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霹雳一声暴动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01
筹备暴动
八七会议,确定了实施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两条基本方针。
自此,毛泽东的军事生涯正式开启,他当然不会想到,自己便是那个万中无一的军事奇才。
现在,前方已经准备好数不清的艰难困苦,挫折磨难等着他,能成功跨过去,便能实现理想,创造和平。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信念和理想,为了这个信念和理想,毛泽东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八七会议之后,党开始筹备各地的秋收起义,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叫“起义”那么拉风的名字,大家都把起义叫做“暴动”。
原本中央并没有打算让毛泽东来领导暴动工作,此时的毛泽东,在大家的心里还只是拿笔杆子的书生,甚至毛泽东自己也那么认为。
然而命运已经把他推到了不得不拿起枪的时候了,在白区做地下工作很可能会死,亲自到队伍中去,也可能会死,反正在哪都是很危险的,还不如拿起枪,跟国民党真刀真枪的干他一仗。就算死了,那也是为革命牺牲,虽死犹荣。
很快,毛泽东出发回到湖南,计划筹备在湘南暴动。湘南这个地方,跟广东很近,此地有号称农运大王的彭湃领导的千人农民武装。同时,南昌起义的部队此刻也正在往广东赶去,也许能抽调部分队伍参与到秋收起义中来。
但是很快,毛泽东就发现到自己错了。
唐生智东征的部队,已经陆续开回湖南,把长沙和湘南隔绝开来,想要通过湘南暴动,实现攻打长沙的计划已不可能实施。
这种意外变故,在军事斗争中,是随时都可能会发生的,而那些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的处理好各种变故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毛泽东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人。
他马上决定改变湘南暴动计划,把目标放到了湘赣边界。
但是这一来,他将面临一个极大的困难——没有武装过的军队。
暴动是什么?是打仗,是杀人,是抢地盘。
没有军队,没有枪,你怎么出来打?
20世纪了,清政府都亡了十五年了,难道还靠农民拿着梭镖和马刀去干?
正在此时,上天开始眷顾毛泽东了,命运之神开始走到他的这边。一支天降神兵出现在他的眼前。
一个优秀将领的成长,往往离不开一样神奇的东西——运气。
是的,就是运气,一个人不管你如何的天才,要想干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当然需要极强的实力,但是也必然需要极好的运气。
02
天降神兵
这支出现在毛泽东面前的天降神兵,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的警卫团。
领军的总指挥,名字叫卢德铭。此人将注定和毛泽东一起经历一段感人肺腑、惊心动魄的故事。
卢德铭,少年时代,熟读经书,后又读到马克思、共产主义等著作。算是军事将领中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后因受革命影响,决定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队。于是报考黄埔军校,却因错过考期,而没有机会参加考试,本以为不能再实现参军报国之梦想,却没想偶遇一四川老乡,这位老乡是同盟会的成员,他看到卢德铭此人精明干练,眼神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他相信,这一定是个人才。
于是便亲自引荐给孙中山,孙中山当即出题面试,问他“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文章激情飞扬,有理有据,忠胆毕露。孙中山阅后满意之极,当即推荐入学并提点他务必言行一致。最终,卢德铭被破格批准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
在黄埔军校的卢德铭,很快就表现出其英勇而智慧的军事素质,在讨伐陈炯明的战争中,他亲率学生军60余人参加战斗,并化妆进入到敌军队伍刺探军情,数进数出,竟做得滴水不漏,完全没有被敌军发现。俨然一个现代版的赵子龙也。
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叶挺独立团,在著名的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卢德铭表现优异,战功卓著,晋升为第一营营长,后又很快晋升为团参谋长。
在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之后,卢德铭十分激动,他决定率部去找南昌起义的队伍,然而,还没等他到达南昌,却听到南昌起义队伍已经离开南昌,前往广东而去。
于是,他只能将部队驻扎在修水,自己化妆成农民去寻找党,请求指示,一开始,他找到了夏曦(就是后面演变成杀人狂魔的夏曦),夏曦指示他继续寻找南昌起义的队伍。
然而,幸运的是,在他返程途中,又遇到了向警予,就是当初最早加入毛泽东和蔡和森组建的新民学会的那位女生,后来他成为共产党早期的一位女创始人,并和蔡和森结为夫妻。
向警予告诉他,此刻,毛泽东正在湘赣边界准备发动秋收起义。希望他可以同毛泽东一起领导这次秋收起义。
他很高兴,因为他早就认识毛泽东,并读过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毛泽东一直很钦佩。
