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攀登者》的遗憾:一段没有被表达的历史故事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文/小庄
01
毛主席说:
一件事物,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
这句话道出了历史的一个意义,就是它能指导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更好的去探索未来的方向。
电影《攀登者》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的,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也可以看到惊险和震撼的登山场景,从这个角度讲,这部电影至少是一部良心制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电影对这段历史的还原,格局上显得略小了些,中国登山队第一次选择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原因,跟儿女情长,跟个人英雄主义,跟挑战自我,其实统统都没有关系,历史上真实的攀登珠峰的故事,原比电影中表达出来的东西,深刻得多,也感人得多。


02
珠穆朗玛峰,原本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线上。
今天,我们都已经知晓,珠穆朗玛峰以最高点为界划线,北面属于中国,南面属于尼泊尔。
但是,这在60多年前,两国关于如何划分边界线的问题上,可是经过了一番严峻的历史斗争的。
当时,中国提出要把边界线划在珠峰顶峰的时候,尼泊尔却不同意,他们认为珠峰应该全部划入尼泊尔的境内,并给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你们都没有人登上去过,怎么能说珠峰是你们的呢?


他们之所以有恃无恐的说这句话,是因为就在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与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登上珠峰的人类。


而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可以说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登珠峰这件事,不仅仅只是一个靠意志力就可以完成的活,它还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极其专业的登山设备和登山技术。


所以,中国决心要组织一支登山队,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其核心意义是在于维护国家主权。
于是,1955年,国家决定派出四名学员,去苏联学习登山技术,后来苏联又派出专门的指导员,帮助中国培训登山队员,这批最早学习登山技术的学员们,组成了中国第一支登山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
两年后,苏联提议由中苏两国组成“联合登山队”,共同登山,苏联方提供一切的技术装备,以及登山中需要的专门配置的食品。
就这样,我们同苏联愉快的制定了一个登山计划:
准备1959年开始试登,1960年登顶,期间,登山训练,登山装备和登山中需要的食品由苏方负责,其余的工作,如将物资运输到珠峰脚下,以及登山前所需的物资装备,由中国负责。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顺利,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了所有同中国签订的项目合同,并停止了一切科研事业上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提供,这里面自然也就包括了之前已经商议好的登山计划。


而且,苏联更恶心人的是,他们转头开始支持印度登山队攀登珠峰,他们似乎在向我们宣告,只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才能做成我们想做的事,才能实现我们要实现的梦想。
所以,当时的中国登山队已别无选择,只能自己想办法登上珠峰。
不仅仅只是为了和印度竞赛,也是为了能坚决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03
然而,即使是在去登山的路上,也是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的。
当时的西藏公路并没有修好,而登山所需的全部物资,重达40几吨,需要只有4吨载重量的解放牌汽车,至少10辆。
为此,周总理顶着巨大的压力,单独给登山队批了数百万元经费,用来修建从西藏到珠峰脚下的一段山路。
路修好了,但是依然还有很大的困难,当时西藏境内,正逢以贡布扎西为首的一群武装叛匪作乱,他们经常炸毁桥梁公路,伏击沿途汽车,甚至袭击解放军军部。
在一段时间内,由于环境过于紧张,100多人的登山队,每人都配备了枪支和弹药,平日除了要训练登山技术之外,还要训练军事技术,已随时作好要同敌人打仗的准备。
就是在这样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之下,中国登山队并没有丝毫的退缩,决心一定要在原先计划好的1960年,登上珠峰。


在登山的过程中,有人因为高原反应牺牲了,有人因为冰雪冻坏了双脚,最后被迫截肢。
走到最后,还能继续前进的只剩下19个人。
但是这19个人中,又有两人牺牲在了攀登的途中,最后一路走下去,只剩下4个人坚持到了海拔8680处的台阶。
这时,离登上珠峰封顶,还有近200米。
这是个被英国人称为“连飞鸟也绝对逾越不了的地方”
此时,四个人中,刘连满已经再无力攀登一步,而余下三人,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放弃自己的队友继续登山,还是选择携队友返回山下,结束这次登山之旅?
若是放弃他,那么他几乎必死无疑,可是若是放弃继续登山,则意味着这支中国的百人登山队将无一人成功登顶,他们心里清楚的知道,这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这三人一致做了一个决定,将剩下的氧气和食物留给刘连满,他们三人则相互扶持,继续登山,他们也不知道剩下的这三人是否还能登上去,但是他们心里都清楚,要么死在这山上,否则,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也一定得登上去。
终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剩下的三人,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最高峰。


在三人返回山下的途中,他们找到了留下来的刘连满,原来刘连满并没有动用他们留下来的食物和氧气,只是准备好了一封遗书,遗书上这样写道: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任务,对不起人民,这里你们留给我的氧气和糖,你们用吧!或许它能帮你们快些下山,把胜利的消息报告给祖国人民,永别了!
                                                                           你们的战友:刘连满
                                                                                1960年5月24日
这封遗书,如今读来,也依旧叫人泪目不已。
幸运的是,三人来得及时,刘连满还剩最后一口气息,最后四人都活着下了珠峰。
这四个人,都愿意牺牲自己,顾全国家的尊严,队友的生命,这样的精神力量,才是支撑着中国登山队最后成功登陆峰顶的精神内核。


次年,中国和尼泊尔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按照中国原先的提议,以珠穆朗玛峰峰顶为界,北边是中国的领土,南边是尼泊尔的领土。
这次维护中国国家主权的历史斗争,在曲折和困境中,终于凭借着他们不屈的精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我相信这样的故事,如果能改编进电影中,其家国情怀和历史意义,都要深刻得多,即使只是从电影角度看,中苏的矛盾,登山队员在西藏的困境,刘连满等四人的舍弃自我的奉献精神,都足以支撑一部电影的矛盾和冲突,使之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而不是简单的把格局定位在个人意志上,把情感定位在个人感情上,这可能是电影《攀登者》留下的一点遗憾吧。


04
另外,就在这次中国登山队,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成功登顶珠峰的前三年,也就是1957年,毛主席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写道:
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在这个时候,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回过头想,这次登山队的历史斗争,即是一次维护中国主权完整的历史斗争,也是一次向自然界开战的历史斗争。


全文完

往期文章推荐:
别总觉得人家都是“傻子”,就你“聪明”
毛泽东思想里的创业法则


关注公众号—八角楼上,更多读毛选的好文章。
点击右下角“在看”也是对作者极大的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八角楼上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