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觉得人家都是“傻子”,就你“聪明”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一,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似乎觉得人家都是“傻子”,全天下就他一个人“聪明”。

其实这是病,是一种在革命年代的小资产阶级中最常见的“自由主义病”。

这种病集中的表现症状就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他们常常看到别人犯了一点错误,就喜欢肆意的嘲讽或讥笑,顺便告诉一下别人,倘若是他处于同等条件下,他能把事情做得多么的完美。

他们的眼里,也总是喜欢看到别人的缺点,同时指出别人缺点的时候,顺便要拿自己跟人家做个对比,彰显一下自己的优点。


这类人做起这类事儿来的时候,往往还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喜欢用自己主观的“臆测”和“推理”去轻易的评判别人。

他们不肯就某个具体问题,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反而喜欢凭借着自己有限的认识,就轻易的下结论。

这种行为不好,很不好,不仅对具体的事情或者讨论于事无补,反而容易伤害和诋毁别人。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你但凡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容易,别人也没你想得那么蠢,如果你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那么就请你不要轻易的去指责和评判。


二,

这个号平时就喜欢读毛选,毛选里就有很多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困难的事情。

比如“打土豪、分田地”,听起来是不是一个很简单,又很拉风的口号。

如果只是从影视剧里去了解这件事,就会觉得,这不过是红军带领着一群农民,把县里的大地主,大土豪的家产给抄了分给农民,然后给他们戴上一个尖尖帽,拉着他去街上游行一圈,批斗一番,也就是了。

罪大恶极的大地主,群众在公审大会上,拳打脚踢一番,最后枪毙也就是了。

好像那么一个流程下来,地主土豪也就打下去了,革命也就胜利了。


其实真实的“打土豪、分田地”可比电视剧里演的复杂和困难得多了。

首先,地主也有大地主和小地主的区别。

比如在赣南和闽西根据地,按照毛选里的划分标准,就出现了很多的小地主,但是这些小地主,因为军阀常年的盘剥压榨,本身的生活水准其实跟贫苦百姓差不多。而且因为战乱年代,很多青壮年被征收去当兵了,很多小地主家的土地处于常年无人耕种的荒地状态,地没法耕,但是税却一点不少上,所以,常常出现地主把家里的地送给别人,都没人要的现象。

这个时候,这地主要怎么打,才能既把压榨百姓的地主打掉,又不误伤这类同样苦逼的小地主?


再比如,在晋察冀根据地,很多地主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机械化,集体化生产了,你解放军到了那里,把地主那么一打,土地那么一分,又回到了原始的个体小农业生产时代,生产力非但没什么长进,还倒退了一大截,最后搞得农民的收入非但没有增长,反而降低了,农民都不拥护“打土豪、分田地”了,这个时候,你打还是不打?如果要打,又怎么打好?

除此之外,在共产党还很年幼,实力还很弱小的时候,他们把土地分给农民,很多农民是不敢要的,因为怕哪天红军不在了,那地主回来大肆报复,他们的日子会更加凄惨。井冈山的“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不就正好验证了农民的这种设想吗?


这些问题,你要是一去研究,就会发现,其实是一件很复杂,很难以实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分土地这事儿,洪秀全干过,还专门搞了个《天朝田亩制度》,只可惜他连一寸土地都没能分下去。

这事后来的孙中山和蒋介石其实都干过,但是也没有一个人干成了。

难道是因为这些人不够聪明?

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傻子”吗?


以前我看电视剧的时候,常常看到博古和李德,就很来气。

我方实力如此弱小,为什么会愚蠢的去搞什么“堡垒主义”,后来慢慢的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后,方才知晓,原来“堡垒主义”居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大量指战员的参与和支持,只不过大家后来发现这条路线不对以后,都把锅甩给了李德和博古,以至于最后给人的感觉,就这两个人十分傻逼,其他人都很聪明,都是被李德逼着搞“堡垒主义”一样。


但其实,当时革命中“左”的影响十分严重,大家都极度渴望革命马上胜利,群众中也产生了革命已经胜利的错觉,都不愿意把战火烧到自己家里来,说是“害怕打烂了家里的坛坛罐罐”,所以毛泽东的诱敌深入的战术方针,才那么容易就被“堡垒主义”所替代。

这是一个群体性支持的决策,战胜了只有毛泽东等极少数人支持的决策的一个案例。

并不是李德一个人的决策,战胜了毛泽东一个人的决策的案例。

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想当然的把李德和博古当做了“蠢货”来看。

这种评价和指责,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

若是这种指责中,还包含了颇多的嘲讽和讥笑,那就更不应该了。


三,

《毛选》里说: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们能更深入的去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的感受它,那个时候,其实你会发现,真的没那么多“容易”的事儿,也真的没那么多值得讥笑和嘲讽的事儿。


全文完

往期文章推荐:

苏区的斗争-引言

苏区斗争-第一章  大柏地鏖战

苏区斗争-第二章  蒋介石的矛盾

苏区斗争-第三章  毛泽东离开红四军


关注公众号—八角楼上,更多读毛选的好文章。

点击右下角“在看”也是对作者极大的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