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教育比现在好么?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猫哥按:最近电影《八佰》热映,很多人在讨论有关民国的话题。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大家会对现在的教育制度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虽然不能称得上十全十美,但是至少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
作者:申鹏 公众号:平原公子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央视纪录片,叫做《西南联大》,说的是抗战期间,北大、清华等名校师生奔赴大西南,建立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存续中国教育的故事。
(来源:搜狐网)
这部片子拍得很好,好就好在大量篇幅讲了西南联大培养了好几位“两弹一星”元勋,培养了邓稼先、郭永怀这样的栋梁。
好就好在讲了真正具有自由、平等意识的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讲到了闻一多先生跋山涉水去西南,途中和广大劳苦大众在一起,成为了真正的民主斗士。
不过B站的弹幕比较讨厌,总有几个跳梁小丑破坏气氛,在影片中刷什么“民国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充满自由的气息,所以才能培养出这样那样的大师,现在的应试教育,只能把人教成傻子。”
我看到这里哑然失笑,没想到2018年,还真有这样的傻子,我们的教育确实失败,如此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有责任的。
1 真实的民国教育
我知道,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民国粉、大师粉,天天鼓吹那个“自由的时代”。如果真信这个,想要推倒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这些人,大概不知道自己到了民国,处于什么地位?
我想打个比方,比如说现在的一个年入10万的普通中国家庭,只要孩子不笨,好好读书,上大学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
那么年入十万在13亿人中能排第几?
你在当代年入十万,本科学历,放在民国就是大字不识的文盲、破产卖身做佃户的农民、被抓的壮丁、上海街头偷东西捡破烂的小瘪三而已。
哪有资格去读书识字?
我说话难听,但这是事实。
你别看小说、传记、电影、电视剧里民国如何重视教育、如何“大师”遍地走、到处都是书香门第风花雪月的故事……
民国的文盲率高达90%,全中国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睁眼瞎,你真的要那样的教育吗?
1949之前,中国的文盲率大约是80%,而且被视为识字的20%的人当中,已经包括了那些只认识几百个中国汉字的人和在今天只能列为半文盲的人。
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读懂一封书信。
那时候,像平原这种能够写一手好字的,放在十里八乡就是了不起的人才,天天给人写信读信,写悼词写碑文,骗吃骗喝,财源广进,说不定还会被土匪抓过去当军师。
民国的教育极端忽视科学和技术,法律、政治和文学的学科过度膨胀,在校的攻读正式学位的学生有59%以上学习法律、政治或文科,6%学习教育学。
学习自然科学的不到10%,学工程的为11.5%,只有3%学习农业。
1949年,印度拥有122万在校高中生,中国只有26万,连印度都比不上。
大多数中国大学生的抱负是在中央或地方当官,如果不能当官,就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工资高。
你看那些民国大师说起来两袖清风,但是大学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可以轻松买下北京一套四合院。
2 既得利益阶层
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有意识地为上层社会服务。
例如, 公立的幼儿园常设在与富裕家庭比邻而居之区。
入学必经的考试有意选择那些已证明智力与体力均属上乘的儿童,这些孩子大多出生于富裕之家,因而排除了最需要入学的儿童。
入学者的学费都是一样的,根本不考虑普通人的支付能力。
公立小学的招生办法也一样,因此穷人家的孩子照样被拒之门外。
优先录取富裕的、有势力家庭的孩子的模式又出现在中学和大学中。
公立的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出国留学,而不是系统地根据需要奖给对应的学生。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民国大师”,包括民国的大学生,都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阶层,有钱有势,放在现在,也是社会上的1%,所以也只有他们,才能占有教育资源。
当时能读书上学的,都算是特别富裕的人了,绝大部分人,都是朝不保夕的流民、饥民、佃户和帮工。
你觉得,以你现在的社会地位,回到民国,有资格上一所现代小学吗?