你看,能写爆文,在哪个年代都是有用的。
03
暴动
卢德铭很快赶回部队驻扎地——修水。
而毛泽东,在得知卢德铭的部队驻扎在修水以后,心底便有了底气。此前,原本还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平江、浏阳等处的农民军,驻扎在铜鼓,我们简称——铜鼓农民军;
另外一支,是安源路矿的工人武装,驻扎在安源,我们简称——安源工人军。
但是这两支武装力量,都不是正规部队,没有军事武器的装备,战斗力很差。
此时,卢德铭的到来,可谓是雪中送炭。
毛泽东和湖南省委的同志们以商议好一份暴动计划。此时,中央成立以毛泽东为前委书记的秋收暴动领导机构,毛泽东决定立刻赶到队伍中去。
此去之前,他把杨开慧和三个孩子一起送回板仓,这是杨开慧的老家,战乱年代,一旦选择了革命,尤其是武装暴动,那便随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每一次的相遇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相遇,每一次的离别,都可能再也无法相见。
这一点,毛泽东知道,杨开慧也知道。
但是无论如何,杨开慧的心底,总还是希望一切都好好的,总还是渴望着她的丈夫平安顺利的。
然而,天不随人愿,毛泽东这一去,竟然成了他们的永别。
战争年代,聚合无常,正如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是。
毛泽东向着暴动的队伍出发了,他的心底有忐忑,有不安,但是更多时候是满怀希望的。
就在他准备赶去安源,同安源工人军汇合的途中,竟有一场意外等着他。
马上,他就会亲身体会到运气的重要性。
在毛泽东行至半路,竟遇见一支正在四处捕捉共产党人的白军民团,他们抓住了毛泽东,准备把他送到刑场枪毙。
此时,已经没有人可以救他,因为没有一个人在他身边。
毛泽东心如死灰,我不知道此刻他有没有想到杜甫那首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然而,上天此刻还不能让他死。
他口袋里的几十块大洋,救了他一命。毛泽东把这些钱,分给押送他的小喽喽,希望他们可以放过他。小喽喽拿了钱,给了他一次逃跑的机会,就在离刑场只有二百米路程的时候,毛泽东跑了出去。
但是民团的老大很快发现了,便带着一群人去四下寻找,毛泽东躲进一个山坳的小丛林里,好几次,民团的人离他已经触手可及,他甚至能感觉到了敌人的手已经抓住他了。
他几次放弃了希望,作好了英勇赴死的准备。然而,民团终究还是没发现他,运气在适当的时候,眷顾了他,也眷顾了全天下的穷苦百姓。
毛泽东逃过一劫,这是毛泽东的幸运,也是所有劳苦大众的幸运。
他很快赶到铜鼓,与铜鼓农民军汇合。
三路队伍,蓄势待发。
他们第一次打出了自己队伍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旗。一把金灿灿的镰刀和斧头合在一起的旗帜,预示着工人和农民的结合,将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南昌起义时打的还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卢德铭的修水警卫团,开始向平江推进。
毛泽东所在的铜鼓农民军,开始向浏阳推进。
安源工人军,开始向萍乡推进。
毛泽东一下子来了诗意,兴奋的写下——《西江月 ? 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且看这秋收暴动,将是一番怎样的场景?
04
惨败
当时的革命形势,已经处在低潮,什么是低潮?
就是大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怕了,四处都是白色恐怖笼罩的环境。农民不敢轻易跟随军队去打仗,深怕军队失败,而引来杀身之祸。
三路军队得不到群众的策应,势单力薄,又是兵分三路,力量被分散开去,失败的结局,几乎已经写好。
而卢德铭所领导的警卫团,更是在起义之时,上演了滑稽而荒诞的一幕。
却说,在卢德铭把部队驻扎在修水期间,任命他的副团长余洒度暂代团长之职。
这余洒度在这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部队竟然迅速由2000人的警卫团,增加到5000余人。原来余洒度先是遇见了平江、浏阳的一部分农民军,把他们编入了部队,接着又收编了附近一支土匪部队,领头人叫邱国轩。
一个团的部队,竟被他整出了一个师,他还自封师长,洋洋得意。
然而,危险已经开始向他逼近。
这个余洒度此刻智商以严重掉线。
他忘记了,对于这种刚刚收编的,又是土匪出身的部队,在没经过整编改造之前,是万万不能委以重任的。
他马上就要尝到恶果,为他的愚蠢,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部队还未开进平江之时,邱国轩部很快叛变,把枪口对准警卫团的队伍,开枪射击。
随后,叛军四散逃走。警卫团还没跟敌军打起来,就遭受了严重损失。
这给了余洒度很大的打击。
然而,卢德铭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让他从新整顿队伍,吸取教训,准备接下来的行动。
卢德铭此人是有大将之风的,不仅出身黄埔,智慧聪颖,而且处变不惊,成熟稳重。若是有机会不断历练,将来的成就必然不在任何一个十大元帅之下。
很快,三路军队接连受挫。毛泽东所在的铜鼓农军,在进攻东门市时,部队几乎被打垮。
安源工人军,起初发展顺利,先后攻克浏阳、醴陵,但是很快,敌军重兵来袭,安源工人军,被打的全军覆没。
三路大军,皆损失惨重。
而更糟糕的是,敌军的援军已源源不断的向湘赣边界地区赶来,他们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又如何解决这种困境?
