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全才排行榜——第八名:于谦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第八名 于谦 总分505
科举 ★★★★★ 94分
于谦二十三岁即中进士,名次虽未见记载,但应不低。少年中进士,可得94分了。
文艺 ★★★★☆ 89分
于谦长相帅气,声音漂亮,演讲朗诵才能堪称一绝,这也可算是文艺才能。李贽《续藏书.经济名臣.太傅于忠肃公》中说“谦风骨秀峻,音吐鸿鬯。每奏对宣庙前,上必为倾听”。汉王朱高煦投降时,宣宗让于谦声讨其罪,“谦肆口而成,其言皆正大剀切,高煦俯首战栗,称万死而已。上大悦。”
于谦的即兴宣讲能力,比央视播音员应该都要胜出几分。
他的这个才能,早年就有所表现。《名山藏》中说其为诸生英迈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为诸生时习容止,肮脏有声。巡按御史目之入,视学召使讲书,谦乃为御史讲高皇帝《大诰》,御史撤坐避席,跪而听讲,谦反复推解甚悉。闻者悚服。”
于谦讲《大诰》,其时身份不过是一个生员,能让御史跪而听讲,“闻者悚服”。不知何乔远此段描写是否夸张,但也可见于谦演讲才能了。
于谦的诗歌创作也有可称道处。虽则流传广泛的《石灰吟》并非于谦所作,不过他本人创作也是不错的。四库《忠肃集》按语评价于谦诗作云“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于谦《咏煤炭》云: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可谓于谦借诗自道了。
又有《处世若醉梦》中云:
无人劝我饮,自酌还自欢
醉眠白日晩,起看明月团。
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
颇有直抒胸臆之豪情。
其《绿筠书舍记》中写景状情,也极动人:“萧然一室,自图书之外无长物。惟绕舍艺竹数百竿,疏密间出,生意闯然。余顾而乐之,因徜徉其间。但见绿云匝地,苍雪舞檐,幽禽自鸣,昼景寥寂。少焉清风徐来,天籁振发,如聆箫韶琴瑟;日光穿云,翠影散乱,如睹翔鸾翥凤。一顷刻间,而物变之接于目者,千态万状。余与平之相对忘言,心境悠然,如在淇园湘水而不知其为中州车尘马足间也”
景色描摹真切,词句优美,让人如临其境,也是散文中上佳作品了。
文艺方面给个89分不为过。
武艺 ★★★☆ 69
其诗歌自述“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应该是有一点武术基础的。
另外北京保卫战时, “而谦自与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陈德胜门外,当也先。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明史》)
和武将一起领兵,在前线督战,可以给一定分数,但个人武艺骑射功夫,应该还不能和王阳明、熊廷弼等相比。
给个69分的低分。
军事 ★★★★★ 99分
于谦改革军制,对明代军事史有影响,此在明史兵志中有记载
《明史.兵志一》说“于谦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
“景帝用于谦为兵部尚书,谦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团练。每营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二,把总十,领队一百,管队二百。于三营都督中推一人充总兵官,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其余军归本营,曰老家。京军之制一变。”
于谦负责北京保卫战,条件不算好,“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敌人不算弱,手下将领也谈不上多强。此等条件下,能临危不乱,镇定指挥,随机应变,最大限度调动发挥既有资源、人力之作用,其军事才能是第一流的。(当然,这前提也必须是明代当时的财政还是宽裕的,若是到了明末那个财政状况,就算有于谦之才,也难办)
而且并非是依赖下面武将,墨守成规,侥幸渡过难关。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指挥,确有真才卓识:
“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
此外如设伏歼敌,火炮夜袭,智计百出,皆可圈可点。
于谦之军事能力,非浪得虚名,传闻夸大者可比。李贽评价于谦云:
“当是时,浙闽则有邓茂七、叶宗留,广则有黄萧养,又有僮瑶,而三楚之贵竹苗僚,处处蜂起。前后命将将兵,皆出谦旨,号令明审,动合机宜。虽宿旧勋臣,小不中程,即请旨切责,究治不贷。片纸行万里外,电耀霆击,靡不惴惴效力,毋敢饰虚辞以抵者。以故天下咸服谦”
后来《明史》有类似评价,略有差异:
“谦之为兵部也,也先势方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拥众僭号;湖广、贵州、广西、瑶、僮、苗、僚所至蜂起。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
于谦的指挥具体战役,改革兵制,选练兵将,统帅全局的军事能力,都是第一流的。其军事才能全面而杰出,给予99分的评价,当非拔高。
思想 ★★★★☆ 79分
《名山藏》颇强调于谦君为轻之思想:
“其始也先拥上皇大同城下,大同之士登陴而语虏:‘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宣府宣府之士登陴而语虏:‘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及至都城下,都城之士登陴而语虏:‘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谦扬言曰:‘岂不闻社稷为重,君为轻’”
这段内容似有故意用三城将士“国有君”之语和于谦扬言君为轻之语做对比。
于谦在《林亭远眺记》中言“人不能以无思,而其思必有所感触于目而存乎心,接于外而动乎内。”。“物固无情而人则有心,以有心之人而感于无情之物,则物不徒物矣。”
此对物与心之关系论述,与阳明心学中“物”为意之涉指,而非独立客观之物的概念也有通处。
于谦在奏疏中论如何用多种兵器配合以弥补火器弹药装填缓慢的缺陷,也是值得注意的军事思想:
“又敌之所恃者弓马,冲突而已。敌知我火器一发之后,未免再装迟慢,以此我军放罢火器,就便驰突前来。今若与之对敌,我军列阵外用鹿角遮防持满以待寇。若来紧,坚阵不动,先以弓弩对敌。神铳未发,先以火药爆仗诈之。敌必谓我火药已尽,不复畏避。驰马来攻,则我军火铳、火炮、飞枪、火箭、弓矢齐发。若势重,又以大将军击之。待敌势动,分调精锐马军,用长枪、大刀、劲弓射砍。歩军用团牌腰刀一齐冲入彼阵,或刺射人马,或砍其马足。臣等以身率先冲冒矢石,奖励士卒,俾无退缩。如有退缩者,即以军法治之。此则臣等愚见”(见《忠肃集》)
综合来说,给于谦思想以79分的评价。
理工 ★★★☆ 75分
于谦在治理黄河开封段上是有功绩的。《明史》“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李廉《汴京遗迹志》记载于谦修复开封护城堤事“国朝正统年间,巡抚于谦因河通汴城,乃东西北三面以御之”
沙旭升《于谦治河考略》云:“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至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间,黄河在开封附近决溢达46次之多,但由于护城大堤的防护,城内进水仅三次,除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时明军扒开黄河人为决口一次外(说明军扒开黄河,此说不实——引者注),其他危害不大,防洪大堤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于谦在工程上的表现,可给75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杜车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