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湾改编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01

智斗余洒度

卢德铭的死,给了毛泽东很大的打击。但是强者,永远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

此刻毛泽东面临着两个极难的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在卢德铭死后,余洒度压根不把毛泽东这个前委书记放在眼里,这导致军队的指挥权不集中,毛泽东有什么想法和决定,很难实行下去。

第二个问题,军队消极情绪已经很严重,开始出现逃兵,甚至队伍里成群结队的开始讨论,逃到哪里可以谋条生路。

解决不了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无从谈起。

毛泽东正在思索如何解决当下难题,机会马上就来了。


一个当地县委农会的成员,听说附近有一支秋收暴动的队伍,于是探听之后找到了他们。他见到了毛泽东和余洒度,告知他们此去十几里路的莲花县城,国民党抓捕了当地的一批农会干部,此刻正关在监狱,而莲花县目前只有两个民团守卫,请求帮助解救。

余洒度自然是不愿意的,他不了解农会,所以不敢判断这个农民说的是真是假,他不愿意在此紧要关头冒这个险。

当毛泽东听到余洒度不愿意出兵时,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

毛泽东早在国共合作期间,就很关注农民运动,还写了著名的爆款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可以完全凭直觉判断出这个农民所说的真实性。

此刻部队里,有部分是之前的农军和工人武装,这部分队伍主要听毛泽东的,而警卫团的部队,此刻则主要听余洒度的。

毛泽东知道,在这种部队即将面临奔溃的情况之下,谁能指挥部队打个胜仗,那么谁就能获得以后的军队指挥权。

人们总是更容易服从强者的指令,这一条,古今往来,多半如此。


所以毛泽东坚持要打,这一仗决定着以后谁更有军队的发言权,余洒度明白这一点。但是他不相信毛泽东能带兵打下莲花县城,所以他准备赌一次,赌毛泽东输。


然而很可惜,毛泽东赢了。

军队成功打进莲花县城,释放了被捕同志。接下来的事情就喜闻乐见了,打土豪,分粮食。大家先吃个饱,再带点余粮,余下的分给穷苦百姓。

此仗之后,毛泽东在军队里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这就为三湾改编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02

三湾改编

部队离开莲花县城,准备继续南下湘南,但是此刻,毛泽东接到一封信,是江西省委写来的,从信里他得知百里之外的宁岗县,有一支共产党的小部队,这支部队藏于大山之中,十分隐蔽,敌军也曾去围剿,然而进了山,却往往连队伍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这大山,自然就是井冈山。

此山有大小五井,互成掎角之势,可藏下千军万马,部队间可互通敌情,加之险恶的地理环境,运用得当,可抵数万雄兵。

毛泽东心里已经作好了打算。

但是要带部队进山,还面临着一个困难,就是我们刚刚说的,部队此刻消极情绪泛滥,思想工作很难展开,大家都在思忖着自己的小算盘,盘算着去哪里奔个好前程,哪怕回家种地。

连我们的师长余洒度,此刻也开始盘算着自己的前程了。他是不愿意跟着毛泽东去山里“落草为寇”的。


毛泽东当然看出来了,但是余洒度啊,你那点小样,毛委员如何看在眼里,想收拾你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很快,余洒度就可以告别他师长的位置了。


部队行军至三湾村,驻地修整。

此刻毛泽东说话的分量,早已不同于打莲花县之前了。他召集大家,决定实施一个伟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将彻底改变日后的工农革命军的建军原则。后来红军那强大到近乎变态的战斗力,也在这次改编之中,打下了基础。

部队的所有连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几个建军原则,最重要的是三点。

第一,把目前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因为现实情况是部队只剩下800多号人,没必要再打师的番号。

关于这一条,毛泽东当然有他的主意,不缩编,怎么搞掉你这个师长?

当然,搞掉余洒度,并非出于私心,而是毛泽东清楚的认识到,余洒度身上的旧军阀气息严重,他现在要建设新的军队模式,就必须搞掉余洒度这个绊脚石,否则,军队很可能被带进一个死胡同。

毛泽东刚提出缩编,余洒度就针锋相对的提到:你这一缩编,部队里的干部怎么办?