此刻,终于该毛泽东出场了。
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就要上演。
05
文家市转兵
三路起义军接连受挫之后,决定先在文家市汇合,以便商议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他们到达文家市以后,毛泽东总算是和卢德铭见面了。
之前,他们并没有过多的交流过,尤其是军事方面的东西。但是此刻,他们却同时感觉到一种相见恨晚的亲切之感。没有人能说得清为什么,这也许是古人所说:英雄惜英雄吧。
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路。
一条是按原计划继续进攻长沙,一条是决定接受失败,选择撤退。
毛泽东,便是第二条路的提出者。
而余洒度,是第一条路的坚定拥护者。
坦白说,此刻,第二条路未必就是好路,因为这不仅可能会承担“逃跑”的罪名,更重要的是,往哪里撤退,他们并没有想好。
你都不知道撤到哪里,想要说服大家跟你一起撤退,自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余洒度此刻的心底是看不起毛泽东的,他觉得毛泽东不过是一个拿笔杆子的文弱书生而已,吃了败仗,就想到逃跑,他哪里懂什么指挥打仗?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人,在此时,选择了坚定的支持毛泽东。
这个人,就是卢德铭。
甚至连卢德铭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毛泽东,按常理来讲,虽然他之前是毛泽东那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粉丝,但是此刻是军事问题, 毛泽东从未指挥过打仗,而卢德铭是黄埔毕业,已经参加过数次北伐战斗,军事上他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可是,一种军人的直觉开始不断的告诉他,毛泽东是对的。
他不明白这种直觉源自何处,但是他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的支持毛泽东。
他发言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毛泽东也有些意外,但是更多的是发自心底的感激。
他和卢德铭虽然之前交流不多,甚至算不上什么朋友。但是此刻,毛泽东已经深深的把卢德铭当做了自己最好的伙伴,而卢德铭也是如此。
这个世界上的友谊,可以有很多种,有那种需要时间沉淀之后,才能愈久弥香的,有那种需要无数次患难与共,才能越发真挚的。
还有一种,便是有着共同信仰,发自心底的欣赏和信任对方,这种友谊,一旦建立起来,坚不可摧。
在卢德铭的支持之下。
全军在文家市作出了决定,喊出了坚定而决绝的那句口号——撤退。
06
友谊
在部队做出撤退的决定之后,毛泽东让大家在文家市修养了两天。
出发之前,毛泽东说:现代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有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这次武装起义受点挫折不算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敌人重兵把手的大城市,我们应当去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先保存我们的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小石头,蒋介石好比大水缸,但是,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可以砸烂大水缸。
当时不知道有几个人相信了毛泽东这段话,但是有一句话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他们或许当时不信,但是有一天,他们终于会信。
他们从文家市出发,开始延着湘赣边界南下,向着湘南而去 ,之所以南下,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想好了去哪里,是因为湘军战斗力强悍,而赣军力量则稍弱,他们只能往敌军力量稍弱的地方撤退。
此时,原本5000多人的三路军队,已经剩下不足1500人,大多人困马乏,军心涣散。更可怕的是,他们现在没有目标,不知道该退向何处去?
