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李子旸先生给《中国历史停滞吗?》写的序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在中国历史中找什么
本文是我给《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探讨》一书写的序言。该书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作者杜车别已经出版的两本书《明·冤》《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我都仔细阅读过,收获很大。头脑中固有的历史观念,被改变了不少,是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现在作者又出版了新书,我又有机会享受那种愉快的阅读体验了。
今天,我们关注和研究中国历史,是在一个宏大问题的背景下,这个宏大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和成功地复兴?意味深长的是,此前,人们关注和研究中国历史,同样也是在一个宏大问题的背景下,那个宏大问题是:近代以来的中国为什么如此贫穷落后?
近代以来的中国,积贫积弱,处处不如人,甚至有亡国之忧。仁人志士一方面奋勇抗争,同时也在知识上展开了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很快就指向了漫长的中国历史。并且,救亡图存的急切心理之下,这种反思实际上已经预设了结论,那就是中国历史应该为近代以来中国的贫穷落后负责。人们要做的就是在历史中去发现和揭示那些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深层原因。
一个大国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内容当然厚重丰富。带着预设结论去找,想找什么都找得到。果然,人们在中国历史中发现了一大堆负面因素:封闭、专制、愚昧、政治高度腐败、经济残酷剥削、个体饱受禁锢,等等,等等。
后来,这种反思似乎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中国近代以来落后的历史原因,时间上被追索得越来越久远,范围上被拓展得越来越广泛,举凡人种、文化、习俗、饮食方方面面,似乎都是中国落后的原因,同时,也是落后的表现。甚至,统一辽阔的国土、源远流长的耕作传统、蜿蜒千里的长城,这些堪称伟大的成就都被解释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和表现。据说,大一统的国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农耕传统造成愚昧落后的小农意识;长城则是封闭社会的典型产物和象征。
自己国家的悠久历史被说成是一部失败史、错误史,这当然让很多人郁闷甚至愤怒,但面对中国各方面都落后的现实,试图为中国历史辩解的人,也确实底气不足。时间长了,很多人甚至已经习惯于贬低中国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仿佛成了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要尽快摆脱才行。
这种情绪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高峰。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即使是对中国最友好、最乐观的人,也不曾想到中国今日的成就。所有人都低估了中国。以地球之大,几十亿人,可说没有一个人在当时预测到中国的迅速复兴——就连大致预测到的也寥寥无几。相反,倒是有很多人多年持之以恒地一次次预言中国必将崩溃。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能摆脱贫困落后。
于是,人们一边批判抨击中国的现实,一边深挖这些不堪现实的历史根源,一边等待着中国社会的崩溃。不知不觉中,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其间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众多人士言之凿凿的必然崩溃终究没有出现。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相比近代以来的多灾多难,这四十年的发展很符合那句话:繁荣总是静悄悄地到来,灾难降临才会大喊大叫。
繁荣就算是静悄悄到来的,也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那些多年批判现实、深挖历史、预言崩溃的人,却不免感到茫然和尴尬。为了解释中国的贫穷落后,大家在历史中翻来翻去,大有心得,突然抬头一看,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却已大为改观。眼前一片繁荣兴旺,甚至是前所未有、举世无双的超大规模繁荣兴旺——十多亿人的经济体,经济、社会高速成长四十年!这在全人类历史上都找不到先例。那些心得怎么办?怎么自圆其说?
我个人大概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就是2008、2009年前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应该算是后知后觉了,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从此以后,我就改变了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的视角。中国国家成功而迅速的复兴,这是巨大的、无法否定的事实。对这个事实,应该有个充分的解释。对之无视或者歪曲的,是在自欺欺人。
就像以前解释中国的贫穷落后要从历史中找深层原因一样,这次,除了各方面的现实分析,我们的目光也要投向历史,要从历史中为中国的迅速复兴找到深层的原因和解释。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成就,原因绝不可能仅仅在这几十年中。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政治史、社会史,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发展资源、人文资源和国家资源。正是凭借这些资源,中国一次次从历史的挫折乃至灾难中站起来,一次次复兴。其他古文明被毁灭一次就从世间消失,只留下废墟和古迹,中国却能顽强地一次次战胜灾难,延续文明,并且,复兴的速度越来越快、复兴后的水平越来越高。
杜车别等学人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努力,正发生在这个问题背景的大转换上,从解释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转换为解释中国为什么能迅速复兴。这不是对某个朝代、事件、人物的翻案那么简单,这是历史研究范式转换级别的大变化。
杜车别此前出版的两本书《明·冤》《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都是这方面的优秀著作,用丰富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改变了读者心目中明朝的形象。这本《中国历史停滞吗?》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又跨出了一大步,推翻了人们认为中国历史长期停滞的成见。我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且希望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深入思考这个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趣的问题——中国历史中包含着哪些因素让中国这个文明能一次次实现复兴?
杜车别的这几本著作,虽然已经有了开启心智甚至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对这个宏大问题来说,仍然是筚路蓝缕的开拓之作。亟需完成的研究工作量之大,绝非几个人甚至这一代人所能完成。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激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一代历史学人,正面对着一个正在开启的巨大无比的学术矿藏。当我们从全新的视角、根据全新的范式关注和研究中国历史以后,即使是过去非常熟悉的历史事实,也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和意义——令人鼓舞和振奋的形态和意义。
这是一个无比庞大和伟大的学术工程。对于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现在和未来的几代学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际上,这种对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正是中国连绵不绝的历史传统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希望作者今后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著作,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人加入到这个伟大学术工程的建设中来。我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必将让中国悠久的历史焕发出前所未见的热烈光芒。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