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应该怎么读?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不少人表示,《毛选》读起来十分的枯燥乏味,常常没读几章,便昏昏欲睡。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原因倒不是说《毛选》本身的内容繁冗陈杂,晦涩难懂,恰恰相反,因为《毛选》面临的受众群体,很多都是基层干部,甚至是穷苦百姓,所以内容往往通俗而且幽默,没有一句话是故作深沉,矫揉造作之语。

但是为什么我们读起来,还是觉得没有代入感呢?

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了解,从而无法将《毛选》里的精妙之处,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以至于读起来会有一种割裂感,最后造成了很多读者会有畏难情绪。

应读者要求,今天,我更新一些读毛选的方法和书单,给读者一些简单的参考。



01

首先当然要有一套《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选集》一共有五卷,但是经毛泽东亲自审阅校订的只有前四卷,也就是今天我们最常看到的四卷版本的《毛选》,大家不必介怀哪年出版,或者哪个出版社出版,因为内容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哪个版本是有删节的情况的,大家放心买就可以了。

第五卷是1977年,毛主席去世以后,由中共中央决定,将建国以后1949年到1957年,毛主席的主要著作,收录起来,整理汇编,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这一卷现在已经不再出版了,但是在很多网站依然可以买到旧书,大家可以提前买下收藏,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难买到了。

民间也流传过毛选第七卷和第八卷,大多是民间整理的一些毛主席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上网搜索。


02

那么读《毛选》,可以配合那些历史材料来读呢?我推荐以下部分书籍。

①《共产党宣言》




需知,毛泽东早期的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大部分是来源于这本《共产党宣言》,这也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书籍。

从这本小册子里,我们可以找到毛选的一些基本的方法论,共产党的理念和信仰基础。

它解释了资本论的基础原理和知识。

而且,这本小册子很薄,内容全是提炼出来的精华,几天就可以看完。


其次,配合毛选一起来读的书,还可以选择金冲及著的《毛泽东传》。




此书,全书都是以党史资料,文献,若干将领的回忆录整理写作而成,所有论点的来源,都是有详细的历史记载,没有杜撰和描摹的成分,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毛泽东1893-1976年,整个一生的记录文献。

全书一共六册,从毛泽东出身,到毛泽东去世,整个历史史料,应该说是最详尽的了,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书是比这套更详尽,更丰富的了。

今天我看到很多人在抹黑这套书,说是此书有美化和吹嘘的嫌疑,且很多历史有过删减成分。

他们似乎认为外国人出版的,才能更客观的展现毛泽东的真实事迹,而国内出版的,必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不够客观。

持这类观点的,至少是没有好好读过《毛选》的,因为若是稍微读过几篇《毛选》,就会意识到很多外国人写的那些传记,是多么的肤浅甚至八卦,就因为批了一层外国人的标签,给人以“客观真实”的影响,其实内容的深度是一点也没有的。

这跟他们本身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关系,所以我一般不太推荐。


有了这套书,作为了解毛主席生平的著作,其实已经够了,所谓好书在精而不在多。

但是这套书也有缺点,就是对历史上负面的历史事件,几乎没有记载,比如关于富田事变和肃反,这套书里就只是简单的提了几句。

关于十年动乱,虽有详细记载,但是却不全面,以至于读者读完以后会觉得莫名其妙,难以理解其内在的历史逻辑。

但是若只是从读《毛选》的角度讲,这套书是了解《毛选》历史背景的最好的一套书了。


了解毛泽东的历史,就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所以再推荐一套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家不要觉得这很官方,其实这才是最基础的,也最夯实的史料。



这部书,同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背景结合起来,以全党的历史角度去分析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事件,也不规避历史上的错误和责任,更多的以吸取历史教训的态度,来保留分析历史,是想要了解党史的必读书目。


以上的书,是属于了解毛选的基础的历史材料书籍。

但是同样的,因为是官方校订书籍,所以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错误和教训,是不可能有全面的分析和解剖的。

不过以上两套书,加上《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建立当时的整个历史体系,事件架构的基础书籍,如果没有读以上两套基础的书,那么对于很多回忆录,野史八卦,我们是很难有分辨能力去分清对和错的。

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分辨能力,读起书来,进度是十分迟缓的,而且特别容易人云亦云。

有以上这些书,那么读毛选就相对轻松了,不会出现对历史的一种割裂之感。


但是如果特别感兴趣,还想研究的更深入一些,那么就要针对每一个历史事件,自己去找相应的书籍去读了。

比如,针对井冈山斗争那段历史,我们有江西出版社,曾宪文著的《井冈山斗争史话》

针对中央苏区那段历史,我们有黄道炫著的《中央苏区的革命》

针对富田事变和AB团,我们有戴向青作的《富田事变与AB团始末》

这些内容的书,其实是很多的,只要大家对整个中国近代史有了一个基础的架构,那么就不需要我推荐了,大家可以自行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找相对应的历史材料。

