇石名木,必见豪夺。如国弟张士信后房百余人,习天魔舞队,珠玉金翠极其丽饰。园中采莲舟楫以沉檀为之。诸公宴集,辄费米千石。本皆起于寒微,一时得志,肆情纵欲,一至于此。”(《农田馀话》,《丛书集成新编》第87册)
此外张士诚集团最初占领苏州时,就杀戮抢掠,陶宗仪叙述张士诚统治苏州前后经过的《纪隆平》里说:“明旦,缘城而上,遂据有平江路。二月壬子朔也,劫掠奸杀,惨不忍言。”“毁承天寺佛像为王宫,易平江路为隆平郡,立省院六部百司。凡有寺观庵院、豪门巨室,将士争夺,分占而居,了无虚者。”(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所谓爱民如子,深得民心的张士诚集团的真相就是如此不堪,至于陈友谅就也不必细说了。并非是后世有些人格外厚爱于张士诚、陈友谅。只不过张士诚、陈友谅都不过是他们用来发泄对朱元璋的仇恨心理,抹黑朱元璋的工具而已。为了把朱元璋搞臭,那自然要把他的对立面粉饰涂抹一番。
以上三件,是朱元璋开国史事里常被提起,大多数人也都可能被灌输过的误区,所以借本书的序言特别提一下。郑云鹏兄写的这本《大明王朝开国传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叙述了明朝正式建国之前的关键历史事件,同时也介绍了各方势力的相关背景,分析其政策得失。语言通俗,叙述简明。不失为一本了解明朝开国史事,增进知识的有益读物。读者可在不知不觉,一气呵成的阅读享受中就能对这段历史有较为深入了解。
2019.6.16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