3 规模与产业
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够上网,能够用流畅的语言怒喷中国教育,你该感谢新中国。
感谢当年无私的“扫盲运动”,感谢那些投入到基层的军人、教师和干部,感谢下乡的知识青年,感谢九年义务教育。
正是这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让中国最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够读书,让天资平庸的你也能说英语、解方程、算函数、了解民国大师的有趣段子。
194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2.1万,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其实很多人数理化知识一塌糊涂,连简单的三角函数都不会算。
201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820万,99%都是平庸的普通人,很多人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你别管这820万人水不水!
这820万懂基本的英语、基本的数学、物理自然科学原理,投入到任何一个生产线上,都能在一周之内熟悉流程,熟练操作各种机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投入到战场上,他们能够迅速搞懂各种武器的使用方法,搞懂战场的指挥、后勤、通信。
这就是规模的优势和产业的力量。
高晓松前不久吐槽说:“以前的大学是镇国重器,培养的都是胸怀天下的大师,现在的高校,就是个职业培训所…..”。
他后半句还真没说错,我们现在的大学还就是职业培训所。
职业培训所不好吗?不是每个人都有高晓松那样的家庭,那样的精英父母。
大家将来都要工作,都要吃饭,学技能找工作有什么不对?精英阶层就是太高高在上了,根本看不到最广大人民的需求。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活干,有饭吃,才是最重要的。满足了物质需求,掌握了谋生能力,再去谈什么胸怀天下。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诗与远方,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谈着吉他唱着歌,说着段子放着屁,泡着妹子数着钱的。
中国的文科知识分子啊,要把身上的民国遗风洗一洗,好好学习怎么创造价值、教育学生、建设社会主义。
你一个人逍遥快活了,不算了不起,共同富裕,共同进步,才叫了不起。
当今的教育不好吗?
当今的教育造就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飞船能够上天,嫦娥可以登月,高铁纵横全国,电网服务世界。
当今的教育培养了一流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造就了国家电网、中铁、中建、华为、腾讯、阿里这样的世界顶级公司,这样的教育很差吗?
很多孩子苦于应试教育压力大,但孩子们你们真的错了,这是对你们最公平的教育制度。
如果没有这一张试卷定成败,那么就会去拼财富、拼地位、拼血统,穷人是永世不得翻身的。
5 大众至上
中国太大了,人口太多了,暂时还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去普及高等教育。
所以只能让最勤奋、最聪明的人,去接受最好的教育,剩下的孩子,接受普通的职业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我为什么反感“民国吹”?是因为他们扭曲了事实。
民国不是你们想象中的自由国和伊甸园,那是精英阶级的自由国,却是劳苦大众的炼狱。
如果一个时代,忽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用全国的资源去供养精英阶层,只为了那一点文人之间的“传奇佳话”,这个时代是必将陨落的。
民国有大师,这些大师是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是鲁迅、闻一多,是邓稼先、郭永怀、钱学森。
而不是拿着国家的钱,建立投降主义的“低调俱乐部”、抗战时期跑到美国买博士学位的胡适之。
邓稼先
闻一多
能够拯救中国,拯救世界的精神,一定是大众至上,而不是精英至上。
今天,有些“精英至上”的阴魂却在卷土重来,人们热衷于讨论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编造那些富人的神话。
而精英阶层不想着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中下层人民,却想着依靠知识来收下层人民的智商税。
而中下层人民,也被这种流毒洗了脑,懵然无知地跟随在他们身后摇旗呐喊。
一群小孩子天天在手机上烧钱打游戏,给首富送钱;
一群没有毕业的穷学生天天花钱打赏年入百万的女主播;
一群月薪三五千的年轻工人天天花钱听大V吹牛逼瞎白话;
一群养家糊口的窘迫中年天天替罗永浩和贾跃亭这样的老板操心;
一群受利于应试教育才能够摆脱贫困的中产阶级,正在鼓吹素质教育;
一群因为新中国才能够翻身做主人的贫农后代,却在怀念民国地主老爷们的好…….
荒谬啊!
年轻人,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立场,然后再去为之奋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猫哥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