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
我最近常常听到一句话:“富贵险中求”,讲真,这句话都快给我磨出耳茧子了。
是不是香港黑帮片看多了?
整天幻想自己有主角光环,在某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伟大历史时刻,你拿出所有的积蓄,赌一赌,搏一搏,单车就能变摩托?
在历史上,这种浮夸的“冒险主义”是有过十分沉痛的教训的。
不是每个人都是赌神,一到“梭哈”的时候,就能把底牌变成红心A。


“富贵险中求”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狭义的将其理解为“胆子大”“敢闯敢杀”就能发财了,它更多的含义应该是:考验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对机遇的判断,当别人还看不到的时候,你提前发现,提前进入,那么赢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在别人看来,你是在冒险,但是在你自己看来,你只是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富贵险中求”,考验的不是胆量,而是眼光。


二、
但是不管我怎么说,总是架不住有些人头脑容易发热,动不动就把自家好不容易积累的那点家底给“梭哈”进去,辛苦很多年,自己亲人、孩子的物质生活都还没来得及改善一下,头上的韭菜却已给人割得唰唰的得劲。


对于这些人,我还是用《毛选》中的观点,给他们一个建议: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我说的“一线”,指的是底线。
一个人,不管你如何的冒险,只要你还能坚守底线,那么一切都还有希望。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凡事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要想明确好我们的底线,就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三、
底线思维通常有两个方面需要我们引起注意。
第一方面,要坚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否则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外交风云》拍得不错,里面就有一段关于“紫石英号事件”的故事。
这是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渡江战役。
但是就在中国的长江内河上,却依然发现有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舰队航行。
这是因为当初清政府跟这些国家签订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他们有了在我国内河上驶入军舰的权力,后来的历届政府,软弱无能,使得这些特权被顺延了下来,所以直到渡江战役发起的前夕,长江上依然还有外国军舰的出没。
于是毛主席发出限令:要求各国军舰在四月二十号之前,全部驶离我国海域,否则采取武力措施。
此时,美国和法国倒也识趣,很快就把舰队开走了。
但是偏偏英国不识时务,心存幻想,以为新中国还跟以往的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一样,喜欢跟他们拉拉扯扯,不会动真格,所以军舰一直停留在长江内河上。
在他们的思维里,他们认为,此时的解放军还面临着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集团的剧烈矛盾,不会轻易对外国发动军事行动,使自己限于被动,处处树敌。
可是他们不明白的是,这件事已经触及到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底线,如今的中国共产党即将带领全国人民成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决不能容忍谁再有机会挑战这个底线。
于是到了四月二十号,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听警告,闯入扬州东南三江营附近江面,被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三团发现,鸣炮示警无效。于是解放军果断炮击,一点面子也不给,数分钟后,紫石英号被击伤,舰长受重伤,数日后不治身亡。
这就是我们坚守底线的原则,谁若是挑战这个原则,那么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来坚守我们的底线。

四、
底线思维还有第二方面的含义:
做好应付最坏时局的思想准备,未雨绸缪。
《毛选》里说:
我们宁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有多少困难就承认多少困难,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不能设想,哪一天早上,一切反动派会统统自己跪在地上。——《毛选第四卷,关于重庆谈判》
所以,在每一次冒险行动的背后,把困难估计的更充足一些,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获取成功的概率会直线飙升很多。
《毛选》里有很多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其中这个“底线”思考方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把困难估计的更足一些,是毛主席作策略分析的重要标准。
在长征时期,红军到达安顺场,准备强渡大渡河,往北方向与红四方面军汇合。而安顺场这个地方,就是当初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的覆灭之地。
蒋介石也想把红军消灭在这个地方,所以红军迫切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渡过大渡河,避免石达开第二的命运。
但是就在红军抢占大渡河渡口,顺利渡过一部分队伍的同时,他们发现,一只船只能渡40个人,来回一次需要1个多小时,如此这般下去,需要一个月才能渡完,但是蒋介石的围剿军最多十天之内就能赶到安顺场,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怎么办?
毛泽东想到了120公里外的泸定桥,这座泸定桥,只是他当初在一本历史书上的地图里看到过,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如今还有没有这座桥,他也没有把握。
但这是他们当时唯一的救命稻草。
于是他命令红一军团第四团在一天之内,配合刘伯承和聂荣臻的部队,抢占泸定桥。
而此时他们面临的情况是,到底有没有那座桥?即便是有,能不能抢占,那也是一个问题。
这样的军事行动是十分冒险的,却又是当时红军唯一的选择。
不过,真正的高手,只有在这种极端险恶的环境之下,他们那种秒到毫巅的军事水准和出奇冷静的思考能力才能显现出来。
就在这种近乎无路可走的环境下,毛泽东依然给红军留了一条后路。
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红军去了以后没有这座桥,又或者最终无法抢占这座桥。
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给已经从大渡河渡口渡过去的刘伯承和聂荣臻的部队,配备了最优秀的指挥干部,那么即使后面的红军过不了大渡河,但是刘伯承和聂荣臻在未来也能到川北独立的开展建设根据地的局面。不至于革命的火种毁于一旦。


当然,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原来历史上真的有那座桥,22名红军突击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的后人。
而那一次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毛选》里常用到的底线思维,也体现了毛主席那一带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人格。


结语:
冒险考验的不是一个人的胆量,而是一个人的眼光和智慧。如果一定要冒险,那么请记住: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梭哈”这种事,只有那个叫“高进”的玩起来才漂亮。



全文完
往期文章推荐:
人为什么要努力?看看《毛选》里的答案!
如何处理事物的内部矛盾?


关注公众号—八角楼上,更多读毛选的好文章。
点击右下角“在看”也是对作者极大的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