一支军队,一旦失去目标,那便是游走在了崩溃的边缘,因为很可能出现大量的逃兵,一旦有一个逃兵,马上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毛泽东和卢德铭都深深的明白这一点,但是此刻,他们也无计可施。
敌军已从萍乡、浏阳、安源等处追袭而来,而且当敌军知道了领头的人是毛泽东以后,发布命令,只要抓住毛泽东,即可赏5000块大洋。
他们行军一路都是山区,道路崎岖难走,疾病蔓延,人心浮动。
然而,此刻他们除了逃命,保存力量,实已经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往后的革命岁月里,尤其是长征途中,毛泽东还会遇见无数次的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他都将凭着他天才般的军事手段,一一化解。
这一次,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遭遇人生大险,毛泽东能否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此时的毛泽东心底是迷茫的,他还需要再加一点磨难,命运还要再推他一把,扯断他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他将退无可退,只能奋力搏击,只有如此,才能真的实现凤凰涅槃般的彻底改造和重生。
这一次磨难很快就要到来。
07
卢德铭的牺牲
在南下行军致芦溪境内时,毛泽东开始察觉到赣军已经尾随而至。当晚,全军正在休息,毛泽东召集所有干部开会,提议马上行军,赣军有可能今晚包围我们的部队。
这个时候,军队已经行军了两天两夜,实在已经是困乏到了极点,余洒度一拍桌子,实名反对。
说道:“毛委员,我看你真的是没打过仗,现在军队已经困乏到了极点,若是人人都像你这样作惊弓之鸟,那还没打仗自己就输了”
这一点,毛泽东自然也是清楚的,可是天才就是天才,天才对于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感觉要更加灵敏。他们总是比常人更能感受到危险的逼近。
虽然毛泽东自己也知道,要是感觉出错了,定然引起士兵的不满,正自两难境地,卢德铭站出来说:
“败军之际,自然要比平时更加谨慎,一个不留神,都可能遭来全军覆没的危险,我支持毛委员的意见。”
是的,关键时刻,卢德铭毫不犹豫的站在了毛泽东的一边。
这不仅是友谊,更是一种信任。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感又对了。
在他们叫醒士兵,出发还不到3个小时,赣军以兵至城下,若是没提前出发,定然全军覆没了。
然而,很快,赣军朱士桂部尾追而来,两军在12里外的山口岩相遇。
形势已经迫在眉睫。
敌军兵力和火力都远超我军,难道这次战斗之后,全军就要命丧于此?
战斗已经打响,双方很快交上了火。
眼看敌军攻击越来越猛烈,我军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突然,卢德铭骑马从阵地前方迂回而来,亲自带着部队抢占白泥岭高低,他手持冲锋枪,俨然一个战神再现,对着不断袭来的敌军疯狂扫射。
军队受到他的鼓舞,全部跟发了疯一样的向着敌军开火。
他通知警卫员,让警卫员组织部队突围,他带领一小批敢死队,阻击来犯之敌,为主力突围赢得时间。
事实上,谁都知道,这样的阻击任务九死一生,基本到了最后,都是全部阵亡的。
警卫员说什么也不肯走,他拿着枪,对着警卫员说道:
“此刻敌人已经杀来,我们没有时间了,我死了没什么,只要还能留下一支部队,将来总还有革命胜利的希望,你听我说,保护好毛委员,你们若是能活下来,就跟着毛委员继续革命吧”
此刻,卢德铭的声音已经有些嘶哑,眼眶也早就发红,但是心底却已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警卫员离开了,主力部队开始向芦溪边陲之地奔袭,力图甩开尾追之敌。
卢德铭打完了他冲锋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他的胸膛里也被敌军子弹打穿。
这次战斗,卢德铭牺牲了。
毛泽东心底陷入了无限的痛苦和冰冷。大喊:“还我卢德铭”。
之后的几天,毛泽东吃不下饭,如此大才,又总是义无反顾的支持自己,他们之间有着超出常人的友谊。然而,他们以后是没有机会在一起并肩作战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革命的一生,也注定了是不断失去的一生。
毛泽东的一生,也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一个个离他远去的一生,呜呼哀哉。
然而,悲伤之余,毛泽东必须要一个人承担起这支军队的责任,这次战斗牺牲了500余名战士。此刻,部队只剩下不到1000人。
余洒度一直都不把毛泽东放在眼里,之前还有他的老上级卢德铭震得住他,现在卢德铭牺牲,毛泽东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而部队里消极情绪已经如瘟病一般泛滥,大家失去了进军目标,如流寇一般涣散。
如何解决这种局面,如何帮助部队重拾信心?
真正到了考验毛泽东的时候了。
下一章:三湾改编
八角楼上,不见不散。
往期文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