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告诉我们,成年人是说服不了的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个人一旦成年以后,其思想和三观基本也就固化了,要想改造,那得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时候甚至需要来几次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行。
那些指望用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的想法,往往是不现实的。
为什么那么说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两个人知识体系不同。
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和博古两人之间,就总是试图互相说服。
毛泽东跟博古讲:我们现在还十分弱小,不要总想着跑去大城市搞暴动,还得先从农村工作踏踏实实的干起。
博古则跟毛泽东讲:伟大的十月革命就是在俄国中心城市圣彼得堡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又讲:不要和敌人死打硬拼,要学会诱敌深入。
博古马上接话:你这是普列哈诺夫同志在1905年反对俄国武装暴动的机会主义思想。
大家看到了问题了吧,这种对话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两个人的知识体系完全不同,毛泽东的知识体系,来源于长期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总结。
而博古同志的知识体系,则全部来源于书本理论,或者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这两个人放到一起,你说咋说服?
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此毛泽东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批驳这种喜欢空谈理论的“理论家”。也就是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看,这就是毛主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那些知识体系完全建立在书本,甚至有些是建立在八卦杂谈上的人,你千万不要指望去说服,最好的方式是停止他的发言权。
如果你没那个权力停止人家的发言权,那么最好的方式是转身默默走开。
如果你丫的非要对牛弹琴,那这就不是牛的错了,是你自己有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两个人的立场不同。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就一直想着说服毛泽东,希望共产党把军队交出来,只要交出军队,什么联合政府,什么民主政治,都好说。
这种情况也是说服不了的。
因为两派的立场不同。
毛主席曾说:
世界上有两种立场,一种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一种是站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立场。
蒋介石站在他的立场,自然是要为大资本家说话的,这不是一个对和错的理论之争,而是两派之间的利益之争,这种情况往往也是说服不了的。
只能一个办法,把他打服。
你看,重庆谈判谈了几个月,也没谈出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出来,解放战争一打,几年之后,蒋介石就服了。
而且不用你要求,自个就夹着尾巴跑到台湾去了。
第三个说服不了的原因,是大家的理念不同。
在毛泽东和朱德刚刚进入赣南的那段时间里,两个人就军队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这是理念不同。
毛泽东认为: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而朱德认为,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天天把军队派出去分田分地,还怎么打仗?
这就是两个人的理念不同。
这种情况能说服吗?
也是说服不了的。
毛泽东那么好的口才,朱德那么宽厚的心胸,仍旧是谈不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方案。
这种情况只能交给实践去验证,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是对的,让实践检验一下就好了,否则说破天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果然,两人在一次剧烈的争吵过后,谁也没说服谁,毛泽东负气离开,跑去群众里分田去了。
结果,一下子,军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会是吃败仗,一会儿是革命任务执行不下去。
回头再试试毛泽东的方案,恩,不错,难题一个个又迎刃而解了。
这下子,你不用去说服,大家伙儿全都听你的了。
所以说,毛选里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尝试用理论去说服一个人。
因为这意味着你想用几句话,就改变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才塑造出来的思想和三观。
甚至要求别人改变他的立场。
不信,你看看《亮剑》里的李云龙和山本一木,这两个人,知识体系不同,立场不同,理念也不同。
这就完全没办法说服了,两人一旦发生矛盾,解决的方式只有一个: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
全文完
往期文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