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说说看法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1、流浪地球 五星
《流浪地球》很震撼,中国第一部大成本科幻片拍成这样就是超出满分了。提建议的话,就是这个背景设定下,可以开发更多故事题材,只拍一部可惜。甚至可以把部分版权卖给其他国家,让他们按自己的视角拍摄各种不同的故事。就这个大框架,可以类似《星际旅行》这样的系列,形成一部科幻史诗没问题。这背景设定别说拍三部曲,就是拍三十部电影,都可以。
电影宣传时说体现中国文化里对故土眷恋,我觉得这么联系好像也不是很确切。其实刘慈欣可能潜意识里受愚公移山这故事影响更大些。美国科幻电影始终没出现移动地球这个设定,不是没想到,应该是他们从一开始就觉这逃生方法太笨。既然已经科幻了,有高科技,当然第一时间排除这个最费力的选项。考虑更聪明的捷径,比如直接来个虫洞就穿越到几万光年或几千万光年外的宜居星球。不说让地球搬家。就是让飞船航程花几千年时间,这在西方科幻里也不常见的。刘慈欣的反套路就在于直接把西方科幻屏蔽掉的笨选择,摆到中心位置,设想其可行性。这才是流浪地球最震动人心的地方。无论小说里还是电影里都有台词,主角自己看不到这个计划实现的那天,但子孙的子孙的子孙……(小说里是第一百代孙子孙女们)。这种历经百代完成一项事业的史诗感和震撼感,是通过虫洞或曲速轻松就跑到几万光年之外的科幻没有的。
这精神内核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很相似了。愚公移的是山,流浪地球里移的是地球。

一些负面评价指责主角线(刘启和韩朵朵)套路化。这种指责没多大必要,宏大背景下,电影又只有两小时,把个体故事弄得新奇别致,一是太冒险,万一弄巧成拙变小众化,满足了小部分人的口味,票房上不去就惨了;另一个反而喧宾夺主。刘慈欣的科幻,真正主角其实是科幻点子,加人类整体的表现。电影相对于小说又有自己的独特性,用一个相对成熟老套的故事模式切入,更便于大部观众迅速进入。许多科幻电影借科幻的皮讲爱情或亲情。而《流浪地球》这电影其实是借着个体成长熟套故事模式来让人领略宏大科幻背景带来的震撼和冲击。一些人把关系弄反了。作为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开头,这样设定可能正是编导团队权衡利弊,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可以拍后续电影,故事当然可以更有深度一些。
演员表演和角色也都吻合的。那个韩朵朵本就是中学生的设定,要她表现的多干练理性,言辞简洁,反而假了。是一些观众看男女主角天生英明的网文太多的后遗症。

至于挑科幻硬伤,善意的,可理解,甚至值得提倡。正如刘慈欣本人说的,科幻就是让人挑硬伤的,脱离了硬伤,也就不存在科幻。越是硬的科幻,激发的挑硬伤的兴趣就越是浓烈。但有些人把这当成贬低甚至辱骂《流浪地球》电影的根据,是不懂科幻也不懂科学。科幻涉及的点子,要真想挑不出硬伤,估计可以直接《科学》上发论文了。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经典,里面的黑碑和星孩,你要说科学依据,那也只能牵强附会的扯一通。由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坐镇的科幻片《星际穿越》,有些设定也挺离谱的。作为故事成立最根本动因的那个枯萎病,就很神奇了。流浪地球至少从理论上可以实现,从科学上设想可行性也很有趣。那个能导致造氧植物都不幸免的枯萎病纯粹就为了故事硬编出来,作为科幻点子都是拙劣滥俗的。至于通过黑洞穿越到过去发爱的电报,也只能看了笑笑而已。被当成硬科幻代表的《火星救援》起到推进故事作用的火星飓风也经不起推敲,火星大气稀薄,飓风根本没这力道。

2、疯狂的外星人(有剧透)  五星

这电影不是低成本搞笑片,那些太空场景,飞船特效,还有美国特工全球奔波的场面,花的经费恐怕不下于正经大片。

也不是唐人街探案2那种反复靠男扮女以及各种性暗示来制造笑料的伪侦探低智恶俗片。算是立意清新的黑色幽默片。虽然片子里是有段外星人的球被黄渤吞下,再排泄出来,最后又让美国人去吞的情节。但我觉得这段情节形式俗,其实并不是恶俗。

个人认为这算是我看过的喜剧片里最高级的类型。人物很严肃的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他们的行为没有半点要取悦别人,让自己显得像小丑的意思。每个角色就算放正剧里也都成立。但认知错位导致极为荒诞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效果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又非冷嘲,而是鲁迅说的热讽。有点类似姜文的《鬼子来了》,但比起鬼子来了展现的怯弱和盲目式的善良。这个片子似乎是自嘲又是自傲于混不吝的痞气和神神叨叨的国粹能把外星人都整得晕头转向,泡透同化。

对普通就想笑,看电影图个乐子,解闷的观众来说,这电影非常友好。不必动任何脑子,就能笑得非常痛快,尤其电影中后段。前半段属剧情铺垫,没必要笑。虽然影院里不时有人只要黄渤、沈腾一说话就笑,但我觉得没必要。到中后段,基本上意识不到自己要笑,也无法克制住笑。

这电影没什么刻意说教痕迹。浅层的讽刺很直白(比如美国人的自大)。
对感觉比较敏锐的观众,或者说联想能力比较丰富的观众,这电影也确实有大量耐人寻味,值得品味的地方。你觉得它要讽刺隐喻什么深层含义,有很强烈的线索,但真要捕捉,似乎又滑开了。但这其实恰是妙处。电影编导本来也不是思想家,真要落实了,反而浅薄、没意思,也经不起较真。好就好在这种似有若无的不可说。

就比如片中黄渤沈腾对待外星人的态度,似能让人联想到鲁迅说的中国人对待外来力量,不是当成禽兽来鄙视,就是当成主子来膜拜。但鲁迅说得本就是从满清时期扭曲化的中国得来的经验。电影又没这么正经,似讽似赏,这种对待外星人的态度未尝不可。把外星人泡成药酒的段子,真是中国特色。但有些人愤怒评论说中国人泡药酒也是泡植物或蜈蚣、毒蛇之类低等动物的,这么拍是丑化中国人,也大可不必。我觉得这种荒诞其实也就是一种善意好玩的戏虐,挺有趣的。

这电影作为科幻片来说,也是相当优秀的科幻喜剧类型。甚至让我觉得有罗伯特.谢克里的科幻短篇小说的神韵。特别是那篇《欢迎仪式》的味道,但比起欢迎仪式更加的黑色幽默,更加的天马行空,肆意挥洒。
片头说是改编自刘慈欣《乡村教师》,这个内容真的是和刘慈欣的原著没关系。但据说是在反复改编乡村教师的过程中形成的剧本。相通点或许都是小人物遇到外星人,关联起了地球是生存还是毁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