像《彭德怀自述》、《张国焘回忆录》等等,这些书都可以是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某个历史事件的参考材料,但是因为是作者口述,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读起来才往往不会被误导,也才更能理解其中的细节。


03

以上是我推荐的部分书籍,但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绝大部分人,对于那段历史如果没有十分强烈的兴趣和研究想法,以上几部书已十分足够了。

读《毛选》除了需要一些辅助的历史材料和书籍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通用的方法可以分享一下。

《毛选》以及毛泽东的所有文章,著作,以及背后的思想,往往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一些不变的内容,了解这些内容,往往更容易理解《毛选》里的方法论。

矛盾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处理所有的历史事件,几乎都会用到这个方法,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矛盾论》来解释和分析这种矛盾的分析方法。

在若干复杂的历史环境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那么事物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比如在红军刚刚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即有自我内部肃反留下来的矛盾,也有地瘠人贫的矛盾,以及同蒋介石之间内战的矛盾,这些矛盾,每一个都是关乎红军生死的矛盾。

但是毛泽东却果断的抓住了红军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把其他矛盾摆在次要的位置,所有矛盾,都要服从于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的矛盾。

正因为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才有了红军短时期内的快速发展,而这种发展,又掩盖了其余的矛盾,甚至一些关乎生死存亡的矛盾,竟然无需理睬,自动消失了。

这就好比,今天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家庭夫妻关系不和谐的矛盾,家庭经济建设落后的矛盾,与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等等一系列难题。

但是这里面往往有一个是主要矛盾,比如大多数人的主要矛盾,其实是落后的经济建设的矛盾,只要集中处理经济建设的矛盾,挣到钱了,那么你就会发现,好像家庭夫妻关系不和谐的矛盾,与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往往都会自动消失。

这就是抓住主要矛盾的力量。

所以整套《毛选》的著作,都可以看到毛主席抓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内。


毛选的阶级立场

《毛选》里的任何一篇著作,我们都要站在毛主席的立场上去读,而毛主席这些著作又是站在谁的立场呢?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

比如,在延安时期的时候,很多知识分子,文艺青年来到延安。

但是他们的作品,往往不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创作,很多文章、文艺节目等等,群众都说看不懂。

这些知识分子就抱怨工农群众都是土老帽,怎么可能欣赏他们的“高深”作品。

这一来,毛主席写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文章分析了文艺作品为什么要为工农服务,要怎么服务。

全文自始至终,都是站在工农群众的立场上去分析的。

此后,在延安相继诞生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游击队歌》《南泥湾》等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些都是真正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文艺作品。


同理,只要明白毛主席做事的立场,就能知道文革为什么会发生,很多人对这段历史过度的神秘化,甚至阴谋化,其实没那么复杂,从阶级立场来讲,至少动机我们是可以很明了和确定的。

比如毛泽东曾经对他身边的护士长说道:

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然他们再走回头路。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这段话,每次一读,就容易泪目,这其实深切的道出了一个阶级立场的问题。

就是说,你做的一件事情,是对还是错,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但是你做一件事情是站在谁的立场,这却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这也是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评价历史人物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就是一个人的阶级立场。

明白了毛泽东一生都是站在谁的立场,帮谁说话,就更能理解他这个人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尊敬。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贯穿了整个毛泽东著作,包括《毛选》里收录的作品的一个精神和实践法则。

简单理解,就是所有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然后能用到实践中去,才会有意义,否则都是没有意义的。

邓小平对此有过精辟的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都说,毛主席一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可是大家若是去读他的著作,会发现,几乎很少很少引用马克思说过的话。

他都是把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直接用来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正是这种态度,才有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符合的毛泽东思想。

但是实事求是,是一个很难做到的高标准要求。

《毛选》里的著作,基本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所以它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但是毛主席自己,有时候也难免做不到实事求是,这需要我们在读那段历史,或者《毛选》的时候,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再做具体的判断了。


以上三点,是贯穿整个《毛泽东选集》里的立场和方法,这种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去慢慢发现。


全文完

往期文章推荐:

资本主义瘟神病,一场旷日持久的历史斗争

《毛选》里面,竟然也讲了“婚姻和爱情”?

《毛选》其实是一部暖男作品


关注公众号—八角楼上,更多读毛选的好文章。

点击右下角“在看”也是对作者极大的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