毛泽东早已料到,拍拍小洒的肩膀,余师长啊,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嘛,今天我们虽然只有800多人,但是以后我们的人会多起来啊,到时候还怕干部不够用呢。

毛泽东接着说:我们把干部变成一个干部连,以后队伍扩大了,就把这些干部安排下去。

余洒度无话可说,可是,既然要缩编为团,自然就要选出团长,那么照理论来讲,余洒度自然是非团长莫属。

但是余洒度关键时刻,偏偏要故作谦虚,在选团长的时候,故作镇定的说道:大家可以提名嘛,不一定要选我,我们还是要实行民主制度的。


呵呵,小样,关键时候叫你莫装逼,你偏偏要搞这么一出。真是神仙都救不了你。

毛主席顺势说道:那既然洒度同志都那么说了,我就提个名,张子清。

这余洒度显然没有料到毛泽东不按常理出牌。

原本他以为既然要选举嘛,他当然有必要谦虚一下,然后在大家众人的推拥之下,再说几句客套话,什么洒度才疏学浅,时难胜任,但是大家既然愿意把这个重担交给我,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这原本是常规的套路。他没想到,毛泽东不按套路来。

就这样,余洒度的团长之位也没选上。


接下来的任务就很好进行了。

毛泽东趁热打铁,马上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也建在连上两项创举。

这个“支部建在连上”,本来也无什么特别之处,以前军队建设,支部建在团一级,也就是说党组织在团一级就结束了,这就导致很多士兵,一旦思想上有什么问题,组织是照顾不到了。建在连上就不一样了,一个连就那么百十号人,一旦谁有什么思想问题,领导就过来找你喝喝酒,撸撸串,也就把话聊开了。

要宣布什么命令,由连一级执行,也能宣布解释的很到位。

都说共产党的思想工作很牛,其实就是从这次把“支部建在连上”开始的。


至于“士兵委员会”,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此时的工农革命军,基本上还是沿袭国民党军队的那一套,军官与士兵等级森严,待遇相差很大。军官吃小灶,除了打仗没有条件,平时必然是三菜一汤,连长以上还有勤务兵,打水提鞋洗衣服全包了。那些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更是威风凛凛,他们脚穿皮鞋,头戴皮帽,身挎皮包,腰系皮带,再插上一根皮鞭,被称作“五皮将军”,至于打骂士兵,那更是家常便饭。没事嘴上就吆喝“士兵是打出来的”。可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毛泽东给予了“士兵委员会”很大的权限,每个连队都推选5-7名战士作为士兵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参与军队的纪律管理,对于军官违返纪律,有权作出罚站,挑水,劈柴等处罚,以及向士兵委员会作出检讨。


这样一来,要在部队实施官兵平等,待遇一致,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此后,工农革命军的是士兵们,看到军官小灶被取消了,上级的皮鞭子没有了,士兵也有了开口说话的权力,可以对连队事物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质疑。

这些在过去简直闻所未闻。


所有的士兵深受鼓舞,把部队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这一系列神操作,帮部队士兵们拿回了尊严,这些东西是金钱和俸禄买不到的。

毛泽东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这一辈子也可以说只干了一件事,帮别人拿回尊严。

这个“别人”,就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劳苦大众。“帮别人拿回尊严”这件事,毛泽东干了一辈子,也苦了一辈子,只可惜,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算是毛泽东,也一样无能为力。


这次会议,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之后,从制度上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长久以来的烦闷和焦虑此时终于得到缓解,他高兴的看到,经过改编的军队,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官兵们精神振奋。前委的领导,就像一个人强劲的心脏,通过各级党组织的“血管”,把血液输送到部队的全身。


然而,此时的毛泽东还不能放下心中的石头,因为他听说井冈山的那支部队,乃是当地土匪绿林出身。而他派出去同领头人联络的人还没回来。


这次到底能不能顺利进山,山里的绿林部队,会不会同意接受我们,搞不好,会不会兵戎相见?

这一切,萦绕在毛泽东的心头,挥之不去。


八角楼上听书,井冈山下品茶,明晚八角楼上,不见不散。


往期文章:

毛泽东传-第一章  童年

毛泽东传-第二章  迷茫

毛泽东传 – 第三章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传—第四章  创业

毛泽东传-第五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

第六章-霹雳一声暴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